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37987800000024

第24章 平常心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2)

总之,他们对淡泊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是“轻”不起来,“松”不下来,更“静”不下来。牢骚满腹、自寻烦恼,结果是劳神又伤身,有的甚至还因此而患病,影响了健康。

名誉得失宠辱,人不应不重视。一味的“知足常乐”,那不是进取的人生姿态。对于年轻人来说,还应鼓励他们增强竞争意识、存点争强好胜、建功立业的志气。对于步入中年的人来说,进取之心当然仍不应失,只是取舍之间得有“度”有“法”了。为身外之名利而伤神劳心大可不必。

学会淡泊,是人生一大进步。人们常说:祝您万事如意,现实中哪有万事如意?一时“淡泊”不了,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例如:你少吃了一顿酒席,但我有利于减肥,降低了“三高”;我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多做善事,自然会春眠不觉晓;我虽然没有钓到鱼,但我感受到了潺潺流水、桃红柳绿,在轻松惬意中活动了筋骨,增强了体质。

淡泊名利,心无尘事,去实现远大的志向,笑看人生,海纳百川。多几分旷达,少一些妒忌,多几分潇洒,少一些烦恼,对名利保持几分淡泊,对生活多出几张笑脸,你轻松,我愉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归心自然,何乐而不为?不为名利牵拌,不为金钱诱惑,想来便来,想往便往,不是神仙胜神仙。

欲望少一点,幸福多一点

关于欲望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公式:幸福=得到的/想得到的。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是分子,想得到的即欲望是分母,两者相除就是幸福的分值。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将分子变大,也就是没法获取更多的东西时,如果能将分母缩小即减少自己的欲望,那么同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

传说有个蟒蛇精触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它。蟒蛇精无处藏身,化作小蛇蜷缩于尘土中。适逢寿州一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救了小蛇一命。

一天,梅生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当今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纷纷束手无策,只得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大官。梅生暗自叹息,“可惜我没有灵丹妙药,不然就一步登天了。”他刚回到家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他的眼前,并对梅生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将报答你。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

随后,梅生果然进京治好了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并放假三月让他回乡祭祖。一路上耀武扬威之余,梅生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于是梅生再次找到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贪心不足之辈,但念其曾救过自己的性命,只得忍痛让他再割一刀。谁知梅生贪婪过头,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就一口吞下了梅生这位宰相。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由来。

一个人有欲望,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欲望就是理想、愿望、目标,是人奋斗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但“世上莫如人欲险”,欲望也可能是负担、累赘。当一个人的贪欲太多、欲壑难填,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争的时候,欲望带给他的就不是好事而是灾难了。

有太多的欲望让我们苦苦追求,甚至穷尽一生的力量。有太多的欲望,就得背负沉重的痛苦,每天一睁眼就被欲望缠绕。想有一间超过100平米住房,想有一辆名牌的轿车,想再把事业进一步扩长,想要面临高考的儿女一举考入清华、北大,还想一夜暴富,存下儿孙都花不完的大把的钞票。于是每天都觉得心力交瘁、举步维艰,以至于觉得生活毫无幸福可言。

清朝诗人胡詹庵有一首打油诗叫,《不知足》把人贪婪欲望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写道:“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想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房屋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要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面南座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由此可见。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总是在满足了一个欲望的同时又想得到更多、无休止的欲望,终会使人迷失方向。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为什么欲望少一点为好呢?因为欲望过多,必然会为得不到而痛苦。退一步说,就算心想事成,种种欲望都得到了满足,还是不能给人以快乐。酒足饭饱后再没有美酒佳肴的味道,鱼水之欢后再没有****的情趣,这就是人生的悖论。曾经十分诱惑的欲望被满足之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贫贱时,要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富贵时,要有着谨慎敬畏的想法;钱多了,就出一些钱积德行善,救助老弱病残;官高了,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多为黎民百姓办实事好事。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保留清清正正的真我,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这样才是最幸福的。

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满足现状、安于现状,要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暗示。知足常乐,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幸福是父母膝下的天伦之乐,是妻子亲手做的可口的饭菜,是丈夫的给你砌的一杯热茶,是儿女一声甜甜的呼唤。幸福是健康的身体,是从来不用去医院打吊针的快感。幸福是每天写在脸上自我满足的笑脸。

关于欲望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公式:幸福=得到的/想得到的。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是分子,想得到的即欲望是分母,两者相除就是幸福的分值。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将分子变大,也就是没法获取更多的东西时,如果能将分母缩小即减少自己的欲望,那么同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这个“淫”并不只是****、****的意思,而是过多、过滥的意思,也就是一个人的欲望过多。金钱、地位、权力、名车、别墅、美女……身在红尘中的人们,有太多太多的欲望,有的人就是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丢失了快乐、亲情甚至是生命。而聪明的智者,善于在平淡的心境中调整自己的欲望。就像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将钱看得淡一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追求财富本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既不要过度追求金钱,又不要做守财奴、吝啬鬼、铁公鸡。将金钱看得淡一些,再好不过。

