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保健手册(下)
37500800000010

第10章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3)

体质不同,饮食有别

人体素质不同,饮食也应囡人而异。如肥胖之人,活动量少,运动多则心悸气短、汗出、倦怠、多痰等,皆为气虚痰湿内蕴的表现。因此,肥胖之人应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扁豆、栗子、大枣、薏苡、莲子等,少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地瓜、粉丝、米饭等,忌食油炸、肥甘、熏烤食物,以便减轻体重,改善症状。

消瘦之人,若因脾胃功能差,脾运失健,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所致者,应多食猪肚、羊肚,以脏补脏。平素宜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之食,如瘦肉粥、鸡蛋汤、鸡汤、羊肉汤等,不食过冷、过热、辛辣、油煎食物,并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如阴虚血亏津少所致的消瘦,则应以滋阳生津为主,可多用黑木耳、白本耳、圆鱼、龟肉、鸭肉、蛤蜊、牛奶、百合、藕等,以改善其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职业不同,饮食有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功能活动与心血供应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功能是推动血液循环,促使气血运行;肾为“先天之本”,对脑、髓等有特殊的滋补作用;脾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益气生血,统摄周身血液,使之循环于脉中。所以脑力劳动者应选用对心、脾、肾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扁豆、莲子、黑米、胡桃仁等。另外,脑力劳动者大脑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靠血中的葡萄糖,所以脑力劳动者应摄人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用脑的需求。由于脑细胞本身是由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B1、烟碱酸等物质构成,并依靠血糖氧化供给能量,所以脑力劳动者又应在满足热量的前提下,多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当然,新鲜蔬菜和水果亦是不可缺少的。脑力劳动者应避免食用高糖类和高脂类的食物,因他们活动量较小,对糖类和脂肪需求量不大。

体力劳动者,除应选择补脾、补肾的食物外,还应服用枸杞子、续断、补骨脂、桑葚子以补肝。

病症不同,食养有异

患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属于阳虚阴盛之症者均不官吃生冷饮食。若吃了牛冷食物,可加重胃痛或腹泻,严重者可致胃溃疡穿孔。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关节炎等属于虚寒型的病人,不可过食生冷之品,否则,易加重病情或导致旧病复发。另外,息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脂过高的人不宜多吃冷饮食,如雪糕、冰淇淋等,若过食过饮,常因冷刺激而使血压升高,甚至有发生脑溢血的危险。

患有如下症状,面赤目赤、发热发烧、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不可食用辣椒、大蒜、生姜、油炸品等辛辣腥燥之品。患有热证之老年人,炎夏之时适量食用些西瓜有益。若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咳血及急性结膜炎等病,皆应忌食辣椒一类的刺激性热食,以防症状加重。

总之,饮食调养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既有针对性,又要避免调养失常,或千篇一律。否则,不但于健康无补,反会损伤机体,导致疾病。

饮食宜清淡。清淡的饮食如植物油、蔬菜、水果、粗粮、豆类、乳酩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便于吸收、利用,既可健脾和胃,又能防止脂肪堆积而发生动脉硬化症。年老体弱者,脾胃功能较弱,且多阳虚体胖,多易患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病。所以清淡饮食对老年人的防病祛病、延年益寿非常有益。

饮食宜温热。温热的饮食,不仅仅感觉舒适,也有助于扶助阳气,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而过于寒冷的饮食,易戕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等症,加上年老者脾胃虚弱,如过食生冷,更不易于胃肠的消化吸收,所以老年人食宜熟软,而忌黏硬。

妇女产期及经期,气血方损,身体虚弱,饮食上宜注意益气养血,多食一些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大枣、鸡、红糖、龙眼肉、鱼、肉之类。同时饮食也应注意以清淡、温热为主,忌过度油腻厚味及生冷之物。

5.一日三餐,各有不同

“一日三餐”有其科学道理

一日之内,人体的阴阳气血运行随昼夜变化而变化。晨起阴气收而阳气渐盛,夜晚阳气收而阴气渐盛。白天,阳气盛,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都较旺盛,大脑也处于兴奋状态,各种消化腺对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机体的活动量也较大,对食物的需求量和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强。夜晚阳哀而阴盛,活动量减少,多需静息人寝,能最消耗亦减少,故需要的营养也相对少一些,以少食为宜,如进食量大,多余的热量就会在胰岛素作用下合成脂肪,使人发胖。故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早在古代就倡导“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的养生准则。现代研究也表明,合理的用餐数量应该是午餐量较多,早、晚餐最较少,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35%。午餐应为40%,晚餐应为30%~35%。

饮食养生宜忌

1.细嚼慢嚼,黼强身

古代养生家、医家提倡“细嚼慢咽”

进食一定要细嚼慢咽,早已为历代养生家和医家所倡导。《千金要方》说:“食当熟嚼。”《医说》亦指出:“食不欲急,急则伤脾,法当熟嚼令细。”细嚼慢咽,一则可以稳定进餐时的情绪,防止暴饮暴食保护肠胃;二则更可能帮助消化,防病强身。

