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成吉思汗的故事
37109400000031

第31章 覆灭金国

1214年,成吉思汗最终包围了位于中都(今北京)的黄金汗宫廷。宫廷已发生过政变,新黄金可汗经受了如此多的内部斗争,再也不愿面对长期的围攻,他同意与蒙古人和解,以换取他们的撤军。他献给蒙古人大量的绸缎、金银以及3000匹马和500童男、童女。为确定这一协议,黄金汗承认自己是成吉思汗的附庸,并将一位公主送给成吉思汗做妻子。

作为回应,成吉思汗解除中都之围,并开始长途跋涉,朝戈壁北端的外蒙古方向返回。契丹人收回了大部分领土,皇室也得到了恢复,女真人允许他们保持一个自己的小王国。成吉思汗表明了自己并无统治这些地区或设立一个蒙古政府的意图——只要他能得到自己所想的货物。正如他让畏兀儿人和西夏人掌管他们自己的领土一样,只要女真人和契丹人继续臣服于蒙古人并且纳贡,他就乐意让他们用其认为合适的任何方式来管理他们的王国。

由于契丹人和女真人都承认成吉思汗是他们所有人的最高君主,他没有其他理由继续呆在他们的领土上。夏季刚刚开始,但炎热和干燥就已使他的军队无法跨越戈壁,返回家乡。于是,他们就在位于戈壁南端一个叫多伦泊(七湖)的地方驻夏。等到秋日凉爽的时节,部队就可纵情狂欢、宴饮,欣赏他们已俘获而又正要带回家乡的乐师和歌伎们的精彩演技。

然而,蒙古人刚从新近征服的领土上撤走,女真朝廷就开始违反协议。由于怀疑自己的民众秘密支持蒙古入侵者,保留了王位的黄金可汗撤出首都中都,整个朝廷南逃开封,他们认为那里会很安全,蒙古军队无力突破。对成吉思汗来说,黄金可汗的出逃是一种背叛新盟约的行为,成吉思汗认为这是叛乱。尽管成吉思汗已经离开位于斡难河和客鲁涟(lian)河之间的家乡三年多,但他还是准备返回女真领土,再度征战。他组编了用于第四个年头作战的军队,从内蒙古挥师而下,返回到仅数个月之前他和他的军队曾经突袭过的首都。

黄金可汗留下部分士兵守卫旧都,但士兵和百姓们知道他们被抛弃了。成吉思汗前一年的胜利,在敌人内部各阶层,尤其是在那些被黄金可汗所抛弃的人之中,激起了一阵支持的浪潮。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点,战争的胜利属于那些上天所青睐的人——他的成就在日益增加,对汉人农民和女真战士而言,成吉思汗明显拥有天命,如果反对他,那就是在冒犯上天本身。黄金可汗的很多女真和其他部落战士,也认识到成吉思汗是一位真正的草原勇士,就像占领以及定居在城市之前的他们自己的祖先那样。比起这些腐化堕落而又不顾他们死活的统治者,汉人农民和女真战士与成吉思汗有更多的共同点。女真将领们带领整个军团,一起投奔蒙古军队。

成吉思汗与新近并入的盟友一起,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中都。然而这一次,他不会再给败北的女真人以纳贡的机会,这座城市将遭毁灭和劫掠。蒙古人将获得所有的一切。一旦该城即将攻陷的形势变得明朗,成吉思汗就将最后的攻击任务交给部下去完成。由于忍受不了夏季炎热,并且又讨厌定居生活的污秽,成吉思汗离开中都,返回纬度更高、天气更千燥而土地又更加空旷的内蒙古。他委派契丹将领哈台和他的军队劫掠该城,因为他们习惯于管理城市,而且还非常熟悉如何榨取财富。蒙古官员们待在一定距离的城外,等待着带给他们的并又登记在册的掠夺物。成吉思汗期望使用蒙古人常用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洗劫,因为他曾用这一方式去败过塔塔儿人。按照蒙古人的方式,士兵们将搜集起来的掠夺物,视作为他们在群猎中的猎物收获一样,在全体蒙古人中间,按照他们的等级进行分配。直至最后一粒黄铜扣或最后一粒银,所有的一切都得按照精确的方案进行分配——从可汗得百分之十的份额,到孤儿寡妇的特定份额。

然而,蒙古的新盟友或是不了解这一分配制度,或是简单地拒绝遵守这一制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契丹人和汉人,曾受到压制,并且又对女真人深感不满,他们渴望复仇和摧毁敌人。他们认为每位士兵都有权保有他所夺取的东西。他们从宫墙上拆走黄金制品,撬开镶嵌的宝石,抢夺装满金银的箱柜。他们把贵金属装栽到牛车上,将一捆一捆的绸缎绑到他们的骆驼背上。

