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笑着活下去
38003300000017

第17章 将自己看作是生命的重心(1)

将自己看作是生命的重心,因为只有自己才完全属于自己,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最有力的肯定,才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实现自己,超越自己。

1.我的命运我做主

独立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首要取决于其是否实现了独立。”因此,请记住:我的命运我做主。

只有独立,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要消除依赖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每天认真反思自己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在这里,我们要说说已逝世的英国王妃戴安娜,看看她是怎样从一个依赖心理很重的漂亮小姑娘,发展成有雄才大略、志向高远的一代王妃的。看看她辉煌的那一天吧,这一令人羡慕和忌妒的一天,是她完全靠着自己的力量才达到的。

本来1981年7月29日是个普通的日子,可是因为戴安娜这个本来很普通的女孩,这个日子却变得不普通了。

这一天里,英国****查尔斯与戴安娜·斯宾赛小姐举行了本世纪最盛大的婚礼。他们的照片充斥无数杂志的封面,再重要的国际大事也要为他们的消息让位。他们的故事早已传遍天下。英国政府宣布这一天为节日,工厂和机关为此放假。世界各国领袖或他们的代表齐集伦敦,躬逢其盛。大典前夜,落日余晖映衬下的海德公园,礼炮轰鸣,拉开王室婚礼的序幕。万千束烟花以白金汉宫为背景,把天空染得一片绚烂。120多位英国王室成员及外国王室贵宾与50多万民众一起,共赏良辰美景。婚礼当日,雾都伦敦阳光灿烂,彩旗招展,万人空巷,一片喜气洋洋。王室成员分别乘坐豪华四轮礼仪马车,前有近卫队开道,后有骑警压阵,从白金汉宫出发,经詹姆斯大道到达圣保罗大教堂。

而这辆玻璃马车,也是很值得一提的。它自1910年起在几乎所有的王室婚礼中使用。特大的玻璃车窗,特殊的灯光设计,绝不会令一路上争睹王室新娘的观众失望。而此时此刻,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戴安娜,更让全世界屏住呼吸。戴安娜不折不扣恰似童话中的公主,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在父亲的牵引下,身披象牙白绸缎婚纱的戴安娜踏上圣保罗大教堂的长长的红地毯,裙裾拖地达25英尺。白金汉宫邀请2500人出席婚礼,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座嘉宾,除了伊丽莎白女王、王太后及英王室所有家庭成员,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60位总统和总理,几十位高级外交官、高级公务员、地方政府官员、军队官员、政客和大企业家。靠近前排,甚至位于当时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及其他达官显贵之前,端坐着戴安娜的三个闺中密友安妮、皮特曼和卡洛琳。

坎特伯雷大主教为他们主婚。

童话由此诞生。平民女孩戴安娜的美梦成真。而这一天的主人,竟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这个女孩凭什么走到了这一步?就是因为她独立自主、不依赖人的心理意识。她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以她这样的女孩,本来,她的生活、她的一切,都是不必自己来操心的,都会有别人替她安排好。可是,她不,当她爱上了查尔斯王子以后,她的独立意识就萌发了。她决定自己的爱情自己做主。

试想,如果她像其他许许多多漂亮的女孩一样,凡事都依赖别人,她能争取到自己的爱情吗?

她主动地接近王子,主动向他倾诉爱情。在这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都是她主动去做的。比如,她主动地安排活动和王子见面,她主动地去做父母的工作,她主动地以行动和言语去感化顽固的女王。

一个平民女孩,在她19岁的年华,创下如此奇迹,除了她出色的智慧与出色的美貌,还应该有什么条件?

