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忍让是处世良方,是成功之钥,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宽容忍让之心,事过不留痕,心态更旷达,有宽容忍让之心,家庭更和睦幸福,有宽容忍让之心,生活更轻松。而不懂得宽容忍让就难免小事成大,惹火烧身。追寻历史,我们会发现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有大气量,都能容他人之所不能容,忍他人之所不能忍,懂得适时低头,欲进先退。
宽容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歌德说:“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而宽容的品质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古人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世上有能人,但绝对没有完人。每个人独立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具备宽容。宽容的前提是什么?是赏识!只有会赏识的人才有宽容的品质,也只有具有赏识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宽容的人。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人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活,不会是为了挑剔而活吧,相信百分之百的人从内心都是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而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这不满意、对那不顺眼的人在一起。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要做到宽容,就要学会用“电脑窗口”功能,看他人优点时最好使用“最大化”,看缺点时和不关要紧的事最好使用“最小化”。
宽容是高尚的人格修养、宰相胸襟、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薄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凡事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性格迥异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宽容就是正视自己,善待“弱者”。认识自己、正视自己不容易,要善待“弱者”更不容易。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是完人,不可能没有错误,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过分地忧心忡忡,要及时诚恳主动道歉,让对方感觉你的诚心。当别人有了过错的时候,我们要善待对方,不要满脸的阶级斗争、得理不让人,什么都要讨个公道,什么都争高低和强弱,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人。当然,宽容有度,宽容不是纵容,我们对一些事也要讲理,但即使要讲理,也要晓之以理,注意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要让人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特别不能搞“株连”、“算总账”,否则你会导致自己的心理错位,也会使矛盾扩大化。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
宽容就是学会淡忘,用感恩的心情对待生活。或许你曾经遭遇过成功后遭人嫉妒的痛苦;或许有人因处事不公亏待过你;或许有人方式不当让你受尽了委屈;或许有人因势利伤害了你……对于这些,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忿忿不平,既不要将自己想当然的一些东西强加于无关的人,更不要想到要以牙还牙,采取什么办法变本加厉“回敬”对方、中伤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这些让你不快乐的事放在心上,如果你始终跟自己过不去而处于一种烦恼心态,无疑只会在自己心里种下刻薄的阴影,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要学会忘记,乐观地把它作为生活的积累,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练自己的机会,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对方,因此,忘记有时也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宽容需要提高素养,开拓视野。人与人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就会让人心胸狭窄,宽容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广交朋友,多见世面,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固有的小天地里。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激发生活的热情,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心灵充满阳光,这也是一种我们追求的高品质生活。
互让一步,成就一番佳话
生活中难免遇上贪图小便宜的人,如果我们斤斤计较,不免生出摩擦,你争我斗,让周围的人看了笑话,而如果能豁达一些,退让一步,忍让三分,平心静气,互礼互让,反而成就一番佳话。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一挪。这事被陈嚣发现后,心想,你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呗,我尊重你的愿望,满足你的需要,于是等纪伯回家后,陈自己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给纪伯让出了更大一块地盘。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宽出许多,觉察到陈嚣在让他,感到很惭愧,不仅把侵占的地还给陈家,还主动向后退让一丈。这事情让当地的周太守知道了,非常赞赏陈嚣的行为和这行为带来的互让效果,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传,还命人立碑表彰,并将这个村子改名“义里”。
由此可见,忍让常常能带来互让;互让,就是一种互尊。互尊就是保持邻里、社会生存环境安宁、和谐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文明。假如陈发现纪夜拔篱笆占地的占小便宜行为不忍、不让,其后果会怎样?