细嚼慢咽有益千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咀嚼是消化系统消化食物的第一步,咀嚼食物愈细,就愈能扩大食物和肠管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咀嚼能促进碱性唾液的分泌,唾液亦能将淀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麦芽糖,有利于在肠道进一步分解吸收。咀嚼的同时还能反射地引起胃腺、胰腺的分泌。唾液中还含有“溶菌素”能够杀死细菌,保持口腔卫生,咀嚼时间越长,分泌的唾液就越多,所以古人主张的细细咀嚼是止确的。

充分咀嚼,解毒防癌

加强对食物的咀嚼,可使人们的患病率大大降低。咀嚼解毒,这在我国民间和中医学上虽然早有认识,但咀嚼对于致癌物质也有解毒作用,却足出乎人们意料的。一些研究专家在实验巾,将人咀嚼分泌出来的唾液,加到强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Bl、B3、B4一苯并芘,以及可疑致癌物烷化剂、烟油、肉类烧焦物及各胺酸钠等中,这些物质对细胞的变异原性在32秒内即完全丧失。另外,对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唾液也被证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为此,提倡饮食多咀嚼,实为健康之策。

2.食宜专致,本可分心

中医学历来强调“食宜专致”

我国占代早已认识到专心进食的熏要性,如《论语·公觉》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千金翼力一》也强调“食勿大言”,即要求进食时。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抛开,把注意力转移到饮食上来,这样,既可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增强食欲,促进脾胃的消化、吸功功能。

进食专致可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从医学角度看,进餐时血液集中于肠胃,而使头脑及其他组织器官处于暂时缺血状态,以保证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加,吸收能力旺盛;而且进食时注意力集中,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及进食环境等,都能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引起消化液的分泌。

若进餐时不能静心,而将注意力放在电视、书报或别的事情上,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则必然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并且通过大脑的神经调节,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从而影响食欲及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久而久之,会导致胃病,产生厌食,故倡导进食专致,是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

进食时恣意谈笑易生变故

吃饭、喝水时高卢谈笑,是极易发生意外的。这种进食方法不仪妨碍食物消化,甚至还会把饭粒呛进气管、支气管,引起不良后果。高血压病人更不可在饮食中大笑、恼怒,否则会使血压升高,诱发啮血管意外。心脏病人捧腹大笑、精神兴奋会加重心肌出血,引起心跳加快,甚至心脏破裂。腹部手术病人,进食时放声大笑,会使腹压增高,不仅仅易形成囊疝,更易使伤口血管破裂渗血,甚至伤口崩裂。

3.恬愉进餐,有益健康

进食宜乐益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对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是有影响的。如人在愤怒和紧张时,胃液分泌量大为增加,如此时依赖进食缓解情绪,则更易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相反,恐惧或忧郁能减少胃肠血液量,而明显地抑制胃液分泌,也抑制胃肠运动,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有损健康。古人亦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善调情绪增食欲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要做到进食愉悦,就必须克制不良的情绪,转移注意力,有意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巧妙地加以调整。也可借音乐柔和轻快的旋律调整情绪。从而改善进食的环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音乐佐餐有益于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同的乐曲旋律、节奏,可以使人产牛兴奋、镇静、镇痛、安定、降压等不同的作用,还可治疗相应的疾病。

音乐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的,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舒缩,肠胃蠕动,以及自律运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一定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振动节奏相一致时,能使身体发生共振,产生心理上的快感。同时,优美动听、明朗轻快的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度,并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硫胆碱等物质,它们对调节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唾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和加强新陈代谢等有重要作用。

4.饭后保养,持之以恒

饭后忌剧烈运动饭后立即参加剧烈运动或劳动,不仅使血液进入四肢、躯干较多,直接影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极易引起呕吐、阑尾炎等病症,久而久之,还可发生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寿世保元》中也说:“食饱不得健步走、登高涉险,恐气满激,致伤脏腑。”

饭后勿立即沐浴

沐浴时机应有选择,不可随意。饭后立即洗澡,会使全身血管扩张,胃肠系统的血液相对减少,不利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饭后一小时之内不宜沐浴。

饭后宜散步

饭后散步,有益健康,延年益寿,是妇孺皆知的养生常识。

饭后散步是缓慢活动,不仅使气血运行畅通,且有利于胃肠蠕动,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

饭后且漱口。

进食后口腔内包括龈缝齿隙以及咽部常易存留一些食物的残渣,若不及时消除,很容易引起牙龈发炎、扁桃体发炎,特别是吃甜食若不及时漱口,更易发生龋齿(虫牙)。若能饭后漱口,将残余的食物渣屑冲洗干净,便可杜绝上述各种症状的发牛。茶叶中含有较多氟元素。浓茶漱口还能祛口臭,因为茶叶气味清香,并善吸异气,故能除口臭。所以古代养生家曾说过:“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

饭后漱口,清洁口腔,可防病治病。牙齿坚固,则有利于咀嚼食物,亦有助于消化。后漱口,将残余的食物渣屑冲洗干净,便可杜绝上述各种症状的发牛。茶叶中含有较多氟元素。浓茶漱口还能祛口臭,因为茶叶气味清香,并善吸异气,故能除口臭。所以古代养生家曾说过:“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

饭后漱口,清洁口腔,可防病治病。牙齿坚固,则有利于咀嚼食物,亦有助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