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养生大宝典
36711500000008

第8章 五官疾病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是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在自然界中生活,很容易受到自然界“邪气”的伤害。我们可以通过在人体各经络、经络上各穴位及脚部、手部、耳部全息反射区上进行刮痧、按摩、松筋、拔罐等治疗方法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松解筋骨,实现对自身的调整梳理。利用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运用适当的治疗方式,促进脏腑组织功能的调节作用,疾病的症状就会渐渐消失或减弱,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反复口腔溃疡

一、定义

反复口腔溃疡也称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口腔粘膜疾病。它的特点是易复发、灼痛难忍,同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因七情内伤,素体虚弱,或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郁气滞,郁热化火,心火炽盛,胃火上攻,心肾不交,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发病的一类病证。

二、病因

反复口腔溃疡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事劳倦所致。

三、表现

反复口腔溃疡虽有上皮内与上皮下,浅层与深层,急性与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与周围正常粘膜“泾渭分明”等表现。

四、辨证分型

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1.外感时毒型: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粟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

2.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3.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4.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5.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

6.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五、治疗方法

反复口腔溃疡病因复杂与多种内科疾病都有关联,如经医院诊断无器质性病变的可按照下面方式进行分类治疗。

刮痧疗法

取穴:曲池、合谷、下关、颊车、水沟。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施术的穴位上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然后用水牛角刮痧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选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手法:采用补法。

足部按摩

反射区:取脾、胃反射区。

操作:

①推按胃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五趾,另一手用拇指指端按压胃反射区,用大拇指从胃反射区推按至小肠反射区,每次按摩50~100次。

②点揉脾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五趾,另一手用大拇指或示指点按左脚脾反射区,50~100次。

手部按摩

反射区:口腔、胃、肾。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施术部位上均匀涂抹少量按摩介质。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手部,一手施以按摩手法。

2.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在口腔、胃、肾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按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3.在胃、肾反射区施用压法,反复压100~150次,频率为每分钟60~90次,至局部产生酸痛感为度,压3~5分钟。

耳部按摩

反射区:口、上颌、下颌、胃、肾、神门。

操作:

先在上颌、下颌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手不离开皮肤,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口、肾、胃、神门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以中重度为宜,反复3~4次。

小偏方

处方一:

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也可以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处方二: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处方三: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处方四: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六、预防与调养

1.口腔溃疡可以说是一种因生活状态不佳导致的“文明病”,因此要适当减压,放松精神,避免过劳,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感冒流行时,可以喝上几包板蓝根,如果已有口腔溃疡了,可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保持口腔湿润,有利于其治疗。

2.女性在月经前夕容易患口腔溃疡,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保养,不要过度减肥,每日饮食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要经常食用能补充雌激素的天然食物,如大豆、洋葱等,这样才能维持体内雌激素的正常分泌。

3.使用新牙膏或吃了某种从没吃过的食物可能由于过敏引起溃疡,要立即停用停吃并用温水漱口,然后将少量原汁蜂蜜敷在溃疡面,多次重复。

4.可多吃黄色和深绿色的果蔬,还应通过饮食牛奶、鸡蛋、小麦胚芽等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锌等。

牙痛

一、定义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

二、病因

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如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的刺激,牙龈受到损害,加上细菌的作用,使牙周膜破环;维生素C的吸收、利用障碍;维生素D缺乏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皆可引发牙周炎。

三、表现

牙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牙龈发痒、不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有时龈缘有糜烂或内芽组织增生外翻,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容易出血,疼痛,反复发作。日久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一个袋子,叫牙周袋,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继续扩大,可成为牙周脓肿,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肿胀,初为硬性,后变为软性,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脓液,出脓后,疼痛可减轻,或反复发作。

四、辨证分型

1.风热牙痛:牙齿疼痛,呈阵发性,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牙龈红肿,全身或有发热,怕冷,口渴,舌红,苔白而干,脉浮数。

2.胃火牙痛: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头痛,口渴而喝水量多,口气臭秽,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脉洪数。

