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37987800000010

第10章 包容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

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这门学问,是来自内心“慈悲喜舍、善良仁爱”的自然流露!

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

包者为大,容者为仁

包容是为了那些侵犯过我们的人着想而做出的,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它的至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与第三任总统杰佛逊从恶交到包容,就是包容的一个生动而又成功的例子。杰佛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在杰佛逊未来得及开口时,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二人的友情自此破裂,中止交往达11年之久。直到后来杰佛逊的几个邻居探访亚当斯时,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往事,但接着冲口而说出:“我一向喜欢杰佛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佛逊。杰佛逊也不计前嫌,他主动请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了他的心里话。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书信往来。也正是因为彼此有一颗包容的心。

包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处世中不搞唯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包容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

要做到包容并不容易,需要有广阔的胸襟。当你的真诚被视作幼稚,你的勇敢被视作鲁莽,你的灵活被视作滑头,你的让步被视作了软弱,你的慎重被视作保守,你的赞美被视作讽刺,你怎么办?凄凄惨惨地躲起来哭?哭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伤心的还是自己;喋喋不休地为自己申辩?那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羞羞答答地按照别人的看法来改变自己?那更会使自己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在没有理解的地方,会激发出自尊的力量。不要乞求理解。不求理解,你就没有不被理解的烦恼;不求理解,你才有更加坦荡的胸怀和义无反顾的勇气。只有学会包容,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让风和雨交织在一起,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让爱和恨缠绕在一起,才懂得真情的可贵;把赞美和批评留在心底,才能够塑造完整的自我,保持自己的良好品性。

包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灵活使我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认可,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包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风云突变的世界,一个人必须有宽阔的胸襟,才能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偏执和嫉妒只能使得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终走投无路。比尔·盖茨的发迹是兼容思维的成功,是兼容战胜****的时代典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热点,而今,时代的特点是兼容,不论是科技文化还是政治体制,谁不能把握和顺时代的主流,谁就不能把握创造和发展的机遇。面对多元化的价值世界,面对兼容的时代特点,我们都应该认真反思我们人性中偏执的陋习,锻造一种适应时代特点的新人性——包容。

有容乃大,是时代最珍贵的人性品格,是时代成功者必须锻造的一种人性。包容是以辽阔的胸襟容纳各种智慧,是辉映创造性的文化品格。包容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素质,一种时代崇尚的品德,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良好思维品质。包容是塑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使每个人的个性、天分和志趣得到尊重和发展,使我们生存的社会成为百花争艳的世界。

让我们多一些包容、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忧愁。

让我们多一些包容,多一份爱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份开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些包容,多一片辽阔天空;多一些包容,多一片灿烂的阳光!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人们常说,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活着,聪明也好,愚蠢也罢;有才也好,无才也罢;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包容心”。有了包容,人生自然就会多出许多快乐。

一位叫苏畅斌的作家说,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过他的心理宽度!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会有多大!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要想获得更多的智慧、更大的成功,有一个最基本的品质,那就是包容心。

如今,她是一位医生,正逢花季年龄28岁,可是她的右脸边有一道伤疤,这使她至今没有结婚……

本来,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可是,望着眼前这个病人,她犹豫了……

在她8、9岁时,正逢上三年级,她的同桌无理的抢过她新买的一支钢笔,她当然不同意,两人扭打在一起,情急之下,同桌用一个刀片划伤了她的脸,不算深,但很长。她哭了,她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也不愿以牙还牙。她的眼里含着泪,再次看了同桌一眼,同桌的嘴角边有一块痣,她永远都忘不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成为同学们的笑料,她只有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弥补。

再次看着眼前这个病人,她的脸上有着跟同桌一样的痣,不,她就是同桌!同桌是因为车祸而被送进医院的。她只要把刀开得偏一点儿,同桌的脸上也同样会出现一道疤,“复仇”本是人的本性……迟疑了一会儿,她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决定,在“公”与“私”面前,她选择了“公”。她完美的做了这个手术,并且原谅了同桌。

包容不是风度,而是人格。女医生是值得敬佩的,她以德报怨,包容别人时,自己心里也很坦荡。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别人有意得罪时,女医生还能原谅;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别人无意犯下的罪更应该原谅,让对方心存感激。要知道,包容并不是怯懦,与世无争的你不为君子乎?地洼下,水流之;人包容,德归之。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人才能装得下事,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愤懑牢骚,不悲观忧伤,才能把自己的脑力用在有价值的大事上。

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需要理解。包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包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包容像一朵鲜花,散发着清香,即使有人踩一脚,也依然会把香味留在那人鞋底。

