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自己不一定明白,别人却能够看得最清楚,自高自大只会引来讪笑,也最容易让人失败。人生在世,总是谦虚一些、谨慎一些,多一点自知之明为好。惟谦虚者能享胜利而不被人妒,惟谨慎者能小心驶得万年船。
夸夸其谈只会让人厌恶
有些人自以为有点才能,就四处吹嘘,好让人觉得他是个天才。有些人,发了点小财,就到处夸耀,好像自己是比尔·盖茨。还有些人,做了点小事,就觉得劳苦功高,四处张扬。殊不知这样是最讨人嫌的。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是那些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到处吹嘘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一个人越是吹嘘,就越容易使人们对你所说的话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夸夸其谈,不会让人们觉得你有魅力,只能暴露自己学识欠缺,品位不高。即使你真的有才华有能力,经常吹嘘也会降低人们对你的好感。
古罗马时代有个英雄叫马西尔斯,人们封他为“战神”,因为在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他率领部队奋勇杀敌,屡次使罗马城免遭屠戮。由于他经常驰骋在外地的战场上,罗马的人们都没有见过他,这使得他成为谜一般的传奇人物。
公元前454年,马西尔斯打算告别军戎生涯,参加竞选角逐最高层的执政官,从而进入政治界。按照规定,所有候选人都必须在公众投票前发表公开演讲,向人们展示他自己的风范。在演讲会的讲台上,马尔西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脱下身上的衣服。人们看到了他身上的累累伤痕,想到他的累累战功,全都感动得泪如雨下,几乎每个人都认定他会当选。
然而,在投票的前一天,马尔西斯在公众场合与公众见面,但是他只与那些陪同他来的高层官员和富有市民说话,而且一味地吹嘘自己的功绩。人们终于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个喜欢吹嘘自己的人而己。于是,第二天,大多数人都没有投他的票,马尔西斯自然也就落选了。
中国古代有一位将军,他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别人都赞扬他退却在后、舍生忘死的精神。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
两个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立功的将军,对待自己的功劳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马尔西斯吹嘘自己曾经在战场上的功绩,就是想让人们知道他有多勇敢多伟大,他为国家做过这么重要的贡献。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们对他的装腔作势很反感,他把自己说得越神勇,人们对他的失望也就越多。吹嘘者自以为能赢得公众的好评,结果却毁掉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中国古代的那个将军,他谦逊地把断后的功绩推掉,认为不是自己勇敢,而是因为马不行进,使得自己不得不退却在后。他这样做反倒更加赢得人们的赞誉。那些谦虚的人对自己的优点不以为然,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想占什么便宜,而是不愿夸耀自己的功绩。越是这样,这些人就越是得到最大的荣誉。
吹嘘自己的人,常想满足自己被人羡慕受人恭维的快感。当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他们原来的期待受到了愚弄,于是,在失望的同时就会产生报复的心理,排挤那个吹嘘的人。古今中外,因为吹嘘和自以为是而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公元前131年,一个罗马将军带领部队围攻希腊城堡,需要用撞墙槌攻破城门,但是当时他们并没有准备撞墙槌。将军沉思了一会儿,他想起看到过雅典船坞里有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其中较大的一支船桅可以用来代替撞墙槌,撞开希腊城堡的围墙,于是便下令将较大的这支立刻送来。接到命令的雅典军械师却认为,较短的一支更容易把墙撞开,于是军械师自作聪明,坚持把较短的桅杆送了过去。他深信将军一定会因为他这个明智的决定而赏赐他。
短桅杆运到战场后,将军一看没有按照他的命令来执行,非常生气。然而军械师却一点都没有发觉,仍然兴高采烈地向将军解释送来短桅杆的原因。他滔滔不绝,说自己是专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深知其中的原理,并表示在这些事情上听取专家的意见才是最明智的,攻城时采用他送来的短桅一定是最有效的。将军越听越怒,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这个军械师这样敢违抗他的命令,并且还在他面前吹嘘,这使得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还没等军械师说完,就下令把他吊起来,用鞭子把他活活打死了。
吹嘘的人总是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总喜欢逞口舌之能,他们总是趾高气扬,自以为是,在权势面前也没有忌讳,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有时候沉默胜于千言万语,聪明的人都知道节制,与其夸夸其谈,不如闭起嘴巴。低调不是没有个性,沉默也不代表一无所知,真正的卓越非凡不用吹嘘总有人知道。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宣扬他的无知;吹嘘自己勇敢的人,无疑告诉别人他是个胆小鬼;吹嘘自己富有的人,只能证明他是个爱财的人。平平常常的人,谦逊朴实地对待人生,无论他是否有所作为,人们都会对他有个好印象。
没人喜欢趾高气扬的人
美国著名的杰出人物富兰克林的父亲对他从小就很溺爱,过于纵容他,对于他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行为,父亲也从来不加以训斥,所以,他一直都固执己见,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父亲的一位朋友看不过去,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言语规劝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别人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都会远远地躲着你,免受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从此将不能再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只是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经过几番琢磨,终于大彻大悟,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意从此痛改前非,遇人遇事,他的态度非常诚恳,言行也变得谦恭起来。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变成到处受人欢迎爱戴的人了。
