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提醒:修炼篇
37467900000018

第18章 学习篇(3)

第23天

“人云亦云”是滋生庸才的温床

汉朝司徒崔烈召见上党的鲍坚。鲍坚要叩见崔烈时,担心得不知如何是好。他问先到的人有什么礼仪要注意。人家告诉他:“你随司仪说就行了。”到了拜见的时候,司仪说:“可拜。”鲍坚于是也说:“可拜。”司仪说:“就座。”鲍坚也紧随其后道:“就座。”鲍坚慌得连鞋也忘了脱就人席而坐了。将要离席时,他意忘了自己的鞋在哪里。司仪小声告诉他:“鞋穿在你脚上。”鲍坚马上也说:“鞋穿在你脚上。”不动脑筋的人云亦云固然十分省事,但也愚蠢得可笑。同样,学习要会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人云亦云不仅是对学术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身潜能的忽视。

每日自我提醒

学问贵在创新,不要成为他人可怜的应声虫。前人再好的东西拿出来咀嚼,也味同嚼蜡,要想尝到甘甜的泉水,还得自己去寻找。

第24天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穷书生,看书上说螳螂捕蝉时用树叶把自己遮起来就可以隐身,于是,他便到树下找这样的“隐身”树叶。当看见螳螂隐在树叶后捕杀蝉时,便把那片叶子摘了下来。不想那片叶子飘落树下,与先前一堆落叶混在一起,无从分别。他就把所有的落叶扫至家中,一片片地拿来遮住自己,问妻子:“能见我否?”妻子不耐烦了,就敷衍其说看不见了。书生大喜,来到街市以叶障目偷别人的东西,当场被抓送至县衙。

每日自我提醒

书上的东西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或迷信。学习不可只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生吞活剥。重要的是有见解,敢猜测。那些被书本牵着鼻子走的人。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印刷错误而抱憾终生。

第25天

炫耀不应成为学习的动机

一只书蠹满肚子装的都是书,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的饱学之士了,整日趾高气扬地走路,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可出了门,遇到了屎壳郎,屎壳郎欺负它。遇到了蝇虎,蝇虎也欺负它。书蠹这下可气坏了,质问他人:“我满腹《诗》《书》,可谓是天下通儒,怎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敢欺负我?”别人嘲笑它:“你自觉自己满腹诗文,怎奈都是食而不化的东西,再多又有何用处呢?”小小书蠹啃食了一肚子的书,就以为自己是饱学之士,实在可笑。

每日自我提醒

在有些人看来,读书只是装点门面、炫耀自己的手段。他们曲解了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为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那些借读书以炫耀的人既没有填饱肚皮的能力,也没有认清自我的素质,到头来与书蠹一样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

第26天

活到老学到老

晋平公对太臣师况说:“我已经70岁了,又想学习,是不是太晚了?”师况问他:“你为什么不点蜡烛来照明呢?”晋平公不解,责问师况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君主的道理呢?”师况微笑着说:“臣哪敢戏君呀!臣听人说,年少好学,犹如早晨的太阳,很有希望;壮年好学,好比正午的太阳,刚好是有用之时;老年好学,就像在黑暗中举烛而行,总比在暗处摸索要强一些。”晋平公听后,高兴地说:“先生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则寓言一方面告诉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在劝诫人们,自身条件的优劣不能成为学与不学的借口。

每日自我提醒

也许年长者确实不如年少者精力充沛,鲁钝者确实不如聪慧者反应敏捷,但是对知识的渴求,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不要因为一些看得见的差距而低估了自己看不见的潜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远比做一个聪明人难得多。

第27天

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古时候有个人,看到别人地里的庄稼长得十分茂盛,高出自家的一截,就嫌自己家的庄稼长得太慢了。他回家思忖了半天,突然来了灵感,认为只要将地里的禾苗往上拔高一些就行了。于是,便跑到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干了一天,累得疲惫不堪地回来了,逢人便说:“我今天可累坏了。我使劲帮我的庄稼长高了好多呢!”他的儿子兴高采烈地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学习中可千万别犯这种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低级错误。禾苗断了根基就会枯萎,同样,学习不重基础,只求拔高,势必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每日自我提醒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忌讳做浮夸的表面文章,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人人都想追求好……结果,但只有有耐心肯努力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第28天

别让灵感从指缝中溜走

有一次,叙拉古的国王用黄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王冠,国王要求阿基米德在不破坏王冠的情况下,弄清王冠是否真的是用纯金制成的。阿基米德苦思数日,仍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一日,就在阿基米德准备洗澡之时,一条毛巾从他肩上滑下来掉进澡盆,满满的一盆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在意。一不小心,装满油膏的铁罐又掉进了澡盆,水又溢出了一些。最后阿塞米德整个人跨进了澡盆,这一回水开始“哗哗”地向外流淌。阿基米德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惊喜地喊道:“我找到了!”他一路朝王宫狂奔而去。就这样,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即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每日自我提醒

灵感犹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虽稍纵即逝,却弥足珍贵。学习固然需要勤奋刻苦,但也不可拒绝灵感的拜访。当然,“灵感是不会惠顾懒汉的,一个无所用心的人,即使一百个苹果砸在他头上,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第29天

多读好书使自己更有智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这句话的确不错,但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如何选择自己该读的书,二是不可尽信书。

基于生命的有限,学问的浩瀚,必须在浩如烟海的书和文章中进行选择,不能什么书都去读。如果见什么就看什么,最终会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书虫。应该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使你思想集中。读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书,在专业上真正达到精的程度,这对人是很有裨益的。也可读些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但此类书只需粗读。孟子日:“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是为了读书,不能做个书虫,读书是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要敢于怀疑书本,怀疑权威,一个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储存别人思想的,头脑的大部分空间储存的应是自己的思想。

每日自我提醒

在无穷无尽的书山文海中。让我们通过自己明智的选择,找到一条光明的书径。让我们站在书本之上,不要头顶书本。让它遮蔽整个天空。

第30天

脚踏实地做学问

从前,盛传有个地方有长生不老之人。某位道士听了,非常向往,很想学这种道法。等他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找到那个地方的时候,自称能长生不老的人已经去世了。道士听到这个消息,懊恼自己来得太晚了,后悔得在那儿直跺脚。唉!这道士想学的是长生不老的道法,可自称长生不老的人死了还在怨自己迟到了,真是不知道是为什么而学啊!如果说这道士心里明白世上本无什么长生不老之术,那么他求法的目的不过是想为自己虚张声势,装点名气。明知无用,却孜孜以求,好大喜功多于滑稽可笑。

每日自我提醒

学习不是给人看的,也不是用来追名逐利的。真正的受益者是你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去学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脚踏实地才能做出成绩。

第31天

克服自己的惰性,不断“充电”

惰性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顽固的敌人,它与生俱来,并时时存在。它能磨灭人的意志,使人失去理想,使人陷入混沌,使人意志消沉,甚至使人一事无成。与惰性作斗争是一生的事,不能有片刻的松懈,因为惰性难以消灭。而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刻不容缓。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一个不能及时“充电”的人,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也许,在激烈的竞争中,你工作已经十分紧张,又有一大堆家务活等着你,此时,人体内的惰性将会不请自到,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与惰性抗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增加竞争力。

每日自我提醒

在最疲劳、最困难的时候,在最舒适、最愉快的时候,都能检验出一个人抗拒自身惰性的能力。请时时告诉自己,克服惰性,从“被动求知”到“主动求知”,不断“充电”,这会使你更加充实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