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用者,不可惜;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①我求童蒙②,童蒙求我。
【注释】①匪:通“非”。②童蒙:《六十四卦经解·蒙》中说:“喻童子弱昧,必依附先生以强立,故曰童蒙。”童蒙即年幼无知的小孩,这里指受支配者。
【译文】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计名出处】此计名出自元代岳伯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一则道教神仙故事。
【计名阐释】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因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士兵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古计今用例说〕
“借尸还魂”的本意是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用某种形势得以复活,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取胜的目的。
“借尸还魂”作为一种无为而用的谋略,“借尸”只是手段,“还魂”才是目标所在。
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产品由于某种原因受市场冷落或将被淘汰,这并不代表产品就己经接到了“死亡单”,相反它可以通过“借尸”来重新恢复生命力从而延长甚至扩大产品的生命周期。
此外,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经营不善业绩太差的厂家,亦可通过“借尸”来起死回生再创佳绩。
“借尸还魂”,原意是指使己经死亡的东西,借用另一种形式生还。在作为计谋运用时,它的实质是利用没有作为或不能有作为的事物而加以控制。对有作为、难以控制的,则不以施计。
“借尸还魂”这一谋略,名为“借尸”实际上是为了“还魂”。许多成功的创业者运用此计在商战中派生出许多妙计来:
借尸还魂用在管理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目的之策略。管理中往往会遇到难以驾驭的情形,这时就要借尸还魂,寻找合适的靠山。
收购和兼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重新进行改组,使企业起死回生;借用一个新的名字,使旧的产品复活;将旧产品进行改头换面,使老旧产品获得重生;还可以借用本地的人文历史“旧瓶新装”,建立企业的新形象及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度过难关,等等。
1.塑料厂的腾飞
某市塑料厂始建于1956年,是一个集体小厂。1984年以前,有职工30人,房屋5间,主要产品是木制家具及办公用品,由十来个木匠勉强支撑着企业的生存。1979年,该厂为了打个翻身仗走上致富道路,土法上马自制一台年产30吨高压塑料薄膜生产设备,由于产品单调,质次价高,销路不好,企业濒临倒闭边缘。1983年,该厂向银行申请外汇贷款90万美元配套人民币贷款100万元,用于从日本引进一套高密度聚乙烯单向拉伸薄膜生产线,生产塑料制品。
银行接到企业申请后,对这个小小集体企业竟有如此大的胃口感到有些怀疑。为了争取银行贷款,企业有关人员建议银行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查研究、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银行经实际调查,认为项目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产品在该省也属短线产品。其后,银行决定向该厂发放90万美元的外汇贷款和100万元人民币配套贷款。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紧张建设和设备安装,1985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实现产值222万元,上缴利税33万元。该厂被市政府授予引进国外技术先进单位,产品被评为市、省、轻工业优质产品。而且该厂引进技术的成功,为我国塑料行业填补了一项空白,并保证了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纸的国产化。
用贷款来发展企业,几乎是每一个白手起家的经营者的必经之路,若没有“借尸还魂”的办法,恐怕塑料厂是腾飞不起来的。
2.借势而行的圈套
一种客观存在的外在力量,乍看起来,对于自己是一种现实的威胁,是一种不利因素,但是若能巧放圈套,这种威胁之力将成为扬帆之风,使不利变成了有利,他力变成了己力,何乐而不为?所以在现代商战中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精于借他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经营目的者,大有人在,而且屡试不爽。这是借尸还魂在商战中成功运用的结果。
在我们面前有三条河流通向目的地。一条是逆流而上的,一条是静止不动的,一条是顺流而下的,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种,不错,我们应当借势而行。现实之中,我们应当注意寻找可以借势的东西,因为有了它们,我们可以省去许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许它可以帮我们达到我们原本不能到达的地方。
