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圣诞节的白宫。
冬日的阳光撒满白宫的庭院。白宫以它与自然的朴素和协调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美国当局为表示对各国使馆的友谊,在宽敞明亮的白宫里举行了一场盛大节日宴会。
各国使馆要员的邀请函早在节前三日发出。当时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为胡适,人称哲学家,在日本未发动珍珠港事件前,常握管吮毫,写点有棱角的文章,引起国人垂青,颇受一些美国知识界人士的备加赞赏,蒋介石也很赞赏,便将其任命为驻美大使。
胡适接到白宫的邀请函,便列了出席名单。
这时,宋子文为推行抗战“金元”外交,正在美国奔走。胡适一介文人,竟稀里糊涂地把财政部长“宋子文”列在一等秘书的位子上。宋公看后大发雷霆:“这个胡适太不像话了。吾来美国是为了抗战筹资,一等秘书,让吾脸面往哪搁?吾宁可不出席。”宋一面将此事告诉国内蒋介石,一面拜见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和摩根财长,陈述此事。经美国方面调停胡适才做改正,风波才算停止。
胡适对宋早有不满。可谓文人相轻,两人同是美国人文博士,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经济。且都有后台根基,乃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早在1939年初,外电传闻宋子文将再度出山,统管国内财政贸易工作。此时胡适已赴美就任大使。胡适听了此消息,惴惴不安,半夜爬起,挥笔给蒋介石贴身秘书陈布雷,亦是文友发电。电文中写道:
介公兼行政院,有传说各部将改组……近日报纸又有文将财政部或贸易部之说,弟向不满孔庸之(即孔祥熙)一家,此兄所深知……鄙意对行政各部改组消息,颇有顾虑:一虑宋子文个性太强,恐难与光甫合作。二虑报纸所传贸易委员会改由宋子文代陈光甫之说如属实,则光甫所办事业恐不能如自来之顺利。三是宋子文今年夏间曾向美财政部重提棉麦借款,美国认为有意另起炉灶,印象颇不佳,以上各情形,因国内恐无人为介公详说,故弟不敢嫌疑乞吾兄密陈,供介公考虑。
此电文不难看出,胡适对宋公子的印象如何不好,亦反映了他对孔宋家族的看法,他不喜欢孔祥熙,更看不起宋子文。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均传到孔、宋的耳朵里,矛盾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宋子文早有所防。当然宋子文在蒋介石面前,也绝不会说胡适的好话。蒋介石对宋、胡之间龃龉心里十分明白。蒋介石竭力搞平衡。不过他平衡的砝码更多倾向于大舅子一边。胡适的上书没有理睬,相反宋子文步步青云。1940年,蒋不仅任命宋为中国银行董事长,而且还委任他作为处理对外借贷事宜的全权代表。由于宋、胡之间的关系紧张,蒋介石又给宋子文颁发了“私人代表”通行证,赴美可避开驻美大使胡适的干扰,直接与美国高层人物接洽。
宋子文有了蒋的“私人代表”这张王牌,开始有意折腾胡适了。1940年6月,宋子文以特使的身份飞至美国后,安榻下来即拨通了胡适的电话,声言:“余今有要事与兄相商,今晚拟去访兄,请兄在大使馆相候。不见不散。”
“是。”胡适一介文人,满口相允。可胡适等深夜12点也没等到特使的影儿。
第二天清晨5点,胡适刚睡不久,电话又叫了起来。宋子文来电声称:“昨夜因事羁身,致未能趋访至歉安!今晚必准时去访。”
但当晚宋子文又未兑现。
连续折腾了胡适两个晚上没睡好觉。
第三天清晨,宋子文驾车访胡,把胡堵在被窝里,好不尴尬。宋子文一番面致歉意。胡适十分不满:“折腾得吾两宿没有睡安稳!”
“好了,咱们一起拜见总统。”宋子文道。
“吾就不要去了。”胡适道。
“请而不到非礼也。”
胡适也只好硬着头皮跟去。在白宫刚与罗斯福总统接上头,未谈多久,宋子文又像支使小孩子一般地拂袖示意胡适离去。胡因宋是特使,也没多想就离开返回大使馆。不过,第四天美借款协议正式见诸报端,胡看了才恍然大悟,大呼:“原来如彼”。胡拿着报纸向身边的秘书大放厥词:这宋子文真有一手,他明白我与罗斯福私交甚好,他不来我也能谈判成功。他怕我邀功,宋子文自己才是彻头彻尾的邀功呢!