答案是:独立奋斗的精神。

现在,有这么一串数字,有这么一些事实,表明她是怎么样经历她的政治生活的:

在1987年这一年,戴安娜一共出席7个官方宴会、19个电影首映式、25个招待会,参与16个国家级活动,进行了108次普通访问和17天的国外官方访问。

因为有一颗不依赖人的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应付自如。而且,她总是精神焕发、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有一项慈善活动值得一提,那就是1991年7月的一天。她和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一同探访一家医院的艾滋病房。

在病房里,她在与一位已经病得起不来的患者聊天时,给了这位患者一个热情的拥抱。患者禁不住流下热泪,总统夫人和其他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打动。当她拥抱患者的时候,也正是她的那种独立意识支配她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将她的美好心灵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个王妃都不想依赖别人,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人,如果还有依赖心理的话,实在应该感到惭愧。

那么多的下岗工人,那么多的失业青年,为什么不向戴安娜学习,做一个不依赖别人,不依赖亲人,一切都靠自己去奋斗、去争取的人呢?只有一切依靠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安慰,才能争取事业的成功。

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消除依赖心理本身,就是一件不能依赖别人,只能依赖自己的事。

我们应该清楚,依赖心理产生的源泉在于人的惰性。

有了惰性,人就不愿意自己去做事,而是指望着别人相助;有了惰性,人就不愿意自己拿主意,而希望别人替他做主;有了惰性,人就不愿意有个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是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所以,要消除依赖心理,就得先消除惰性。

消除依赖心理还需要做的是:要有独立意识,要自己替自己做主。

要自己替自己做主,就是要时时想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成果,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享受自己的成果,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永远记住:我的命运我做主这句话。

2.不必苛求完美

完美是人人都想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但是它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并不是我们一定或必须要追求的。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其实缺憾也是一种美。

古印度时期有个神话传说,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商人的妻子很漂亮,两个人也很恩爱。在其他人眼里,他们算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了。但是让两个人不能释怀的是,妻子虽然是天下少有的美人,但却长了一个酒糟鼻子,这无疑会给妻子和商人都造成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他妻子对此也很苦恼,每天都对着镜子不停地抚摸那只丑陋的鼻子,心中感到无比伤心。

有一天,商人到外面去经商,途经一个市场。他看到市场中央聚集了很多人,于是也凑了过去。原来,一个奴隶贩子正在向围观的人介绍着一个瘦弱单薄的女奴隶。商人看了看觉得女奴隶虽然相貌一般,但却有着一个漂亮迷人的鼻子。于是,他想如果把这个女奴隶的鼻子割下来给妻子,那妻子也许就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了。

想着想着,他就不惜花重金买下了这个鼻子漂亮的女子,决定送给妻子一份惊喜。商人兴高采烈地带着女子赶回了家,心中想着给妻子一个好看一点儿的鼻子。到了家后,商人迫不及待地把女孩子的鼻子割下来,然后拿着血淋淋还带着温热的鼻子大声喊道:“亲爱的妻子,赶快出来吧!我给你带来了你一直想要的礼物。”他的妻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忙从屋里跑了出来,吃惊地问:“怎么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让你这么高兴?”商人兴奋地说:“快看,和你的脸型十分搭配的世界上最漂亮的鼻子。快来,赶快戴上它让我看看!”刚说完,商人就从怀里拿出一把锋利的刀子,朝妻子的酒糟鼻砍去。

随着一声惨叫,妻子倒在了地上,酒糟鼻也掉在了地上。失去理性的商人赶忙拿起那个漂亮的鼻子往妻子的脸上贴,可怎么贴也贴不上。这时商人才明白,这个漂亮的鼻子不属于妻子,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长在妻子的脸上。而以前属于妻子的那个酒糟鼻子,也不再属于妻子了。

这个传说很有哲理,寓意深刻。因为那个商人和他的妻子无疑都在追求着完美,然而,他们追到最后的结果却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遗憾。

强迫自己追求完善不但有碍健康,还会引起沮丧、焦虑、紧张等情绪不安的症状,而且在工作效果、人际关系、自尊心等方面,亦会招致失败。

近年进行一项调查,作为研究工作效果和情绪健康的一个环节,曾向150名每年收入1万至15万美元的推销员提出一系列问题,结果发现,他们之中约有百分之四十是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可以预料的是,这百分之四十的人所受的压力,比其他那些不追求完美的人要大得多。但他们的成就是否更大呢?说来奇怪,答案却是否定的。这些追求完美的人生活中显然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可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的收入较其他人的高。

