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开花,张飞单骑退万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驻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市)的刘备兵微将寡,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只得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仁义,都宁愿跟着他一块儿撤退。
当曹操赶到襄阳时,听说刘备已经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江陵积有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于是亲自率领5000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把刘备的人马冲杀得七零八乱,甚至连刘备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狼狈败退之际,令其结义兄弟张飞断后,阻截追兵。
张飞身边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能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但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望着不远处的树林,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三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在林中往来奔驰,扬起尘土,造成设有伏兵之势。
张飞则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地立在长坂坡桥上。曹军追兵赶到,见猛将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上,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人影重重。追击的曹军误以为树林之中设有伏兵,因此不敢再贸然继续追击。张飞看见曹军迟疑,突然大吼一声,纵马挺矛向曹军猛冲过来。曹军本就心慌,见张飞如此勇猛杀来,大惊失色,赶紧拍马就逃。
于是,张飞在长坂坡靠着“树上开花”之计,只带着二三十名骑兵,就成功阻止了追击的曹兵,为刘备和荆州军民赢得了安全撤退的时间。
谋略点评:
“树上开花”计策讲的是:自己的力量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从而达到有效吓阻来犯之敌的作用。《孙子·势篇》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张飞是三国时期一员粗中有细的猛将,他在危急时刻利用“树上开花”之计逼退曹兵,为兵家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启迪价值的谋略,那便是要注意大造声势,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虚而虚之,赵云空城败曹军
公元219年三月,曹操统率大军从长安出发,企图先攻下汉中,再大举南下,进犯四川。占据四川、汉中的刘备见曹操来势汹汹,就采取凭险固守的策略与之周旋。
得知曹军运粮至北山下的消息,刘备立刻命黄忠和赵云率军去烧曹军粮草,二将一同上路,黄忠对赵云说:“主公令你随我前来,此次烧粮当然我要先去,这件头功还是由我来做吧。”赵云说:“老将军一定要先去也可以,我们还是约个时间为好,如果你午时还未回来,我就去接应你。”黄忠欣然答应,便率兵去偷袭北山。赵云率军安营下寨。
当黄忠率军来到北山屯粮之地正要烧粮时,曹将张邰率军杀到,黄忠只好回军迎敌。这时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兵前去支援张邰,两支曹军把黄忠围困在垓心,形势十分危急。赵云在寨中见午时已到,仍不见黄忠归来,便令张翼守寨,自己率3000人马去接应黄忠。一路上逢敌将就杀,一直杀破重围,救出老将黄忠。曹操正要把黄忠困死在重围之中,忽见赵云率兵救出了黄忠,恼怒至极,便亲自率军追击赵云、黄忠。
黄忠被赵云救出后,率兵离赵云营寨不远处安营扎寨。赵云回寨后,见后面尘土飞扬,知道是曹操率大军追来。部将张翼对赵云说:“将军,我们是否关闭寨门,上楼去防守?”赵云思考片刻,下令道:“大开寨门,把营内旌旗都摘下来,把刀枪都藏匿起来,兵士们全都埋伏在壕沟里,不许暴露目标。大家准备弓弩迎敌,待我下令后,再齐声呐喊,擂鼓放箭。”说完,赵云自己单枪匹马、威风凛凛地站在营外。
张邰、徐晃带兵追击到赵云营寨前,此时天色已晚,却见蜀营内偃旗息鼓,只有赵云单枪匹马,像木雕一样静立在营门外,寨门大开。二将见此情形,十分惊疑,便派人报告曹操。曹操亲自赶到军前查看,这时赵云坐下战马一声长嘶,曹操心里一惊,怀疑营内埋伏着大批蜀军,立刻下令全军后撤。