低调者做人的心态就是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请教,以低的姿态坦诚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意见,然后加以冷静的分析,从而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借此修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
有一位已工作十余年的老干部,他向来十分低调,只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最初的职员到现在的车间主任,每次他受到领导的表彰和嘉奖时,都会对领导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耀,这是整个集体的荣耀,是整个集体的功劳,我没什么可以炫耀的,要嘉奖就嘉奖在座的所有人吧,是他们创造了我们厂的奇迹!”他一直都把荣耀、优越感献给了别人,因此他一直深受工人们的爱戴和拥护。
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认为你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人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肯定会遭到他人的厌恶,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为官者趾高气扬还会影响仕途的升迁。做人高调,触犯了这条法则,无异于惹火上身,种下祸根。只有低调处世,才能在世间站稳脚跟,进而成就自己的一番大业。趾高气扬,与人对着干,必定会遭受失败,虽然别人可能一时不会对你如何,但是长此以往,就算不把你打入谷底,也会阻挠你前进的步伐。
不要处处表现自己
自我表现应该说是人类的天性。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个人风采。这也是适应激烈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当我们展现自我才华的时候,要注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表现要恰如其分。不分场合、情境地高调表现自己会产生一种压力,引起别人的反感。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危机,甚至会和许多机会擦肩而过,使本来应该辉煌的人生之路变得暗淡无光,反而和表现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从小就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每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别人对那些试题都要苦思很久,可他却能在顷刻之间完成。据说,他只要把手交叉八次,就能做出一篇八韵的赋来。所以,当时的人都叫他“温八叉”。按说,温庭筠有这样的才华,早就应该金榜题名,青云直上了。可他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始终没有中第。
依照唐宋时的笔记小说,原来,温庭筠有一个习惯。由于他富有才华,所以在考场上早早就答完了考卷。剩下的时间,他不肯闲着,就开始帮助起左邻右舍的考生来,替他们把卷子一一做完。那些考生自然对他感恩戴德,但却引起了主考官的不满,多次将他黜落。后来,他这个名声越传越远,弄得人人皆知。主考官就命令他必须坐到自己跟前来,亲自看着他。温庭筠对此不满,还大闹了一场。可即使这般严防,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8个考生的忙,自然,他自己又是名落孙山了。
考了十几次还没有中第的温庭筠渐渐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希望。他投到丞相令狐绹的门下去做幕客,替丞相代笔写些公文、诗词。令狐绹很看重他的才学,给他的待遇也十分优厚。但温庭筠却恃才自傲,对这位丞相特别看不起。有一次,皇帝赋诗,其中一句有“金步摇”,令大臣们作对。令狐绹对不出来,就去问温庭筠。温庭筠告诉他可对“玉条脱”。令狐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温庭筠就说“玉条脱”的典故来源于《南华经》,并不是什么生僻的书。丞相在公务之暇,也应该多看点书才是。言下之意,就是讥讽令狐绹不读书。令狐绹十分不高兴。又因为皇帝喜欢《菩萨蛮》,令狐绹就让温庭筠为自己代填了十几首进献给皇帝,还特别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可温庭筠却将此事大肆宣扬,使得尽人皆知。令狐绹就对他更加不满了。
温庭筠对令狐绹的为人颇为鄙视,还经常做诗讥讽他。令狐绹作了宰相,因为自己这个姓氏比较少见,族属不多。所以一旦有族人投奔,都悉心接待,尽力帮助,有很多人都赶来找他。甚至于有姓胡的人也冒姓令狐。温庭筠讽刺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他还看不起令狐绹的不学无术,说他是“中书省内坐将军”,虽为宰相却像马上的武夫一样粗鄙。令狐绹得知这些事情,就更加恨他了,后来温庭筠又想参加科举考试,令狐绹奏称他有才无行,不应该让他中举。就这样,温庭筠终身与科举及第无缘。
温庭筠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得罪了主考官,得罪了宰相,还觉得不够,又把皇帝也得罪了。唐宣宗喜欢微服出行,一次正好在旅馆碰到了温庭筠。温庭筠不知道他是当今天子,言语中对他很不客气。皇帝认为他才学虽优却德行有亏,把他贬到一个偏僻小县去作了县尉。
温庭筠一直当着各式各样小得不能再小的官,穷困潦倒。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而犯夜,被巡逻的兵丁抓住,打了他几个耳光,连牙齿也打断了。那里的长官正好是令狐绹,温庭筠便将此事上诉于他,可令狐绹却记着当年的旧恨,并未处置无礼的兵丁,却因此大肆宣扬温庭筠的人品是如何糟糕,后来这些关于他人品差劲的话传到了京城长安,温庭筠不得不亲自到长安,在公卿间广为致书,申说原委,为己辩白冤屈。这个时候,他对于自己过去恃才凌人的作法感到后悔,写诗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可是这种悔悟并没有使他吸取教训。
后来,他做了国子监考试的主考官,又忍不住自我表现了一回。按照一般规矩,国子监考试的等第都是由主考官而定,并无公示的必要。温庭筠可能是饱受科举不第之苦,又对自己的眼光特别有自信,于是别出心裁,将所选中的三十篇文章一律张榜公开,表示自己的公平。他觉得自己的眼光很高,态度公正,所以并不害怕“群众监督”。可他选中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指斥时政的,温庭筠还给了这些文章很高的评语,不免让那些权贵们心中不满。后来,丞相杨收干脆找了个理由,把他贬到外地,温庭筠郁郁不快,还没有到贬所就因病去世了。
