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夏之卷
36707600000026

第26章 大观园文学社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本报、本电视台、本声讯台联合报道:

为繁荣贾府的文艺事业,抵制社会不良娱乐思潮的影响,在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的正确领导下,大观园文学社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贾探春首先发起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她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作出更多的、贾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才能有效抵御低俗、恶俗、媚俗(“三俗”)的影响,才能让广大青少年的心灵丰富起来健康起来。她联合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文艺骨干,自发成立了“海棠诗社”,并报请上级批准。

大会选举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三位领导同志为文学社主席,选举李纨为执行主席,大会特别选举贾迎春、贾惜春为创作部正副主任,统一指导文学社成员的创作,并为大家把好思想道德这一重要的关口。

呵呵,玩笑不开了,先看贾探春的发起信,很给力,很文言,也很让大家看不懂,节录如下: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教育部巡察官),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副花笺(华美的信纸)送与他……上面写道:

“妹探谨奉(妹妹探春,小心呈上。表客气)

二兄文几jī(信送至宝玉二哥哥的书桌):

前夕新霁jì(雨过天晴),月色如洗,因惜清景(美景)难逢,讵jǜ(岂)忍就卧,时漏(古时滴水计时器)已三转(已经夜深),犹徘徊于桐槛jiàn(栏杆)之下……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名利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些山、滴水均指园林),远招近揖(欢迎远近的朋友),投辖攀辕(均指殷勤留客。事见陈遵的故事)……妹虽不才,窃同叨tōo(自谦之语)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宝钗、黛玉)之技。风庭月榭,惜未燕集(闲聚)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传递)吟盏(诗人的酒杯)。孰谓莲社(代净土)之雄才,独许须眉(男子)?直以东山之雅会(东晋谢安隐居东山时常有文友相会),让余脂粉(代女子)。若蒙棹zhào雪(如果承蒙雪中驾船来访友,王子猷yóu夜雪访友的故事)而来,妹则扫花(打扫落花之径迎客,见杜甫诗)以待。谨奉。”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信)走来……“芸哥儿(贾芸)请安……”……“还有两盆花儿(名贵白海棠)。”宝玉道:“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一面说,一面同翠墨往秋爽斋(探春住处)来,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

贾探春真是一个高素质的姑娘,难怪林语堂先生特别喜欢她。一封邀请函,写得文采飞扬,让我们绝大部分读者看不懂,厉害!恰好贾芸前来讨好干爸爸宝玉,送来了两盆白海棠,还写了一封请安信,一对比,才发现探春作文功力比贾芸强个五百倍,所以贾芸的请安信此处不录。

宝玉这个人本来就不喜欢与低俗男人交往,贾芸来的也真不是时候,当然,花送得很及时,宝玉很高兴地收下了。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我是定了‘稻香老农’……”……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吧)。”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她)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蕉同樵,即柴草。事见《列子》,后指代真幻不分)’。他(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舜的妃子)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她)住的是潇湘馆,他(她)又爱哭,将来他(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我是封他(她)‘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

以上四段,写得真漂亮,要热闹有热闹,要文采有文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雨打芭蕉代表悲愁,湘妃竹代表泣血,全书结束时,我们更能看出这笑后的悲凉——探春远嫁、黛玉殒命。

黛玉笑嘲“蕉下客”,那是学问大;探春笑谈“潇湘妃子”,那是明白对方;“林黛玉低了头”,那是默认,也许,她想到自己可以终老大观园了。

李纨是荣国府的大嫂子,她自称早就替薛宝钗想好了雅号“蘅芜君”,这足以说明李纨对未来的兄弟媳妇很有好感。“蘅”是香草,表示美好;“君”是敬语,表示高贵。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她)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她)‘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她)‘藕榭’就完了。”

从骨子里说,宝钗看不惯宝玉,她之所以不放弃宝玉,只是因为在官三代中没有更好的人选而只能退而求其次。

宝钗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要有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贾雨村一心当官的奋斗劲头、贾政的稳当得体的从容举止、王夫人的尊卑分明的规矩严格,而这些,宝玉一样也不占。

在宝钗眼中、在许多传统中国人眼中,宝玉就是一个糊涂的“无事忙”、一个好运气的“富贵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