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人生提醒:法制篇
37467000000002

第2章 生活处处有法律(2)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在人们遵守时间接地发挥着作用,而当行为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法律的强制力就更为直接地表现出来,即通过适用法律、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等给予法律的制裁来规范其行为。可见,适用法律在法律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平等则是适用法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不平等的适用法律只会招致不平等的法律制裁,以致损害法律的权威。平等地适用法律,对公民而言,就是:平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平等地受法律的保护,公民不得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的差异而受到法律程度不同的保护;平等地受法律制裁,即公民实施违法犯罪时,平等地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犯有同等罪行的人应平等地追究其责任,但是,因存在量刑情节而在刑罚上有所不同的情节并不是与平等制裁的冲突,相反,对量刑情节的考虑正是法律平等、公平原则的体现。

敬请参考:《民事诉讼法》第8条

第12日提醒

民事活动中的权利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权利,民事活动中涉及的法律也最繁杂。

平等主体间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调整,法律也通过规定抽象的原则和具体的处理方法为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作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调整着人们的行为:如在为生活消费的需要进行购买、使用或接受服务时与他人发生争议,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寻求保护;如在经营活动中,受到他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其提供了保护依据;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婚姻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如果想要收养未成年人或送养未成年人必须按照《收养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外国人在中国收养子女的也应按照《收养法》的规定进行;被继承人的死亡使继承活动开始,如何处理继承过程中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根据《继承法》法中的规定处理继承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合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规范、有效的合同有助于人们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订立各种各样的合同、合同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问题都可以在《合同法》中找到解答等等。因此,人们在民事活动前和民事活动中、纠纷发生时都应当尽量积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敬请参考:《法理学》

第13日提醒

《民法通则》是民事活动中的“根本法”,它为解决民事活动中发生的各项问题提供了较为广泛和全面的保护。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事财产关系多种多样,如财产所有关系,财产使用收益关系,财产转让关系。民事人身关系则包括:与民事财产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人身关系,如著作人身关系,继承人身关系;与民事财产关系有重大关联但没有内在联系的人身关系,如人身尊严、名誉、荣誉、姓名等。《民法通则》为公民规定了: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为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设立了监护制度,确定了监护人及其职责;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的条件和程序;为公民从事个人合伙、作为个体工商户、农村经营户的权利义务等做出规定;同时,公民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做民事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公民所享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的确定和运用、公民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及对不同类型民事责任的承担、与适用法律有关的问题的解决等,都可以在《民法通则》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或方向,因此,《民法通则》是平等主体间解决纠纷时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

敬请参考:《民法通则》第2条

第14日提醒

刑事法律是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与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定罪、量刑是刑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目前刑法类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刑法》、《刑法修正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及《引渡法》等。其中,《刑法》是人们最为熟知的法律。《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部分组成,总则中涉及对犯罪的认定、刑罚的种类、刑罚的运用等内容,而分则中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及军人违反职责罪等十类罪名和若干具体的罪名,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于违法分子有制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人(包括有犯罪企图的人和守法的公民)则有预防犯罪、警戒、法律宣传等作用。

敬请参考:《刑法》

第15日提醒

行政类法律涉及具有行政性质的相关内容,无论是服兵役、缔结条约、治安管理、国家安全,还是环境保护、防治污染都受到行政类法律法规的调整。

我国目前的行政类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预备役军官法》、《人民防空法》、《国防法》、《缔结条约程序法》、《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人民警察法》、《枪支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居民身份证条例》、《外国人人境出境管理法》、《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消防法》、《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监狱法》、《律师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测绘法》、《气象法》、《防震减灾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关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文物保护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定了权利与义务等实体性内容。也规定了如何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程序性内容,因此,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敬请参考:《宪法学》

第16日提醒

经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纠纷,就应当利用经济类的法律法规。

经济类的法律法规构成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外汇管理条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审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贸易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烟草专卖法》、《统计法》、《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农业法》、《乡镇企业法》、《渔业法》、《草原法》、《森林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煤炭法》、《电力法》、《铁路法》、《公路法》、《海上交通安全法》、《航空法》、《邮政法》、《广告法》、《种子法》等等。可见,我国经济类法律的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在遇到上述经济活动中的纠纷时,公民应当做到知法守法,学会寻求依据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敬请参考:《宪法学》

第17日提醒

人们时时刻刻处在社会关系中,为保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法律,人们可以以这些法律作为保护自己权益的武器。

目前,我国主要的社会类法律法规有:《工会法》、《红十字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失业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可见社会类法律法规关注职工、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通过规定特殊群体享有的权利及保障其权利的程序、侵犯特殊群体的权益而应受到制裁等方式为保障社会不同群体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受到特殊保障的人群,不仅应当利用法律维护权益,同时,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受侵害的可能。社会保障性质的法律法规在我国还不很完善,但随着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法律必将会从涉及内容和立法水平上得到不断的完善。

敬请参考:《法理学》

第18日提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程序法告诉人们如何进行诉讼进而实现自己的实体权利司法机关和当事人都需要依据程序法进行诉讼。

由于法律性质、内容的不同,在程序上的规定也就有所不同。我国涉及诉讼及非诉讼程序类的法律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死刑核准问题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决定》、《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等。对于程序法,当事人应当重视在自己诉讼程序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应当及时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注意运用特殊的诉讼程序及管辖、适用的法律等的规定,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敬请参考:《法理学》

第19日提醒

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规定国家的各种根本制度、基本原则、方针等,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文件及规范则构成宪法法律部门。

宪法法律部门主要由:国家机关组织法,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国家权力机关议事规则及人民代表法,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选举法,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人民代表办法等;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如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立法授权法、国籍法和其他公民权利法,如国籍法等等。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表现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都是由宪法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区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国旗国徽首都等内容在宪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同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人们应当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敬请参考:《宪法学》

第20日提醒

要想订立有效、规范的合同,合同法是必须了解的法律,因为它为明确各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提供了依据。

合同法对平等主体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进行约束,为人们解决以下问题提供了依据:它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的,即只适用平等主体间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而不适用于婚姻、收养、监护等与身份关系有关的协议;合同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信等原则;合同的形式、内容、要约、承诺等订立合同时应注意的内容;合同的无效、可变更、可撤销及其他与合同效力有关的内容;合同的履行时间、地点、有约定或无约定时如何履行合同等内容;合同变更债权或债务转让的条件及转让中应履行的义务等内容;合同终止的条件及终止后当事人的义务,若干条款的效力等。合同法还对买卖合同、供用电、水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规定了合同的条款,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等,因此,人们在订立合同时应当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而且对合同法规定之外的合同,人们也可以参照合同法的规定订立。

敬请参考:《合同法》

第21日提醒

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人们可以设立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多种方式的担保,但担保是否有效还需要遵守担保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