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3661800000007

第7章 实惠哲学里渗透着精明的上海商人2

第二章2集体的无意识怀旧,上海滩的“范儿”才是真品质

上海人的恋旧情结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做派。这些年,上海成了一个怀旧的城市:跟“怀旧”沾边的书特别好卖;挂着旧上海广告牌的酒吧、咖啡馆的生意总显得比别家红火;旧家具、老照片,月份牌和明信片,雕花板,老戏服,旗袍和民国初年的学生装,手摇唱机老唱片……只要你把家里角落里还来不及当做垃圾处理掉的旧东西找出来洗洗擦擦,然后放在最最显眼的位置,就可以优雅地怀一次旧,一不留神就变得既有贵族精神和雅仕风范,又有传统根底有文化品位。

上海商业界人士似乎正是看中了人们心中的怀旧情结,开始利用老物件兴起了新产业,比如近年来日渐著名的外滩三号和1933老厂坊,在现代商业手段包装下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与东方明珠塔齐名的上海新地标……

上海是最适合大刮怀旧风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旧”可怀。上海的旧不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那种古都城市传统文化的“旧”,而是20世纪以来一百年间形成的中西合璧之“旧”,尤其是1930年代英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统称“十里洋场”)的城市景观与文化氛围。

商业经营中的怀旧之风常常是直奔金钱,但打的必是复活旧文化旧情感的旗帜,在现代商业社会,人们为文化和情感产品支付的金钱要远远高于为实用性的生活需求投下的成本。正因如此,近年来,上海淮海路与南京路纷纷恢复起了老洋行的店名与装饰,开设香榭丽舍式的街心咖啡座。令人称奇的是,这股怀旧风的主体竟然是租界消失半个世纪后才出世的70后、80后和90后的中青年。他们从来没有在租界生活过,为什么如此怀恋他们从来不曾看见过的东西呢?

细细推想起来,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人都想出国开洋荤,但真正能圆出国梦的毕竟是少数,无奈之余,只好把半个多世纪前洋人们留在上海的文化遗迹,诸如洋房、洋店、教堂、舞厅、西餐馆、咖啡馆,以及洋式的街道、花园、家具、雕塑、装饰、菜谱、点心、小摆设、小玩意、生活习惯(诸如用刀叉吃饭、喝茶加奶或糖等)乃至从洋文音译过来的地名、路名、店名、物名当做替代品,聊慰出国梦,这是最低档次的怀旧。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旧洋房,那是他们看得见的东西,也是怀旧的物质依据,老一辈上海人常以艳羡的口气称之为花园洋房。尽管近年来上海的住房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绝大多数离旧洋房的老主人还是差得太远。不仅住不进旧洋房的人怀旧,住在旧洋房里的人也怀旧。旧洋房本是为一家一栋或一家一套设计的,如今绝大多数旧洋房已变成了许多家一栋或许多家一套的大杂楼,叫人如何不怀旧?令人怀想的还有旧洋房的老主人的享乐方式,那是从传说、文字、照片与影视里听来看来的,其中最耀眼的光点是舞厅。尽管上海现在到处是舞厅,然而没有了当年那些妖冶的职业舞女,上海舞厅就不像上海舞厅了,至少不能算老上海舞厅,叫人如何不怀旧?

第二是高一档次的怀旧,属于一些浪漫蒂克的文化人。他们从小读了许多西欧与俄国的文艺作品,看了许多西欧与苏联电影,对西方包括俄国的城市景观、建筑艺术、文化氛围与生活方式无限神往,却苦于不能亲身体验。上海租界的洋式遗存就成了他们寄托想象的地方。对于喜欢以艺术情怀自许的年轻人,文艺复兴式的上海旧地都是他们常去转悠的地方。南京路上“上海国际饭店”;亚洲第一豪宅“上海绿房子”;上海首座夜总会娱乐场所“百乐门”;第一座影院“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等上百座第一建筑,以及“美国花旗总会”“惠中大饭店”“沐浴堂”“英国总会”淮海中路挺立的“诺曼底公寓”。还有马勒别墅酒店,几个装饰精致、五彩缤纷、又高又尖的屋顶美轮美奂、浪漫之至,令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那里头只应该由“海的女儿”居住。巴洛克式的杰作上海展览馆,金光灿烂的尖塔、巨大雄伟的柱子、气象万千的穹顶、豪华壮丽的大门、尊贵精致的吊灯,以及数不清的雕饰,还有门前的大喷水池与大厅内的小金鱼池,令人陶醉于俄罗斯的雄伟气魄与普希金的诗情画意之中不能自拔。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再次进入中国,西式现代建筑与商品让那些在照片、绘画、影视与书籍中去过西方的文化人更加怀恋租界遗迹。《子夜》、《围城》与张爱玲的小说某种程度上美化了昔日的上海滩。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美女如云、纵情声色的场面,依然有让人艳羡的魅力。

陈逸飞拍摄的怀旧电影《人约黄昏》就是这种理想境界的化身与样板。那里照例有小洋房、舞厅、教堂、咖啡馆、电车、洋行等洋玩意儿,也有中国老古董,还有石库门、烟纸店、黄包车、台阶路等老上海特有的东西。这个电影是许多上海人怀旧梦的最好诠释。

走在西式古典洋房围成的街道上,穿过灯红酒绿的娱乐场合,享受着引领时代潮流的物质和文化消费,想象自己重新回到温馨浪漫的似水年华,这便是在当下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上海滩的“范儿”。

上海人的确拥有可以让他们自豪和骄傲的怀旧“本钱”,那些建筑和做派很有年头,却又不像古代都城那样老土;所有的时尚都找得到有据可查的旧日渊源,让上海人平添了许多底气。上海商人一方面为迎合怀旧之风可以借机兴起颇具商业前景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又可以在商场和一切公众场合展示自己传承自老上海滩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