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的24堂课
38000800000023

第23章 人脉是你最大的存折(2)

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出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看轻这种交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你又怎么知道这种交往不会带来很大的机遇呢?

其实,你的贵人就在你的左右,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贵人就要出现了。用这种感觉迎接你的贵人,你对每件事的看法就会有所改变,你就会发现:一件坏事可能变成一件普通的事情,一件普通的事情可能变成一件好事,一件好事可能变成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可能变成一个良机,一个良机可能变成一个转折点。

你知道贵人是怎么来的吗?贵人是培养出来的,贵人必须是平时就得烧香的。有些人平时待人不冷不热,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分外热情,但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常常并不理想。

这好比你平常心中就没有佛祖,有事再来恳求,佛祖怎会当你的工具呢?所以我们要在关键时刻得到贵人相助,自应在平时“多烧香”,而这种“烧香”完全出于敬意,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更不是交易。

贵人的定义因人而异,有人认为“给机会”的是贵人,有人认为“给钱”的是贵人,有人认为“给教训”的是贵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有一样东西是你要与他互动的,否则贵气是不会传到你身上的。

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也在为赢得贵人而努力,如果想要早日摆脱贫困,也需要平时“烧香”培养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3.投资感情,收获人情

会做人情,“施”比“受”更重要。慷慨地付出也能收获巨大的回报,“施”时不一定都需要拿出“重金”,有时一句温暖的话,一个赞许的眼光,一个鼓励的手势,都能使对方铭感肺腑。

很多人都认为,要想获得人心,要想赢得别人的友情,非得用物质、金钱去打动不可。其实,这种想法有失偏颇。事实上,从古到今,很多有钱人或成功人士收买人心时,并不是真的花了什么重金,而是用“诚”、“义”、“信”、“恩”等方法来获得人心的。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养士之风。齐国的孟尝君门下的养士最为著名,门客达三千人之多。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债。

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儿什么东西?”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赶着车子到了薛地,立即吩咐当地官员通知各佃户前来合券。古代的债券是合同式的借据,放债的人和借债的人各拿一份,合券就是双方来核对借据。

薛城的老百姓都愁眉苦脸地拿着债券来核对,并为还不起债而焦急。谁知核对债券以后,冯谖却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当众把债券全部烧掉。薛城老百姓万分感激,竟一起嚷着:“孟尝君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冯谖很快就回来了。平日收债要用很长时间,而冯谖这次很快就结束了工作,孟尝君感到非常惊奇,他怀疑地问冯谖:“债收完了吗?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

冯谖说:“收完了。”

“你买了些什么东西回来呢?”

冯谖接着说:“您别生气,那些穷苦老百姓实在还不起债,您留着这些债券也没有用,再过五年、十年,利钱越来越多,他们怎么也还不清,反倒逼得他们远走他乡。你您要强去逼债会失去民心的。您说过,要我看您缺什么就买什么回来,我看到您家高屋大厦收藏着那么多的珍宝,您玩弄的狗马成群,伺候您的美女如林,样样不缺,所缺的就是给老百姓做好事,使人民拥护您。所以我用债券买回了民心。”

孟尝君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冯谖接着说:“v现在只有薛城这么块小小的地方,您对老百姓不但不爱护,反而不顾他们的死活,发放大量的高利贷在他们身上谋取重利。我这次收债烧掉了债券,免掉了那些穷人的债务,老百姓非常感激您,喊您是他们的恩人。我用债券给您买回了‘义’啊!”

孟尝君听了,虽也觉得有点儿道理,但是很不满意。现在既然木已成舟,也只得无可奈何地哼了一声说:“先生,你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觉得孟尝君权力太大,又听信了一些谗言,就罢了他的官。这时候,孟尝君的三千门客大都离开了他,只有冯谖等少数人跟着他。他们一起跟着孟尝君驱车往薛地走去,当他们走到离薛城还有一百多里路的时候,只见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地夹道欢迎他们。孟尝君看到这动人的场面,连忙回过头来对身后的冯谖说:“这是你给我买来的‘义’啊!我今日见到了。”

要卖乖总不能永远一毛不拔,能够低成本买得人心,也不失为投机取巧的好办法。

某企业董事长的家里,每到年底时,都会收到堆积如山的赠品。由于太多,所以听说这位董事长只留下合意的礼物,其余的都退回百货公司。

然而,有一年岁末,这位董事长却意想不到地收到了令他满意的礼物!那是在美国流行的“高丽菜田娃娃”,不知是怎样寄来的,总之是送给董事长的小女儿的。赠品也很别致,而把这别致的礼物不送给董事长而送给他的女儿,的确令人深感其诚意。

有人出席某电器厂商主办的讲演会。讲演后,对送到车站来的主办单位的人员无意中提起“我母亲目前住院……”第二天,也不知演讲会的主办经理怎样打听到的,竟然到此人的母亲入住的医院来探病。此人在震惊于主办者意想不到的好意的同时,感激之情不可言表。

从这两段故事中可以发现,有人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一方送礼,对方往往会视为理所当然而接受,甚至有时会觉得是否有何居心,而产生警戒心。但是,不对其本人而对他的家人表示深切关注,对方就会想:“看,人家甚至用心到了这样的地步!”较之自己的被厚待更加深深感动。就好像“射人先射马”一样,比本人更加厚待其周围的人的做法,使没想到那么远的对方,同时深深感到自己的费心,也是一种具有效果的手段。

某公司招待客户时,总是连太太一起招待。单单只招待客户的话,只不过是利益交换,类似商场上的关系,但由于太太们的加入,便变成了非正式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是从理论的境地进入了友情的境地。而且很少有机会参加宴会的太太们,对于公司的周到也会十分感激,太太的这种情绪,应该也会传达给先生。于是会不自觉地对招待公司“感恩”。

另外,慈善捐助、义演救灾等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活动,便是一种看似倒贴、实质更赚钱的卖乖,是在做“软”广告。当然我们欢迎这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卖乖。

在这方面,赛菲尔现象值得注意:南京大学学术报告中心,2002年中旬推出了一个“赛菲尔演讲周”的活动,演讲者有南京经济电台“今夜不设防”主持人甘霖、影视专家孟健等名士,他们纵横捭阖,跟踪时代的课题,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一周内涌向南京大学的市民及学生不下20,000人次。

如果你想知道“赛菲尔”是何许人也?那你就成为了它的广告对象,原来它是一家洗涤用品公司,经理代表“赛菲尔”主持讲座,一群身披绶带的赛菲尔小姐不断散发宣传资料,喷洒公司产品之一空气清洁剂,并在门外大厅免费试用,优惠销售该公司的化妆品。借助新闻界的热情传播,赛菲尔一举成名,在社会上刮起一阵不大不小的旋风。而整个活动,主办者仅出资四五千元,这费用还不够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一次简短广告。“赛菲尔现象”传导出的启迪是,以卓越深远的眼光资助非赢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于人,知讯者将不会忘记它进而将适时拥有它。

如果你也懂得“感情投资”,那么你的人生就有可能彻底改变,你的事业将会红红火火,你的人际关系网将会牢不可破。

“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从小处、细处着眼,时时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