像温庭筠这样才华横溢之人,本来是应该有一番大作为的。可是,他却太狂傲,太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甚至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所以,他的才华不但没有成为成功的助力,反而却处处招惹是非,使他丧失了很多本来应该把握的机会,潦倒终身。可以说,他的仕途进取之路是被他自己亲手断送的。因此,那些有着满腹才华的成功者,往往不会恃才自傲,懂得低调处事的重要性,反而表现得平易谦逊,这才是有着真正的大智慧。“空心的谷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骨气不能无,傲气不能有
做人不可没有骨气,但是绝对不要有傲气。因为骄傲会使人变得无知,是一种可怕的不幸。现实中总有些傲气十足、自以为是的人,他们目光短浅,犹如井底之蛙,最终往往被现实的井壁碰得焦头烂额。
生活中,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就不可能正确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难以服从领导的意志;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就不会孝顺。
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就必须不居功自傲,加强自我约束。要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在克服骄傲自大方面,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据《战国策》记载:魏文侯太子击在路上碰到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田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真不知道是尊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可以傲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只有贫贱者计谋不被别人使用,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不就是穿起鞋子就走吗?到哪里不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用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
富贵者、当权者自身本来就容易有骄傲之势,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作为统治者,如果不能礼贤下士,虚心受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则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咄咄逼人的处事方式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不光自己要懂得适当的忍耐,也要善于接受对方提出的委曲求全的请求。对方提出忍耐的请求,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需要喘息。如果你非要逼着他硬拼,由于他可能做最后的反击,用尽全力和你拼命,那么即使你能取胜,代价也会相当大。因此,适当的“忍耐”和接受对方的忍耐,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维持现状或争取时间做积极的准备,准备再次的较量。
谦恭是东方智慧的精髓。志趣高洁,生性淡泊,方能做到“谦恭”,慎独自律,自控自强,方能体现“谦恭”。生活中,你只有忍住心中的傲气,才能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盛气凌人只会惹火烧身
一个人自恃才能过人,总是表现过多,锋芒太露,就会给对手带来压力和不快,他就会认为你气势太盛,不可一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当你的傲然之气表现出来的时候,他甚至会怒火中烧,不择手段地对你施以明枪暗箭。
春秋时期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争斗不休。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前四位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拔腿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车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对此怀恨在心。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瑕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在这个故事中,悲剧的发生也许应归罪于公孙子都嫉妒之心太强。但颖考叔的锋芒太盛、傲气争功也是一方面。作为一个已有功在身的老臣,他其实没有必要再去和年轻的将领争功了,但他总想立功求赏,结果被一记暗箭伤了性命,可悲可叹。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有才华有前程的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苦你处处表现卖弄、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昂,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难免会被人当做靶子。所以无论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
在美国德州,有一家银行,吸收了很多存户。其老板以此自傲,这就招来一个同行的嫉妒,想将他搞垮,于是不惜牺牲10万元活动费,叫手下到该银行开活期存款,约有1000多个户头。不到一个星期,这些存户同一时间集体去提款,在该银行大厅排起长龙大阵,同时在外面又大放谣言,说该银行资金发生问题,因此别的存户也恐慌起来,纷纷向该银行提款,结果该银行因无法应付只好宣告破产。
由此看来,无论古今中外,官场商场,心高气傲、盛气凌人皆为大忌,所以,这里提倡的隐忍做人实在是一个人一生成功之路中必须跨过的关键一步。
不要抢了别人的风头