遇事能忍让消除烦恼,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又能感动对方,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也都是可以烘热的,你的淡泊,你的忍让,不仅免除了纷争,很可能换来对方的义举,事情会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是的。”侄子们回答。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
侄子们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利益的冲突是生活中产生矛盾的根源。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多为对方想一想,凡事不必斤斤计较,互相之间都退一步。当我们以德相让、互相礼让的时候,那些可能发生的冲突就会烟消云散,大家也就很乐意跟你合作,事业发展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日新月异、变化无穷,我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我们切不可忘记也不要忽视“礼让”。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总是斤斤计较,认为别人欠了自己的一样,最后满是怨怒之心,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幸福,其实,这实在是很愚蠢的做法。
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在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但是,怎样面对别人的缺点呢?宽容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总是对别人的缺点苛刻,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以恶为仇,以厌为敌”。一个能够容忍别人缺点的人,必定是胸怀宽广、受人尊敬,这样豁达的人,容易拥有成功的人生。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不但以其科学成就名扬四海,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导师。他的助手在评价法拉第时,认为他不仅聪明绝顶,科学业绩硕果累累,而且对于别人的缺点始终能够容忍与理解,还同时给予中肯的教诲。
法拉第的助手德塞先生,起初只懂得一些基础知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法拉第先生,并做了他的助手。德塞先生因为知识不足及其他一些怪癖,经常容易犯一些小错误。他说:“每一次我做错事后,总以为法拉第先生要对我发火,但每次他都耐心地教诲,说争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德塞自从做了法拉第的助手以后,就没有再更换工作。尽管这位助手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法拉第从没有提出更换助手,而是对德塞大加赞赏,他说:“这个年轻人真的不错,当初他的能力不怎么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锻炼,现在已经是博学多才了。我想,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才了。”接着,法拉第先生又说:“我也有缺点,我是与德塞共勉。”德塞对法拉第称他为人才非常高兴,从此更加努力学习。在他一生中,也有一些不小的发明。而法拉第在省视自己的成绩时说:“我成功的一半,离不开我的助手德塞先生。”
我们想一想,如果法拉第先生不能容忍德塞经常犯错误,德塞不可能永远做他的助手,他更不能在科学探索中取得成绩。相反,因为德塞本人的好学,这对法拉第本人的研究工作也有不小的推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假如自己的缺点不能被别人容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又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容忍别人缺点的理由。
曾经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感慨地说:“以前自己的社交圈比较狭窄,只知道别人有很多缺点。现在,随着社交圈的扩大,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后,才知道,其实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我希望别人能够容忍我的缺点,所以我也常常容忍别人的缺点。”一个不能容忍别人缺点的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朋友,而他的人生也难以成功。要改变人生,就要赢得朋友的支持。所以,在面对别人的缺点时,要尽量多一份容忍与理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和错误上,不应以己所长而责备别人,责备人应留有余地,要谅人之愚,体人之情,一字概括,即为恕字。同时劝善应以教育为主,既要指明对方的错误,使对方改过自新,又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要分析对方的心理特点,千万不可以权压人,以理压人,以法压人,把对方逼上绝路。那只能使对方负隅顽抗,更加肆无忌惮。人一旦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就无所谓尊严、刑罚和事理了。因此,对于犯有过失的人,特别是偶一失足的青少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诚则灵,这样感化别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孔子曰:“宽则得众。”宽以待人者,受到众人的欢迎。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改过的机会。
张绣,在《三国演义》中所占分量不大,却是第一个使曹操中计,几乎丧生的人。
《三国演义》的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中,专门记录了这件事:
张绣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一带),曹操来伐。张听谋士贾诩言,不战而降。不料曹操好色,误掳张绣之婶母、张济之妻入营,寻戏作乐。张绣大怒,用贾诩谋,夜袭曹营,袭杀曹操猛将典韦。曹操长子曹昂和爱侄曹安民亦死于是役。曹操命大得脱。后来张绣与刘表联合,再战曹操。曹操再中贾诩之计,大败于宛城。因恐袁绍来袭,撤出战场赶回许都。数年之后,曹操拟攻徐州刘备,惧张绣蹑其后,派人招抚。恰于同时,袁绍也来招张。张绣依违袁曹之间,犹豫不决。不过,两者相较,还以为投袁绍可靠:一来,当时袁绍势力大大超过曹操;二来,自己曾两度差点置曹操于死命,并杀其爱将、爱子、爱侄,如何见容于彼?
