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炼当下的幸福
36774000000019

第19章 慢活,让生活更有味

慢活是一个概念,提倡人们放慢生活节奏,让精神和身心都得到放松,例如慢工作,慢阅读,慢吃饭等。其实慢活更是一种态度,让人们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有时间欣赏身旁的景物,从而咀嚼生活的滋味,让生活更有滋味,让幸福更加深刻。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相传有一次,虚有禅师在河边行走。此时,有几个人正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三尺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垂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围观的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渔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渔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垂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

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没想到钓者回答:“哦,因为我家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禅师感叹说:“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非常重要。否则,将永远会挣扎于不满的情绪之中。”

用世俗的眼光看,垂钓者的做法很愚蠢,但实际上却体现了一条重要的生活禅理:确定了目标,不为利所诱惑,才是真正的钓手啊!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嘛。

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雄心勃勃,为自己制定了高不可攀的梦想。努力了一辈子也不能完成当初的梦想,何不实在一点,世界上不需要太多的总统,太多的CEO,只要平凡而简单的人。

慢下来,幸福无处不在

父子俩一起耕作一片土地。一年一次,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但父子两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这天清晨,他们又一次运上货到镇上去卖。儿子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儿子坚持要走快一些,以便卖个好价钱。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说要去和屋里的叔叔打招呼。儿子继续催促父亲赶路,但父亲坚持要和好久不见的弟弟聊一会儿。

又一次上路了,儿子认为应该走左边近一些的路,但父亲却认为应该走右边有漂亮风景的路。

就这样,他们走上了右边的路,儿子却对路边的牧草地、野花和清澈河流视而不见。最终,他们没能在傍晚前赶到集市,只好在一个漂亮的大花园里过夜。父亲睡得鼾声四起,儿子却毫无睡意,只想着赶快赶路。

在路上,父亲又不惜浪费时间帮助一位农民将陷入沟中的牛车拉出来。这一切,都使儿子气愤异常。他一直认为父亲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但父亲总对他说:“放轻松些,你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就和这个青年一样,在人生中不断地奔跑,奔着下一个目标不断的奋进,我们的生活被忙碌,以及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所占满,心里,眼里也只剩下这个目标,当我们回头的时候,却发现生命的过程实际上是很美妙的。

生活需要一杯茶的清香,需要一碗酒的浓烈激情。每天早晨出来呼吸着那些新鲜的空气,给自己泡一杯咖啡,听一曲优美的曲子,抑或在休息的时候给朋友送去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或者是陪着父母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说着那些实际上已经说了无数次的经典家常,又或者一家三口一起去海边游玩,让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这些,忘记了好朋友的生日,忘记了亲人的纪念日,每天想着就是看不到尽头的房贷还款,钞票化的人情往来,职场上的尔虞我诈,我们的生活被物质充斥了,我们的理想也都变得物质化了,所以我们急着赶路,跑得气喘吁吁都不停息。

而生活本来可以不这么过,只是我们太紧张了,而忘记了在生活中慢慢体味幸福的味道,我们大可以轻松一些,活的更洒脱一些,做事大可不必急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好。

不必跟命运争吵,学会顺其自然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诧异道。“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问。

母亲听了女孩的问话,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的面前。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撒落。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当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团团圆圆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爱情如手中的一捧流沙,你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多。爱情不能完全用理智把握,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和感受。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能有某种体验就足够了。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顺其自然,不属于你的,大概永远也不会属于你,譬如天上的月亮。你想真正得到你所珍惜的东西最好顺其自然,如果它微笑着翩然而至,它将永远属于你;如果它无意降临,你又何必像放风筝似的,死死吊住它不放?

不要硬逼着自己去选择,有时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相反,主动丢弃反而会创造新机遇。

英国退役军官迈克莱恩,曾是一名探险队员。1976年,他随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而在下山的路上,却遇上了狂风大雪。每行一步都极其艰难,最让他们害怕的是,风雪根本就没有停下的迹象。这时,他们的食品已为数不多,如果停下来扎营休息,他们很可能在没有下山之前,就会被饿死;如果继续前行,大部分路标早已被大雪覆盖,不仅要走许多弯路,而且,每个队员身上所带的增氧设备及行李等物,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样下去就会步履缓慢,他们不饿死,也会因疲劳而倒下。在整个探险队陷入迷茫的时候,迈克莱恩率先丢弃所有的随身装备,只留下不多的食品,轻装前行。

他的这一举动几乎遭到所有队员的反对,他们认为现在离下山最快也要十天时间。这就意味着这十天里不仅不能扎营休息,还可能因缺氧而使体温下降,导致冻坏身体。那样,他们的生命,将是极其危险的。而对队友的顾忌,迈克莱恩很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必须而且只能这样做,这样的雪山天气10天半月都有可能不会好转,再拖延下去,路标也会被全部掩埋,丢掉重物,就不允许我们再有任何幻想和杂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徒手而行,就可以提高行走速度,也许这样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最终队员们采纳了他的意见,一路上相互鼓励,忍受疲劳和寒冷,不分昼夜前行,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而恶劣的天气,正像他所预料的那样,从未好转过。