3.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见腰酸痛,头晕眼花,口干不愿意喝水,舌质红嫩,无苔,脉细数。

牙痛病因复杂与多种内科疾病都有关联,如经医院诊断无器质性病变的可按照下面方式进行分类治疗。下面方法可任选。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温溜、合谷、三间、人中、下关、颊车。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用热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肤,在待施术的穴位上均匀地涂上红花油后,然后用水牛角刮痧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选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手法:采用泻法。

拔罐疗法

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用拔罐疗法效果显著,治法以消肿止痛,滋阴泻火为主,取穴为:大椎、颊车、下关、肾俞、胃俞。

具体拔罐操作如下:病人坐位,取口径1.5厘米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拔患侧颊车、下关、大椎、胃俞、肾俞10分钟,每天1次,10天一个疗程。

体穴松筋与按摩

基本治法

①一指禅偏峰推法:用一指禅偏峰推法从牙痛侧迎香穴开始治疗,经地仓向上到下关穴,向下到颊车穴,最后推至承浆穴,反复治疗10分钟。

②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或用牛角棒的锐端点揉牙痛侧的地仓、下关、颊车穴,每穴2分钟。

③拿法:用拿法拿双侧或牙痛侧的合谷穴2分钟。

④大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揉法轻轻揉牙痛部位3分钟。

足部按摩

反射区:胃、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区、肝脏区。

操作:

①用拇指按法按胃、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区各1分钟。

②拇指按法用拇指推法逆心方向推肝脏区2分钟。

手部按摩

反射区:大肠、小肠、胃、肾。

操作:

1.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在大肠、小肠、胃、肾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按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2.在胃、肾反射区施用压法,反复压100~150次,频率为每分钟60~90次,至局部产生酸痛感为度,压3~5分钟。

耳部按摩

反射区:牙、上颌、下颌、神门。

操作:

先在上颌、下颌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手不离开皮肤,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神门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以中重度为宜,反复3~4次。之后在牙、下耳根部施以掐法,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姜艾葱椒煎:生姜、连须葱白、艾叶、食盐各18克,花椒15克,黑豆30克。诸味水煎去渣,取煎汁常漱口。

处方二:

茶醋汁:茶叶3克,陈醋1杯。开水冲泡茶叶5分钟,滤出茶叶,以茶汁加醋饮用。每日饮3次。

六、预防与调养

1.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并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它可以清除牙垢及食物残渣,防止牙石的沉积和形成。发现龋齿、牙龈炎等应尽早治疗。

2.漱口:《延寿书》说:“凡饮食毕,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

3.注意饮食和忌口:《千金方》认为,口齿有病忌食油、酒、咸腻、干果。《木草纲目》指出:多食酸则齿软,多食糖可引起牙痛。《景岳全书》记载,绿豆汤治疗火热盛极、牙痛不止。认为“此物性非苦寒,不伤脾胃,且善于解毒、除烦、退热、止渴……乃止痛中最佳最捷者也。”

4.加强牙齿锻炼,可在晨起、睡眠前叩齿30次。

青光眼

一、定义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最后导致失明的一种眼病。青光眼的房角大多为宽角,因眼压升高时房角是开放的,故此命名。本病具有遗传性,其遗传方式尚未清楚,可能是多基因、多因子遗传,本病属于中医“青风内障”范畴。

二、病因

高眼压视盘微循环障碍是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症视野损害的主要原因。高眼压虽然是青光眼损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的正常高限,但经长期观察并不出现视盘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也有少数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而视盘和视野损害已十分明显,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称为低眼压性青光眼。

三、表现

1.眼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正常人的眼睛,用手指触按眼球时,能明显感觉到弹性,而患者的眼睛,用手指触按眼球如同打足气的球,较硬,严重的可硬得像石头。

2.视力下降。在发病早期,患者多在夜间出现视力下降和雾视,第二天早晨则症状消失。

3.头痛眼胀。多数患者会出现偏头痛和眼睛胀痛,这是由于眼压升高刺激三叉神经末梢所致。

4.恶心、呕吐。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这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迷走神经和呕吐神经中枢兴奋的结果。