那么为什么追求完美的人特别容易情绪不安,为什么他们的工作效果会受到损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以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看人生。

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错误想法,就是认为不完美便毫无价值。譬如说,一个每科成绩都达到甲等的学生,由于在一次考试中有一科拿了乙等成绩,因而大感沮丧,认为那就是失败。这类想法引致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错,而且一旦犯错后又做出过份的反应。

他们的另一个误解是相信错误会一再重复。认为“我永远都不能把这件事做对”。追求完美的人不会自问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而只是自怨自艾,说:“我真不该犯这样的错,我绝不能再犯了!”这种自责态度导致产生一种受挫和内疚的感觉,反而会使他们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无论生活中还是事业上,不少的“完美”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其实,沉迷于“完美”的人,是不完美的。因为“完美”是抽象的、相对的,不像生活那么具体、五彩缤纷。在这里,我只想说活着不必苛求完美。

3.在不断的调整中茁壮成长

人要使自己在成功后仍然保持激昂的斗志,长久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要善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天平如果不平衡,就不能称出精准的份量;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果不平衡,就会生病;生态如果不平衡,就会发生危机。我们的人生如果失去平衡又会怎样?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正在做一件很熟悉而令人愉快的事。事情进展很顺利,你的心情也异常轻松、如意,觉得一切都很好。可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或者一闪而过的某个念头,突然使你想起了一件伤心的往事,你的心情在一瞬间便低落下来。

接下来你的情绪越来越不好,心里总是想一些令你感到失落的事。你想避开这种想法,可是不行,越是想忘掉的事,越是清晰、反复浮现在你的脑际。这时候,你手里做的事随之缓慢起来,手脚变得不听使唤,明明很熟悉简单的事,你却怎么也做不好。

不管多么强大的人,如果自大狂妄,仍会被淘汰。出身贫困且偏远地区的人,经常对历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以在法国科西嘉岛上的贫困家庭出生的拿破仑为例,他拥有坚强不屈的意志,甚至能够控制自己的肉体,视情况为需要调整睡眠时间。但是,拿破仑后来也脱离现实,自认为已立于不败之地,把自己看成了神。他忘记了成功是由许多条件与历史因素(亦即当时人们对革命的信仰、基层士兵的欲望、欧洲各国民心一致)所造成的,于是走向衰败。如果他有更深的教养,能够倾听别人的声音并加以反省,能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陷于忘乎所以,或许就可以免于如此快速地走向没落。

实际上,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想要解放的欲望,这正是驱策我们向前走的强烈动机。但是,我们一旦在事业、恋爱、艺术、学术等方面获得成功,就容易忘掉是什么原因或靠谁的帮忙才得以成功。

在生活中,许多领导者、经营者都犯了这个错误,他们忘记是由于妻子营造了一个安定的家庭,再加上朋友的帮助、部下的打拼而成功的,于是,渐渐在自己周遭制造怨恨、不满和苦恼。终于有一天,当危险逼近,他才发觉自己孤独无助,并且即将被打倒。但是,即使面对这种状态,如果能及时清醒,改变自己的态度,仍有免于被无情地淘汰的可能。

明白点儿说,人要使自己在成功后仍然保持激昂的斗志,长久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要善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这种考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严峻的,没有人能时刻做到心知肚明,而一旦从心理上稍有疏忽,灾难就可能随之降临。

可以说,如何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使自己适应人生中的各种时期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比如一名作家,在某一段时期里,他会感到有着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不断地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来。在写作时,他会觉得思路很顺畅,文字像要从脑海里蹦出来一样。这时候他写的东西,优美感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读起来不忍释手。

可是,在突然的某一天,或者在他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写完一个长篇之后,他可能会感到浑身轻松,然后预备写下一个长篇小说。但他突然发现自己怎么也写不出东西来,尽管挖空心思,却收效不大,写出来的作品连自己也看不过去。这种情况同我们开始时所述一样,作家忽然找不到了感觉,但却很不容易明白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