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与顶尖创业
37435900000031

第31章 浑水摸鱼(1)

【原文】乘其阴①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①阴:内部。②随,以向晦入宴息:随,随从,顺从。晦者,冥也,冥谓暮夜也。宴,安也。意思是说,人随从天时而作息,夜晚来临要进入寝室去休息。在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中,上随下,下承上,己随人,人随己,日常生活中的朝作晚息,遇事随时,均不失正道,诚心从善。

【译文】趁敌人内部混乱之际,利用其虚弱而无主见的条件,迫使敌人随从我方的意志,就像人到了夜晚一定要入室休息一样。

【计名出处】此计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计名阐释】

浑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挂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汗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汗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挂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海代表朝廷到可突汗营中宣抚,并命王海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海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汗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海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汗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汗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汗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海,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汗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海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海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汗的中军大帐。可突汗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汗的大将珍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挂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正在火拼,混乱不堪。张守挂乘势发动猛攻,生擒珍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古计今用例说〕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冲突力量大量存在。弱小的企业应利用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保全自己的实力,并趁其它企业在混战无暇自顾之时,趁机发展。如果自己实力稍强大,可以利用经济振荡不安和市场混乱之际,乘机兼并那些力量弱小企业,以扩充力量,有时甚至可以故意制造混乱、从中渔利。

那些独具慧眼,手腕灵活的企业家擅于制造恰如其分的浑水,使众人难辨真伪之时,摆脱竞争对手从而发展自己。

真正的企业家不惧“浑水”,他们慧眼独具,长袖善舞,因势制宜,扬长避短地从事一本万利的投资。

1.顶新集团另觅新径

台湾的顶新集团建立于1990年,主要以生产食用油为主,然而一年以后却发现在食用油上慢人一步,于是,顶新集团决定另觅途径。

1991年,顶新集团把目光偷偷瞄向发展方便面。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历史已有10多年,在全国各地有100多厂家,仅北京市就拥有60条方便面生产线。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厂家的方便面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使中国方便面市场形成一个群雄割据、各自为政、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

顶新集团瞅准了这个机会,决心打一场方便面大战。1992年一种名叫“康师傅”的方便面问市了,它品质精良、汤料香浓,杯装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介上,“康师傅”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顶新集团终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打败所有的对手,坐在了中国方便面行业的霸主之位。

顶新集团乘方便面市场群龙无首的局面制造混乱,大搞广告宣传,从中渔利。在这场商业大战中采用的便是“浑水摸鱼”之计。

2.“日光”牌灯炮双包案

1935年,我国民族工业正值艰难起步时期,美国奇异灯泡厂为窒息我国民族工业,在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每只售价银元0.1元,给零售商的放款期长达6个月。当时上海市场上的灯泡批发价为每只银元0.2元多一些。奇异厂的日光牌灯泡,批价低,放款长,意为打击中国的民族灯泡厂。

面对这一情况,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在同业公会的领导之下,发挥团结保产的集体力量,在全体灯泡厂每天的产品中,按产量抽成捐献灯泡,将捐献出来的灯泡,以同样加上日光牌Sunlight的中外文商标,并遍登全国各地报刊广告,每只以银元0.05元出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探得当时美商奇异厂蔑视中国,没有将“日光牌”的商标向中国商标局注册,待发现两个“日光牌”灯泡的时候,奇异厂就无权提起保护商标的诉讼。

上海的民族灯泡企业采取以少数扰乱多数的战略,造成市场上价格相差一半的同样“日光牌”电灯泡的双包案,引起了全国各地贩卖商的疑虑,对这纠纷复杂的“日光牌”灯泡不敢进货。这一招,使美国奇异灯泡厂措手不及,除用外国律师登报恫吓以及致函中国“亚浦耳”等灯泡厂,制造一些麻烦之外,毫无其它有效对策。

上海民族灯泡企业正是制造恰如其分的“浑水”,在众人难辨真伪之时摆脱竞争对手以发展自己,从而战胜对方。

3.“橡胶大王”逆流而“上”

20年代初,由于胶园遍布南洋,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一些人开始纷纷出卖胶园、胶厂。

在这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下,陈嘉庚先生并不退缩,他通过分析,看到了橡胶业的前景。他认为,橡胶用途之广无与伦比。20世纪是橡胶的时代,眼前的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只是暂时而已,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决不会坐忍胶价继续下跌。

于是,陈嘉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胶园、胶厂的时候,他决定把愿意出让的胶厂立即承接过来。他来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元买下9所胶厂,又花了10多万元扩充这些胶厂的设备,自己原有的胶厂也进行了修整和扩充,并且投资10万元扩大橡胶熟品制造厂。

不出陈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国政府强令限制橡胶生产,胶价开始回升,橡胶业恢复了生机,陈嘉庚的冒险扩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