书城励志中国谋术全书
38011300000030

第30章 纵横捭阖——外交谋略(9)

谋略点评:

故事中周瑜知道蒋干前来的目的是充当曹操的说客劝其归降,但聪明的周瑜步步为先,首先亮明自己的立场,让蒋干一直没有说出来意的机会;继而带其观赏自己的雄壮威武军队,查看堆积如山的粮草,向蒋干展示自己的兵精粮足的实力,这时的蒋干早已没了说出来意的勇气;最后,周瑜的一番慷慨陈述,使蒋干完全失去了说服周瑜的机会;周瑜处处先发制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是其巧拒成功的原因。同时他还先下手采取离间计主动出击,曹操的军士多来自北方,在四处为水的南方作战自然处于不利地位,中了周瑜的圈套之后怒斩训练水军的将领,大大地削弱了曹操军队作战力,为曹操在赤壁的惨败埋下了隐患。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先发制人,占据主动地位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攻心为上,羊祜怀柔收东吴

羊祜(公元221-278年),字叔子,青州泰山人(今山东新泰羊流),西晋初年的名将。晋武帝司马炎称帝以后,任命羊祜为都督,让其统率大军镇守荆州和襄阳一带,以伺机进伐东吴。

羊祜率军镇守荆州,上任后并没有急于加强军事措施,而是实行怀柔政策、他开设学校、赈济灾民、安抚百姓,很快得到这一带百姓的拥护。他还对吴国人开诚布公,凡是以前来投降的人,若想要再离开这里也绝不阻拦,去哪儿都可以。

东吴石头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边患,最终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羊祜刚到荆州时,军中没有百日的存粮,到了他镇守荆州的后期,有可供10年的粮草的积蓄。

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就占据险要地势,筑5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人大量的资源。吴国石头城以西,都成为了晋国的地方。从此吴国人前后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就修德讲信,来安抚初降的吴人,有吞并东吴的慷慨大志。每次和吴国人交战,他总是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有人俘虏了吴国人的两个小孩,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做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每次在江汉一带会众打猎,总是限在晋国范围(不进吴国境内);打猎时如有被吴人射伤的禽兽却又被晋兵得到了的,都原样送还吴人。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和吴国的将领陆抗交战时,两军使者常有来往。陆抗十分称赞羊祜的德行和度量,认为即使乐毅和诸葛亮也不能与他相比。陆抗有次生病,羊祜了解了他的病情后,就派人给他送药去。陆抗高兴地服下,一点儿也没疑心。有人怕药里有毒,进行劝阻,陆抗批评说:“羊祜哪里是个会害人的人呢?”陆抗自然也清楚羊祜实行的是怀柔政策。因此,他常常告诫他的部下:“如果羊祜他们专门施德,而我们专用暴力,这就会不战自败啊!现在只要各保自己的疆界就可以了,不要去追求小利。”吴国的皇帝孙皓听说吴晋边境和好,便责问陆抗。陆抗回答说:“一个小镇、小乡,尚且不可以没有信义,何况泱泱大国!我如果不这么做,就只会使羊祜的名声更大,对他毫无损伤。”

羊祜在对吴国军民实行怀柔政策的同时,也注重修缮盔甲、训练士兵,作了广泛的军事准备。他上书给晋武帝说:蜀地平定已经13年了,现在吴国的孙皓暴虐无道,吴国的百姓困苦不堪,而我们晋军的力量比过去更加强大,应该抓住时机,平定东吴、统一天下啊!

后来羊祜因病回到洛阳,他又抱病向晋武帝当面陈述伐吴大计。此后晋武帝还派中书令张华去询问他的筹划和策略。但羊祜病情越来越重,他便推举杜预接替自己,不久便病逝了,享年58岁。殡葬羊祜的那天天气很冷,晋武帝穿着丧服亲自在他灵前悲伤地哭泣,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了冰。在他曾任职的荆州地区,人们在集市上听到羊祜病逝的消息,没有一个不号啕痛哭的,集市贸易也因而停止,哭声连成一片。吴国一些守边的将领知道羊祜已经去世,也都伤心地为他哭泣。

羊祜死后两年,吴国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着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谋略点评:

羊祜之所以生前死后可以受到上至君王的器重下至百姓的爱戴是因为他所用的怀柔之策:对敌军以礼相待,对敌国百姓提倡仁德。表面上是为敌国军民着想,实则是通过安抚、笼络,瓦解敌军的斗志,获得民心,继而为平定吴国铺平道路。

