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夏之卷
36707600000081

第81章 《红楼梦》中的脑筋急转弯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总以为脑筋急转弯是近些年的事,读《红楼梦》才知道大观园的姑娘们早就玩得很熟练了:

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世代相承的家族)传chuán’,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到了最好境界)。”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虽最好但无法考证)’。”

当年的中国人能把“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背得滚瓜烂熟,不要大惊小怪,这也没有什么,除了《孟子》之外其他三本都很薄,而且这四本书高考必考,当然要背。笔者当年也能把多册毫无意义的政治、历史课本倒背如流,现在想想还真是羡慕林妹妹她们背了一点有用的“四书”。

湘云还是最爱出风头,先抢答了,但她只想到了观音代表美好但忽略了后半句。还是林妹妹考虑得全。这个谜语,弯儿转得还不够陡,再看一个更妙的:

李纨又道:“绮儿(李绮)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的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

亲爱的读者,明白了吗?让我告诉你,古人不懂科学,误认为“腐草化为萤”,“花”字是上“艹”下“化”,当然就变化出了“萤”。林妹妹聪明!

妙极!很像今天的谜语,如“米的妈妈是谁”,答案是“花”,因为“花生米”嘛。“花的妈妈是谁”,答案是“妙笔”,因为“妙笔生花”嘛。

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湘云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

溪壑分离(离别了溪壑),红尘游戏(游戏于红尘世间),真何趣?名利犹虚(猴子扮成官员状,故曰“虚”),后事终难继。

……宝玉笑了半日,道:“……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哪)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宝钗在政治方面、在揣摩上意方面很成熟,她最先想到了贾母不太爱动脑,况且识字极少,何以见得,读者们是否还记得第三十八回中宝钗、湘云摆螃蟹宴时,老太太不亲自看而是让湘云读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此足可以证明贾母学问很小,所以,这些有趣的字谜,贾母肯定不爱听。那就走通俗路线,于是湘云想出了一个有关“猴子”的。天哪,这个更难。但宝玉猜对了。

这是贾宝玉对人间、对自身的思索:许多人抛弃了美好天性,追名求利,最后却是一场空虚,如剁了尾巴的猴子后事难继。大家哄然大笑,其实,这个谜底定为“贾府”更准确,大家以为如何?(不过,在中国当官,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宝玉此见解未必正确)

宝钗也有了一个,念道:

镂檀锲梓一层层,(镂刻檀木、雕锲qiè梓zǐ木,做成一层层的某东西)

岂系良工堆砌成?(它难道是优秀工匠所能堆砌成功的吗)

虽是半天风雨过,(半天:半空中)

何曾闻得梵铃声!(梵:与佛有关的事物)

——(谜底或是佛塔。或是松球,因松球如梵铃却不发声)

众人猜时,宝玉也有了一个,念道:

天上人间两渺茫,

琅玕节过谨提防。(琅玕láng gān:玉石,此为竹。节:竹节,代竹林)

鸾音鹤信须凝睇,(鸾luán凤、仙鹤的天宫音信要来,请凝视注意)

好把欷歔答上苍。(欷歔,同唏嘘,叹息声)

——(谜底可能是风筝)

黛玉也有了一个,念道是:

騄駬何劳缚紫绳,(騄lù駬ěr:千里马名。紫绳,名贵缰绳)

驰城逐堑势狰狞。(驰过城池,跨过沟堑qiàn,其势骠勇)

主人指示风雷动,(主人一命令,它就如风驰,如雷鸣)

鳌背三山独立名。(第一名为独占鳌头。三山:三座神山,传说由巨鳌即大海龟驮着)

——(谜底或是走马灯,古代元宵节,灯山往往像鳌背神山)

宝钗制作“佛塔”之谜语,似乎预示宝玉出家;或借“风雨梵铃”想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雨霖铃”之悲,以代指自己日后之悲。

宝玉制作“风筝”之谜语,可以指自己飘然远去也可以指黛玉长逝。

黛玉制作“走马灯”之谜语,似说自己特立独行,无拘无束;又似说自己在人间无法立足,只能去神界的“三山”去扬名了。

曹雪芹没有给出谜底。其实,人生就是猜谜,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