贾诩深知张绣心意,为了劝其投曹,当面毁袁绍来书,叱退来使。张绣大惊,怕因此得罪这位当时最大的一路诸侯,招来横祸。贾诩却从从容容,以三句话讲了三点弃袁投曹的好处:
首先,“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也就是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应该归从。
其次,袁曹相较,“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最后,从袁绍与曹操个人相比,“曹公五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意思就是说:曹操必不会因私怨而不接受张绣的投降,以借此向天下表示其度量和德行,天下有本领的人也就会闻风归附了。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但曹操并没有记恨以前的恩恩怨怨,杀了张绣,反而重用了他。由此可见,曹操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对张绣的宽容,也使他获得了他人的信任。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宽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并出现为后人乐道的“贞观之治”。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多次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却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始皇如果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曹操、李世民、秦始皇等,都具备容人之量,并因之而受人称赞。相反,有的人则由于心胸狭窄,凡事锱铢必较而遭人唾弃。
著名的慈禧老佛爷仅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这样的“小肚鸡肠”如何不让人寒心呢!
古人云:“有容乃大。”以事业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相互之间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些宽容大度;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应该相互谦让,相互体谅,真正做到容人、容言、容事;要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包括要善于与批评过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凡此等等,这些宽容的理念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你应该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
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曹操不仅不计较张绣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反而对张绣重用,这正如一面镜子,光明磊落。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过节,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曹操与张绣、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谋事的一门学问。
君子不计小人过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他的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追随他。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影响团结,这是坚决不可取的。那么当自己遇到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糊涂哲学告诉我们:必须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即既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更要能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原谅别人的过错。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有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第一则讲唐朝的娄师德。娄师德官至同平章事,一生为将相30多年,稳而不倒。其诀窍是能忍受任何侮辱而不动声色。有一次,他弟弟被派去做代州刺史,临行时来向娄师德辞行。他便问弟弟:“你我受国家的恩宠太多,显荣太过,很容易招惹别人的妒忌,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他的弟弟说:“往后即使有人唾口水在我面上,我也只把它揩干而已。”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人家唾你的脸,就因为他对你生气了,如果你把唾沫揩去的话,他便更恨你了。所以,你不要去揩,而要让它自己干,并且要面带笑容承受,这才对呢!”
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贽。陆贽在德宗时当过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贽。后来窦参被李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讲情,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又想株连窦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贽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有人对宋太祖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宋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历史上的这三个人,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个人而言,能“得饶人处且饶人”,它既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遇事一忍化纷扰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正好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正如一首诗说的那样: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祸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气,过后方知忍字高。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售票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箱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
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声,又显得太亏了。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空气;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生活中,有的人爆竹脾气一点就着,有的人针尖儿对麦芒,有的人你倔他更犟,结果容易跟人闹脾气,邻里、同事、上下级关系搞得很僵。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该受点委屈就受点委屈,该忍让时就忍让,从而避免冲突、矛盾和麻烦,虽然会吃一点小亏,可是换来的是他人的友好,却又是赚了大便宜。
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不妨养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时机未到要先忍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是一个凶狠的商战屠夫,但同时他也是一位能容善忍的高手。
在洛克菲勒创业之初,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请昔日同事加德纳先生入伙,有了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做很多以前想做、有能力做,但没有足够资金做的事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克拉克带来了一个钱包的同时,也带来一份屈辱,他们要把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为克拉克-加德纳公司。他们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称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纳出身名门,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这是一个大大刺伤洛克菲勒尊严的理由,洛克菲勒当然非常愤怒!他同样是合伙人,加德纳带来的只是自己的那一份资金而已,难道他出身贵族就可以剥夺洛克菲勒的名份吗?一般人当然会据理辩争,可是,洛克菲勒忍下了,他告诉自己:你要控制住你自己,你要保持心态平静,这只是开始,路还长着哪!
