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间有一种途径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
并获得世人的认可,那就是优秀的口才。”
优秀的口才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际手段之一。
口才好自然运气通、人气畅、财气旺,
使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所以,二十几岁的男人要学会用语言来提升自己。
1.学会和陌生人说话
男人资本箴言:
涉世之初的二十几岁男人,一定要大大方方,绝对不能对陌生人有抵触心理。一定要学会和陌生人说话,说不定他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很多二十几岁的男人很羞涩,不愿意与陌生人说话,总觉得陌生人很不可靠。其实,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初入社会,想有所作为的二十几岁男人来说,还是应该学会和陌生人说话,绝不能因噎废食。
那么怎样才能和陌生人融洽地交谈,找到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呢?
(1)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当有人为你介绍陌生朋友的时候,你就能够从介绍人的嘴里听到如下信息:他与介绍人的关系、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由此,你便可从介绍当中了解自己与对方有何相同之处。
一位县中学的教师与县物价局的一位局长,同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主人为这对陌生人做了一番介绍后,他们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是主人的同学,他们就以“同学”为话题,进行了谈话,并且还相互认识了,并且了解了,最后也变得熟悉起来,他们能够相互熟悉也是因为在听介绍的时候,仔细地对对方进行了一下分析,一旦了解相同点以后,以此为话题进行交谈,再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这样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了。
(2)用话试探,寻找共同点
如果两个陌生人要相处很久,一直保持着沉默就会感到无聊,甚至尴尬、拘束。为了打破这种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职业、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熟悉对方的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还有的借火吸烟,不过这样也可以发现对方的特点,找开口语进行交际。
两个年轻人从一县城上火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站下车?”“吉林,你呢?”“我也是,你到吉林什么地方?”“我到吉林天津路一亲戚家拜访,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从吉林来走亲戚的。”
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吉林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双方的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到家里做客。
3.察言观色,发现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会在他们的表情、服装、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所谓察言观色,就是要你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彼此的共同点。
一位退伍军人乘车同一陌生人相遇,其位置正好在驾驶员的后面。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之后,还没修好。
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原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一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便试探地问道:“你在部队待过吧?”“嗯,待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们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聊起来了,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好朋友。
(4)领会谈话,探索共同点
虽然在与陌生人交谈中有共同点,但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关系,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留心分析、揣摩与别人谈话时的一些话语,从而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
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顾客对营业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还把“我”字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苏北土语。
另一位顾客也是苏北人,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听到前者这句话的时候,就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苏北乡土气息的话,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两人从自己的老家问到部队,从眼下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并介绍着将来的打算如何。
两位身在异地的老乡聊得亲亲热热,正是由于一句家乡话搭起的桥梁。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有时候,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发现一些共同点很容易,而这只能是谈话初级阶段的需要。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显然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这样才能如愿以偿,更好地交流下去。
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朋友家聚餐,经过主人介绍认识之后,两个人便交谈起来,慢慢地两人都发现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很相似,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讨论。他们从令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谈到造成土壤沙化的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越缩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如此一来双方都认为这次的交谈对大学生认识社会,对法院同志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群众的要求,都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和陌生人说话,是训练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所以,如果真正学会了与陌生人说话,那么你就会多交很多好朋友,你的道路也会越走越顺。
2.语为心声,管好自己的嘴巴
男人资本箴言:
嘴巴是人之利器,也是祸害之始。无论你是吃硬饭还是吃软饭,嘴巴能帮你也能害你。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就可以避免很多祸害!
有些二十几岁的男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这样做,很可能在无形之中伤了很多人,与很多人结下怨仇。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考虑后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
我们先看看这样三则笑话:
第一则:有一主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还有一位迟迟未到。主人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还没等这句话说完,最后一位客人说:“不是说他们就是说我了。”主人的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第二则:一剃头师傅家被盗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顾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两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
第三则:在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生气地说:“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注意,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
当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下去,最终会害了你自己。
有一次,小李去菜市场买肉。走到一位摊主面前,问摊主道:“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摊主似乎很不高兴,但想以和气为主,便笑着说:“年轻人,说话要注意呀!你的肉多少钱一斤?”年轻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做买卖的都想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于是,没有大动干戈。再看看下面的场景,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一天,张先生到一饭馆吃饭,他点了一盘香肠。过了一会儿,饭馆服务员端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张先生大怒,说:“会不会说话,小姑娘!怎么说呢?不会说就别说。”说完,就把经理叫来,训斥了一番。
当然,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小题大作吗?不过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类似的笑话。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嘴巴惹出的风波太多了。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东拉西扯的闲言杂语,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都会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给人世间增添许多是非和不幸。所以,最好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中国有句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是是非非往往都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所以,为了避免祸害就必须管住我们的嘴巴。
3.巧妙地随机应变
男人资本箴言:
为了能使自己的事业发展比较顺畅,二十几岁的男人应从现在就开始学会巧妙地随机应变,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游刃有余。
我们在应付各种场合时,首先要会应变,应变不仅要反应快速,还要方法巧妙,使人感到你机智幽默,应对巧妙,令人拍手叫绝,回味无穷。
(1)突发事件的应变
我们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平常觉得自己的反应还行,可一到某些意外事件突然发生的节骨眼上,脑子里总是感觉一下子懵了。所以性格比较内向或自以为拙于言谈的人,遇到突发事件时总觉得自己脑筋迟钝。与此相反,随时能依据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答,做出出人意料的反应的人,往往被人认为是明敏果断、超人一等。
有一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福·汤姆逊外出归家,天色已晚,因为他的旧大衣内有两千美元,心里老担心遇到强盗。
越是怕鬼越有鬼,他突然发现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彪形大汉紧紧跟着自己,而且怎么也甩不掉这个“尾巴”。
汤姆逊走着走着,突然转身朝大汉走去,祈求地对大汉说:“先生,发发慈悲给我几角钱吧!我快饿得发昏了,路都跑不动了!”