众所周知,喜欢抢风头是极为大众所厌恶和唾弃的,这样的人即所谓不识时务,小人之举。虽然从某个尺度来说,爱出风头是积极上进的表现,但是抢占别人的风头,占据别人的功劳,就难称善举了。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在别人还未把心思说出来之前,就把话说了,把事做了,一时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赏,然而长此以往必定会遭到他人的怨恨,因为你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任何事情还需要别人代说、代办,别人自然不会喜欢你。因此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分内的事。
吴喜是个文人,曾任河东太守。他在任上秉公执法,性情宽厚,广施仁政,很受人民爱戴,大家都称他“吴河东”。
宋明帝刘彧刚夺得天下,因为是从侄儿刘子业手上抢来的,当时得位不正,所以四方不服,一上台就忙着应付各地造反兵马,搞得焦头烂额。
对付叛军,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对有真本事的人来说,正是个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吴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遂自荐,而且一出马便立下了大功。
这一次,吴喜向刘彧自荐平乱,刘彧只给了他三百兵马。没想到,吴喜一进入敌人的地盘,当地百姓一听说吴河东来,都望风归顺。
按道理讲,刘彧刚即位,就得到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心中应该很高兴才对,其实不然。因为吴喜行事上触犯了刘彧的大忌,不但有功不赏,反而为自己种下了杀机!
问题出在吴喜出征时曾对刘彧保证,抓到叛贼,不论首从,一律就地处死。刘彧嘴上不说什么,心中却暗暗叫好,心想正合我意。但吴喜轻易平定了叛乱后,生擒了76个叛将,除了当场斩杀17个首恶外,其余全给赦免了。
在吴喜看来,他完全是一片仁心——对手已经被俘,能不杀就不杀,说不定还能给刘彧多争取一些人才。可是,吴喜能轻易对付战场上的敌人,却摸不清刘彧的脾气。刘彧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刻薄寡恩的皇帝之一——处杀了不少对他有功、有恩的人,为人极为残忍无情。
刘彧想的是顺我者未必昌,逆我者肯定亡,你不杀,就违背了我的意志,何况,你未经我同意就赦免战俘,也未免太善于积取人情了,这种人还能留吗?果然,没多久,刘彧就找了个借口,将吴喜赐死了!
每个人都不喜欢他人的光芒盖过自己。就像吴喜,虽然请示过刘彧怎样对待俘虏,得到支持后,以为刘彧就万分信任他了,和他是一边的。虽是出于好意,放了俘虏,为刘彧争取人心,可刘彧却不会这样去想,心想就你小子爱出风头,嘴上说是为我积人心,其实还不是想自己获得名声,要放也得由我刘彧来放啊。
由此可见,别人的风头是抢不得的,不要图一时之快,要知道如此为之,危险正在向你靠近呢!
稻穗越成熟,头垂得越低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被人称为“美国之父”、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科学的丰碑。然而在他死后,这个“科学的丰碑”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这令人匪夷所思,但这正是他谦逊做人基调的最好体现。
富兰克林年轻时和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做人不懂得谦逊。相反地,他是一个才华横溢,骄傲轻狂的人。有一天,富兰克林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到老前辈的家门口,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额头“嘭”地一声被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额头上立刻鼓起一个大包,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稍矮一点的门。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富兰克林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谆谆教诲,他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谦逊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著,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道:“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越是有成就的人,态度越谦虚、越低调;相反地,只有那些浅薄地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觉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竞争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当时,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车后安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站,就鸣炮30响,加上乐队奏乐,气派不凡,声势很大。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
林肯面对这种情形,一点也不在乎,他照样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了这样的竞选演说:“有许多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其实我只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不过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读。我自己既穷又瘦,脸也很长,又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惟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你们。”
选举结果大出道格拉斯所料,竟然是林肯获胜,当选为美国总统。
