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编社会学大纲
37518500000048

第48章 日常生活(4)

角色实际上是与社会中各种地位相对应的一套义务、权力和规范行为。对每一种具体的角色来说,人们角色行为的内容主要取决于角色期待,即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应该如何扮演这一角色的社会规范。在许多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明确的规范来支配扮演特定角色的人们的行为。比如,我们每天到食堂买饭,对于买饭的学生与售饭的炊事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双方的行动都是按照惯例行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对于相互作用中的双方来说,究竟什么是适当的行为,也许只有含糊的、笼统的规定。人们还必须探索各种可能性,主动设计或选择那些看来最合适的可能。比如,一个刚走出校门、初次担任调查员的年轻人,与一位从未接受过陌生人正式调查的个体司机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使得一方或双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而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形式、特点、气氛及长短,都会因二者所设计或选择的行为的不同而大不一样。

二、日常生活中的非语言交流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它在各种日常生活过程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交流,即不是通过语言媒介,而是通过其他符号进行的交流。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人每天所讲的话常常只有十几分钟。而在一般的两人会话中,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平均不到该环境社会意义的35% ,非语言内容却占65% 。事实上,人们在同他人进行交往时,不但要对他们所说的做出反应,而且要对他们所做的做出反应。非语言交流有两种重要的形式:一是体态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二是个人空间的运用。

第一,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态度的姿势、姿态、手势和表情等。人的头、手、臂、躯干、腿,等等,都可用来表达意思,都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潜在资源。将它们组合和运用起来,就能够通过身体动作的“语言”来传递多种多样的信息。

在各种体态语言中,面部表情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所表达的内容也最为丰富。人的面部能做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表情(有的书中指出大约有25万种之多),它直接地表现和传递人们的各种情感,比如愤怒、恐惧、悲哀、吃惊、胆怯和厌恶等。这些情感在各种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表明,这些情感是整个人类所固有的,无论在哪个社会中,只要经过正常社会化的人都能理解。当研究者把表现人物面部喜怒哀乐各种表情的照片拿给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比如具有现代文化的人和与外界隔绝、且无文字文化的人看时,他们都能很快辨认出图片中人物表情的意义。

相比之下,姿势就与文化有关了,几乎没有在任何社会里都具有同样涵义的姿势。比方说,我们通常用点头表示“是的”,而用左右摇头来表示“不是的”或“不”。但是,马来亚半岛的萨芒人则是用把头向前伸来表示“是的”,用低头往下看表示“不”;生活在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的人则是用右手手指刮鼻子来表示“不”,他们要唤别人过来时,不是像我们那样,用手向着自己的方向晃动,而是恰恰相反,向着被召唤的人的方向晃动。

正因为姿势与文化有关,所以,只有文化背景相同的人才能理解姿势的涵义。一种姿势本身并不能表示什么,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比如说,一个人将右手高高举起,这一姿势如果脱离了背景条件往往难以解释其涵义。在现代国家的许多会议上它表示“赞成”,在一些君主王国中它可能代表某种“权威”,在一些国家的阅兵式上它还可能表示“致敬”,在一些国家的法庭上、宗教仪式上,则又表示“我发誓”、“以上帝的名义”,等等。

还有姿态,即人们使自己保持某种状态的方式,也是一种体态语言。比如,站立时双手向前叉腰的姿态,坐下时双腿交叉叠在一起的姿态,与人交谈时身子向前倾的姿态,等等。这些体态语言不像手势动作、面部表情那样被人注意,但它们同样可以传达某种信息。只要我们环视一下上课的教室,就不难发现学生们是如何通过伸着脖子、四肢一动不动地听讲,或是懒散地趴在桌子上来表现他们对老师讲课内容感兴趣的程度。

第二,个人空间。在日常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往往对于自己周围的某些个人空间非常敏感,如果有人侵入了这个空间,他就会感到不舒服。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个人空间来表达某种意义,来控制相互的交往。回想一下我们在教室上自习,或在马路上候车的情景,当有人想走近我们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时,我们往往更希望他们能够坐到离我们远一点的空座位上去,我们的表情会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他:别靠我这么近,最好离远点。而当我们处在找空座位的地位时,我们同样会从那些空座位旁边的人眼里、面部表情甚至姿势上感觉到这一信息。

美国社会学家霍尔对个人空间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理论。他提出有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区。第一个是“亲密距离”区,在18英寸以内(约45厘米),这是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这个区域是为亲密的个人接触保留的;第二个是“私人距离区”,从18英寸到4英尺(约45厘米到122厘米),这个区域是为朋友或熟人保留的;第三个是“社会距离”区,从4 英尺到12英尺(约122厘米到365厘米),这是处理非个人事务的距离,也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保留的距离;第四个是“公共距离”区,在12英尺以上,这是面对众人,特别是当众演说、讲话的距离。应注意的是,这是霍尔对美国东北部中产阶级成年人研究所得的体会,对于其他社会中的人来说,这种距离的划分显然是有差别的。

座位的选择与安排是体现这种个人空间关系的最典型例子,它反映出相互作用的人们之间关系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较多地靠近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靠近一般的熟人,更不是陌生人。对于那些在年龄、种族、社会地位等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人们通常保持较大的距离。不同性别的人们相互交往时情况也很不一样,通常两个男人比两个女人相互坐得要远一些,异性之间的距离则取决于双方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谈判的双方往往都被安排成相对而坐,因为彼此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性的正式关系。所有这些对个人空间的处理方式都在传递着微妙的信息,反映出并保持了交往者相互之间社会关系的远近亲疏。

三、现实的社会构想与虚拟社会的拓展

1.现实的社会构想

人们一般都认为世界理所当然是“本来就有”的。它的组成部分——如时间和空间、因和果、动物和植物、美国和加拿大等种种范畴——似乎早在我们登场之前就都预先安排好了,只待我们去发现。“现实”似乎就摆在那里,对每一个人都呈现出同样的面貌。总之,它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可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我们面对的“现实”只不过是我们对自己意识到的现象作出的解释而已,处于不同文化的人则会对现实做出迥然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