5.出现虹视。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看灯光时,会出现一外圈橙红,内圈紫兰,中间挟绿色的彩环现象。

四、辨证分型

1.气郁化火:头目胀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食少,神疲乏力,胁胀不适,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2.痰火升扰:头眩目痛,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3.阴虚风动:眼珠胀痛,头眩耳鸣,劳倦时更明显,瞳孔略散大,视蒙,观灯火有虹晕,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4.肝肾两亏:病久,瞳神渐散,中心视力日减,视野明显缩窄,眼珠胀硬,眼底视盘色苍白,凹陷扩大加深,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肢冷,精神倦怠,夜间多尿,舌淡苔白,脉沉细。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胆俞、攒竹、瞳子髎、四白。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施术的穴位上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然后用水牛角刮痧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选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肝俞、胆俞用平刮法,攒竹、瞳子髎、四白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嘱患者要适当调整视物距离。

拔罐疗法

取穴:1.大椎、心俞、肝俞穴。

2.身柱、风门、胆俞穴。

方法:取上穴,采用刺络罐法,先用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次1组穴,每日或隔日1次。

体穴松筋与按摩

取穴:太阳、睛明、瞳子髎、球后、鱼腰、风池、天柱、肝俞、肾俞、命门。

操作:

1.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其右侧,先用偏峰一指禅推法从右侧太阳穴起始,慢慢地向右头维穴移去,再沿前发际向左头维、左太阳穴推去,然后,沿眶上缘缓慢移动,推向右太阳穴,如此反复3遍;然后用拇指指端按揉睛明、瞳子髎、鱼腰(眉心中点)、球后(眶下缘外1/4和内3/4交界处)穴,每穴2分钟;再用偏峰一指禅推法自左睛明沿上眼眶向外、下眼眶向内的顺序呈∞字形环,往返操作约3~5遍;抹眼周3~5次。

2.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其身旁,先用中指指端揉风池、天柱穴,每穴1分钟;接着用按揉法在颈椎的两侧做缓缓的按揉,由上向下,往返3~5遍;然后用一手指和食、中指拿风池30次;随后用掌根揉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的俞穴上,重点在肝俞、肾俞,约3分钟;其后用拇指指端按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1~2分钟;最后用全掌擦法作用于腰骶部,以温热为度。

足部按摩

反射区:眼、肝、额窦、肾、肾上腺。

操作:

1.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三个反射区,这三个反射区被称为“基本反射区”。促进排泄系统的机能,将体内有毒物质和代谢不良产物排出体外。

2.取眼、肝、额窦、肾、肾上腺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促进治疗后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尽快排出体外。

3.治疗时重点按摩眼反射区,肝反射区的手法宜重,但应以耐受为度,再根据病因进行加减,肝肾阴虚加肾、肾上腺反射区,其他反射区手法由轻到重,到感觉可以耐受为度。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肝、肾、眼。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施术部位上均匀涂抹少量按摩介质。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手部,一手施以手法。

2.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在肝、肾、眼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按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3.在肝、肾反射区施用点按法,反复点按60~100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至局部产生酸痛感,点按3~5分钟。

耳部按摩

反射区:眼、肝、肾、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肾上腺、目1、目2。

操作:

先在眼、目1、目2、交感部施中度点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肝、肾、肾上腺施中度点按法,可持续按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在耳尖部施提捏法,力度适中,在患者耐受范围内逐渐加力,持续1分钟,反复5~6次。在降压点部由上向下施点按揉方法。反复3~4次。至耳部有热感即止。

小偏方

处方一:

白菊花、羚羊角粉0.3克。将白菊花泡茶、送服羚羊角粉。每日2次。适用于闭角性青光眼伴头痛项强者。

处方二:

天冬15克,麦冬15克,粳米120克,冰糖适量。粳米洗净,加天冬、麦冬所煎之水,煮成二冬粥。加冰糖适量,每日2次,每次1小碗。适用于闭角性青光眼伴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者。

