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37987800000018

第18章 中庸心态——中和天地、中立人生(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春秋时代,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资少而取利多,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信管仲谋策却惨遭失败,鲍叔牙认为是由于时机未到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曾经临阵逃脱,鲍叔牙明白管仲是因为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又不顾个人名利、力荐管仲为相,终于使其辅佐桓公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鲍叔牙死后,管仲在鲍叔牙墓前悲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后人即以“管鲍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坚贞真挚的情谊。历史上,人们更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来感慨人生难得一知己,有诗赞曰: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的确视知己至交的亲密关系比夫妻关系更重要,所以我们可以拿《诗经》里写夫妻恩爱至情的句子来比照友情。君子之交更珍惜友情,因为这种情感是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理想、信念、追求之上的。

“君子之交”,是一种相互的信任和生活所带来的平淡后的宁静与幸福,“淡”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时间验证的朋友味道;最主要的是“淡”如平静的水,而不是汹涌的波涛,真正的朋友之间不需要有大风大浪一样的日子,能够和气、平安、健康、快乐、珍惜、信任、像水一样的清澈透明的友谊足矣。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前行的人生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年轻人抓到一只鸟,他把鸟抓在手中,带着这只鸟去山中见一位年老的智者。因为在他住的村中,人人都说这位智者非常聪明,没有人问倒这位智者,如果真的能问倒这位智者,年轻人想他会变成全村最聪明的人。他把这只鸟放在背后,他要问这位智者,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这位智者说是活的,这个年轻人就把鸟活活掐死;如果这位智者说是死的,年轻人就把这只鸟放掉,这样这位智者永远是错误的,年轻人认为这样做他比智者更聪明。

当他到了山上见到了这位年老的智者,年轻人将鸟藏在背后的手掌中,他问这位智者,您猜一猜我手中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位年老智者回答说:“是活是死操在你的手上,你不要问我,问你自己,因为那只鸟的命运是操在你的手上。”

这位智者的回答,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一个人的发展及未来的命运,不是依托外部环境靠外力来左右的,那种期盼贵人相助或借助外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不切实际的,而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是来自自己的手上,只有挖掘出自身存在的潜在创造性的品质,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成为一个成功者。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我们没有看到到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如果因为一时的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半途而废,到头来懊悔的只能是你自己;如果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丢掉前行的勇气,就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正如歌中所唱的,阳光它总是在风雨之后……

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情结,命运会赐予它一件最妙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使他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现实的稳健步伐走下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的好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像春天吐芽一般,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人生的魅力,在于时时可以从痛苦的阴冷角落里启程,走向光明晴朗的远途,走向没有遗憾的未来。即使千帆过尽,还有满载希冀的第1001艘船,只要心中的梦歌不灭,就不会被孤独地抛在岸边。不论在哪里蒙受失败,都有机会从容整理行装,然后再欣然启程,这就是幸福的根蒂,也是你我永生的财富。

滴水足以穿石。每一天的努力,即使只是一个小动作,持之以恒,都将是明日成功的基础。所有的努力,所有一点一滴的耕耘,在时光的沙漏里滴逝后,萃取而出的成果将是掷地有声,众人艳羡的“成功之果”。

比尔·盖茨认为,人生中许多灾难和意外,都是我们意志所种下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而形成的。而决定命运的种子,就是每个人的决定。

命运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因此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决定,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一些小决定累积起来,也会影响大决定的失败。

从前有一个人提着网去打鱼,不巧这时下起了大雨,他一赌气将网撕破了。网撕破了还不够,他又因气恼地一头栽进了池塘,再也没有爬上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下雨不能打鱼,等天晴就是了。不要让一场雨下进灵魂里,不要让一口怨气久久不发泄,从而输掉青春、爱情、可能的辉煌和一伸手就能摘到的幸福。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幸与不幸的遭遇,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机缘,要经历种种的坎坷与风雨,这些都是人在自己人生航线上所必不可少的风景。如果,一个人天生就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又无忧无虑的家庭,他的未来早已被他的家人安排、设计好了,而且家人还为他的人生铺好了一条阳光般的道路让他能够顺顺利利地去走。可以说他的人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不需要自己去闯,更不需要他的翅膀来承担生活的重担。但这样一个所谓“含着金砖”出世的人,他能体会到人生的滋味吗,他能找到人世间真正的幸福吗?人生真正的幸福莫过于用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所换来的喜悦。