若干年后,伦敦英国国家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到迈克莱恩,请求他赠送任何一件与英国探险队当年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关的物品,不料收到的却是莱恩因冻坏而被截下的10个脚趾和5个右手指尖。当年的一次正确的放弃,挽救了所有队员的生命;也是由于这个选择,他们的登山装备无一保存下来,而冻坏的指尖和脚趾,却在医院截掉后,留在了身边。这是博物馆收到的最奇特而又最珍贵的赠品。

我们总是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却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实现。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径不止一个,不要循规蹈矩,更不要放弃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该换条路试试。

放弃是精神上的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放弃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某些时,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

顺其自然吧,这样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会渐渐清朗、而思想的负担也会随之而减轻许多。的确,顺其自然可以说是经历了万千风雨之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的峰回路转之后的空灵;也是一种幽幽暗暗、反反复复追问之后的无奈。

清茶伴炉,静享此刻

释迦牟尼在没有成佛之前,经历过很多次的磨炼和苦修,从中领悟了许多人生的智慧和真谛。

有一天,释迦牟尼要进行一次长途的跋涉,他因为急于到达目的地,便无视于路程的遥远艰苦,只是努力地赶路。长途漫漫,释迦牟尼累得精疲力竭,终于,眼看就要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了,释迦牟尼松了口气。就在他心情放轻松的同时,他感觉到自己的脚下有一颗小石子磨得双脚很不舒服。那颗石子很小,小到让人根本不觉得它的存在。

其实,在释迦牟尼刚开始赶路不久时,他就已经清楚地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着脚底,让他觉得不舒服。

然而,释迦牟尼一心忙着赶路,也不想浪费时间脱下鞋子,索性便把那颗小石子当做一种修行,不去理会。

直到这时,他才停下急切的脚步,心想着:既然目的地已经快要抵达了,而又还有一些余暇,干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脱下来,把脚下的小石子从鞋子里倒出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吧!

就在释迦牟尼低头弯腰准备脱鞋的时候,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瞄向沿路的水光山色,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当下,他领悟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自己这一路走来,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只专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四周景色的优美。

释迦牟尼把鞋子脱下,然后将那颗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赞叹着说:“小石头啊!真想不到,这一路走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心,原来是要提醒我,慢点儿走,注意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啊!”

如果天上的星辰一生只出现一次,那么每个人一定都会出去仰望,而且看过的人一定都会大谈这次经验的庄严和壮观。传媒一定提前就大做宣传,而事后许久还要大赞其美。星辰果真只出现一次,我们一定不愿错过星辰之美,不幸的是它们每晚都闪亮,所以我们好几个月都不去抬头望一眼天空。

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会欣赏每日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其实我们不必费心地四处寻找,美本来就是随处可见的。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此时此地总是被忽略,我们无意中预支了“此刻的生活”。

我们总是想着等我有了某某之后,我会怎样,我们会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不断的奋斗,努力,却从来没有享受在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因为我们总是想着有了现在的苦,才会有以后的幸福,我们每一刻都在等待,等待着最美的时刻的出现,但却因此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刻。

很多时候人生就像戏剧一样,很滑稽,我们往往不断追逐某些东西,为此永远不知疲惫,但是往往会在最后发现,在自己匆忙赶路寻找风景的时候,却失去了沿途最美的风景。

静下心来,享受阳光的恩赐

约翰是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经理。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学会了一种“坐在阳光下”的艺术,这让他第一次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宁静的心境。下面是他对这段宝贵体验的回顾:在一个二月的早晨,我正匆匆忙忙走在加州一家旅馆的长廊上,手上满抱着刚从公司总部转来的信件。我是来加州度寒假的,但是仍无法逃脱我的工作,还是得一早处理信件。当我快步走过去,准备花两个小时来处理我的信件时,一位久违的朋友坐在摇椅上,帽子盖住他部分眼睛,把我从匆忙中叫住,用他缓慢而愉悦的南方腔说道:“你要赶到哪儿去啊,约翰?

在我们这样美好的阳光下,那样赶来赶去是不行的。过来这里,好好‘嵌’在摇椅里,和我一起练习一项最伟大的艺术。”

这话听得我一头雾水,问道:“和你一起练习一项最伟大的艺术?”

“对,”他答道:“一项逐渐没落的艺术。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怎么做了。”

“噢,”我问道:“请你告诉我那是什么。我没有看到你在练习什么艺术啊!”

“有噢!我有。”他说道:“我正在练习‘只是坐在阳光下’的艺术。坐在这里,让阳光洒在你的脸上。感觉很温暖,闻起来很舒服。你会觉得内心很平静。你曾经想过太阳吗?”