聪明人总是把谦虚与恰当的自我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而走上通向成功的大道。大智若愚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猜忌和伤害,又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使自己一鸣惊人。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当成泥土,如果老是将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保持谦虚态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处处受人欢迎,做起事来别人也愿意帮忙。因为在人际交往的世界里,人们大多喜欢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讨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这些愚蠢的人最终会使自己在交往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当然,我们提倡低调做人,并非要你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要求我们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摒弃庸俗的作风,成为一名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大写的人。提倡低调做人,也绝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调而不低沉,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有意识地躲开嫉妒的枪口
嫉妒他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嫉妒心理,嫉妒常常会让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所以你不仅要克制自己的嫉妒心,而且还要提防别人对你的嫉妒,免得受伤害。
张某和乔某毕业于同一所师范大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人又都去了同一所高中任教,因为这层关系,两人一直相处的都不错。2003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调整,乔某被提拔为学工处处长,但张某却被任命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从那以后,乔某对张某说起话来就有点阴阳怪气的,从他那一声“张副校长”里,张某听出了他的不高兴。张某也不高兴:“我当副校长是大家选的,又不是搞小动作弄来的,有怨气就去找教育局,凭什么我该看你的脸色啊!”从此以后,张某就跟乔某疏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了。一段时间后,学校里突然传出了一些关于张某的流言蜚语,“抓教学不力、为人小气,几年前和学校的一位女实习教师有过一段暖昧的感情……”张某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这是乔某传出来的,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件事。这些流言惊动了教育局领导,局长几次找张某谈话。更糟糕的是张某的妻子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件事,找到学校去大闹了一场,张某当场心脏病发作,没过多久就办病退离开了学校。
真正的朋友是会为对方的成绩而高兴的,而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会为对方的被提拔、受重用而不平衡。凭什么提拔的是他而不是我?他不就这样吗?你和妒忌者交往越密切,他越不平衡。因为,他知道你的“底细”不过如此;而你又是很平等地与他交往,他很难接受这种位置的变化。人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事业心,看到别人的成就,就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挫败。
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嫉妒,理解他人的嫉妒心理,也是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先决条件。比如在这个故事中,张某应该想到,两人是大学同学,你晋升为副校长,乔某却只在你的手下当一名处长,其实他的学识、能力、经验等与你相比,并没有很大距离,他心里不平衡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应该尽量理解他,在此基础上再采取相应办法,以便减弱他的嫉妒。但张某是怎么做的呢?他一发现乔某的嫉妒就立刻怒火冲天,甚至还故意疏远乔某。他这样做就好像是火上浇油,让乔某的妒火越烧越旺。结果张某终于中了那支名叫“嫉妒”的冷箭,不得不含恨引退。
嫉妒心强的人感觉到你明显超过他的时候,或者将有升迁机会,他就会设置种种障碍,鸡蛋里找骨头。他们正是要借助挑刺的方式贬低你所取得的成绩和价值,从而达到否定你的目的,嫉妒的恶性膨胀将会构成巨大的阻力,阻挡你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嫉妒心强的人就在你的社交圈里,他就更容易打击、迫害、中伤你。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小看嫉妒的危害,为了努力避开嫉妒的冷箭,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点策略:
①弱嫉妒心理
一个天生丽质或才干出众的人,本来就令人羡慕,若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嫉妒的人就增加了,更容易使自己成为注目的对象。因此,不如对自己来些调侃、抑揄或自我嘲讽,并在一些不重要的场合故意给别人一些溢美之辞,以此削弱对方的嫉妒心。
②化解嫉妒之情
对嫉妒的人,不必针锋相对,因为他嫉妒你,就说明你比他强。所以,你完全可以宽容大度,与之友好相处,并给予他尽可能的关心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一部分嫉妒心理。
③对嫉妒冷处理
对于妒火过盛者,无论你如何宽容友好,恐怕也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不加理睬,“无言是最大的蔑视”,如果站出来辩解,对这种人只会起火上浇油的作用。所以,对无法消除的嫉妒,不加理睬,让嫉妒者自己去折腾。
男人嫉妒他人的智力优势;女人嫉妒别人的美貌绝伦;官场之人嫉妒他人青云直上;市井之人嫉妒别人生财有道。嫉妒在生活中似乎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钻研战胜嫉妒之道,以防不小心成为别人嫉妒枪口下的靶子。
要弄清楚别人“好意”背后的真意
每个人都有私心,人们做什么事都是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假如有人拼命为你着想,那你就要小心了,也许对方正在打什么歪主意呢!丁宇就吃过一回这样的亏。
丁宇的顶头上司朱经理终于升为总经理了,而丁宇却破产了,因为负债累累,只能东躲西藏。事实上,正是丁宇的负债累累换得了朱经理的高升,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那天,丁宇去银行取款,打出租车回来,到了公司门口,下了车才发现皮包破了,钱丢了一半,天啊!整整19万元啊!丁宇吓得脸色苍白,飞奔着跑到朱经理的办公室详细汇报了情况,朱经理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件事千万不能让人知道!”