人生的祸福让人难以预料,假若有一天,他将独自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自己的人生,他恐怕无法承载生活给予他的沉重压力,苦苦地在人生岁月的河流中挣扎,然后死亡。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生活中的不幸,要认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而这些不幸早晚都会过去的,时间会冲淡痛苦的感觉。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话在心中重复几次。绝不能因为不幸的打击,就变得憔悴万分,而应不再痛苦,振作起来,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情,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完美的婚姻必然是中庸的产物

在婚姻生活中,没有永远适用的道理,也没有颠扑不破的教条。“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夫妻双方的相处之道,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自己去体会,去摸索,选择最能为双方所接受的生活方式。

东汉的才女班昭曾作《女诫》,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阴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夫妇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阴阳关系,所以夫妇之道不但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中庸》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三纲五常,夫妇乃是五常之首,一切的社会关系由此中产生,因此夫妇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因子。

《诗经》的第一篇,是讲男女****的《关雎》,一向被认为是儒家重视夫妇之道的证明。所以《中庸》还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一切的大道理,要从夫妇之间开始。如果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还谈什么大道,做什么事业呢!

拿破仑可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横扫欧洲,使整个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黑格尔甚至称他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不可谓不伟大。可是他的仆人却说:“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因为他与伟人离得太近,拿破仑所有的生活细节、小小的毛病和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他赫赫的功业、巨大的光环并不能在仆人的面前掩盖个性的缺陷。夫妇之间更是这样。无论你在外面如何光鲜、如何成功,在面对自己伴侣的时候,总会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在对待同事、对待邻里、对待朋友,甚至对待父母的时候,人都可能戴上各式各样的面具,但唯有在对待配偶的时候,是任何面具都起不了作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处理夫妇关系,是检验一个人品质和德行的最好试金石。

因此,真正的君子,会从夫妇之间做起,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做起。《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如果自己不遵循道的要求,那么妻子也不会按道而行;如果不合道义随意地驱使妻子,妻子即使被迫去做,也不是心甘情愿,早晚会激起反抗。由于时代的限制,这里说仅是丈夫对妻子的单向关系,其实夫妇双方之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夫妇一方不检点自己的行为,或者对对方不知爱惜,任意驱使,肯定会破坏夫妻感情,影响家庭和谐。

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是“男尊女卑”,这是毋庸讳言的。而当今社会,似乎“男尊女卑”不成其为问题,倒是“女尊男卑”值得注意。随着女权主义运动逐渐波及到中国,特别是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的尊严越来越受到尊敬,而男性则被塑造成压力大、任务重的受气包形象。其实,社会的发展方向,是逐渐消除一律的尊卑之分,消除大众对某一性别的成见和歧视,并不是把原来的规矩倒过来那么简单。之所以人们会觉得“女尊男卑”,只不过是以前“男尊女卑”的观念太过深入人心了而已。

在夫妻生活里,不但不应该有谁尊谁卑的现实,而且也不应该有谁尊谁卑的观念。所谓尊卑,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这种观念无视现实的境遇,也不管事实的真相,只不过是一种标签。一旦有了“我就要比你高一点”、“你就应该为我做什么”等等这类观念,那么理想中的夫妻关系就会往自己这方面倾斜,对婚姻生活的目标就会发生偏差,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望和争执。

夫妇之道,宽容最重要。所有的伦理、德行,如果没有了宽容,一个也不能实行。要实行宽容,就必须从自己的妻子开始。对妻子不宽容而能宽容别人,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与别人的交往,都是权衡利害,经过计算的,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而唯有自己的妻子,是通过感情结合的,即使是为了利益结合,现在也有一致的利益。对自己在感情和利益上的双重盟友,又是终身的伴侣,尚且不能宽容,还能指望他去宽容那些疏远的人吗?

在一些人群中,一夜情、婚外恋等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有人视之为开放和时髦的象征。其实,在西方,婚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约束,一般而言,一旦结婚,再有出轨的行为,是社会舆论所不齿的。单身的时候,如何处理自己的私生活,可以说只是个人的隐私,但是结了婚,所有的行为都必须对配偶负责,尤其是在忠诚这个问题上。

在夫妇之间,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挣钱养家,不是生儿育女,而是忠诚。因为它是维系婚姻的最重要的纽带,是家庭赖以存在的最坚硬的基石。

中庸之道不是禁欲主义,也不认为婚姻具有绝对的价值。夫妇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也都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但无论如何,不能超出婚姻所能允许的边界,除非决定彻底结束这段婚姻。在婚姻生活中,没有永远适用的道理,也没有颠扑不破的教条。“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夫妻双方的相处之道,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自己去体会,去摸索,选择最能为双方所接受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