洛克菲勒故作镇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告诉克拉克:“这没什么。”事实上,这完全是谎言。想想看,一个遭受不公平、自尊心正受到伤害的人,他怎么能有如此的宽容大度!但是,洛克菲勒用理性浇灭了自己心头燃烧着的熊熊怒火,因为他知道这会给他带来好处。
忍耐不是盲目的容忍,而是要冷静地考量情势,要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会导致结果偏离目标。如果洛克菲勒对克拉克大发雷霆不仅有失体面,更重要的是,它会给他们的合作制造裂痕,甚至招致洛克菲勒被踢出去、让他从头再来的恶果。而团结则可以形成合力,让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洛克菲勒的个人力量和利益也必将随之壮大。洛克菲勒当然懂得如何选择。
在这之后他继续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热情工作。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就成功地把那位极尽奢侈的加德纳先生请出了公司,让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重新竖立起来!那时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洛克菲勒先生,他已成为富人。
在洛克菲勒眼里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绝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炼,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结果正像众所周知的那样,克拉克-加德纳公司永远成为了历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洛克菲勒就此搭上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特快列车。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忤,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
在任何时候,冲动都是有志之人最大的敌人。顽固地一意孤行,不但不能化解危机,甚至还会带来更大的灾难。而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该发生的冲突,这样的忍耐永远是值得的。
记住,要天天把忍耐放在身上,它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机会和成功。
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人在矮檐下,怎得不低头”,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都深明这个道理。当你无权或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时候,低头会让你面对的强大上司或对手不再以你为靶子,确保你们之间相安无事,而你在低头之时也找到了上升的窍门,那就是先服软,再借力上爬。
清末黎元洪在湖北时,一直位于张彪之下。张彪娶了张之洞一个心爱的婢女,是张之洞的心腹,但张彪嫉贤妒能,对黎元洪十分反感,加之当时报纸大肆赞扬黎元洪而贬低张彪,张彪更是不满,常在张之洞面前谗言诋毁黎元洪。
张彪在进谗言的同时,还以上级的职位之便百般羞辱黎元洪,想着黎元洪不堪忍受羞辱而离开军队。张彪的手法非常恶劣,曾经罚黎元洪在军中下跪,并当着士卒的面,将黎元洪的帽子打掉在地上。黎元洪忍受百般欺辱,不动声色,脸上更是毫无怒容,张彪也对他无可奈何。
黎元洪绝不是一个甘心久居人下的人,他貌似忠厚而内有权术,明知张彪欺侮自己,却不与争锋,反而收敛锋芒,小心应对,以防有人借机找自己的麻烦。
张之洞任命张彪为镇统制官,但张彪不懂军事,军事编制和部署训练都需要黎元洪的协助,黎元洪趁机呕心沥血训练了一批精兵。成军之日,张之洞前往检查,见军队进退裕如,当面称赞黎元洪,黎元洪却称谢说:“这都是张统制交代的,我只不过是听他的命令行事而已,哪里有什么功劳呢?”
张彪听了黎元洪这话,心中十分感激,从此二人关系逐渐融洽。1907年9月,张之洞任军机大臣,东三省将军赵尔龚补授湖广总督。赵尔龚看不起张彪,要以黎元洪取代张彪,一般人都会以为这是个代替张彪的好机会,不料,黎元洪坚辞不同意。同时,黎元洪又面见张彪,告之此事,建议他致电张之洞,让张之洞为其设法渡过难关。张彪一听,心中大惊,立即让其夫人进京活动,张之洞来函,才保全了他的职位。经过这件事,张彪对黎元洪更为感激,连老谋深算的张之洞也认为黎元洪颇有诚心,曾经慨叹黎元洪的“笃厚”:“黎元洪这个人恭敬慎重,可以托付大事啊!”