赵云见曹军向后移动,立刻下令出击,壕沟内弓弩一齐发射,喊声震天,鼓角齐鸣,赵云率军随后向曹军追杀过去。随后,黄忠也乘势率军杀出。黑夜之中,曹军不知后面有多少蜀军追杀过来,拼命溃逃,军兵自相践踏,一直退到汉水旁,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闻讯赶到赵云营中查看,连声称赞赵云真是浑身是胆。
谋略点评:
赵云空营败曹军,采用的是虚而虚之的战术。曹军追至赵云军营之外,赵云洞开营门,偃旗息鼓,以引起曹军怀疑营内设有伏兵而撤退。赵云乘势下令擂鼓猛射,趁势追击。曹军逃窜中自相践踏,大败而回。虚而虚之韬略的精髓就在于己方本来虚空弱小,却又故意毫不遮掩地以虚弱示敌。这种直接把自己虚弱的真实情况暴露于敌的反常做法反而容易让敌人产生疑惑,以为己方是在以弱相诱,以掩其实,这样敌人反而对己方不敢轻举妄动。
计外有计,诸葛亮智胜司马懿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领兵34万分五路进军伐魏。魏明帝曹睿闻报,立即命司马懿为大都督,领兵40万至渭水之滨迎战。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沙场老对手,双方都知道对方兵法娴熟,足智多谋,不好对付,所以战前各自都作了周密部署,严阵以待。诸葛亮在祁山选择有利地形,分设左、右、前、后、中五个大营,并从斜谷到剑阁一线接连扎下14个大营,分屯军马,前后接应,以防不测。司马懿则屯大军于渭水之北,同时在渭水上架起九座浮桥,命先锋夏侯霸、夏侯威领兵五万渡河至渭水南岸扎营,又在大营后方的东原,筑城驻军,进可攻,退可守,稳扎稳打,务使魏军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蜀军劳师远来,粮草供应颇为困难,因而利于速战;而魏军后方供给充裕,利于坚守。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主要策略目标,就是要诱敌出战、调虎离山、速战速决。然而司马懿老谋深算,素以沉着、谨慎、稳重著称,所以在经过两次规模不大的交锋,双方互有胜负之后,魏军便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了。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已经看准了自己远离后方,粮草供应困难这一弱点,并正在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想将蜀军困死或逼蜀军撤退,然后乘机取胜。为了尽快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诸葛亮便将计就计,也在粮草供给问题上做文章、设诱饵,以此引司马懿这只“虎”离山。首先诸葛亮采用分兵屯田的方式,让士兵与当地老百姓结合就地生产粮食,以供军需,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这就等于宣告司马懿:你不急,我也不急;若是我不急,看你急不急。果然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沉不住气了,对其父司马懿说:“现在蜀军以屯田作持久战的打算,如此下去,如何是好?为何不约孔明大战一场,以决雌雄?”司马懿口头上虽说“我奉旨坚守,不可轻动”,心里其实也很着急。
其次,诸葛亮还自绘图样,令工匠造木牛流马,长途运粮,据传这东西很好使,“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蜀营粮草由木牛流马源源不断从剑阁运抵祁山大寒。两招一出,果然立见成效。司马懿闻报大惊说道:“我所以坚守不出,是因为蜀军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营中大将一致认为,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烧毁蜀军的囤粮。
诸葛亮早已料定司马懿急于破坏蜀军屯田、运粮、屯粮计划,于是进一步利用这一点引他上钩。他一方面命人在大营外造木栅,营内掘深坑,堆干柴,而在营外周围的山上虚搭窝铺草营造成蜀军分散结营和与百姓共同屯田屯粮而大营空虚的假象,引诱魏军前来劫营;另一方面又在上方谷内两边的山坡上虚置许多屯粮草屋,内设伏兵,同时让军士驱动木牛流马,伪装往来谷口运粮。诸葛亮自己则离开大营,引一支军马在上方谷附近安营,以引诱司马懿亲领精兵来上方谷烧粮。而司马懿呢?他虽烧粮心切,却又极为谨慎小心,深恐中了诸葛亮调虎离山的诡计,于是便也使了个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计来应战。他亲领魏军去劫蜀军祁山大营,但却一反过去每战必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惯例,让手下的部将冲锋在前,直扑蜀营,自己反而在后引援军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