成吉思汗将抢劫视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事务,因此,他派遣蒙古人的首席法官失吉忽秃忽前往中都,指导有条不紊的掠夺和编造详细的财产清册。然而,失吉忽秃忽看到的却是混乱状况,而非有序的过程。蒙古官员,包括掌管皇室膳食的高级官员都处于城外,他们收受了作为贿赂品的用金丝镶边的绸缎,使盟军士兵得以持续地进行无序掠夺,而当失吉忽秃忽抵达该城时,也有人给他提供一份私人礼物。他严词拒绝,并返回成吉思汗那里,向他报告了这一不当的行为。成吉思汗非常气愤,严厉谴责契丹人并且没收了他们的物品,但是处罚的具体记录并没有保存下来。

当蒙古士兵撤离这座女真人的城市时,他们还要给这片土地施以最后一项惩罚:他们驱离了那里的居民,并且焚毁村庄。万一他的军队需要返回,成吉思汗想留下一片广阔空旷的地带作为大牧场。农田、石墙以及深壑,延缓了蒙古铁蹄的进军速度,阻碍了他们在这一地带纵横驰骋的能力。同样,这也阻碍了蒙古人喜欢猎杀的羚羊群、驴群及其他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当蒙古人结束这场对付女真人的战役时,他们用马蹄来踩踏农田,翻起身后的土地,打算将该地退还成空旷的牧场。他们想确保农民不再回到他们的村庄和田地。这样,内蒙古保留了放牧地带,蒙古人在游牧部落地带和定居农民的田地之间,建立了一片广阔的牧场和森林缓冲区。草场茂盛的大草原作为马匹的牧草储备地,使他们在未来的袭击和战役中更便于使用,而退耕的草原也提供了以野生牧群为主的肉类储备,这些野生牧群一旦在农民与村民们被赶走后,就会返回到这些退耕的草原上。

整个1215年的前半年,蒙古人带着成队的民众、牲畜及货物,慢慢地开始从焚毁的中都前往干旱的内蒙古高原。他们再次聚集在多伦泊,成吉思汗一年之前就曾在那里停驻,徒劳地等待返回家乡。他们得等到夏季过后,才能冒险跨越戈壁。成吉思汗已多次显示出他在战争中取胜的能力,而今在草原可汗的历史上,他又前所未有地展示了他将大批物资带回给家乡人民的空前能力。

一条辉煌的丝绸巨流逸出了中国。这仿佛是成吉思汗变更了“丝绸之路”所有不同的翘曲路线,将它们汇成一条巨流,并且还改变其流向,使其向北散出,横跨蒙古草原。一队队骆驼和牛车商队运栽了大量的责重织物,蒙古人用丝绸来捆扎他们的货物,或将丝绸用作包装的材料。他们丢弃生牛皮绳索,改用丝绸的双绞软线。他们包起一捆捆的长袍,这些长袍是用金银丝线来镶边的,上面饰有盛开的牡丹花、展翅高飞的鹤、汹涌的波涛以及神兽等各种图案,并且装满缝制有小珍珠的丝绸拖鞋。蒙古人的马车上装满了绸制的地毯、墙帷、枕头、软垫及毛毯,还有绸制的肩带、编织物、饰穗及丝带。他们搬运成卷的生丝、丝线以及衣料,这些衣料可制成所有可想象得到的各式衣服或装饰品,而在衣料的用色方面,蒙古人无却法用他们的语言来加以区分。

在抢劫和贸易的全部岁月里,成吉思汗带回家乡的货物数量,是没有哪位首领能比得上的。然而,数量虽如此巨大,但民众的欲望却无法得到满足。

当他离开这场战争返回家乡的时候,他的所有商队都载满了贵重货物,但每支商队的装栽物又激起了他们更多的欲望。每个蒙古人都可坐在自己帐篷内用丝绸盖着的漆具上,每位少女都可喷撒香水、涂脂抹粉以及穿金戴银。每匹骑乘的马都可装上金属装备,而每个勇士也都可配备青铜和铁制武器。为生产他们的手工制品,数千新工匠需要更多的原料——从木材、粘土和布料,到青铜、黄金和白银等所有的一切。为供养这些工匠,源源不断的大麦、小麦以及其他食品,不得不跨越阻隔放牧草场和南部农田的辽阔荒漠,进行拖运,成吉思汗带回家乡的俘虏越多,他所必须获得的供应给他们的食物和必需品也就越多。新奇的物品成为必需品,而每个商队运栽的货物则又激起了更多的欲望。他征服得越多,就越需去征服。

草原不再被隔绝。成吉思汗不得不建立供给线,维持生产,以及规模空前地协调货物和民众的流动。开始于对戈壁南部城市的丝绸和新奇小物品的快速抄掠,已变成为世界历史上长达30年之久的最为广泛的战争。

成吉思汗将倾注他人生的下一个15年,来横扫整个亚洲,在他去世的时候,他把这场战争遗留给子孙后代,为把战争扩大到新的国家并且针对新的民众,这场战争要持续两代人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