“什么意思呢?”丁宇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他诚恳地为丁宇分析:“你是非常正直又认真的人,这一点我知道。你刚才所说的,大概也不是谎话,但是,公司会怎样想呢?”
丁宇默不做声,不知所以,还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朱经理说:“公司也许会认为,这个职员说是遗失贷款,说不定是放进自己的腰包里。大部分人一定会这么认为的。我是十分信任你的,我肯定不这么认为,但是公司一定会持这种看法。你还年轻,可以说前途无量。如果被公司怀疑了,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我是为你担心啊!”
丁宇一下被他的话震呆了,全身颤抖。“19万元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它却换不回你的大好前途。我若是你,不会把这件事张扬出去,而会想办法补足这一笔款项。”丁宇咀嚼着他的话,不知不觉中觉得他的话越来越有道理——那家伙说钱是被人偷走,其实全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同事的这些指指点点如在耳边。就依经理所说的,想办法填补这19万元吧……
经理听后,大加赞赏:“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然后又加上一句:“为了你的将来,我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所以,你千万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事。”
丁宇拿出了自己和父母的积蓄,又托朋友向别人高利息借了钱,补足了丢失的贷款。后来,丁宇才明白朱经理把这件事隐瞒起来,说是为丁宇着想,其实完全是为自己。丢了这么多钱,他作为丁宇的上司也要负很大责任,作为工作失误,丁宇当然会受到处罚,同事也未必如他说的那样怀疑丁宇。
与人交往时,头脑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要被人家骗得说东是东,说西是西,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当我们遇到事情,特别是遇到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出出主意,指点一下迷津。这时候就要注意:尽量不要找与这件事有关的人想办法。很明显,他也是当事人,他一定会希望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你找他帮你出主意,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不肯帮你出主意还算好的,万一他帮你出点什么馊主意,你可能就会因此而无法翻身了。在这个故事中,朱经理明明也应当为丢钱的事承担一部分责任,他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将过失全部转到丁宇头上,在丁宇还没弄清事情的严重程度前让他成为了惟一的牺牲品。不要怪朱经理太奸诈,关键是丁宇没有必要的警觉心,所以才会糊里糊涂地上了人家的当。丁宇本来就应该想到的,朱经理热心给自己出主意的背后肯定有为他自己打算的想法。“人心隔肚皮”,太相信别人就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世界上有全心全意为别人打算的好人,但大多是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总之,遇事别太相信别人,自己考虑清楚再做决定才不会吃亏。
警惕“甜头”背后的“苦头”
钓鱼的人要下饵,骗子往往先诱人以小利,许多“聪明人”在见到“甜头”的时候,就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箴言,不加防备地走进人家设好的圈套,以至于不得不独自品尝更大的“苦头”。
11岁的布鲁克林和父亲在芝加哥一条热闹的大街上漫步。经过一家服装店,门口站着一个笑容可掬的圆脸男子。他一见布鲁克林他们,立刻向他父亲伸出手来,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嚷嚷道:“先生您请进,欢迎您光临本店!我们有一种漂亮的服装,配您的身材再好也不过了!今天大减价,您可别错过良机啊!”
布鲁克林的父亲说:“不,谢谢!”他们继续散步。布鲁克林回头扫了一眼,那位能说会道的推销员又缠上了另一个人。他抓着那人的胳膊,边向他介绍一种蓝色带条纹的套装如何如何,边拉着他进了店铺。
“这对康纳利兄弟呀,”父亲轻轻笑道,“他们靠装耳朵聋赚的钱已经供3个孩子上了大学。”
奇怪,装聋也能发财?接着,父亲为布鲁克林解开了疑团。原来,两兄弟中的一个把顾客哄骗进店里,劝说顾客试试新装是易如反掌的,这样前前后后摆弄一阵,顾客最后总要问道:“这衣服价钱多少?”
这位康纳利先生把手放在耳朵上:“你说什么?”
“这服装多少钱?”顾客高声又问了一遍。
“噢,价格嘛,我问问老板。对不起,我的耳朵不好。”
他转过身去,向坐在一张有活动顶板的写字台后面的兄弟大声叫道:“康……纳利……先生,这套全毛服装定价多少?”
“老板”站了起来,看了顾客一眼,答话道:“那套吗?72美元!”
“多少?”
