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3661800000008

第8章 实惠哲学里渗透着精明的上海商人3

第二章3实惠哲学根深蒂固,骨子里流淌着精明的精华

2009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中,有对上海人如何“精明”的精彩描绘,在大家共同生活的筒子楼里,正在共用厨房做饭的刘家阿妈对邻居郭海萍说:“咱们楼上水电费都是均摊的,你家这个月应该交三个人的水电费,因为你妹妹在你家已经住了差不多一个月啦。”海萍是外地来沪落户的新上海人,但她同样极其敏锐地反问刘阿妈:“你女儿上个月在你家住了一个月,她的水电费你替她掏了吗?”

而住在郭海萍家楼下的李家阿妈,在后来的拆迁中与房地产开发商斗智斗勇,把老上海人的精明发挥到了极致,最后以死相搏,硬是用10平方米的蜗居之地,为子孙换来了三室一厅的大房子。

注重实惠,精打细算,讨价还价,锱铢必较,即便是一般的上海居民,血液中也渗透着一股外地人难以比拟的精明劲儿。更何况久经沙场的上海商人?

上海人的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生意场上的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他们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太精了!”这是各地生意人对上海商人最普遍的评价。连同样精明的韩国人对此也自叹弗如,2008年10月韩国出版的一家报纸称:“上海人都是经济里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上海人精明源自沪上商业传统的熏陶。其实,中国南方商人(如广东、江浙商人等)的精明也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为区域整体人群的文化心理素质,上海人整体上把精明发扬光大到了一个极致,精明已经成为上海商人人格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上海商人的精明已根植血脉,深入骨髓。

2003年底,事业已跌至谷底的江南春在乘坐电梯时,望着时开时合的电梯门,突然生出了投放楼宇电子视屏广告的创意,由此诞生了分众传媒帝国,并在短短两三年内成为国内广告传媒界大鳄,继而登陆纳斯达克。在许多人习以为常的目光中,百无聊赖的江南春突然灵光一闪有了新主意,靠的正是上海人天生那股精明劲儿。2009年2月,丁磊养殖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震动了中国企业界,许多人弄不懂一个靠互联网高科技起家的IT精英为什么把自己的名字和“猪”联系到了一起。原来,在猪肉一直看涨市况下,丁磊要从互联网中拿出一部分资本炒作高端猪肉市场。因为目前高端猪肉相对普通猪肉的市场更好。丁磊不仅要养猪,还要将养猪过程上网,眼下全国性的专业养猪网站都还没形成气候,随着猪肉价格的进一步飙升,与网络营销结合的养猪业肯定会让他得到良好的回报。

2009年同样具有商业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另一个新闻,是关于上海文化商人余秋雨潜伏上海某商业原始股,在该公司上市后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二百多万元的原始股本和长达8年多的潜伏耐力,为余秋雨赢得了上百倍的回报。

精明让上海商人做生意既有眼光又有耐性。但是,同样由于太精明,上海商人在生意场上大都十分谨慎小心,他们会注意到太多的细节。在做生意谈判之前,他们多半已事先调查了解好了市场行情、谈判对手情况等。他们的谈判多半是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进行的。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常常会因个别小问题争论不休,时间拖得很长,使人们常会感到跟上海人做生意很累。因此,与上海人做生意,首先要养成足够的耐心。

与精明一脉相承的是上海商人的竞争意识。上海具有商业竞争的传统,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场尚未成熟,商业竞争就已十分残酷。上海商人与洋商之间、上海商人相互之间,竞争都十分激烈。其手段和激烈程度令人震撼。作为商家必争之地,谁能立足上海,谁就意味着拥有财富。上海是铸造商界精英的大熔炉,在这熔炉里,培养出了一大批商界精英。中国近代商业精英云集上海,使他们在大上海各占一方地盘,各展雄才大略。

进入21世纪,上海的市场经济已经步入成熟之时,南京路每天客流量达300万人次,600多家商店比肩而立,各显风姿。徐家汇、淮海路大型商厦不断涌现,首尾相接,形成了独特的“圈状模式”。许多商家采取的竞争手段更加复杂多样,广告战、价格战、品牌战……硝烟弥漫,奇招百出。作为商家,要想在上海打出一番天地,就必须大胆参与,投身于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