有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他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3000多元,独生儿子一家的收入也不低。按理说,他可以衣食无优,颐养晚年。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过着苦日子。不仅如此,一退休后立马投入“打工族”,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建筑工地看守材料,当门卫,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家人劝他不要出去打工他不听。别人问他累死累活地挣钱图什么?他说:“帮帮儿子,留给孙子。”由于长年辛苦劳累,终于在一次下夜班的路上,老人头一晕,跌倒在马路上,因心力衰竭而猝死。

这件事发生后,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感到十分痛惜,也让大家从中感悟到人生要淡看金钱的真谛。

人生在世,恐怕没有不花钱的,衣食住行,样样都与金钱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努力地去创造财富,积累金钱。有人信奉“有钱就有一切”,手里有钱,活得潇洒,汽车洋房,风光无限。于是,把金钱视为追逐的目标,满脑子“钱就是人生,人生就等于钱”。金钱是万能的吗?金钱不是万能的。其实,人生在世,除了钱还有许多比钱更珍贵的东西。

比如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许多人却忘记了这个基本的真理。有一位30多岁的销售部经理,拼命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00万元的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小车。然而,这“三个一”的目标尚未达到,他却因劳累过度而猝死。要知道,不管一个人有多么成功,有多少财富,如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都是不值得的。这正如圣经上所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用呢?

再说亲情。一位私企老板酒后驾车撞死一儿童,想出200万元摆平此事,但死者的父母拒钱不要仍把犯人告。当记者采访死者的父母时,他们凄凉而又悲凄地说:“也许我们这一生只有这一个孩子,抚养这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根本没花上200万元,但我们的情感与投入却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在我们的眼中,孩子的生命是无价的。”

扳着手指数数,除了健康和亲情,还有很多东西也远比金钱重要,比如生命、友情、爱情、理想、事业、人格等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很多东西是金钱都换不来的:金钱可以买到鲜花,但它买不到青春;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知识;金钱可以买到帮助,但它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它买不到友谊……因此,我们在对待金钱时,要有着平常的心态,不要过分看重这玩意儿,要看淡些、再看淡些,毕竟金钱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最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上,不同的人对金钱有不同的追求,一些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个别老板现在追求的是物质享乐,洋房,洋车,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有一种人,不择手段窃取金钱,贪污、盗窃、抢劫等。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在平民中,有些人存在拜金主义思想,现象之一:他们自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在他们当中,还有很多现象出现,我就遇到这样一个家庭,专门收藏人民币,到了十分吝啬的地步,那一家人穿的是带补丁的衣裤,吃的是咸菜就馍,他们感到内心非常富有,不知道消费是快乐的,他们的金钱不知做何用?现象之二: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里,有个人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把金钱看作人生的最大目标,用完了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三间瓦房,独霸一方,谁也不让住,死守空房,不去讨饭,被活活饿死。这样愚蠢的守财奴,六亲不认,到了如此愚蠢的程度。现象之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有具体表现,在某些女人看来金钱是万能的,她把金钱看得比爱情还重要,追求大款,向往过高的物质生活,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所谓的守财奴、吝啬鬼、铁公鸡等,都是指那些只知敛财不知用度的人。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上至王侯卿相,下到豪绅百姓,大有人在。金钱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用来过日子、干事业或者做善事的吗?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花则花,只要不铺张浪费就行了,否则,一沓沓的钞票与废纸、冥币又有何区别呢?

在金钱、事业、家庭的天平上,又有很多例子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把保护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你能说金钱是万能的吗?他们的献身精神是用金钱买来的吗?有一位旅居国外的中国妇女给我讲了这样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在怨恨中成长,他得不到父爱,靠母亲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这位旅居国外的中国妇女很有经济实力,愿意供他读书,这个孩子始终快乐不起来,这件事情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金钱的看法有太多的偏激和荒唐的谬误。我很欣赏“钱,够花就行”这句话,它表达了普通百姓和知足常乐的开朗和通达。金钱不过是一种流通的手段,其含义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金钱本身没有属性,更无所谓善恶。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轻蔑它,但也没有必要把它吊在嘴上,横在眼前,举在头顶。对该花的钱,不必小气。看看那些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社会,不忘慈善事业的人们,就该想得通了。

人生最可贵之处是精神,就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只有把爱情、工作、家庭放在首位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快乐的人,把金钱看做是万能的人是最愚蠢的人,只有把金钱看淡的人,他的生活才是最高尚、最幸福的。

活着就是幸福

人活着就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活着,我们才能决定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真切地感受世上存在的一切;因为活着,我们才能用心过好每一天,才能真正体验心中的每一份幸福和快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人们不禁感慨生命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无奈和脆弱,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因而,活着就是幸福,几乎成为了灾后幸存者的共同人生感言。

人活着,其实活的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心情。人人都在追求能有一个好心情,心中有一份期盼,希望自己天天过得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