“七……十……二美元。”“老板”喊道。
他回过身来,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42美元。”顾客自认为走运,赶紧掏钱买下,溜之大吉。
这场骗局的妙处,在于康纳利兄弟的狡猾欺诈与顾客急不可耐的上钩配合默契,相映成趣。生活中这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一天,牛大爷去城里看望儿子儿媳,走到半路上,突然见到一个精美的首饰盒滚到他的脚边。身旁的一个小伙子眼尖手快,急忙捡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条金项链,还附着一张发票,上面写着某某饰品店监制,售价2800元。但是牛大爷当即拽住小伙子,让他在原地等候失主,可是等了老半天,还是没人来领。
那个小伙子便小声提议两个人私分,说:“给我1000元,项链归你。”边说边朝巷口走去。牛大爷一听,这怎么可以,但是看看项链,心里就有点动摇了。他心想:“我可以把它送给我的儿媳妇,当年她嫁过来的时候,我们手头不宽裕也没怎么给她买过东西。这次去看他们,正好把这个项链送给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这也是我这个做公公的一番心意嘛。”
牛大爷的犹豫没有逃过小伙子的眼睛,他更是一个劲地说这条项链有多好,今天运气好才会遇到的。牛大爷经不住小伙子的游说,便说:“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我是来城里看我儿子的,身上只带了800块钱。”
小伙子故作大方地说:“这样呀,没关系,我就吃点亏,谁叫您年纪比我大呢?”于是,牛大爷就把好不容易凑到的800块钱给了小伙子,拿着那条金项链美滋滋地向儿子家走去。一到儿子家,他便把路上的事情跟儿子儿媳说了,还拿出那条金光闪闪的项链送给儿媳妇。小夫妻俩一听就不对,果然,那条项链是假的。
牛大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设了一个陷阱让他跳,于是他非常懊恼,因为那800块是准备给还没出生的小孙子买些东西的。
牛大爷因为贪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掉进了圈套中,其实,这些陷阱都是人们自己挖掘的。而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跳进自己亲手挖下的陷阱中!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不要被突如其来的实惠或好运迷惑,天上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掉馅饼。而生活中的陷阱却又实在太多,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抓住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使人像中了魔似的不能脱身,毫不犹豫地跳进陷阱里,结果总是得不偿失。面对诱惑多一些思索、多一分清醒,才不会轻易被生活的陷阱欺骗、套牢。
不要总期待别人手下留情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推销自己和经营事业的时候,不要指望和别人和平相处,这样的想法会让你不思进取。你必须战胜对手,不然的话你就会被社会埋没、被对手“吃掉”。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一家大公司准备从新招的3名员工中选出一位做销售代表,于是,对他们施行上岗前的“魔鬼训练”,予以考核。
公司将他们从横滨送往广岛,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一天,按最低标准给他们每人一天的生活费用2000日元,最后看他们谁剩的钱多。剩是不可能的,一杯绿茶的价格是300日元,一听可乐的价格是200日元,最便宜的旅馆一夜就需要2000日元……也就是说,他们手里的钱仅仅够在旅馆里住一夜,要么就别睡觉,要么就别吃饭,除非他们在天黑之前让这些钱生出更多的钱。而且他们必须单独生存,不能联手合作,更不能给人打工。
第一位先生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买了一副墨镜,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来到广岛最繁华的地段——新干线售票大厅外的广场上,扮起了“盲人卖艺”,半天下来,他的大琴盒里已经是满满的钞票了。
第二位先生也非常聪明,他花500日元做了一个大箱子放在最繁华的广场上,箱子上写着:“将核武器赶出地球——纪念广岛灾难53周年暨为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然后,他用剩下的钱雇了两个口齿伶俐的中学生做现场宣传讲演,还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满了。
第三位先生像是个没头脑的家伙,或许他太累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了个小餐馆,一杯清酒、一份生鱼、一碗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一下子就消费了1500日元。然后钻进一辆被废弃的本田汽车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广岛的人真不错,第一位和第二位先生的“生意”都异常红火,一天下来,他们对自己的聪明和不斐的收入暗自窃喜。谁知,傍晚时分,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一名佩戴胸卡和袖标、腰挎手枪的城市稽查人员出现在广场上。他摘掉了“盲人”的眼镜,摔碎了“盲人”的吉他;撕破了募捐人的箱子并赶走了他雇的学生,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收缴了他们的身份证,还扬言要以欺诈罪起诉他们……
当第一位先生和第二位先生想方设法借了点路费,狼狈不堪地返回横滨总公司时,已经比规定时间晚了一天,更让他们脸红的是,那个“稽查人员”已在公司恭候!
