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37434400000010

第10章 懂得有效沟通的点滴技法(3)

可见,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当有人求自己帮忙,但却实在是办不到,此时若直言拒绝,一定会使对方难堪或伤害对方,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自嘲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既没让人难堪,还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林肯的意图。

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相告,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达到谢绝目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别人与你相约同去参加某一活动,但届时你忘记了;或过后生悔,未去赴约。直说出原因,将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可能原因有身体不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作为事后的解释。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畜、隐晦的方法地向对方发出某种寓着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在与人交谈中,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种本事。要学会“绕”,正所谓“曲经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

说话说到点子上

(1)不要被人抓住辫子

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不小心被别人抓到“小辫”的时候,这不仅会使人误解、给人造成说话随便不负责任的坏印象,而且有时还会妨碍与他人日后的继续交往,进而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有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才仅到了六位,主人自言自语道:“该来的不来!”共中两位客人心想:“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离开了。为什么客人溜走呢,这是因为主人的话给他们抓住了辫子,产生了误解。

在与人交往中切不可虚伪,有的人为了一时的面子或是存心欺骗别人,总心存侥幸,幻想用伪言来瞒过别人,而结果是被别人抓住小辫,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利。

《笑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想拜见县令,问县令周围的人道:“县令最喜欢什么?”

别人告诉他:“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后来,这个人见了县令。县令问他:“你读了什么书?”

他回答说:“只是读了《公羊传》。”

县令就试着问他一下,说:“是谁杀了陈他?”

这个人过了好久才回答说:“我平生实在没有杀过陈他。”

县令一听,知道他什么也不懂,就故意开他的玩笑,说:“你没有杀陈他,请问那是谁杀的呢?”一下子把这个人吓坏了,拔脚跑了出去。别人问他为什么如此狼狈,他大声地说:“我去见县令,他一见面就问我杀人的事,以后我再也不敢来了,等大赦以后再出来吧!”

说假话的手段不论多高明、假话不论多么堂皇,总会有被人戳穿的时候,而当此时,小辫被他人握住,你还如何做人呢?所以,说话还应三思而行,切忌骗人反害己。

但话又说回来,人心险恶,说话做事总应留三分,切不可将大实话逢人便统统倒出。时时刻刻都要小心提防!基本的交谈原则是该说的则直说,不该说的则完全不说,也不以假话骗人,总之,以不被别人抓住漏洞,挑出毛病为原则。

(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喝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自古已然。如果你要赞美他人赞到其心坎上,就必须懂得“射箭要看靶子,讲话要看听众”,因对方的性格、年龄、身份、习惯、知识面、心理状态等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话语。

有一位财主家业兴旺,喜得贵子,满心欢喜,亲戚朋友也都皆尽恭维之能事。有人说这孩子长大能当大官、有人说他将来定能发大财……但其中一位却走到财主面前说:“您的孩子一定不会死,会长生不老。”听他一番话,财主觉得满头晦气,虽是赞美之话,但一个“死”字已将其他话语的作用全部抹煞,本来孩子刚出生是件大好的喜事,经他这一说,怎会不让人心生厌恶呢?

有位妇女想买一瓶美容霜,但又嫌贵,推销员看出了她的犹豫,就说:“这一瓶42元,的确挺贵的。不过,它能用大半年呢。照这样算的话,您每月只需花7元钱,每天只花两毛多钱,既可以美容又可以滋养,看您是个比较会保养的人,买这个准没错,又便宜又上档次,最重要的是质量好!”女士听了直点头,一边掏钱一边直夸道:“你真会说话。”

这个推销员的成功之处在于,她看出了这个顾客是个讲究节俭但又爱面子的人,于是将价钱采用时间分解法计算一下,再夸赞一番这位女士的“档次”,于是在又经济又有面子的双重诱惑下,这位女士自然是乐意买下了。

(3)切忌太过夸张

夸张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在赞美他人或与他人交谈时,适当地夸张一点,有时更能生动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别人也乐意接受。比如一位热恋中的男子,女朋友问他是否想念她时,他如果说:“我简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你啊!”虽然女孩子知道这句话未免夸张,但仍会很高兴的,又比如一个男子娶了个漂亮的妻子,感到心满意足,一次他有些夸张地赞美妻子说:“亲爱的,自从娶了你,我怎么连看电视的兴趣也没了呢?总觉得剧中的人都不如你可人。”电视中美女如云,不可能个个都比不上他的妻子,但这位男士夸张性的赞美却博得了妻子的欢心。

但夸张毕竟带有不真实性,如果夸张太过了,赞美也就变味了,不但达不到使别人高兴的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挖苦讽刺。

