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37987800000023

第23章 平常心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1)

平常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作为一种处世态度,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

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旦到来的挫折和痛苦。

用平常心接纳自己

梨花逊雪一分白,却赢在那一缕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也一样。对自己要求严格本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就会把自己推向痛苦的深渊。坦然地接纳自己,认同自己的错误和缺憾,你才会拥有一份好心情。

伊笛丝·阿雷德从小就特别敏感,而且十分腼腆,她一直很胖,脸又圆,这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要胖很多。伊笛丝的母亲很古板,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服穿着舒服,太瘦的衣服容易破。”所以,伊笛丝一直很自卑,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玩耍,甚至不去上体育课。她非常自卑,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一点儿都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丈夫一家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但这并没有改变伊笛丝自卑的性格。尽管伊笛丝做了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还是做不到。伊笛丝变得更加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

伊笛丝心里深深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只能假装很开心。事后,伊笛丝又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她甚至觉得再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开始想自杀。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育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苦恼不开心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一直喜欢自己原来的样子。从此,伊笛丝开始本色的生活,她试着研究她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她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她的方式去穿衣服,还主动交朋友。她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组织人要她参加活动,刚开始她还是很害怕。但是,慢慢地,她的勇气不断增加,自信也不断增加,她获得了她期望已久的快乐,她越来越喜欢自己了。

在现代社会中,对自己要求苛刻、追求完美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由于对自己苛刻,很自然地他们也会对别人要求严格。要知道世间万物皆有缺憾,万事不可求全,接受自己,不仅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斤斤计较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接纳自己,就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完全地接受自己,适当地宽容自己。一句话,就是要自己喜欢自己,自己把自己当成是可以理解、尊重并时常相互批评也相互鼓励的忠诚的朋友,自己与自己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地和平共处。

接纳自己,就是不去苛求自己,不求十全十美,不以小青蔽大德,不以微瑕掩碧玉,不以己短比他人之长,不把昨日的错误挡于前行的道路,不忽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功,不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一句话,就是不跟自己过不去。

接纳自己,是一个人自尊和自信的表现,是一个人良好的自知力的表现,同时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

以平常心接纳自己,才能以平常心接纳别人。所谓推己及人、推人及己,这是一个相互印证的关系,从心理学上讲称之为“移情”。别人身上可以反映出我们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每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其对待别人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被自己的过错所困扰,也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同样的过错,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比如一个人长了一口很糟糕的牙,当他注视别人时,首先注意的一定是牙齿,他会仔细寻找别人牙齿上的缺陷,结果他找到了,心里却并没有好过,他会想:世上怎么就没有完美的牙齿呢?

为了自己,为了他人,我们都必须接纳自己。要知道,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父母会因为你的自责而苦恼;子女会以你为榜样,他们不但会为难自己,也会为难你;朋友会因为你的苛责而自责,并会因此对你敬而远之;同事会以你对自己的态度对待你,看轻你,疏远你。

有句歌词是:“先爱你自己,别人才爱你。”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还有谁会重视你?自尊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基础,自信是赢得别人信任的根本。所以你要学会——用平常心接纳自己。

平平淡淡才是真

平平淡淡才是真,拥有一份淡泊、宁静、宽容、美好的心灵,就是你精神生活中的最大财富,就是一个平凡而高尚的人。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最真”,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歌词虽通俗,道理却很深刻。

所谓平平淡淡,就是没有波澜四起,没有艰险曲折。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好,都是一份感觉,一种体会。其实对我们大多数的草根来说,生命的过程,本来也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过程,哪有那么多壮丽画面,哪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生命的更迭一如树上的落叶,当初不过是一星鹅黄,继而碧绿、秋风飘零后,最后落地为埃。就像我们当初赤条条来到这个尘世,若干年后依然赤条条地归于尘土,尘世间所有生命运行的轨迹莫不如此。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太多的竞争和不可避免的压力,每个人都希望在平凡的一生中会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于是在平凡中追寻着自己的目标,追寻着心中理想的家庭,追寻着自己美好的事业!都想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达到与众不同,已经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知足者常乐的意境,的确通过你的努力或许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也随之失去了一些快乐的东西。

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增长的速度往往超过了你创造的速度!所以你还是觉得不满足!给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需要明白和谐和永恒才是主旋律,平淡才是人生的真谛。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明白一切最终还是归结于平淡!

千百个生命有千百种人生,千百种花卉有千百种俏影。正如地球都是由细小尘埃组成一样,平凡和琐碎才构成了生命的永恒!飞扬只不过是惊鸿一瞥,稍纵即逝。人生的点点滴滴,都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然而芸芸众生,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到这种远在天际,近在呎尺的况味呢?面对着太多的诱惑,面对着浮躁的社会,面对着亦真亦假亦幻的社会万象,面对着浊水横流的尘世,我们能眼不红、心不动、手不痒吗?

