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6节职业素质课(下)
37487300000013

第13章 以结果为导向(2)

一般来说,企业老板都很了解什么是结果导向,这主要是因为老板每到月底都要发工资,这就是结果导向。这个任务是死的,既然公司请了一帮人干活,到了月底,不管经营好坏,工资都要按时发,这就是结果导向。

树立目标,对结果负责

毋庸置疑,任何企业,如果要想获得更大的财富与长远的发展,首先就得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的效益结果。所以,在此基础上,所有企业员工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缺少目标就是缺少结果没有结果,企业这部庞大的机器就会停止运转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么,企业即将面临诸多困境,而后期的发展就会变成一个遥远的幻影。因此,做一个可以及时高效地完成企业所期望目标的员工,是企业最欢迎的人才。

美国的演说家格里·富斯特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也许能对责任感的强弱作出比较清晰的分辨。

作为一个公众演说家,富斯特发现自己成功的最重要一点是让顾客及时见到他本人和他的材料。

事实上,这件事情如此重要,以至于富斯特管理公司有一个人的专职工作就是让他本人和他的材料及时到达顾客那里。

“最近,我安排了一次去多伦多的演讲。飞机在芝加哥停下来之后,我往公司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我走到电话机旁,一种似曾经历的感觉浮现在脑海中:8年前,同样是去多伦多参加一个由我担任主讲人的会议,同样是在芝加哥,我给办公室里那个负责材料的琳达打电话,问演讲的材料是否已经送到多伦多。她回答说:‘别着急,我在6天前已经把东西送出去了。’‘他们收到了吗?’我问。‘我是让联邦快递送的,他们保证两天后到达。’”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琳达觉得自己是负责任的。

她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地址、日期、联系人、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她也许还选择了适当的货柜,亲自包装了盒子以保护材料,并及早提交给联邦快递,为意外情况留下了时间。

但是,正如这段对话所显示的,她没有负责到底,直到有确定的结果。

格里继续讲他的故事:“那是8年前的事情了。随着8年前的记忆重新浮现,我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这次再出意外。我接通了助手艾米的电话,说:‘我的材料到了吗?’”

“‘到了,艾丽西亚3天前就拿到了。’她说,‘但我给她打电话时,她告诉我听众有可能会比原来预计的多400人。不过别着急,她把多出来的也准备好了。事实上,她对具体会多出多少也没有清楚的预计,因为允许有些人临时登记入场。我怕400份不够,为保险起见寄了600份。还有,她问我你是否需要在演讲开始前让听众手上有资料。我告诉她你通常是这样的,但这次是一个新的演讲,所以我也不能确定。这样,她决定在演讲前提前发资料,除非你明确告诉她不这样做。我有她的电话,如果你还有别的要求,今天晚上可以找到她。’”

艾米的一番话,让格里彻底放下心来。

艾米对结果负责,她知道结果是最关键的,在结果没出来之前,她是不会休息的——这是她的职责!所有的领导人都渴望能找到像艾米这样的雇员为他们工作。

很多公司的员工让自己的上司感到不放心,就是由于缺乏结果导向意识。结果导向的一大要素就是要有一个目标在,最好能将这个目标写成书面的一个承诺,写成书面的一个结果。这种做法体现了管理者对自身的一种比较严格的要求,就算不能在预定时间完成目标,至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差距。这样的做法会令上司多几分信任。

目前很多的广告招聘就做到了“要有一个目标”,很多企业已经很明确地提出要招聘结果导向型的管理人员。有的是单独的一条结果导向,有的则是要求具备结果导向的观念或者做事风格,这就说明结果导向这个要求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了。

当你向手下交待一项工作的时候,他可能常常不知从何做起,对于最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也不明确。“要有一个目标在”的意思就是要把你的整体的目标分解落实为你的某位部属的一个具体的目标。若干个手下的多个目标实现了,你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一个目标”中的这个“目标”未必就只是一个指标,而是可以为多个具体的指标和参数。

把整体目标化解为若干个小的目标应该是很正常、平凡的常理之中的事,其实未必如此。有的领导向手下交待一项工作,常常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也不肯定——他可能只是按自己的理解以为很简单,但却可能并未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达出来。“要有一个目标”要求把你的目标表达成为一个很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这样,手下才能执行你的旨意。也就是说,你的管理不能太抽象,不能是个笼统的方向,而应该是具体的,与手下现有的观念、管理现状相结合的,有共同语言的具体目标。

“要有一个目标”的另一个意思是:虽然以目前状况和现实来理解,这个目标是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的,但是你必须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给工作指明方向,指明评定指标和评定的标准。于是,当手下埋怨你的想法、你的吩咐难以达到时,你可以告诉他:“要有一个目标在,你的工作总得有个目标和方向。我所说的难道不正是你的工作要达到的方向吗?”

作为一个主管,当你让部下“有了一个目标”之后,你才算真正让他们知道了其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真正理解了你的安排和吩咐。

要以结果论英雄

检验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市场结果。不要认为这句话近乎于冷漠无情,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结果不尽人意,还拿什么来奢谈发展?

以“成败论英雄”是残酷的,却又是市场使然的,我们没有选择。结果胜过一切,这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的要求,甚至是老板的要求。但是,这并非意味着结果就是一切,过程并不重要。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结果和过程是协调统一的,如果连复杂辛苦的工作过程都能让人快乐起来,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得不到一个美好的结果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领队的长官告诉士兵们,送他们去的飞机只能在德国和俄国的边境附近把他们空投下去,因为那时候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盟军部队还不能接近德国领土。

但是这些士兵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都还不会说德语,于是长官严肃地告诉他们:“这一个月里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出发,不论你们到时候学会没有,都得去。”结果士兵们在一个月里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德国人就会立刻把他们抓起来,他们就会没命了,那时候连说理由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很多人在学外语的时候,想着“苦读法”,想着“巧记法”,想着“速成法”,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得到一个结果——学会外语。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

事情都做完了,你有一千个理由,你有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因为我们是靠结果生存,我们不可能靠理由活下去。

小张、小李、小王不仅是中学同班同学,而且是大学同班同学,更是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公司。

但是他们的薪水却大不相同:小张的月薪是5000元、小李月薪3500元、小王月薪1500元。

有一天,他们的中学老师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薪水的差距之后,老师就去问总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啊,为什么毕业一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总经理听完老师的话,笑着对老师说:“在学校他们是学习书本知识,但在公司里,却是要行动,要结果。公司与学校的要求不同,员工表现也与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师疑惑不解地皱着眉头,总经理对老师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总经理把这三个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一小时后,他们三人都回来了。

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们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给了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