包容如一场小雨,给人以清爽,焕发激情,即使大地很污秽,也依然会覆盖它的周身。

包容似一把花伞,给人以舒适,倾盆大雨将至,即使自己淋雨,也会永远当人头顶的“天空”。

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别跟自己过不去,也别跟生活过不去,没理由不滋润,不快活,关键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看生活与看自己。我们有我们的悲哀,生活有生活的难处,应当学会原谅生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人有古人的悲哀,可古人看得开,他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比作月的阴晴圆缺,一切全出于自然,其中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那里翻云覆雨,演绎着多色多味的世界,今人也有今人的苦恼,因为“此事古难全”。

有沮丧失落的时候,我们对一切感到乏味,生活的天空乌云密布,看什么都不顺眼,像T恤衫上印着的:别理我,烦着呢!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令我们心情不好。面对高考落榜,面对失恋,面对解释不清的误会,我们的确不易很快地超脱。但是人有逆反心理,更多的时候是“多云转晴”,忧郁被生气勃勃的憧憬所取代,烦些什么?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战胜不了自己,没法不失败。想不开、钻死胡同,全是自己所为。

沮丧的时候,退归你生活的角落,去充电、打气。选一盒录音带,京剧、越剧、歌曲、乐曲什么都成,边听边练毛笔字,书写龚自珍的乙亥杂诗“霜豪掷罢倚天寒”,多带劲!“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多亲切!你还是发泄一下,那就大声唱出来:“我站在冽冽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渐渐地排遣了沮丧,焕发了新的振奋激情,环视四周,发现一切正常,你的消沉、你的低落、你的怨愤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如此,何不让自己回归正常?凭什么总跟自己过不去呢?!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是甜的!

我们看清了自己,再来看生活,也许多了几分包容在里面,生活本身并不是可以实现所有幻想的万花筒,生活和我们是相互选择的,不该过分计较生活的失言,生活本来就没有承诺过什么。它所给予的,并不总是你应当得到的,而你所能取得的,是凭你不懈的真诚和执著所能得到的。

人类以热爱生命为目的,人类中却有另一部分人以猎取生命为职业,一位德国作家兼心理医生维克多·费兰克,回忆自己住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时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正是这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满意义且有目的。那一刻我所受的一切苦难,从遥远的科学立场看来,全都变得客观起来,我就用这种方法把自己超越。在困厄的处境,我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并加以观察,这样一来,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全部苦难全变成我手上一项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了。”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当我们凭窗而坐,静观一本关于战争或其他的书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活,不滋润?

原谅生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原谅生活,不是可以淡漠所有的不公,不是为了超脱凡世的恩怨,而是要正视生活的全面,以缓解和慰藉深深的不幸。相信生活才能原谅生活,如果你的桅杆折断,不论是你自己的错,还是生活的错,都不该再悲哀地守着荡舟的孤独。

请重新支起新的桅杆!

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包容让未来变得开阔

包容无法改变过去,却能够改变未来。只有心怀包容,生命才会充满春天的绿意与亮色。因此,心中多一份包容,让自己生活在自然祥和的氛围中,如此,你才能找到真爱,升华自我,让未来变得开阔。

一个和尚住在山中的小庙里,有一晚正在打坐的时候,小偷进来了。小偷一看,哎,有个人在这里坐禅,一动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于是,小偷慢慢地摸到菩萨像前,从供桌下拿了钱,正转身要出去,和尚突然喊一声“站住”,小偷吓了一大跳。参禅的和尚说:“你刚才拿了佛祖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要走了吗?”小偷赶紧向佛祖道谢。过了不久,这个小偷又在别处犯案被逮,招供说还偷过寺庙的钱,警察把他带来庙里对质。禅师说:“他是来拿过一点钱,不过不是偷,因为他跟佛祖说谢谢了。”这个小偷被禅师的包容感动,于是跟他出家,成为一位很好的修行人。

说到包容,一些名家与正教中很多的经典:“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曾经说过,“宽容是人类的特权,我们全都是由弱点和谬误塑造而成的,让我们宽恕彼此的愚蠢,这是大自然的首要法则。”;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耶稣则说:“爱你的仇敌”。当彼得问耶稣应饶恕人几次时,耶稣说:要到“七十个七次”,这才是“爱你的敌人”;佛教的鼻祖释迦牟尼认为:恨不能止恨,爱能止恨。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如果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将始终生活在天堂里。如果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将始终生活在地狱里,是宽恕让未来变得开阔。

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正是红衣主教对冉阿让偷盗银器的宽容,才使得主人公冉阿让良知得到复苏,继而用他的博爱、包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不计前嫌的蔺相如正是凭借着宽阔胸襟,让“将相和”的故事成为历史上一段经久不绝的佳话。

可见包容是多么重要,从大到世界的和平,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由包容而生发的和谐就在我们面前。

包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它不但是一种交际技巧更是一种美德。有了它才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了它才可能调动一切积极主动的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包容,理解他人,因为包容是一种仁爱,既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