怀柔战术的核心是攻心为上,做到取信于人,利人利己。做好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宽仁,懂得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宽仁体现于细微之处,羊祜开设学校重视教化,与敌交战不搞突袭,用民食粮等价支付等,这些细节无不折射出羊祜的高风亮节;宽仁还体现于原则,对于带兵进犯的气节高尚的敌国将领,绝不姑息,该杀则杀,但出于尊重又厚加殡殓;宽仁还体现于信义,羊祜以德取信于人,开诚布公,安抚百姓,吴国孙浩反其道而行,必将走向国破家亡、众叛亲离。

机智善辩,逢尧巧说突厥可汗

唐太宗主张“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决不轻易对周围少数民族用兵,但是要坚决抵制周边外族的侵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融和、版图一统的和谐局面。这和自唐太宗以来对少数民族恩威并施的政策密不可分。唐朝往往是在军事反击取得一定成果后,就采取和亲政策,这样长久一来就和周围各民族建立了和睦相处的亲戚关系。中晚唐时期,尽管国力渐衰,但和亲的政策依然持续着。不过,和亲的使节已经不似以往受到礼遇和尊重,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辩才来维护大唐王朝以及和亲使者的尊严。

唐睿宗时,突厥的默啜可汗希望和唐朝联姻,想迎娶一位大唐公主为妻。唐睿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就挑选了一位皇室宗亲的公主远嫁突厥,并命御史中丞和逢尧辅助鸿胪寺卿护送公主的车乘,一同出使突厥。突厥的默啜可汗极为盛情地迎接了和亲的使节,十分有礼地将公主迎进突厥。和逢尧和鸿胪寺卿都长舒一口气,看来这次的和亲任务该是能顺利完成了。可是,他们还没心安多久,两个突厥的兵士横眉冷对地冲进唐使休息的帐篷,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押到了默啜可汗帐中。和逢尧两个人被弄得晕头转向,进到大帐中,才惊觉气氛十分紧张。默啜可汗面色难看,他身边周围的大小头领也都不怀好意地盯着他们。和逢尧首先镇定下来,他冲着可汗深施一礼,问道:“不知道可汗突然以这样的方式请我们前来,有何贵干?”默啜可汗冷哼了一声就偏过头去,他身边的近侍文书站出来说:“可汗有话问唐使。大唐皇帝的书信上明明讲的是赠送金镂鞍作为嫁妆,我们核实检查后却发现只不过是些银胎涂上金粉。这哪里是盛朝天子应有的作为?若不是你们这些人为臣不忠,偷偷把东西给换了,那就必定是唐朝天子和亲的心意不诚,那和亲的公主恐怕也是假的吧!果真如此,就请立即退还信物,取消和亲之事!”

鸿胪寺卿一听大惊失色,和逢尧却听得满心怒气。但是他强压怒火,有条不紊地说:“我们汉人很看重女婿,今天陪送的金镂鞍,只是要取‘平安长久’的吉利意义。如果非得辨明它的材质,按金银来衡量它的价值,只怕有辱这‘平安长久’的祝福之意!难道可汗是重金银而轻礼仪吗?如果真是这样,不劳突厥提出,我们便会取消和亲。”和逢尧一席陈词,整个汗帐中没有反驳之词。默啜早就改了倨傲的态度,赶紧设摆筵宴招待唐使。把和逢尧他们送走之后,默啜感慨地说:“汉人的使节真是不可轻视啊!”后来,默啜可汗还听从了和逢尧的建议,让自己的儿子同和逢尧一起回到长安去觐见唐睿宗,以示敬意和友好。

谋略点评:

机智灵活、能言善辩是一个外交家必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有好的口才。好的口才是与人交流的法宝,它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为己所用。好的口才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迅速的应变基础上,丰富的知识是精彩语言的源泉,应变能力则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了,在紧张危机的情况下依旧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逢尧在遭遇突发事时没有像鸿胪寺卿一样大惊失色,而是镇静地回答对方的诘问,灵活地利用自己的智慧,首先巧妙地将“鞍”理解为“安”,为“平安长久”之意,表明金镂鞍只是一种祝福的象征。与此同时,进一步据理力争,反问对方只是“重金银轻礼仪”,让对方无言以对,而且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