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37987800000004

第4章 空杯心态——器满则溢、志满则覆(3)

“空杯”就是经常给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韬武略的商汤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放下失败,重新再来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才能不断地迈步向前。”

人人都有可能遭遇挫折,当挫折来临时,不但不要害怕,而且还要欣喜和感谢,因为挫折正是“空杯”的最好良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部电视剧《阿信》红遍中国,阿信和她创办的八佰伴,成为中国人财富梦想的榜样。但是,就是这个财富帝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倒闭了。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夜间从身家亿万沦为一贫如洗。

2002年7月,前八佰伴总裁阿信的儿子和田一夫到中国在CCTV上讲,我将与中国企业家共同体验成败。他说,要有从零开始的勇气。和田一夫又一次让中国人感动。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

和田一夫说:“企业失败之初,我闭门思过。这期间我看了很多各国领导人的回忆录,看他们在失败、挫折之后怎么样东山再起。在读过的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我的父亲邓小平》。邓小平先生一生中遇到了三次大挫折,最后一次东山再起是74岁,经过了14年,一直到88岁,作为中国的领导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看了关于邓小平的这本书以后,我多么想向邓小平学习。当时我才68岁,我要是好好学习到74岁的话,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我从那本书里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所以我下决心东山再起,应该学习新的东西,再重新创业,这是新的起点。”

遭遇挫折的时候,先不要急着责怪别人,首先要空掉自己,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够和需要改进。挫折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从而倒空过去,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开始,更好地迎接未来。

只要人生还在,就没有什么不能放下,没有什么不可以从头再来!

虽然“空杯”的过程往往很痛苦,但对一个负责的人而言,痛苦会帮助我们挖掘出生命的新源泉,跃上人生的新高度。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和拒绝“空杯”,因为对一个要超越命运的人而言,“空杯”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在的力量,并让潜能加倍释放。

“空杯”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永远保持“空杯”,不仅是一流人才的成长和超越之道,也是一流团队常青的根本。只有不断“空杯”,才能不断提升事业与人生的境界。选择了“空杯”,就选择了一流发展;选择了“空杯”,就选择了永远超越!

你“空杯”了吗?

“空杯心态”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有价值。大学生从学校到单位,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从零开始。

所谓空杯心态,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

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对于身在职场,往往最容易得意之时忘形,对于最不该忘形的员工们而言,“空杯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理良药。

“空杯心态”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有价值。大学生从学校到单位,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从零开始。

这样的你,不仅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创造更多的东西。

一位经济学博士在他毕业后的三年里,走马灯似地换了好几个单位,但每次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待不下去,最后只好辞职。

他为什么会坐了三年“冷板凳”?

他的心太满了,整天活在“经济学博士”的光环中,结果连职场发展的基本规则也没有掌握。这位博士毕业后便开始找工作。刚开始时,应聘单位一听说他是博士头衔,都争相聘请他。于是,他选择了其中不错的一家单位。但刚到单位第一天,他就颇不满意。因为没有人专门接待他,领导只让一位同事帮他安排了住宿。

他有种受冷落的感觉,心中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自己一个博士生,单位居然一点都不重视。带着这种情绪开始工作,自然就免不了处处挑剔。这样一来,手中的工作迟迟也没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单位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因为没有创造出价值,领导对他的能力开始产生了怀疑。不仅如此,因为过于骄傲不合群,同事也疏远他,不愿和他一起做事。

后来他又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当部门经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表现的对谁都很客气,但从骨子里,他还是谁也瞧不起。

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自然还是做不好。没多久,他又一次被辞退。之后,他又去过几家单位,但每次都是大同小异,过不了几个月就被解雇了。

他的发展,是被“经济学博士”的光环给葬送了。这个大博士从来没有空下心来,仔细想想职场发展的基本规则是什么。高学历、成功、优秀、名声和地位,给职场人士们镀了一层金。但也正是这层“金”,让他们不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最后导致停滞不前和倒退。

在失败面前要做到不气馁不容易,在成功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则更难。如果想使自己不断进步,就要学会和自己的过去划清界限,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杯子”并没有满,还能装进更多的东西。越是处在事业顺利时期,就越要冷静,千万不要盲目乐观,自以为是。“满招损,谦受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懂得谦虚,才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和环境,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愿是一个“空杯”

不要怕多做事,只有做了才能学到东西,否则一无所获。好像一个杯子,只有空的时候才能倒进水,若水满了,肯定会溢出来,再也注不进去了。如果你把自己当做空杯子,就能一直学习和进步;如果你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不用再接受新知,你的学习和进步也就停止了。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在庙里学习佛法。学了几年之后,他自以为对佛法都精通了,向老和尚提出下山的要求。老和尚没阻拦他,拿出一个盆子,说:“如果你能将这个盆子装满,就可以下山了。”小和尚想,这还不容易吗?找几块大石头,很快把盆子给塞得满满的,然后给老和尚看。老和尚从地上捡起一些小石子,放了进去,问小和尚:“满了吗?”小和尚不好意思地说:“满了。”可是,老和尚又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放进盆子里面,沙子很快把石头的缝隙填满了。老和尚问小和尚:“这次是不是满了?”小和尚心想,还能放进什么东西呢?于是答道:“这次真的是满了。”可是,没想到,老和尚又把一杯子水倒了进去,问小和尚:“你说,满了吗?”小和尚羞愧极了。他明白了老和尚的用意,从此潜心学法,不再提出下山的要求。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一个人如果想进步,绝不能自满,必须要保持一种“空杯”的心态。

北大方正电子集团的员工李海燕一直都告诉自己“只有保持‘空杯的心态’,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李海燕做事特别投入,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她都会全力以赴。

“不要怕多做事,只有做了才能学到东西,否则一无所获。好像一个杯子,只有空的时候才能倒进水,若水满了,肯定会溢出来,再也注不进去了。如果你把自己当做空杯子,就能一直学习和进步;如果你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不用再接受新知,你的学习和进步也就停止了。”

她从空杯理论中受到启发,始终保持“空杯的心态”,不断为自己设立目标,在工作中用心学习。另外,她还利用周末的时间攻读北大心理学硕士,三年下来,收获累累。

知识是无边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的生命屈指可数几十年,即使一生都用来学习,知识也是学不完的。因此,无论是长者还是幼者都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弗兰西斯·培根在《论求知》中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知识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知识对人的重要性。人要虚心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聪明,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得很聪明,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