冯希乐是个很喜欢夸张拍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长林县县令,赞叹道:“仁风所感,猛兽出境。昨日入县界,见虎狼相随而去。”刚夸过不久,就有村老来报告:“昨夜大虫连食三人!”长林县令很不高兴地责问冯希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希乐面红耳赤地回答说:“是必便道掠食。”冯希乐夸张的不着边际和神乎其神,任何懂道理的人都知道野兽不可能被仁义教化所感动得逃跑的,其刻意阿谀奉迎的嘴脸让人看了恶心。

(4)去掉无意义的废话

有人喜欢在谈话中,用许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套话。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一“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有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说”、“你听清楚了吗”;有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也有人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语尾加上一句“我给你讲讲”等等。

有人喜欢用“那个”来代表一切的形容词:“今天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我觉得这个事未免有点那个。”

有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许多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含义。

诸如此类的毛病,在与人交谈中都是非常有害的,给人造成一种说话吐罗嗦,没有条理或是故弄玄虚的感觉。平时应该多记一些词语。生动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是说话时多动动脑筋,想想法如何表达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从使自己能“说一句,抵十句”。

(5)千万别不懂装懂

肯定与赞美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首先自己真正认识,懂得某物或某事,才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如果不懂装懂或将不懂的东西拿去赞美别人,难免要在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反而被人笑话。

有一个年轻人本来不懂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懂。”年轻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诗人的诗写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年轻人就说了外行话,用读不懂来形容,简直是在亵渎诗人的作品。

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既不能达到赞美别人的目的,又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很容易被人家嘲笑。对一个人进行赞美,是对其优点、水平、成绩等的赏识和称赞,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

实际上,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通,但为什么有人却老是说外行话,而有的人却说的让人乐得合不拢嘴呢?这里有几个关键需要把握。

第一,赞美适可而止,不必画蛇添足。

有的赞美本来已经很让对方满意,但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欣赏水平,打肿脸充胖子,硬充内行,继续夸夸其谈,不懂得见好就收。

第二,赞美可用类比的方法。

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赞美别人,因为对该事物已深刻理解,能够做到形象的类比,往往能够收到非常好的赞美效果。

有一位农妇本来对绘画一点都不懂,但她却很会夸奖别人的画。一次,她见到一位画家画的幅小鸡闹食的画,不由惊叹道:“哎哟!瞧您画出来的这些小鸡,比俺家养的那些鸡还调皮!”一句话把画家给夸得乐歪了嘴。

第三,作好充分准备

知识是赞美别人的前提条件,在有目的地赞美某人之前,可以先对其作一番了解,再对要赞美的方面进行一番学习研究,做到在谈话之前就成竹于胸,等要赞美他人时,不就可以拈来就用,滔滔不绝一番了吗?

说话的技法

生动形象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有三条: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把静止的事物变成活动的;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外观可见、容易感知的,也就是通过话语描述摹绘事物的特征,使人产生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效果。

语言的简洁朴素、生动形象和幽默含蓄等艺术性要求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如何追求并达到语言生动形象,说话富有“色彩味”呢?其主要方法有这样几种:

注意运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指代、排比、递进、对偶、双关、设问、反语、谐音等一系列修辞手法,并不仅限于写作上运用。这些手法本来就是从实际生活的口头语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口语表达上也应当巧用修辞。

巧用妙趣横生的俗谚俚语生动的口语常常带些增味的佐料——歇后语、俏皮话和巧妙的俗话,此类语言形式,既富有说话所要求达到的特点,又能一针见血、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巧用富有时代特征的职业术语和绝妙类比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文化的普及、人际交往的广泛和信息传播媒介的发达,有许多社会性较强的专业和职业为人们所熟悉,尤其是文艺、体育、新闻、商业贸易活动等等。在运用口才时,采用一些约定俗成或使用频率较高的新词与惯用语,也会显得简洁、生动、鲜明。

类比是打比方,它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同的属性来阐明某种道理。

许多复杂的事物、深奥的哲理,如果只是从理论概念上说明,往往较为繁琐,且不易听懂;如果采用绝妙的类比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而简明易懂了。

采用这种方法应对场面或说明事理大多会收到幽默含蓄、妙趣横生的效果,使自己的语言富有魅力。

注意说话的风度

有些人喜欢抬杠,只要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没有不加以反驳的。他倒不是有什么成见,不过你只要说是,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时,他又说是了。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会得罪很多人,而且自己觉察不到。

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你有一点爱和人抬杠的毛病。唯一的改正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要知道,在日常谈话中,你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都是错的,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想要教导别人的姿态。你的同事提出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赞同,最低限度也要表示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对话变得乏味。即使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也别急于紧追不舍,不妨往后退一步,给他一些时间考虑,这样可能更好些。否则,大家都各执己见,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