实际上,黎元洪考虑长远,虽然张之洞已离开了湖北,但升迁北京当军机大臣,仍可影响到湖广总督的态度。如果黎元洪在张之洞离鄂之后,就代替张彪的位子,不但有忘恩负义的嫌疑,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黎元洪当然选择通过帮助张彪保全自己,张彪也从此改变了对黎元洪的态度。
1908年3月,陈美龙继赵尔龚为湖广总督,他贪赃枉法,声名狼藉。1911年10月上旬,瑞平出任湖广总督,他对黎元洪极不信任,但凭着与张彪的关系,并未影响到黎元洪的官职。如果黎元洪此时与张彪关系恶化,他的官职必被拿掉。黎元洪上次的战术终于见了成效。黎元洪表面温驯,忍耐上司的刻薄与无能,不与上司争功夺利,不表现出任何政治野心,但在这种厚道之下是深深的权术之心。他是凭借“忠厚”而爬上高位,稳居高位的高人。
宽容忍让好习惯
某女士在家排行老大,小时家境艰难,父母忙于上班养家,照顾两个弟弟、洗衣做饭等管家的事早早就落在她的头上。弟弟怕她,父母疼她。因此她养成了能吃苦受累但不能忍气受气的个性。她后来参军,在部队纪律严格的约束下,部队的一些要求她虽然行动上执行了,可心中却不服气,时常有些牢骚。使她真正成熟起来是一次刚工作时的小事,当时她是通讯兵,搞长途话务,有一次,用户要下面部队的一个分站,她拿着塞线不知往哪条线路上插,正犹豫着,一位老兵一把将她的手打了一下,说:“你别拿着我的塞头巡逻了。”从小到大,她哪里受过这样的待遇,当时脑袋轰的一热,臊得满脸通红,泪水在眼窝里转,真想摘下话筒跑掉,或者和老兵大吵一架。可是转念一想,她又忍住了。记起平时领导常说三尺机台就是战场,要是跑掉不就等于当了逃兵吗?她一边忍着气抹着泪,一边认真地看老兵操作。下班后又帮着老兵整理话单,打扫机房,老兵也觉得有些过火,主动过来手把手地教她。两人以后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忍让是个好习惯,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忍让是理智的抉择,是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能养成宽容忍让的习惯,那么他就会获得别人的尊敬。
威廉·麦金莱刚任美国第25任总统时,指派某人做税务部长。当时有许多政客反对此人,他们派代表前往总统府,要求麦金莱说明委任此人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把总统大骂一番。麦金莱却不吭一声,任凭他声嘶力竭地骂着,最后才极和气地说:“你讲完了,怒气应该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地给你解释……”
这几句话说得那位议员羞惭万分,但总统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其实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会大怒。”接着,他便把理由一一解释清楚。其实不等麦金莱解释,那位议员已被他折服,他心里懊悔自己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来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因此,当他回去向同伴们汇报时,只是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部解释,但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的选择并没有错。”
“忍”不但使麦金莱的解释获得好的效果,而且使那位议员从此悔悟,以后永远不再做出令人难堪的举动。别人故意用种种奸计使你大发脾气,你一气之下,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样无疑是自讨苦吃。
有的时候,敌人还会故意发起挑衅,如果不冷静地忍让的话,我们就会陷入窘境。
三国时,魏将司马懿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他料定蜀军粮草匮乏,不利久战,因此坚壁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使激将法,派人将妇女的头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讽刺他缩头藏尾,如妇人所为。
魏军将领见此羞辱,勃然大怒,争先请战。司马懿却欣然接受,继续以坚壁不战的战略消耗对方;为安抚士气,他还故意上奏请示魏主晓谕攻守对策。如此书信往返,又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懿终于以固守之策逼退无法僵持待战的蜀军。
现实生活中,让人生气令人发怒的事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但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冷静之人,为了更好地、安宁地生活和工作,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就需要培养自己忍让的习惯。如果不忍,任意地放纵自己的感情,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如对方是你的对手、仇人,有意气你、激你,你不忍气制怒保持头脑清醒,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中了他人的算计,导致自己棋输一招,缚手缚脚,如三国时的周瑜就是一例。所以孔子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意即一时气愤不过,就胡作非为起来,这样做显然是很愚蠢的。
“忍”常常是压抑人性本身的情感,心头的血性,所以要养成忍让宽容的习惯可能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就会收获很多,成功往往就是在宽容忍让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实现我们最初的梦想。
凡事看开一点就不会自找麻烦
1898年冬天,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有这样做。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理论。
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5个瘦得像猴子的孩子。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您不是打算讨公道吗?”罗吉士笑着说:“那是原来的打算,当我看到那一家人后,我就不想再追究了,太小心眼了没什么好处!”