处方三:

桂圆肉20克,红枣20枚。桂圆肉、红枣同煮桂圆红枣汤。每日食1剂,适用于老年人青光眼缓解期少气乏力者。

六、预防与调养

1.对本病手法宜中度偏重,不可太轻。对降压点施术时,注意由上向下施术不可反相施术。

2.按摩治疗时应防止对耳部皮肤的负损伤。

3.保持情绪乐观舒畅,有助于防止病情加重和避免青光眼急性发作。

4.避免在昏暗处用眼,如看电影、电视等。饮食忌辛辣刺激,少饮酒。

假性近视

一、定义

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可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产生近视现象,此类近视在解除睫状肌痉挛后,视力可改善或恢复,故称为“调节性近视”或“假性近视”,常见于少年儿童。

二、病因

假性近视通常为调节过度引起。中医认为一般是由于心阳衰弱,阳虚阴盛,眼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所以导致了视远模糊,视近尚清楚;或者是脾气虚弱,五脏六腑之精气运化不足,气虚于内,神光不能发越而致;或者是肝血肾精耗伤,不能养目,以致于神光衰微,而视物昏蒙。

三、表现

1.常有不良用眼习惯史,如看书时,书本距离眼睛太近;乘车看书;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书写等。

2.看远物模糊,看近物清晰,但经休息或使用某些药物后(如阿托品),视力可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

3.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低于正常值。

4.眼底检查:无眼球前后径过长、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异常以及晶体内部屈光指数的改变等。

假性近视在医院常规治疗的同时,可以选用以下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四、辨证分型

1.心阳不足: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尚可,全身无明显不适,或伴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

2.脾气虚弱:视物昏蒙,视易疲劳。或见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或细弱。

3.肝肾亏损:视物昏蒙,远近视力都差,眼前黑影飘动。或伴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眠梦多,脉沉细等。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风池、光明。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施术的穴位上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然后用水牛角刮痧板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选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背部肝俞、肾俞采用平刮法,手部合谷和光明用斜刮法,颈部风池用角刮法,攒竹、睛明、瞳子髎、承泣用拇指揉法。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注意用眼卫生,适当休息。

体穴松筋与按摩

1.一指禅偏峰推法:用一指禅偏峰推法从右侧太阳穴起,经右侧阳白到印堂,经左侧阳白到左侧太阳穴,再从左侧太阳穴起经左侧阳白到印堂,经右侧阳白到右侧太阳穴,反复操作5分钟。

2.拇指指端点法:用拇指指端轻点攒竹、睛明、四白、鱼腰、太阳等穴,每穴2分钟。

3.指抹法:用拇指抹法抹上下眼眶1分钟。

4.三指拿法:用三指拿法拿风池穴1分钟。

5.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颈椎两侧3分钟,按揉肝俞、养老、光明等穴各2分钟。

足部按摩

反射区:眼、肝、额窦、肾。

操作:

取眼、肝、额窦、肾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

手部按摩

反射区:心、脾、眼。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施术部位上均匀涂抹少量按摩介质。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手部,一手施以手法。

2.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在心、脾、眼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3.在肝、脾反射区施用点按法,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至局部产生酸痛感,点按3~5分钟。

耳部按摩

反射区:眼、目1、心、肝、肾、枕。

操作:

先在眼、目1部施中度点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再在肝、肾、枕部施中度点按法,可持续按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猪肝羹:猪肝1具(细切、去筋膜),葱白1根(去须、切)。二味共以豉汁煮作羹,临熟时打入鸡蛋1个,食之。

处方二:

羊肝粥:羊肝1具(去膜、细切)、葱籽1勺。水煮熟,去渣,入米煮粥,食用。

六、预防与调养

1.坚持做眼保健操,避免用眼过度。

2.要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看书和写字,眼和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敏性鼻炎

一、定义

过敏性鼻炎是指因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为症状的疾病。由于过敏原呈季节性的增减或持续存在,本病的发病也呈季节性或常年性。患者与吸入性哮喘样往往有明显的遗传过敏体质,在疾病发作时还可伴有眼结膜、上腭及外耳道等处的发痒。