原来,他就是那个在饭馆里吃饭、在汽车里睡觉的第三位先生。他的投资是用150日元做了一个袖标、一枚胸卡,花350日元从一个拾垃圾的老人那儿买了一把旧玩具手枪和一把化装用的络腮胡子。当然,还有就是花1500日元吃了顿饭。这时,公司国际营销部总课长走出来,一本正经地对站在那里怔怔发呆的“盲人”和“募捐人”说:“企业要生存发展,要获得丰厚的利润,不仅仅是会吃市场,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吃掉对手。”
竞争是一种十分残酷的东西,它不留情面,不循常理。故事中第一位和第二位应聘者便没有真正理解竞争的含义。按常理看,他们做得也很不错,有效地利用了手中的资金,并想出了巧妙的赚钱办法(卖艺和募捐)。可惜的是,他们的眼睛却只盯着市场而忽略了危险的竞争者。第三个应聘者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当他的对手忙于赚钱时,他却在悠闲地养精蓄锐,然后再想办法出其不意地吃掉对手,可以说他是一个把竞争精神贯彻到实处的人。
竞争就是这样,不是你“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如果头脑里不绷紧了竞争这根神经,就容易中暗算、吃大亏。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它不可能被平均分配,在只有几个人分享它的时候,大家或许可以和平共处,双赢互利。但到了僧多粥少的时候,竞争就变得和市场同样重要,有能力战胜对手的人就是胜利者,反之就会被淘汰出局。
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职场上的,爱情中的……我们在提高自己实力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防范和反击竞争对手,否则,你就会成为失败者。
别让盲目的信任伤着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但人性是复杂的,知人知面难知心。当你真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时,很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欺骗或背叛,所以与人交往时还是保留一分戒心吧!
一只母野鸭和一条大花蛇成了邻居,野鸭非常热心,它想“远亲不如近邻”,搞好邻里关系,有事彼此还可以照顾着点儿。于是它就经常给大花蛇送点点心什么的,大花蛇对野鸭也很热情,一口一个“大姐”,嘴儿甜着呢!一段时间后,野鸭当妈妈了,6个可爱的小野鸭在窝里跑来跑去可爱极了。附近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野鸭妈妈想去远处给孩子们找食物,但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正在为难时,大花蛇跑了来,自告奋勇地要照顾小野鸭:“大姐,你去找食物吧!我帮你看着孩子!你看它们多可爱呀,我这个当舅舅的一定要照顾好它们!”野鸭妈妈听了大花蛇的话,就放心地飞走了。傍晚野鸭妈妈满载而归,可是窝里却空空的。小宝宝哪里去了呢?野鸭妈妈放下食物,就赶快去找邻居花蛇。一进门它就看到花蛇躺在床上,肚子鼓鼓的,嘴边还沾着小野鸭的羽毛呢!野鸭妈妈愤怒地哭骂起来,花蛇却无赖地拍拍肚子说:“大姐,别哭了,它们不是一只没少吗?说真的,你什么时候再生一窝,味道好极了!”
野鸭会失去孩子就是因为它太早撤去了对朋友的戒心,竟然在不了解花蛇本性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它。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野鸭傻的可笑,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会犯它的这种错误。
段磊是一个开朗、热情、待人真诚的人。大学刚毕业,他被分配到一个工厂的计算机房工作。在那里他的年龄最小,又为人诚恳,他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有一次,单位将一个软件设计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带班师傅。他的这位师傅三十来岁,看上去挺和善的,段磊对他丝毫没有防备意识,所以有什么话和事都对他说,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那一次设计,他搞了好长时间也没能弄出来。当时段磊看在眼里,就想到自己曾经接触过这类设计,便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路,还让他到自己的家里一块儿研究、上机。后来设计成功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在宣布“有功者”时,却没有段磊的名字。
古人一再告诫我们“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但社会上却还是有很多像段磊这样不知江湖险恶的年轻人,跟人家还没有接触多久,就把自己的“真心”交了出去。如果侥幸碰上的是诚实可靠的人,你把“老底”抖给了对方,对方可能会因此和你结成好友,但如果你像段磊一样碰上的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你的真心就会被人利用。所以,如果和人初次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就算你们一见如故,也不应该一下子就把你的心掏出来,也就是说: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要有所保留。
友谊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与其一下子掏出心来,还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了了解之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坦荡荡,但绝不能太快把感情投入进去,要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思考,这会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有人会故意利用年轻人的真诚和热情打歪主意。他们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亲切的长辈,几句话就会让你把心掏出来,而他们或者是不“掏心”,或者干脆掏一颗“假心”给你,等你走进他们的圈套,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待人处世中,对刚认识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摸不清底细的人,千万不要轻易“交心”,对他们太过老实厚道,吃亏受伤害的将可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