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战而胜:以小博大的竞争战略
36711000000008

第8章 低价中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叫低价中标。现在很多企业或政府采购时都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尽管公开招标并没错,但是低价中标就有问题了。核心问题是很多人不想承担责任,就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做不得罪人。因为是最低价买来的,你挑不出我的毛病来。而低价中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我的很多客户,都向我提出这样的抱怨:我在这个行业里边,是兢兢业业认真做的,但是当我们参加投标的时候,客户采用低价中标,而最后中标的产品很多是用“假冒伪劣”的原材料做的,我怎么可能竞争得过他们呢?这时候企业若想夺标,只能选择跟他们一样,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但是从道义上、心理上,难以接受,因为看不起那样的企业。那样做从长久来看,也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很多标都拿不到,企业处在这种两难境地,有的迫不得已选择了同流合污。

低价中标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标准,而这个却成为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采购的基本原则。你如果没买最便宜的,老板就会骂你。而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有一套非常科学的系统,我们拿过来用不就完了吗?跨国公司评价产品有个六字法则,英文的六个字母TQRDEC。T是技术,衡量一个供应商好坏,首先看他的技术是否先进,是否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不能用过期的东西,因为过期的东西会让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第二个是Q,质量。一定要用高品质的原材料。第三个是R,响应时间。我给你发了一个申请,要询价,要样品,你半天不理我。响应时间太慢,对我来说是一个不确定性。因为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给我发货,这会影响我的生产。第四个是D,交货期,也就是说你是不是每次都能按照你承诺的时间交货。第五个方面就是环保,也就是E。企业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破坏环境,也不能从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货,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给我们留下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最后一个呢,是C,也就是成本。

我们的项目投标把低价作为决定性因素,而跨国公司把价格放在了六个字母的最后,也就是说当前五个得分相同的时候,才以价格决定胜负。只要前边不一样,根本不谈价格。一般来说,这些跨国公司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通常不选最贵的,也不选最便宜的,而选择中间的。为什么这么做呢?简单地去思考一下这个逻辑就可以知道答案。如果从三家中选了一家价格最低的,另外两家会认为没得到这个订单是因为价格太高了。要想下次投标时比其他企业便宜,就要想办法偷工减料。下次一投标因为价格最便宜中标了,另外两家一看,呦,这回他怎么便宜了,不行,我们回去得琢磨琢磨,得比他还便宜。这样你偷工减料,我再偷工减料,循环几圈产品的质量可想而知。

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循环。如果选了中间的,既不最高,也不最低,没中标的企业就会琢磨,这次是什么原因没选我们?高价格的会认为可能是我们有些指标太高了,也可能是定位有问题,要进行适当调整。而价格低的会发现,可能是我做这个产品档次不够、质量不高、技术不够先进,要提升。这边低的提升上来,那边高的适当降下来,下次经过一轮循环,又一个中间的取胜了。这样循环往复的结果是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产品越来越好。

所以我认为低价中标绝对不是好的标准。评标时一定要综合评价,但是综合评价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因为综合评价的每一样都要打分。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应像跨国公司那样成立评审委员会。因为一个人打分就容易受贿,而成立一个委员会,把这几个供应商各项指标进行分别的评价,最后签字的人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说低价中标我个人认为,就是不承担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我认为金融危机,在某个层面来看,也是好事。它会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过去是一路高歌猛进,从来没有想过这条路对还是不对。这条路走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再走了。而今天有了这一挫折,使我们能够冷静下来,重新思考。

我认为绝大多数企业都要放弃低成本战略。放弃了有什么好处呢?随着你产品水平的提高,溢价能力就提高了。不管是内需的,还是外销的,当你的品质提高了,你可以告诉客户,你看我用的原材料,你看我的技术,你看我的工艺,你看我的环保,其实这都是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当你在TQRDEC六个方面,都超越了竞争对手的时候,对方就愿意付高价买你的东西。现在没有几个企业在做这些工作,所以对于外商来说只能选择低价,因为谁都说不出来自己的产品比别人好在哪里。如果中国的企业,能够学会这个TQRDEC六字法则,重新思考我们的定位,我相信中国企业会在世界市场上发现很多的蓝海。同时我们的利润率会上去,我们的环保也会上去。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整个民族,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应该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