二、病因

过敏性鼻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本病的致敏原主要是吸入性变应原,包括室内粉尘、尘螨、真菌、动物毛发、棉絮等。某些食物性变应原如牛奶、鸡蛋、鱼虾、水果等也可引起本病,另外,化妆品、油漆和毛皮也可成为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肺气虚,卫外功能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所致。

三、表现

患者的鼻塞经常终年存在,多呈单侧性、无鼻痒及明显季节性发作倾向,临床中常见呈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鼻塞、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

四、辨证分型

1.寒饮犯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必发,发则喷嚏频作不已;检查见鼻黏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2.郁热熏鼻: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黏膜暗红,或潮红;平素鼻干气热,口苦咽干,小便黄短不利,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细数或数。

3.肺气虚:鼻窍奇痒(甚至鼻咽部,眼睛也痒),喷嚏频作,流大量清涕,鼻塞,平素恶风寒,易感冒,症状多在遇风冷时发作;检查可见鼻黏膜淡白、肿胀,鼻腔内有大量水样分泌物;全身可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4.脾气虚:鼻塞、鼻胀为特点,流清涕,嗅觉减退,患病日久,常反复发作;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肿胀甚,颜色淡白或苍白,或中鼻甲息肉样变;平素头昏头重,四肢困倦,纳差,便溏;舌体胖,苔白,脉缓弱。

5.肾气虚:鼻痒、鼻塞,喷嚏频作,清涕难敛,多为常年性发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湿润,中鼻道有息肉形成;患者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脉沉。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肺俞、命门、脾俞、肾俞、迎香、太渊、尺泽。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颈部风池,背部肺俞、命门、脾俞、肾俞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反复进行刮拭,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度。面部迎香、手臂部的尺泽、太渊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患者要避风寒,慎起居。

体穴松筋与按摩

1.一指禅推法:用一指禅推法沿颈椎两侧治疗,从风池到大椎穴水平,反复操作3分钟。

2.拿法:用拿法拿上述部位2分钟。

3.按法:用拇指按揉上述部位。

4.小鱼际擦法:用小鱼际擦法擦背部两侧膀胱经循行路线,以透热为度。

5.拿法:用拿法拿肩井1分钟。

6.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太阳、阳白、印堂、头维、上星、攒竹、迎香各穴,每穴1分钟。

足部按摩

反射区:鼻、肺、脾、小肠反射区。

操作:

①掐鼻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前半部,另一手用拇指指尖掐拇趾的鼻反射区,每趾操作30~5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②点揉肺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点揉肺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③按揉脾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按揉脾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④掐小肠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指,另一手用拇指指端掐小肠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肾、膀胱、心、输尿管、肺、鼻、额窦、扁桃体、头颈淋巴结。

操作:

1.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膀胱区各2分钟。

2.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从向心方向推输尿管区2分钟,沿示指根向小指根方向推肺区2分钟。

3.拇指点法:用拇指点法点按鼻、额窦、扁桃体区各3分钟。

4.拇示指捏法:用拇示指捏法捏头颈淋巴结区2分钟。

耳部按摩

反射区:鼻、肺、肾上腺、咽喉、神门。

操作:

先在鼻、肺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手不离开皮肤,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神门施点按法,持续按2~3分钟,力度适中,反复3~4次。之后在肾上腺、咽喉部施以掐法,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生姜5片,葱白5克,荞麦面适量。水煎,取煎液和荞麦面制成饼状,熏贴于合谷穴,熏干后即取下。此方适于过敏性鼻炎兼见鼻塞等症。

处方二:

菖蒲10克,皂角10克。研末,用棉花裹塞鼻内。此方适于流清涕日久不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六、预防与调养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受凉。

2.避免过食生冷、麻辣、油腻、鱼虾等腥荤刺激之物。

3.加强劳动保护及个人防护,避免或减少尘埃、花粉等刺激。

4.寻找诱因,发现诱发因素,尽量去除或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