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性幸福指导
37498300000107

第107章 才情与颠峰(29)

(1)精神胜利法

①一定要得到

1867年11月7日,玛丽诞生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数学和物理教员。母亲德才兼备,从教员升为一所女子寄宿学校的校长。他们共有5个孩子,玛丽最小。玛丽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被任命为一所公立中学的校长,母亲则为了照管孩子辞掉了工作,他们的家境虽不宽裕,但富有学识的父母很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

玛丽在幼年就表现特定的天赋和独特的素质: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对周围的事物非常留心,充满好奇。在哥哥姐姐念书时,她常常在一旁竖直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二姐布罗妮雅有一些用硬纸片剪成的字母,是父亲让她学习识字用的,玛丽非常喜欢摆弄它们,布罗妮雅有时就教玛丽读,玛丽很快就学会了看书。

玛丽4岁时的一天,父亲正把一篇看图识字课本给布罗妮雅读时,她一把抢了过来流畅地读了起来,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玛丽自己也吓得哇哇大哭了起来,连连说:“我不是故意的,可我觉得太容易了。”

玛丽常常喜欢到父亲的房间里去,桌子上、墙壁上那些玻璃管、小天平、金属验电器、气压表之类的东西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还不时地伸出小手指摸一摸。她是从父亲口中知道了“物理仪器”这个名字。

在她的记忆里,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不幸的,她的母亲在生下玛丽后不久便患上了肺结核,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那微微的干咳。她的另一个母亲——祖国波兰正处在沙俄铁蹄的蹂躏之下。顽强的波兰人民不甘受辱,奋起反抗。玛丽的父亲由于不愿做沙俄顺从的臣民,被俄校长以汇报不勤为理由革掉了职务,失去了住房和一半的薪俸。玛丽家一下子陷入了极其贫困的境地。

由于父亲多次给她们兄弟姐妹讲知识就是力量,讲波兰人民斗争的历史,她的求知欲加上爱国主义的熏陶,使她从小就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她在学校里比一般同学岁数小,却品学兼优,多门功课是第一名,中学毕业时,她获得了金质奖章。

在玛丽中学毕业后家里连遭不幸:父亲的全部积蓄因托给亲戚而丢失;母亲肺结核加重而病逝;大姐又死于斑疹伤寒。玛丽心灵上受到了很重的伤害。父亲希望她找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她接受了,并为此四处奔走。经人介绍,她进了波兰爱国青年会定期秘密聚会的“飞行大学”一边听课,一边做科学试验,还担任了扫盲的工作。这一切更激发了她的求知欲,开拓了她的眼界,她渴望进入大学追求更高的学识。二姐布罗妮雅中学毕业没有工作,当时正操持着家务,她却先帮助姐姐攒了路费、学费,赴巴黎去上了大学,而她自己于1895年9月,经职业介绍引荐,到律师佐拉夫斯基家就任家庭教师。

富有才华的玛丽受到了佐氏全家的爱戴。玛丽同佐家大儿子卡西尔产生了爱情并准备结婚。没想到竟遭到卡西尔父母强烈的反对和阻拦,理由是:不能娶家庭女教师。玛丽很伤心也很痛苦,但也承受了这次打击。为了接济二姐,也为自己的未来,她忍辱负重留在佐家又任教了4年。

②锲而不舍

玛丽离开佐家后又到过另一家当家庭教师,她同样受到优待,得到称赞。她还在她的一位表兄以华沙的一个博物馆做掩护办的一所地下学校工作,这里有教授向青年传授各种学问,还有学生们做初级实验的实验室,她在实验室里大开眼界。在给哥哥的信中她写道:“以前我只能从书本学化学,而通过初步实验,我的研究兴趣更浓了。”恰在此时,她收到了布罗妮雅从巴黎寄来的邀请信。布罗妮雅从巴黎大学医科毕业,并且和一个波兰籍的医生结了婚。她现在要来帮助玛丽了。玛丽是多么兴奋和激动,她可以去巴黎了!