后来,胡又想到更深的一层:宋公子原来在报他那“一宴之仇”呢?
后来,宋、胡矛盾更趋白炽化。
那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夜,日本驻美大使被赫尔国务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被斥出国务院客厅。这时,胡适从2000里以外的城市演讲回到华盛顿大使馆脸面没洗,记者登门采访此事。也许胡真正不知道此事,便随口答应道:“尚无所闻。”
宋子文知道此事,对胡这种不负责的信口开河大为不满,当面把胡适训斥一顿,意逼其辞职。胡适有口难辩,只好向蒋介石发电辞职,蒋介石为安慰胡,发来的电文是:“勉为其难,仍盼继任斯职。”
“我辞职,蒋委员长还不干呢!”胡适一边发牢骚一边将电文让秘书送往宋子文处过目。宋子文无话可说,只得作罢。
冤家多事。
不久事情又来了。外交部与宋子文往来的国内信函,必须到大使馆去盖印。胡适借此机会,能拖即拖。矛盾起来的是非和恩恩怨怨谁也说不清楚。胡适可不管宋子文那一套,我行我素。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一文人,并不为权势所动。他认为不值得拍马屁的人他还真的不拍。后来,由于同美谈判的需要,受美国政府使然,常舞文弄笔,在报端写点随笔、评论什么的。倡导他考据的哲学和文学。宋子文看了,不是指鹿为马,总有些怨恨:这个胡适,写东西少政治多文学,与时局不符。这是宋子文的第一印象,抑或第一直感。作为一名政治官员他有责任去劝说胡适,结果二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宋子文拍桌子道:“你的文稿并不只是代表个人,因为你是政府派员。今后凡发表政治性演说和文稿,必须要报政府审核同意,以顾全大局和国策!”
“必须先报宋先生吗?”胡适讥讽道。
“我在美国,当然我有权先看。”宋子文也毫不客气。
话不投机,胡适被激怒了,忿忿不休地说:“你,你算老几?你读过几本中国书?读过几本英文书?有什么资格看我的文稿?”
“你要知道,你是政府派员。你代表的是政府不是个人!你要认为有委屈,可以辞职不干!”宋子文也以理据争。
不久,国民政府又任命宋子文为外交部长。胡适深感官大压死人,不如一走了之,在这种背景下,胡适不得不再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提出辞职。鉴于宋、胡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蒋介石于1942年9月8日,正文批准了胡适辞职报告,改由魏明道继任,从此结束了宋、胡那段不愉快的历史。
历史任人评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当时对胡适下台,亲近胡适者说:他是一介书生,不懂政治,直来直去,早该离开政坛,据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流着泪对人讲:“他卸任驻美大使后,我就劝他离开政界回到教育界来,盖我知其为人,一生忠诚和义气对人,毫无政治手腕,不宜在政治上活动,常为人利用而仍自乐。”
人们心里明白,胡适辞职并非出于自愿,实际是被宋氏家族赶下台的。据《宋氏王朝》一书介绍,宋子文迫不及待赶胡适下台的理由是一场鲸吞美援物资的秘密,恐被告发。此事无据可查,只是一个不解的谜。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嗣后,由于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中国历时四年多的抗日战争被正式列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战场。1942年1月1日,随着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中、苏、美、英、澳、加、荷等26个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代表聚集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宋子文西装革履,代表中国在宣言书上签了字。
随后,宋子文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外交部长,奔波于中美之间。
随着中国战区的应运而生,美国已处于两洋作战的态势。为打败法西斯,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同时,也考虑中国战区的实际情况,认为中国是打败日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美国把战略防御阶段任务选在主要打通滇缅公路,依靠中国军力消耗日本军事力量。等待欧洲战事结束,由中国战场转为向日反攻阶段。为完成这个战略企图,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派亲信史迪威先生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协助蒋介石总指挥作战。
共同的敌人——日本,使中、英、美三个大国走到一起。结盟不到一年,美、英为了表示与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决心,于1942年10月9日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两国政府可立即着手谈判,废除旧约签订新约。中国政府无疑是欢迎的。于是外交部长宋子文无疑又承担了这一重大的使命。谈判虽有挫折,毕竟达成了共识。
宋子文知其原委后,亦大骂“史迪威态度殊属离奇,阅其原函,强词夺理,谬解职权,非神经错乱,不能妄狂至此。”决定尽快与美国政府交涉,并请示蒋介石是继续留史在华供职,还是乘机更换人选。蒋介石复电宋子文“暂不表示为宜”,暗示“最好能由其自动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