胡雪岩攀贵而发家的故事便能说明问题。胡雪岩出身贫困,后经商致富,并与洋务派官僚左宗棠相交得以为官。由于屡建功勋,被皇帝赏给头品顶戴,穿黄马褂。但他并未放弃经商,始终保持亦官亦商的身份,人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小时,家中贫穷,无力送他去私塾读书,他便在家自学,慢慢地粗通文墨。后经亲戚推荐,到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三年师满后,仅能为钱庄跑街。所谓跑街,即为钱庄招揽生意和讨要债款者。当时的杭州,有很多候补、捐班的官吏,他们花钱捐了官,就等着有空缺时外放做知县、知府一类的实职官员,由于花了很多钱捐官,在候补期间,他们中许多人两手空空,只能向钱庄借贷度日,即使补了缺,上行时打点也需要钱,还得向钱庄借。胡雪岩充当钱庄跑街,主要就是招揽这批人的生意以及督催他们到期还钱。这是一个不好干的苦差事,想做得圆满,既需处处小心,笑脸相陪,软不行时还得来点硬的,软硬兼施。胡雪岩以他坚强的毅力挺了下来,并逐渐锻炼得机敏、泼辣、善于投机,留给他人的印象则是慷慨好义,能济人急,所以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发迹打下了基础。
关于胡雪岩的发迹致富,有种种传说,比较流行的是说他曾借钱助人,受助者后来为报恩又支持他开钱庄,以至发迹。至于他所助之人:一说为是有龄,一说是湘军的一个营官。王有龄是当时的浙江巡抚,年轻时因父亲去世,曾贫困潦倒,流落杭州。一天他遇到正跑街的胡雪岩,胡见他气度不凡,不像没出息的人,便询问他为何这般落魄。王将自己的处境对胡讲了,胡表示愿助一臂之力,可送他进京谋官,遂将刚为钱庄收上来的一笔500两银子借给他,他不愿接受,怕胡回去后会受老板责罚,胡表示没关系,有什么风险自己一人承当。王千恩万谢地拿了钱北上,终于找到有权有势的故交,当上了浙江粮台总办。王得官职后便去找胡雪岩,将以前所借的银子加上利息奉还,一再致谢,又让他辞了跑街工作,支持他自办钱庄。几年后,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又保荐胡雪岩接任粮台,使胡成了掌管粮的最高官员。胡本有经商才能,钱庄已经营得很红火,加之掌管粮食,其事业就更兴旺了,相继开设了不少店铺,并与外商做生意,手头周转之钱常以千万两计,终成为富甲杭州的大商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湘军的一个军官到胡雪岩所在的钱庄借贷银2000两。当时老板不在,胡雪岩自作主张借给了他。老板回来后知此事大怒,将其赶出店门。不久军官来还钱,在路上遇到已失业的胡雪岩,见他似乎很穷困,问明原因,知是为自己借钱事所致,深觉过意不去,便请他去军营,供以鲜衣美食,并把自己暴得的10万两白银交给他去开钱庄,后又辗转把他引荐给浙江巡抚王有龄。由于王的扶持,胡雪岩从而渐渐致富。
不管哪种说法,都能看出胡雪岩之发迹与王有龄密切相关。正是受知于王有龄,由于王的扶持,胡雪岩从而渐渐致富。自然,王有龄对胡倾心倚重,也在于他自有让人信赖的品质和能力,而且是一般商人所难以企及的。
辅佐左宗棠则是胡发财生涯的又一大手笔。胡雪岩发迹的时代,正是太平天国起义轰轰烈烈、太平军在江浙一带往返驰骋之时。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第一次围攻杭州,不久即主动撤离。王有龄趁机派胡雪岩去上海等地采办军粮军械,胡看出太平军的转移是一种策略,还会集中兵力卷土重来,杭州城恐难守住,胡便将自己的钱庄等店铺资金悄悄转移到上海。果然,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李秀成率太平军再度攻克杭州,王有龄走投无路,自缢而死。当杭州被攻陷之时,胡雪岩正押着货船20余艘,自上海满载军粮和各种军需,驶入钱塘江。当他得知太平军已占领杭州时,就没有让船靠岸,而是立刻把船装扮成商船模样,分散开来,溯江而上。这时太平军虽已占领杭州附近地区,但因水师力量不足尚未控制住整个钱塘江,故胡雪岩有机可乘,顺利地将所运之粮藏匿起来,然后去广信(今江西上饶一带)谒见带4万湘军援浙的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并将所匿之粮献给左军作军粮。所以左赞他“急公慕义,勤于有为”,并在同治元年(1862年)初,任命他为左军办用收台和转运局务。从此,胡雪岩就与左宗棠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对左多方加以辅助。
同治三年(1864年),左宗棠率湘军攻破了杭州城,胡雪岩也随之衣锦还乡。战后的杭州一片狼藉和混乱,左宗棠“设赈抚局,收养难民,招商开市”,这些事少不得又要借助熟悉杭州市情的胡雪岩。胡经理赈抚局务,设施粥厂和难民局,安置难民,后又设警学、义塾、医局“凡进行养死赈财恤穷之政,无不备举”,他还不时到处募捐,不捐者则找名目加以报复,为此得罪了不少商人。他的钱庄业务在这一时期发展相当迅速,因清军将领进入杭州城后,大肆抢掠,所得不下千万两银都存到他的钱庄。他用此购货从事贸易,设商号于各市镇,“获岁利数倍,不数年,家资逾千万,富甲天下”。
同治四年(1865年),左宗棠以闽浙总督衔离浙入闽,到福州后写了奏章,要求调胡雪岩等人来闽相助。胡雪岩到福州后,建议左宗棠办福州船政局,造船以加强清军水师力量左宗棠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上奏朝廷,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批准试办。左宗棠委派胡雪岩主持船政局的“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等事务,造船的机器也由胡从法商洋行购进。同年9月,左宗棠奉调入陕甘,推荐沈荷贞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安排胡雪岩任提调,兼管浙江转运局。此时胡还被保荐为候补道,加布政使衔。5年后福州船政局选出轮船10余艘,成为中国第一家新式造船企业。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在西北镇压了捻军和回民起义军,后又进至河西走廓,指挥清军出关西征新疆,被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光绪三年(1877年),消灭了阿古柏及投靠他的回民叛徒白彦虎等反动势力,收复了新疆南、北路。左宗棠的西征,得到了胡雪岩的大力相助,他为左主持上海转运局,购过西洋军火,转运东南粮饷。
左宗棠在新疆面对的阿古柏等敌手有英俄的支持,用的是来自英俄的武器,左军如没有洋枪洋炮,实在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左宗棠急切盼望胡雪岩为他多采购新式西洋武器。胡雪岩对此事全力去办,不但广为采购,而且注意挑选最精良的武器,及时运送到前线。左宗棠对胡雪岩经办武器之事评价很高,说他为速定新疆立了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