她登上了没有座位的四等车厢,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来到了巴黎。此时正是1891年,玛丽24岁。

19世纪末的法国,20年前巴黎公社的冲击波还在震荡这个艺术的祖国,民族主义者和社会党人的分歧还很多。在波尔多、里昂等地的罢工受到了暴力的镇压。玛丽面临着的现实是严峻的。但是这里有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著名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家亨利·彭加勒,这些使玛丽看到一线曙光。

玛丽进了巴黎大学的索尔本学院。入学后不久,她就发现了自己物理、数学不如其他同学,而且教师讲课快时语言就成了她学习的障碍。当时她可以在姐姐家过上一般水平的生活,同姐姐、姐夫一起去娱乐。但她放弃了舒适,决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尽量节省金钱和时间以保证努力攻读。于是她搬到学校宿舍里,冬天,她那不生火的小屋冷得无法入睡,一天晚上她甚至把所有的衣物都盖在身上,而且还压上一把椅子。她每天就靠萝卜、茶叶打发日子。有一次竟然晕倒了,姐夫闻讯赶来,强行把她带回布罗妮雅那儿,才发现她是由于营养不良,才饿晕过去的,就连着给她吃了一个星期的牛排,才使她身体恢复过来。

玛丽平时衣着俭朴,很少与人交往,每天总是最早到校,坐在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专心致志地听课。上课之外,她就泡在实验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对实验的兴趣更浓了。晚上,为了节省灯油,她总是带着讲义到图书馆学习到关门。玛丽有幸师从李普曼保罗·阿佩尔和潘勒韦等名师学者而迈入了灿烂的科学之门,她感到无比幸福。1893年玛丽通过了学位考试,成了巴黎大学物理学士。玛丽说这可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件往事。”

在她决定深造而攻数学学位时,由于女友迪金斯卡的支持,她得到了华沙政府颁发的“亚历山大奖学金”,约60卢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她仍然过着艰苦的日子,玛丽顽强地攻读,很快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数学学位。在获得第二个学位的同时,玛丽接受了一项工作,即法国实业促进会要做的一项关于各种钢材磁性的研究。为了这项研究在寻找实验场地时,她经一位教授介绍,认识了她未来的伴侣,志同道合的战友——彼埃尔·居里先生。这是1894年,玛丽27岁。

③要有献身精神

彼埃尔·居里是巴黎理化学校的教授,他18岁时就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是一位天才的学者,在玛丽还未来巴黎前,他就已在索尔本做出了几项物理学的重要发现,其成就为国内外同得们推崇和重视。由于居里一直把身心献给科学研究而无暇考虑个人问题,直到35岁获得博士学位时还是孑然一身。当玛丽见到这位法国学者时,她从内心感到这是一位罕见的能吸引她的男子。在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时,玛丽这样写道:“我们交谈起来,很快就谈得很十分融洽……。尽管我们两人生于异国,但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我令人惊奇地相近,内中一部分完全在同样的思想熏陶下……”1894年夏天,玛丽收到了彼埃尔的来信,他讲科学,讲事业,表达了衷情,献身科学的共同理想把两颗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终于在1895年7月的一天,两人在巴黎郊区村镇举行了婚礼。玛丽在给一位女友的信中这样写:“你的玛丽就要改姓了,我即将嫁给去年同你谈过的那个人了,永远留在巴黎”。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只有用玛丽的一位表兄从华沙寄来的支票换成的两辆自行车,他们俩是骑着自行车度蜜月的。这两辆车,在几年时间里陪伴着这对夫妇漫游了山丘小路、荒原溪谷。

玛丽和彼埃尔婚后的生活过得简朴而充实。由于玛丽还没有取得中学任教的资格,仅靠彼埃尔一个人的收入度日。他们就在离学院不远处租了一小套房间,他们的小家庭没有漂亮的家俱和豪华的装饰,只有那张宽大的白木书桌和装满了书籍的书架。白天他们都在学校度过,晚上,两个人也很少出门,常常是面对面坐在桌旁,彼埃尔备课,玛丽帮他写讲义,有时彼埃尔也教玛丽结晶学和电学。玛丽一如既往地显示着她献身事业的决心,除独自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外,还潜心科学研究。1896年,玛丽以第一名通过了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职称的考试,彼埃尔伸出自豪的双手拥抱她。这两年来,他们没有分开过一天,并且已经开始共同在彼埃尔任主任的理化学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了。玛丽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向博士学位进军,她在寻找作为博士论文的课题。

④取之有道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普安加瑞和亨利·柏克勒乐尔发现一种现象,是铀盐会自动地放射某种奇妙的射线,它的性质不明,但可以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还能使验电器放出电来,这被称为柏克勒尔射线。这种射线引起了玛丽和彼埃尔的注意,玛丽认为这个刚开拓的新领域里必定大有作为,她将会得到一篇有价值的博士论文。

