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是他的状态出现了问题。当然,这同受外界的诱惑而导致的松懈完全不同,而这种状况又往往令人不明不白,难以找到具体的原因。
但这并非绝对不可扭转的,关键是不论在何种状况下,我们都应对自己的环境、心态、工作性质及周围人的因素有个明确的了解,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这样,才可能扭转颓势,使自己重新找到良好的状态,保持不断进取的势头。
上面的那位作家,是因为太投入太紧张的工作和后来突然松懈形成的反差,形成心理上的疲软和过度紧张。这时候,他只要走出家门,放松自己,去大自然走一走,用一段时间完全不想写作上的事。再次提笔时,他会发现自己的灵感恢复如初,写作起来异常顺利。
这是调整状态的一种方法,即转移注意力。我们在连续工作和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及心理情绪的低下,因此有必要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休息、恢复。
而对于另一种人来说,情况则完全与此相反。这种人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变得自大、骄傲、自以为是,从而自然放松了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很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自己用不着再像从前一样艰苦努力和辛勤劳作。因此他们开始讲究享受,个性也变得狂傲不羁,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但是这种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到他突然发现自己坐吃山空,需要重新创业时,他会惊慌失措,迫不及待地重操旧业。
显然,这时候他们已找不到当初劲头十足、游刃有余的感觉,做什么事都会磕磕绊绊,极不顺利。这当然是由于身心的懈怠所致。
善于调整自己的人不会允许自己出现这种松懈。不管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他都能正确面对,心神宁静。他不会为任何的成功沾沾自喜,忘记了追求成功的艰辛和困苦,也不会为一时的挫折垂头丧气,失去了重新战斗的勇气。只有这种人,才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埋没、冲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外,这种人在面对任何的意外情况时,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很快地分析眼前情况的利弊,做出行动与否的决定。
有一部分很有才干的人,就是因为无法应付突变情况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意外的灾害、工作的调动、不利的消息都可能导致一个人从此低落消沉,因不能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而变成一个平庸的人。这是很可悲的。
真正的成功人士,则能对意外情况应付自如。他们不会惊慌失措,不会手忙脚乱,即便遇见最痛苦的事发生,他们也能保持冷静地面对。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一样能够振作起来。他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终其一生地为了理想而奋斗。正因为有这个前提,这种人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总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使之在安全、正确的航道上高速前进,一直到达理想的彼岸。
4.保持自我本色
人生活在世间,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所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别,又何尝不是乐事?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与关注,我们便拥有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直到我们开始受教育起,没有人要求对这些恩赐进行回报。没有人要求我们对家人、对社会尽什么责任。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这样,当我们有了独立生存能力时,我们必须对家人、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责任,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受自己
“承受自己”,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一切过错、缺点、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资产与力量。很多人坚决地认为他们等于“错误”。因而丢弃了健全的“自我接受”。你或许会犯一个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你等于一个错误;你或许不能适当而充分地表达自己,但这并不是说你就是“不好”。
(2)接受真实的自己
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赢得大奖。如金马奖、诺贝尔奖或金球奖等,大奖总是保留给那些少数的精英分子。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当上领袖的机会,但是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只有羡慕别人坐上这职位的份儿。
不过我们都有机会得到生活的“小奖”。比如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封爱的信,或者只是一个就在大门口的停车位!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有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乐趣与奖项也不是没有,但生而自由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可亲、更眷恋。
如果生命的大奖落到你头上,务必心怀感激,但即使它们与你失之交臂,也无须嗟叹,尽情去享受生活的小奖吧!
(3)脱下面具
我们为何经常要躲在面具的后面?我们踌躇于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间,我们也长久在追求功名、保持隐私之间挣扎与矛盾。
当贝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时,她即以坦白率直闻名,一些紧追不舍又惟恐天下不乱的新闻记者问到她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时,她总是直率而坦白地回答。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完全不掩饰。他一生都很胖,而且出身于贫苦的农家,但他从不掩饰外貌与出身的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拜访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另一原因就是他“不戴面具”。
你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进一步交谈的动机呢?
有些人对他人的交游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有魅力。
魅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营造而成,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但最重要的是从体谅别人的心去学习成长,如此必能得到众人真心的喜爱。要达到这个目标,说穿了其实也不容易,先决条件就是“脱掉面具”吧!
(4)保持自己的个性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文人,他满腹才学,却无心功名八股,安心做个靠教学评书养家餬口的“六等秀才”。在独尊儒术、崇尚理学的世风中,他偏偏钟爱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稗官野史,被人称为“狂士”、“怪杰”。他对此全不在意,终日纵酒著书,我行我素,不求闻达,不修边幅。当时人记载,说他常常饮酒谐谑,谈禅说道,能三四昼夜不醉,仙仙然有出尘极致。
清顺治十八年二月清世祖驾崩,哀诏至金圣叹家乡苏州,苏州书生百余人借哭灵为由,哭于文庙,为民请命,请求驱逐贪官县令任维初,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哭庙案”。清廷暴怒,捉拿此案首犯18人,并处斩首。金圣叹也是为首者之一,自然也难逃灾厄,但他毫不在乎,临难时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生死,只念念不忘胸前的几本书,赴死之时,从容不迫,口赋七绝。《清稗类钞》记载,他在被杀的当天,写家书一封托狱卒转给妻子,家书中也只写有:“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人生活在世间,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所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别,又何尝不是乐事?
5.给自己正确定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给自己准确定位的时候,既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又要考虑外部的大环境,既不能定位太低也不能定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