平平淡淡是一种胸怀。当你拥有了一颗平平淡淡之心,你就拥有了宁静、淡泊,从容和美好。平平淡淡就是有所求而亦无所求,平淡鄙视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的是精神的升华,灵魂的涅槃。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甘于平淡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甘于平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的意义,也深深蕴含于平凡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干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享受各种各样生而为人的乐趣。

古人常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自励自省,显示了先贤们自由不羁的心灵风采,从容淡定的生存方式,挥洒自如的生命韵律。才艺绝伦的唐伯虎一生只求“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为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如果我们都以花开花落的平常心态,对个人的荣辱得失泰然处之,做到自然而不牵强,自重而不炫耀,自信而不傲慢,自强而不失谦逊,这才是人生最美的境界啊!放眼看一些人,官场上欲壑难填,商场上尔虞我詐,情场上心猿意马,股场上不知見好就收,最后落得个人仰马翻,酿成终生的苦酒,真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平平淡淡,会有一份轻松,会有一份平静。平平淡淡,会有一份充实的人生,只要我们懂得“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从容,这样的人生一定会平实而恬静。

追求平淡,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人生的得失弹指一挥间,人与人的恩怨一笑尽挥去,得志而不骄奢,失意而不气馁,明媚的春天在我们手里,金色的沙滩在我们脚下,蔚蓝的天空在我们头上,壮阔的海洋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让我们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平淡淡的心境闲看云舒云卷,花开花落。

平平淡淡才是真,明天太阳照样会照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同样会开始我们看似平淡却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尽管你也许有豪情壮志,尽管你不甘落后,尽管你也有不懈的追求,美好的向往。但生活中唯一不变的,还是平平淡淡……

淡泊名利,心如止水

一个人只有对名利看得淡一点,再淡一点,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业,用心走好每一步,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中,倾力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倾情挥洒中,享受美好的人生,也不愧来地球走一遭。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后,特别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11月钱钟书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挣扎在名利场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有多少人又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司马迁说的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就连儒家大师朱熹也感叹到:“世上无如人陷欲,几人到此无误平生。”没有一定的身心修养和良好的心里素质,就不要去想淡泊名利,心如止水的做人哲理了。

武侠片《独孤九剑》中,有两句禅语式的诗:“谁能破名利,太虚任遨游。”但是,人,生于天地之间,谁又能看破红尘,参透人生,望穿名利?自古以来,人们对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名利,对我辈凡夫俗子,有着太大的诱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追名逐利,劳心费神,蝇蝇苟苟;沽名钓誉,勾心斗角,机关算尽,还日夜提心吊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此被名缰利锁所累,反倒完全忘却了生活本身的乐趣。

然而,名与利,从来就是不由人的。杜少陵,“何用浮名绊此生”,但他死后,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后人无法跨越的丰碑。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虽失去了功名利禄,潦倒一生,但依旧唱出了一代才子词人的不朽名号,更有那些不求名利、超脱尘世的僧人,一旦成为得道高僧,求者遍山隅,竟在人间,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实在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事。本欲不慕名利,不求闻达,却无意间又声名远播,重获名利。所以,笔者以为,只要对名利不是刻意求造,甚至不择手段,自然而然到来的名利,是可以受之无愧的。

其实,名利原本无所谓好坏,适时以用,量才而夺才是受用。有道是:“名利高寒阁,冷暖只自知,”无论宦海沉浮,无论商战成败,无论情场生死……就像寒鸭戏水一般,冷暖自知。做到淡泊名利,可以免去精神上的许多痛苦,做到笑看人生,有益于身心健康,再说淡泊名利并非是看破红尘之落伍思想,而是在平淡中寻找快乐,在宁静中制造浪漫,这才是至高致上的生活方式。诸葛亮有句人生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的正是这种生活境界。

淡泊是一种行云流水、从容自若的境地,淡泊人生展现无拘无束的恬适。淡泊,不是宦海失意的落魄,更非无奈之后的凄凉,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学会淡泊,并非易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功名得失之心太重。有的为职级跑上跑下,为芝麻绿豆的得失耿耿于怀;有的为子女操心忙碌;有的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小事彻夜未眠;也有为少一张报纸数日懊丧;为少吃一顿“酒席”而牢骚满腹;为少坐一次车而大动肝火;为钓鱼空手而归怨天尤人;为一盘棋的输赢而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