立志要解开射线之谜的玛丽在理化学校找到了一间简陋的棚屋,把实验仪器搬了过去,开始了棚屋研究的生活。玛丽和彼埃尔用带来的仪器进行实验,日日夜夜,反反复复,几个星期后,有了初步的结果:玛丽断定铀射线的强度和化合物质的含量成正比,这种辐射的强度是可以精确测量的。玛丽越接触铀射线,越觉得它不寻常,它的能量虽然很小,但却有一种特殊的“个性”。经过反复思考,玛丽认为可以把解释为是原子的一个特性。但玛丽立刻联想到虽然观察到铀有这种现象,却没有理由可以证明铀是唯一能发出射线的化学元素。应当想到别的物质也会有同样的能量,也能放出射线。这样,玛丽决定暂时放下铀的研究,去检查所有已知的化学物质,果然很快又发现了钍元素的射线,那是和铀射线强度相似的一种自行发出的射线。玛丽由此产生了一个观念,放射现象已不是铀所独有的特性了,她认为应把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

玛丽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的物质,测量它们的放射性,多次的实验和严密的推理表明,凡是含有铀和钍的矿物都有放射性,而其它的矿物都没有。但就在测量沥青铀矿时,玛丽惊奇地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一种比铀和钍放射性强得多的物质,她激动不已,仿佛看到有一种新元素正在向她招手。彼埃尔得知后也感到了这是重要的发现,他欣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和玛丽一起,决心共同合作去捕捉这个未知的放射性元素。于是,这对夫妇携手开始了在沥青铀矿中的寻找工作。他们先依照化学分析的普通程序,把组成沥青铀矿的各种物质分开,然后逐一测量分开物质的射性,经过连续的淘汰、反复的探索,当玛丽在测量一种沉淀物的放射性时终于发现一种物质,“比铀活跃150倍”,玛丽和彼埃尔激动得发抖了。1898年的7月他们十分有把握地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按照玛丽的提议,取名为钋(音po),以纪念她的祖国,因为,钋(polonium)这个元素名字的词根和波兰国名(poland)的词根一样。但仅仅过了5个月,居里夫妇通过实验断定还有另一种新元素。12月,他们夫妇和另一位合作者G·贝蒙在一同写给科学院的报告中宣布:“……新的放射性物质含有一种新元素。我们建议称它为镭。”

(2)毅力与财富

①时间与财富

镭的发现触动了几个世纪以来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而自动放射性现象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有一些人望能把纯镭提取出来,这是一个新的艰难的而又巨大的课题。

居里夫妇首先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实验原料,二是实验场所。由于镭的含量极小,要想提炼几毫克的纯镭,以能测到镭的原子量,需要处理几千公斤沥青铀矿,而沥青矿价昂贵。经维也纳科学院出面,奧地利一座提炼厂同意把一些沥青铀矿残渣廉价卖给他们。实验场所呢?他们找到了学院一间废弃的棚屋。这间棚屋有一个玻璃屋顶,冬天奇冷,夏天又很闷热,雨天还不停地漏水。由于设备水平很低,不能将有害物体排出,就必须常把设备搬出室外,而遇上骤雨,又需挪入室内。居里夫妇就是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长年累月地在400吨沥青铀矿、1000吨化学物品和80吨水之间与奇妙的镭周旋。曾经有一段时间,玛丽面无血色,而且每隔一小时,玛丽和彼埃尔两个人就感到昏沉沉的。尽管如些,玛丽还是独自承担了一切繁重的劳动,并且,搬铀矿、倒溶液、搅冶锅。她后来曾这样描述这段日子“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安排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作不致中断,有时候我整天和我差不多一般长的铁条搅动一堆沸腾着的东西,到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雄时期。”但即使付出了这样的努力,纯镭也是很不容易出现的,主要是小棚房的条件太差,尘土飞扬,温度难调。这种情况连彼埃尔都一度产生动摇,虽然体重减轻、病痛加剧,玛丽却丝毫也没有退缩,她饱含坚毅地宣布“镭可能存在”之后的第45个月,他们终于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纯镭,镭正式存在了。

那是一个让居里夫妇永远难忘的夜晚,在没有点灯的棚屋里,他们长久地凝望着玻璃器内闪耀着蓝色荧光的镭。这就是他们奋斗了4年的心血结晶,两个人激动得拥抱在一起。

镭的发现和提炼使玛丽和彼埃尔成为了名震世界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具有划时代的的伟大意义,它开拓了新的科学领域,一门新兴的科学——放射学诞生了。此后,科学家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口粒子发现了“放射性原子能够自动解体”,从而打破了支配物理界2000年的一条定律——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此后又发现镭元素放射出a粒子后就变成了另一种元素,这又证明了物质是可变的。这些发现使科学界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而居里夫妇引起世界轰动的另一原因是镭可作为治癌药物。彼埃尔曾不顾个人的安危在自己身上作过实验,以证实镭可以治疗疾病,经进一步研究发现镭可能完全破坏皮肤上的癌细胞,这给众多的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