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力量的天空
37581600000063

第63章 后记之——思故乡(1)

杉洋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走到哪里,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总是说:“我是斌溪人,祖籍杉洋,所以杉洋是我的第二故乡。”杉洋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丽,所以杉洋自古以来颇有旅游区名气,早有号称蓝田八景的狮岩积雪、象峰夕照、马首嘶风、古洞流云、天池引月、一线洞天、云梯接汉、凤林栖霞、还有闻名的三井瀑布、蓝田书院遗址等。

狮岩积雪——狮岩山乃余氏祖祠地址,位于杉洋北山,其山峰峥嵘,气势拔俗,远观如狮,近看似蝉,故余氏祖祠也叫禅林祠。建祠于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79年),明清时重修,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李斌咏诗:“狮岩萃律倚云开,谁幻冰容入望来,满目寒光清色相,恍从天际下瑶台。“

象峰夕照——象山紧傍杉洋村,形如大象奔驰河边,适夕照,更栩栩如生,气势崔巍。李斌诗曰:“危岭象踞逼天真,苍草闲披锦绣茵,夕照光摇浑欲翠,一泓流水淡描神。“

马首嘶风——杉洋南面山峰,形若骏马奔腾,维妙维肖。李斌诗怀契其画意,逼真生动。诗曰:“良骥何年到此栖,不衔金勒骋沙堤,空山风度平林响,夜静如闻对月嘶。“

古洞流云——古洞邻杉洋北面,旧时蓝田书院西侧,顶盖一块60平方米巨石。洞深莫测,时有云雾出,呈青映紫,传说有仙居此。考古则证实古人类曾栖息其中。昔朱熹常带门人在石上讲学,遂称此石为“朱子讲学台“。李斌诗赞:“玲珑洞口待谁开,天半闭云蓦地来,不云作霖归意懒,积成空翠映苍苔。“

天池引月——位于“古洞流云“下数十米,天然泉水地形似妆台,月映其中,池壁上朱子题字“引月“,署名“茶仙“,还有诗句“月窟观空静我神。“李斌诗曰:“穿云度石下层岭,分得蟾光半壑阴,夜静风微天一色,长涵冰镜照禅心。“

一线洞天——景于杉洋村对面峭壁之上,人迹罕到。石壁内有洞,擎火可进,到十余米处有一隙天光,洞深莫测。李斌诗吟曰:“峭壁婷婷接天清,洞门深锁薜萝横,何年绝顶云穿破,漏得晴光一线明。“

云梯接汉——村东,武夷支脉,高万仞。旧时古田到宁德的道路经此,峭壁凿道,梯路艰难,似云梯接霄汉而得名。李斌行至此惊叹:“危岭劈破石梯悬,独立东峰第一巅,高通云光低海岳,试横长剑倚青天。

凤林栖霞——李氏祖祠地址。位于杉洋西南七里。山如抟凤,朝霞夕照或晴云雨霁,衬于丹枫苍松之间,何异于抟凤栖霞之中。清时杉洋李斌(字青如,官泉州教授)为此吟诗:“山如抟凤下平林,风卷松涛调好音。遮莫年深毛羽杀,故教霞绮缀层岭。“

走进杉洋的古民居——粉墙黛瓦的积庆堂是一个清代的古宅子,它基本还保留了古代的规模和造型,建筑风格精巧雅致,飞瓦重檐,雕梁画栋,房屋大多是两进结构,分厅堂、正房、厢房,中有天井,用于通风、采光,但不可避免的是,那曾经雕花的窗棂已破损不堪,那雅致的香闺也已挂满蛛网……我只能从使用两三百年来从没换过的青铜大门门环、门锁上,以及厅堂里挂着的“学海渊源“、“佩印堂“等字迹深刻、清晰的牌匾上,窥见远古人们的匠心。流年似水,那些古人的谈笑都已沉寂,但隐约间,古宅子内还激荡着当年的或豪迈或富贵的气象。

除了积庆堂,杉洋全村还有200多座古民宅,其中明代古宅有时思堂、三房厝、旗杆厝等十三座,清代的古宅有聚德堂、姑娘厝等。随着居住在这些古民居里的乡民们到外地谋生发展,它们逐渐颓败了,然而,任何一个走进这些古民居的外人,还是依然会为建筑的精美和文化的气息而震撼。

禅林祠: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的蝉林祠坐落于狮岩山下。蝉林祠内原有一副古联:“五六月里无暑气,二三里外有樵声“。它生动地描绘出这里的气候与景象。

据传这里原建有“仙岩寺“,曾有僧人千余,多是武僧。宋代建隆年间,这里改建为余氏祠堂,仿BJ太和殿“而建,三进院落,依次而上。二进大厅上方“旋天拱斗凤凰池“造型尤为别致。祠内宋徽宗“檀越主尚书堂“直匾、朱熹“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的对联,清代邵武学者余元昂“豹变南山雾,鹏搏北海风“的诗句,都十分珍贵。祠前矗立着历代科名旗杆石碣,让人不禁遥想起当年学子们高中后的踌躇满志。

在院内,有一株奇花,曾经上过电视台的节目。此树高三米多,岁首开花,花朵卷而不舒,色紫,团团簇生于枝干,犹如一朵朵红银耳,待到春末,花谢方长叶子,古田乾隆版《县志》载:“此花名叫苾芣,即是《诗经》中所谓的'视尔如荍'的'荍',奇哉奇哉!“

文昌阁内祀孔子、朱熹与关羽这“三圣“的文昌阁公园位于杉洋镇杉洋村中心。文昌阁又称“文公祠“,封建时期为学子的乡试考场,也是。他或许是想让我在这样的一个处所,能多受先先贤的文化熏陶吧。

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文昌阁主体阁楼始建于宋建隆年间(960年),清雍正12年(1734年)重建,为三层楼阁,仿宋木结构,六角台梁,飞檐斗拱。公园内四周是近百米的回型长廊,中间有一池一桥,为“映月池“与“引月桥“。古代,文昌阁不仅是乡试考场,也是一个游览胜地,还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论著之所。而如今,文昌阁公园是杉洋农民的精神憩园,依然在乡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宗亲的热情接待下,游览了我的第二故乡“杉洋”,感慨杉洋文化的魅力。杉洋宗族文化倡导子孙“文武”并用,这一点从学武堂和文昌阁可以看出,文昌阁“孔子、朱熹、与关公同堂”,文者以“德”服人,武者以“义”服人,两者合其“仁”,仁者无敌。

斌溪原名文武溪,“文武”二字也是传承杉洋的祖训。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舞与武同音,舞者与武者,袖长则善舞,气大则善武。“气”来自于“和”,国和、族和、家和、人和,是“和”生“气”,是“和气”让我们余氏子孙团结一心,在社会的大舞台中用“和”武天下,为余氏宗族的兴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