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提醒:修炼篇
37467900000017

第17章 学习篇(2)

每日自我提醒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手段,其结果早由自己平时读书的情况决定了,临阵磨枪未必有用。另外,考试也是衡量学生心理素质的砝码。社会过多的关注只会增加考生的负担。

第15天

毅力是无形的动力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来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这时作为一个只有手腕能够活动的盲人,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起初,他先口述,由妻子为他记录。后来他请人用硬纸板做成一个框子,在上面刻成一个个方格,把稿纸放在下面,用手摸索着方格进行写作。每天清晨,妻子都发现写好的稿纸落了一地,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为抵抗病痛的折磨,嘴唇咬破了,留下了一层淡淡的血迹。凭着惊人的毅力,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天工作十八一二十小时,创作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每日自我提醒

毅力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可以给你无穷的力量。学习就像攀登,山势险峻,此路迢迢,没有毅力的支撑,永远体会不到“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快乐。学习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波涛汹涌,暗礁频频。没有毅力的支撑,永远感受不到“海到无涯天作岸”的喜悦。

第16天

点滴积累,巨大收获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身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杨振宁在图书馆看书,很快就进入了研究状态,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包括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图书馆铃声响了好几遍,管理员催促大家离馆。可是,杨振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资料,完全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就这样,杨振宁在图书馆里过了一夜。杨振宁非常珍惜时间,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的安排。长期的磨炼,使杨振宁可以抓紧分分秒秒进行思考和演算。

每日自我提醒

常听人抱怨:“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其实,这只是懒人的借口。不管你有多忙,一天之中抽点时间来看点书。学点知识,有百利而无一害。爱因斯坦就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第17天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只螃蟹在小河边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嗨,蚯蚓老弟你在忙啥呀?”螃蟹向不远处的蚯蚓打着招呼。“我在挖洞,冬天要来了。”“你还会挖洞,真是笑死人了。你没有强健的臂膀,又是先天的软骨症,还是省省劲吧。”听到螃蟹的嘲讽,蚯蚓并没有丧气,它每天都在那儿慢慢地将自己的洞穴往前推进一点,而螃蟹挖洞时总是三心二意的。冬天很快就来了,蚯蚓搬进了自己舒适的新家,而螃蟹却不知道新家在哪里。

每日自我提醒

有时,实力的强弱并不能决定能力的高低和成功与否。学习中,资质平庸的人。只要用心专一,假以时日,必有所成。相反,天资聪颖的人,如果心浮气躁,用心不专,只会辜负上天的厚爱,一事无成。

第18天

贪多乃读书之大忌

古代有一人读《周礼》,读完第一章,便将其烧了。读完第二章,也将其给烧了。旁人看了,觉得他行为怪异,问其缘由。这人笑答:“读书就像两军交战。一方怕守不住既得之地,就会过河焚舟,我也一样。今日我读《周礼》,若起初草读一遍,再读两三遍巩固,恐怕记得不详尽。不如以腹为书橱,让书本真正为我所有。”同样,清代诗人袁枚也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袁枚确实十分“善吃”,不仅能品出书香,嚼出新意,更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每日自我提醒

读书不必贪多、关键在于能够将已学知识了然于心。融会贯通。与其忙着去读那些不曾接触过的书。不如先将自己的思绪整理清晰。一旦思路通畅,则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第19天

读书使人目光更远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部分来自书本。智慧来自经验,经验有两种: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二是间接经验,通过读书和别人的传授获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去亲身经历,这就需要我们向前人学习,向历史、书本学习,以取得经验,获得智慧。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通过语言和文字传承着文明,前人提供的知识、经验,可以让后人少走弯路,看得更远。而且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每日自我提醒

大部分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读这些书对人是有巨大帮助的。它可使人充满智慧,得到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前人的肩膀让我们看得更远。书在深不可测的岁月之河上架起了一座宏伟的桥梁。

第20天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再学射箭。”于是纪昌天天瞪着眼睛看妻子织布的踏板。两年之后,就是拿锥子扎纪昌的眼睛,他连眼皮也不会动一下。飞卫说:“这还不够,你得学会能将小物看得像大物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看大物一样容易。”纪昌便用牦牛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于窗前练习。三年之后,虱子在纪昌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纪昌开始搭箭射虱子,一箭就射穿了虱子的心,而牛毛却完好无损。

每日自我提醒

要想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其基础不是一天就可以打好的,它需要一个艰辛的积累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时,也就是你学有所成之时。

第21天

循规者成,逆规者败

张丞相好草书却不知其中的规则。当时擅写草书的人都讥笑他,但他却浑然不知,我行我素。有一天,他偶得佳句,找来纸笔疾书起来,一时间满纸龙飞凤舞,写完之后又叫侄子重新抄录。当抄到字迹凌乱的地方,侄子就抄不下去了。侄子只好去问张丞相:“此为何字?”丞相看了半天,自己也不认得了,懊恼地说道:“为啥不早点来问?现在我自己也忘了。”张丞相喜好草书,本无可厚非,但凡事得讲究个章法,订立个规矩。如果任由自己随意而行,恐怕只会招人耻笑。

每日自我提醒

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固然是好事,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发散性的思维也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但只是满怀一腔热情,而无视科学的规律和知识的章法。就算花再大的力气,终将会被规律所嘲弄。

第22天

教条是束缚思维的可笑框架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并把它记了下来,放在座位上,可上街的时候忘了带上尺寸。来到街市,挑了一双鞋子,正准备买下,突然想到:脚的尺寸忘记带来了!他连忙返回家中取来了尺寸,可是集市早就散了,他最终空手而归。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拿你的脚试一下呢?”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哪能相信自己的脚呢?”在我们笑过郑人的迂腐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只关心死的数据与结论而不重视现实的人。

每日自我提醒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偶尔也会成为这样的人,将书本上的东西生硬地嫁接到现实生活之中。数据与结论只是对客观现实的记录,两者相比,我们更应该尊重现实,因为它才是真知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