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国财长宋子文
3725000000003

第3章 特别家教 (2)

“好孩子,你们都要学爸爸,将来都会有大作为的。”

“孩子,你们去玩吧!明天,霭龄、庆龄可别忘记了做作业。”妈咪说道。

姐妹们和小子文都跑出了屋。

小美龄跑在最后面。

在姐兄看来,她是个多余的累赘,他们很想甩掉这“尾巴”,静心做自己的游戏。可是小美龄总随着他们跑,动不动就耍脾气,以哭来威胁大家。

“咱们玩捉迷藏吧?”霭龄问。

“我也参加。”小美龄争先道。

“好!”

“剪刀、锤……”经过一番竞争,轮到小美龄坐庄找人。

“面对墙壁,闭着眼,开始数数!”霭龄命令。

“1、2、3……15。”小美龄数到15时,开始找人。她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人,便哇哇地哭了,去找妈咪告状!

妈咪安慰着她说:“来,妈咪跟你玩!”

原来,这是霭龄、庆龄、子文,为了甩掉这个尾巴,特意设下的计策,他们翻墙越过院落,到菜农的田野里疯去了。

他们尽情地欣赏着田野里的自然风光,一切都感到新奇。

“这是什么瓜?个儿这么大?”

“是西瓜?”

“又像是南瓜。”

大家轮着抱,谁也抱不动。

“来,我解剖一下,看看里面是什么?”霭龄取出腰间小刀,像爸爸切西瓜一样,在上面划开个三角口,取出一块,是黄色的,大家都尝了尝。

“这是什么瓜呀?太涩了,不能吃?”子文喊道,“它不是西瓜,我往里撒泡尿,教训教训它!”

子文的恶作剧开始了,撒尿后,又将“切块”盖上。

“你们在干什么?……”看瓜老人在地头喊。

孩子们自知理亏,呼啦一声跑开了。

半个月后一个傍晚,菜农抱着那个南瓜寻家告状。

老汉一进门,冤家路窄,就碰见了霭龄、庆龄、美龄和子文在院门里面跳皮筋。

老汉气冲冲地说:“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小洋奴,看你们干的这般好事!是谁把尿撒在瓜里的?”说完,将瓜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对于这种意外,孩子们都呆了。

听到喊声,宋查理慌忙走出屋来。

“宋老板,你们的孩子把尿撒到瓜里,太不像话了!”

“有什么事,请到屋里讲。请你不要高声训斥孩子!”宋查理一派绅士风度。

“太欺负人了!”

“不就是一个瓜吗?是孩子重要还是你的瓜重要?你讲多少价钱?我赔。莫要惊吓了孩子!”

“20元,给钱吧?”老农道。

“再加10倍,算我赔情。200元钱吧!”宋查理当即从口袋掏出200元,“给。”

“不,20元都是我的气话,哪能要你那么多钱呢?”老农由怒转喜。

“我们都是邻居,孩子们嘛,请你原谅着点!这点钱小意思,别客气。”

“好,好,我收下。”老农转身对孩子们说,“刚才,都是阿拉说的不对,你们院子太小了,今后常到我们那里玩,有什么稀罕物,你们抱回家就可以了。”说完向宋查理鞠了一躬乐呵呵地走了。

当晚,家庭会照例在客厅举行。

宋父沉痛地说:“当年,我选择了这个避开闹市的郊区,作为父亲,主要是为了给你们找块玩耍的天地,能看到四季的美景。工人和农民是中国的主体,因主体而形成城市和农村。我是经商者,介于工人和农民、城市与农村之间。我们家也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目的是让你们体味出这其中的甘苦,更理解工人和农民的辛苦。做错了事,并不可怕。玩是你们的天性,可以尽情地玩,但是一定要知道农民的辛苦。唐诗中有句古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后上学了,还会学到爸爸给你们说的这样的诗句。”

“爸爸,我错了。”子文低下了头。

“爸爸,那天,捉迷藏,他们跑到野外做坏事!我可没有参加啊!”小美龄向爸爸献好道。

“我的好孩子。不怪姐姐和哥哥,是我没有教育好他们,明天,你们在家等着,等我处理完公务,咱们一块观海去,好不好?”

“好,好!”大家高兴地拍起手来。

翌日早晨宋家院落里,早早起了床的子文,跑到霭龄门前问:“爸爸不是领我们去观海吗?”

“一会儿,爸爸处理完公务就回来了。”霭龄道。

“啊,爸爸坐黄包车回来了!”孩子们一起围了上去。

宋查理和孙中山先生下了车。

“孩子们,这是孙叔叔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宋查理把礼物在手中晃了晃。

“孙叔叔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这是霭龄,这是庆龄,这是美龄,这是公子子文!”爸爸一一做了介绍。

“啊,几年没见,都长这么高了!”孙中山道。

“师傅,把车放在外面,到屋里坐吧!”宋查理道。

“好的。”师傅道。

“爸爸,你不是说领我们看海吗,什么时候去呀?”

“等我送走了孙叔叔咱们就去,你们先在外面玩吧。”

假期结束后,霭龄、庆龄去上学。

霭龄、庆龄坐黄包车,挥手向子文道:“小弟,下周再见!”