故事中的罗吉士虽然失去了一头牛,但这段经历却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总是斤斤计较的话,做人也不会开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太过计较。但是,生活中却总有很多人习惯于斤斤计较,遇事就犯小心眼的毛病,结果无事常思有事,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李大妈早年丧夫,无儿无女,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大妈的脾气暴戾、偏激、狂躁、喜怒无常。老郑和老吴是李大妈的邻居。因为李大妈的坏脾气,她和老郑、老吴的关系处得很别扭。老郑和老吴也因为有李大妈这样的邻居而沮丧不已。而老吴和老郑二人的性格也截然不同,老吴豁达开朗,凡事想得开;老郑则有点心胸褊狭,爱走极端。因此二人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表现却大不一样:老吴整天乐呵呵的,老郑则一天到晚吊着脸,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好像谁借了他二斗大米却还了他二斗陈稻谷似的。
一天,李大妈的一只乌鸡不见了,她便在自家院里跳着脚骂:“哪个老不死的,偷了我的乌鸡?谁偷了我的乌鸡断子绝孙,死时闭不上眼睛!”骂声很大,邻居老吴和老郑都听见了。
老吴想:“她没点名骂谁,咱也没干那亏心事。不做亏心事,睡觉不关门,她爱骂骂去,与咱毫不相干。”仿佛没听见骂声似的。而老郑则不一样,他想:“这怕是冲我来的,这婆娘真没口德,开口闭口老不死的。哎,真气死我了!”老郑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几天便病倒了。
几天以后,李大妈在她家的草堆中发现了死鸡。原来乌鸡觅食钻到了草堆下面,它还没出来,李大妈便在外面放了一担柴禾,把那个出口堵住了,以致它饿死在里面。
李大妈有些内疚,便找老吴和老郑道歉。
老吴听后说:“我没什么,一点都没生气啊!”
李大妈极诚恳地向老郑做了解释并道歉。老郑听后,心中的怨气慢慢地消了,过了几天,就能起来行走,身体慢慢地恢复了。“哎,都是自己小心眼造成的,咱要像人家老吴,还生哪门子气呢?”老郑此时才明白过来。
做人凡事都要看得开一点,斤斤计较只是在自找麻烦,一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太往心里去。如果像故事中的老郑那样总是为点小事计较,犯小心眼,那生活又怎么会有快乐可言!有小心眼的人,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于是经常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烦扰,怕别人责怪而自责,怕别人取笑而自卑,怕难堪而自闭。
一位老人的笔记本上,记着这样一句话:“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喜欢你、是否公平地对待你,更不要奢望每个人都会等待你。”
不必在意别人冷漠的表情、窃窃的私语;不必费心去揣测、琢磨别人怎样待你、怎样评价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过错或失败,那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豁达一点,超然一点,平静喜悦地走过每一个日子,然后再回过头想想所经过的是非得失、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你会发觉眼前的生活轻松愉快,充满了七彩阳光。
咽下一口气问题自然解决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为对对方的不了解;有的是原本就有某些偏见和误解。如果你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就会为矛盾可能得到缓和赢得时间。
爱因斯坦是全世界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数学、物理方面无可争议的专家。这位创立相对论和原子理论的人,竟然也咽下过一口“气”。有一天,他上汽车后,正想一个问题,数错了钱。售票员大声讽刺他:“你这么大个人,会不会算数呀!”爱因斯坦一笑置之:“不会就不会吧!”
社交中,由于偏见和误解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假设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如果受伤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旧恶,持偏见者的感情也会受到震动。
度量问题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度量如海还是度量如杯,在重要关头,它就可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也无益于你成就大事,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因此,摈弃个人成见,不在社交场合为区区小利争斗,不为炫耀自己而去贬低他人,发扬一点忍让精神,对许多事情进行“冷处理”,摆脱互相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执,不计较一切无关大局的小事……那么,你的风度将会获得社交场合中众人的青睐,你的事业也会如虎添翼,收到双赢的效果。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总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
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劳。那就不妨试试先咽下一口气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