大汉一愣,仔细打量着他的旧大衣,嘟囔着说:“倒霉,我还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呢!”说着,从口袋里摸出点零钱扔给汤姆逊,十分败兴地走了。
(2)富有联想的应变
放松自己的大脑,往往能妙语连珠。想提高应变能力,就要善于联想。这样可以将不利于自身的话题转移开,最后占据主动地位。如此,遇事则可随机应变、应对自如。
某山庄住着一户黄姓人家,黄老伯很迷信,把家境的不顺利都归结到风水不好。常常埋怨道:“我东邻姓陈,西舍也姓陈,我家怎经得起这‘沉沉’的东西左右夹击呀!”于是,他老想把别人撵走,经常跟邻居闹矛盾,发生冲突。后来实在轰不走别人,就骂骂咧咧地打算自己搬走。许多人相劝都无济于事,幸好这时有位巧嘴的农妇把他劝住了。
那农妇是这么劝他的:“你老可别怪侄媳妇多嘴,你咋傻了呢?要是我呀,杀头也不挪开这富窝儿!”一句话,说得骂骂咧咧的老汉顿时愣了。那妇女接着说:“你说东邻是陈,西邻也是陈,你知他们是什么‘陈’呀?”老汉一时答不上来。“我说呀,那是文臣武将的‘臣’,你老左有文‘臣’,右有武‘臣’,保护着你这个‘黄’(皇)帝。只要你大人有大量,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就放心吧!”老伯听她一解释,心里乐开了花,就高兴地接受了她的意见。
(3)反应快速的应变
应变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应快,应付及时。人们在意外场合,身处僵局时,必须立刻做出反应,不允许慢慢去思考。
营丘有一个读书人,脑子不灵,却动不动就与人争强斗胜,无理也要狡辩三分。
有一天,他跑到艾子家里,提出一个问题:“大车下面和骆驼颈上面,为什么总要挂个铃儿?”
艾子说:“车子和骆驼的体积都很大,又经常夜间走路,怕狭路相撞,挂个铃儿,对方老远就能听到铃声,可以提前让路。”
营丘人说:“那么,宝塔上挂铃儿,也是因为怕走夜路相撞吗?”
艾子说:“你这个人真不懂事理!许多鸟雀喜欢在高处做巢,鸟粪弄脏了地面,挂上铃儿,风吹铃响,就会把鸟雀赶跑,为什么要拿它来跟车子、骆驼比呢?”
营丘人又说:“猎鹰的尾巴上也挂铃儿,难道鸟雀会到猎鹰的尾巴上去做巢吗?”
艾子笑道:“你的想法真奇怪,猎鹰出去捉鸟雀,或飞往林中,如果脚上的绳子被树枝挂住,只要它一拍翅膀,铃儿就会叮叮作响,人们就可以闻声找到。怎么可以和防麻雀做巢相提并论呢?”
营丘人还无休止地问:“我看过出丧,前面有人摇铃唱歌。从前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经你这么一说,才明白是怕给树枝绊住脚跟。但不知缚在那人脚上的绳子是皮绳呢,还是麻绳?”
艾子给他缠得实在没办法了,就说:“出丧摇铃是给死人开路的,就是因为生前专爱和人瞎争,所以摇摇铃儿让他开心罢了。”营丘人虽然脑子笨,这下似乎也明白了,再也没出声。
随机应变需要合情合理的解释,需要自圆其说的能力,更需要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知识和见识的积淀,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反应。
4.说话时尽量常用“我们”
男人资本箴言:
说话时尽量常用“我们”,可以在无形之中把你和别人的距离拉近许多。反之,当你说话用你或你们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中把你和别人之间划了一道界限,而且有可能一不小心把这个界限变成了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