他问道。

“太阳从来不会匆匆忙忙,不会太兴奋,它只是缓慢地善尽职守,也不会发出嘈杂声——不按任何钮,不接任何电话,不摇任何铃,只是一直洒下阳光,而太阳在一刹那间所做的工作比你加上我一辈子所做的事还要多。想想看它做了什么。它使花儿开,使大树长,使地球暖,使果蔬旺,使五谷熟;它还蒸发了水,然后再让它回到地球上来,它还使你觉得有‘平静感’。”

“我发现当我坐在阳光下,让太阳在我身上作用时,它洒在我身上的光线给了我能量。这是我花时间坐在阳光下的赏赐。”

“所以请你把那些信件都丢到角落去,”他说道:“跟我一起坐到这里来。”

我照做了。当我后来回到房间去处理那些信件时,我几乎一下子就完成了工作。这使得我还留有大部分的时间来做度假的活动,也可以常“坐在阳光下”放松自己。

内心的平静是智慧的珍宝,它和智慧一样珍贵,比黄金更令人垂涎。拥有一颗宁静之心,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够体验生命的真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追求内心的平静。冥想和静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通过各种沉思冥想训练自己,让注意力在宇宙间漂浮,不被焦虑所困。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每天花点时间进行静思。这种练习能使你的精神活动放慢。一旦你放慢内在混乱状态的活动速度,你的外在生活自然也就慢下来了。如果你的外在生活被塞得满满的,如果你习惯于寻求外在的成就感,就很难使用这种方法。

生活中,有千千万万个像这位职员一样忙于工作而无暇自顾的人。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该独处一段时间了。我们可以找一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把宁静从自己的心中重新找回来。

退隐心灵,保持精神世界的宁静

我们向往过陶渊明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向往过金庸小说中令狐冲式的笑傲江湖或归隐山林的超然世外。可你要知道,不管是乡村茅屋,山林海滨,我们始终逃不过自然和宇宙赋予自身的一切。如果你的心灵不宁静,那么即使生活在桃花源中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宁静的滋味。与其千辛万苦求诸于外,不如回过头来反观自己的心灵,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和更少的苦恼。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人的本性都没有差别,人一生下来本就具有纯真的心念,只不过被后天的环境所烦扰,变得处处紧张、事事计较,或因一时糊涂一步踏错,步步皆错。人存活在世上,保持一颗原有的“初心”,去掉心灵的遮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要为世俗制造善恶美丑的标准,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才能避免人们在标准中将本性迷失。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你在干什么呢?”

僧人回答:“探寻清静。”

禅师问:“你是什么人?清静又为何物呢?”

僧人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

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己的内心,何不让自己的内心清静?否则,让谁来给你清静呢?”僧人听后,当即领悟了其中的禅理: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过哪种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

北大著名“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的张中行先生青年时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无休止地探寻:生命有意义么?如何生存才是合理的?什么是“存在”?“存在”是顺从意志的必然,还是顺应天运的必然?张先生最后求证的结论就是保持心灵的宁静,即使有人批评他,他也只是沉默,他说:“其一,这类过去的事,在心里转转无妨,翻来覆去地去说就没有意思了。其二,我没有兴趣,也不愿意为爱听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人供应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三,最重要的,是人生实不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老了,余年无几,幸而尚有一点点忆昔的力量,还是想想那十之一二为是。”他的这种省悟,是原原本本的,像李叔同坐禅时的冥想,也似丰子恺那样远离尘海时的冷观,同时又如闻一多、朱自清那样直面人生。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整个宇宙一样,具备某种自足性,只要你动用自己的精力去关照自身,心灵就能够自行得到净化。

不论遇到什么烦扰之事,记住退入你自身的小小疆域,尤其不要使你分心或紧张,然后保持心灵的自由,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在你手边容易碰到并注意的事物,让它们存在吧,我们的烦恼仅来自内心的意见,如果内心在烦扰中隐退了,那么生活自然变得宁静了。

享受,让人生的美景为你停留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外,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等。

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问妈妈:“花儿会说话吗?”

“噢,孩子,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对春天左顾右盼?”

小女孩满意地笑了。

小女孩长到十六岁,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

“噢,孩子,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会向往天堂静谧的乐园?”

小女孩又满意地笑了。

女孩长到二十六岁,已是个成熟的女性了。一天,她悄悄地问做外交官的丈夫:“昨晚宴会,我表现得合适吗?”

“棒极了,My Darling!”外交官不无欣赏和自豪之情,“你说话的时候,像叮咚的泉水、悠扬的乐曲,虽千言而不繁;你静处的时候,似浮香的荷、优雅的鹤,虽静音而传千言……亲爱的,能告诉我你是怎样修炼的吗?”

妻子笑了:“六岁时,我从当教师的妈妈那儿学会了和自然界的对话。十六岁时,我从当做家的爸爸那儿学会了和心灵对话。在见到你之前,我从哲学家、史学家、音乐家、外交家、农民、工人、老人、孩子那里学会了和生活对话。亲爱的,我还从你那里得到了思想、智慧、胆量和爱!”

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学会感受生活,学会品味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的内容。虽然享受生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这当然是正经的事。但是,劳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写意”。一方面勤奋工作,一方面使生活充满乐趣,这才是和谐的人生。

我们说享受生活,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