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36598200000030

第30章 花叶类(4)

【鉴别要点】高10~20m。树皮灰褐色至红褐色,老时成不规则片状剥落。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冬芽顶生,常3个并列。叶螺旋状排成2列,较疏,水平展开,线状披针形,微弯。上部渐狭,先端有渐尖的长尖头,基部渐狭,楔形或宽楔形,下面气孔带白色,比绿色边带宽3~5倍。花单性异株。雄球花生于枝上端叶腋,球形,具短柄,每个雄球花有6~16雄蕊,基部具1苞片;雌球花具长梗,生于枝下部叶腋,由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每苞有2直立胚珠。种子绿色,核果状,外种皮肉质,熟时紫色或紫红色,内种皮坚硬。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干燥。以秋季采收者质量较好。

【性味功用】性寒,味苦、涩。

【用药宜忌】本品的毒性反应主要是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功效主治】抗癌。用于淋巴肉瘤、肺癌等。用量一般为9~18克。

【验方精选】

三尖杉15克,马钱子20克,黄独9克,半枝莲20克,白英30克,瞿麦9克,山豆根9克,苡米仁20克,党参6克,生芪9克,甘草9克,蛤蟆面3克,九节茶15克。将龙葵等11味药用水煎成汁,滤渣,用糖适量收膏,另将蛤蟆皮焙干研成细末加入膏内搅匀。日服3次,每次15克。本方抗癌。

石韦

【简介】别名“石剑箬”、“小石韦”、“金背茶匙”、“石皮”、“石兰”、“肺心草”。多年生草本,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叶。

【来源】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鉴别要点】高10~30cm。根茎长,横走,密生褐色鳞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睫毛。叶远生,革质,上面绿色,偶有少数星状毛,有小凹点,下面密生红黄色星状毛,不育叶和能育叶同型或略较短而阔。叶柄长5~10cm,叶片平坦,披针形,长8~18cm,宽2~5cm,下面侧脉略突起,孢子囊群在侧脉间紧密而整齐排列,初为星状毛包披,成熟后露出。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除去根茎及根,晒干或阴干。

【性味功用】性寒,气微,味微涩苦。

【用药宜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功效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用于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用量一般为6~12克。

【保健药膳】

红枣石韦汤

[原料]红枣7枚,石韦30克(或用红枣10枚,花生衣10克)。

[制法]加水适量炖。

[用法]水煎服(湿盛脘腹胀满者忌用)。

[功效]助湿生热,令人中满。

[主治]用于放射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验方精选】

1,石韦散 石韦、木通、滑石、黄耆、王不留行各100克,当归、白术、瞿麦、芍药、葵子各150克,甘草梢50克。共研为细末。服时空腹煎汤调下。可治膀胱有热,水道淋涩,或尿如豆汁及出沙石。

2,石韦瞿麦散 石韦、瞿麦、车前子、滑石、葵菜籽各25克。研为细末。每服10克兑水1杯,同煎至1.5克,食前空腹服。可治五淋。

枇杷叶

【简介】常绿乔木或灌木。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来源】种于村边、平地、坡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

【鉴别要点】叶互生,长椭圆或倒卵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楔形,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披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梨果卵形,扁卵形或长卵形,橙黄色,肉甜。种子1至数粒,棕褐色,有光泽。叶长圆形、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披黄色绒毛,主脉明显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披棕黄色绒毛。叶革质而脆,易折断。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味功用】性微寒,味苦。无臭、味微苦。

【用药宜忌】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用量一般为4.5~9克。

【保健药膳】

枇杷叶粥

[原料]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30~60克,冰糖少许。

[制法]水熬成粥。

[用法]酌量而食。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气。

[主治]肺热咳嗽,咳吐黄色脓性痰,或咳血、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

【验方精选】

枇杷叶、丁香、陈橘皮各25克,香薷0.5克,麦门冬、干木瓜、白茅根、甘草各50克。共研为细末。每服10克,水1杯,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渣温服。如烦躁,新汲水调服,不拘时候。小儿3岁以上,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可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痢转筋,烦躁引饮。

罗布麻叶

【简介】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红根草”。半灌木,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叶。

【来源】生于河岸沙质地、山沟砂地、多石的山坡、盐碱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

【鉴别要点】高1~1.5m,有乳汁,无毛。枝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钝圆,有小芒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粉红色、浅紫红色,钟形,先端5裂,两面具颗粒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9~10月。瞢荚果叉生。种子顶端簇生白色细长毛。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者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淡绿色或灰绿色,边缘具细齿,常反卷,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功用】性凉,气微,味甘、苦。

【用药宜忌】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时慎用。

【功效主治】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用量一般为6~12克。

【保健药膳】

罗布麻茶

[原料]罗布麻叶3~6克。白开水若干。

[制法]与沏茶方法相同。水煎服或开水泡服。

[用法]当茶饮用。单味服用,以开水泡代茶饮,也可配合夏枯草、钩藤、野菊花等。

[功效]单叶泡茶饮用可保健康衰;与其他重要搭配可治心脑血管疾病。

[主治]容颜衰老,高血压、心脏病等。

【验方精选】

1,罗布麻叶制成罗布麻雪茄烟,每次以半枝燃吸,每日不超过5支。治疗慢性气管炎。

3,20%罗布麻煎剂口服,每次50~100毫升,每日2次,防治感冒。

紫苏叶

【简介】一年生草本,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或带嫩枝。

【来源】全国有栽培。

【鉴别要点】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长柔毛。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花期7~8月,果期9~10月。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嫩枝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

【采收加工】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功用】性温,气清香,味微辛。

【用药宜忌】温热病及气虚表虚者忌服。因含有挥发油,入煎剂不宜久煎。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用量一般为4.5~9克。最新研究有解热、抗菌、抗炎、止咳平喘、止呕、镇静和促进肠蠕动等药理作用。

【保健药膳】

苏叶茶

[原料]苏叶3克,黄连1克。

[制法]开水泡开。

[用法]当茶饮。

[功效]理气安神。

[主治]治妊娠呕吐,心烦不安。

【验方精选】

1,苏叶10克,干姜1克,共研,制成苏叶液,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10日为1疗程。可治慢性气管炎。

2,鲜紫苏叶揉搓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可治疗寻常疣,一般3~6次可愈。

3,紫苏茎叶6克,人参3克,煎服。可治咳逆短气。

4,紫苏叶常与荆芥、防风、前胡等同用,可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

5,紫苏叶同藿香、厚朴、半夏等配伍,可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6,紫苏叶单味煎服,或同生姜、白芷煎服,可解鱼蟹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