“再见!”5岁的子文挥着小手,转身又扑到爸爸怀里,“爸爸,我要上学!”

“你还小,等明年吧。”爸爸安慰他。

“我都识100个数了,还会背唐诗,说英文呢!”

爸爸拗不过子文,只好说:“好,我今天去学校联系一下,如果学校收你,咱就去。”

“好爸爸!”

得到入学批准后的子文欣喜若狂,像只花喜鹊似的跑到妈咪住房:“妈咪,我被批准了!”

“什么被批准了,慢慢说。”

“上学啊!”

“看你高兴的,什么学校?”

“马克谛耶学校。和咱大姐、二姐一个学校!”

“什么时间报到?”

“下周一,还有三天,你快给我准备东西吧?”

“好的,好的。”

“这是爸爸特意为子文买的箱子。”庆龄拎着一个新箱子走过来。

妈咪把子文需要带的新衣服和课本之类统统装了进去。

子文看着装得满满的箱子,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周末的晚上,全家为子文上学开了个家庭晚会。

晚会上霭龄报幕道:“明天,小子文要上学了,为了祝福他走上成功,迈入新生活的第一步,经爸爸提议,特开此晚会,为小弟送行!现在晚会开始!第一个节目二重唱:《飞向明天》。表演者:查理和霭龄。”

歌词是:

飞向明天,

飞向明天,

明天的阳光更绚丽,

明天的鲜花铺满地,

明天,是希望的象征,

明天,是收获的季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要做明天的主人。

飞向明天,

飞向明天,

明天的校园欢歌多,

明天的日子更快乐,

明天,是希望的象征,

明天,是收获的季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要做明天的主人。

妈咪弹着钢琴;庆龄吹着口琴;子文敲着牛皮鼓。

音乐声中,渐渐映出霭龄和爸爸歌唱的笑脸;妈咪的歌唱;庆龄的歌唱;美龄的舞蹈……多么热闹的场面。

宋家的晚会是每周必开的。正是这样,宗教、田园、钢琴、歌声、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一种“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气氛,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培养出他们独特的品性:多才多艺、文雅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厌弃邪恶。正如宋查理教育儿女说:”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身为男人应该有为事业而奋斗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周一的早晨。

子文入学的一天终于来了。

在此之前,子文一直为上学的事缠着父亲,顾不上别的,只有到了临出门上车时,他才显出有些难过。敏感的父亲觉察到了这一点,他最后征求子文的意见,是不是要留在家里,现在决定还完全来得及。

“不!”子文坚决得毋庸置疑。

全家人聚在门口发表意见,妈咪一再表示,让这样小的孩子一人离家去上学,实在太残忍了,她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子文说:“既然决定了,我绝不改变主意!只是……只是……”,他转向宋查理,“有吃茶点的时间吗?学校的饭好吃吗?”

“这是美国学校,他们做的比我们想的都好。”宋查理道。

妈咪把一篮子的美味食品交到宋查理手上之前先让子文过目,那里面有鲍泽牌黄油软糖和黑色的巧克力,这都是子文平时最爱吃的。子文一把抱住不肯松手,宋查理费了一番口舌才替他拿过来。一切都已妥当,子文身穿苏格兰方格呢短上衣,绿色灯绒裤,贴在父亲身边,像男子汉一样走向黄包车,走向那大千世界。

马克谛耶学校。这是当时上海一所有名的外国双语学校,所招收的全是国外贵族家的子弟。

宋查理亲自带子文到了校长室。

校长海伦·理查森小姐打量着这个穿着入时的子文,开玩笑地用英语问他是不是真想上学?子文也用英语执拗地回答说:“我想上学胜过一切!”

“好个有志气的孩子。”子文的回答使理查森小姐着实吃了一惊。

理查森小姐又说:“这样吧,查理,就让他作为一名寄宿生暂试读,看看他能不能适应。先报个名吧。”

“我们都是老朋友了,请多多关照。”宋查理道。

“爸爸,下次不要再送我了。”听了校长的夸奖,子文故意表现自己。

“好的。”宋查理吻了子文一下。

由于学校没有同样年龄的孩子,子文由理查森小姐单独专门上课。理查森小姐有时带子文上街溜达,街上的孩子看见这个中国小男孩跟外国人在一起,就一齐高叫:“小洋奴,小洋奴!”子文伸出舌头向他们做鬼脸,吓得孩子们连连后退。

为了减轻子文想家的压力,理查森小姐不得不兼做类似于幼儿园保姆的工作。她常念一首美国儿歌教宋子文唱。子文是个顶聪明的孩子,他不但会唱儿歌,各门成绩都优于外国孩子。尤其是他的动手能力更优于其他孩子,这是理查森小姐所欣慰的。后来在1945年宋子文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在美国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理事成员国会议时,利用会暇看望理查森老师时,满头白发的理查森女士乐得合不拢嘴道:“子文是我当时最优秀的学生。”

美国不少报纸刊出“中国女留学生向总统抗议美国的排华政策”。宋霭龄一下成了美国新闻人物。宋子文要向大姐看齐,决心要到美国求学。路遇不平,宋子文敢顶“小日本”,让众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