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将上药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外用。外涂擦患部,日涂3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生发。
[主治]脱发、脂溢性皮炎等。
2,柏叶茶
[原料]生侧柏叶10克。
[制法]上药切碎,加开水适量泡成浓汁,不拘时代茶温服。
[用法]每日1剂。
[功效]凉血止血,涩肠止痢。
[主治]小儿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苔黄舌红等。证属湿热痢者。
【验方精选】
1,侧柏叶30克,榧子3枚,胡桃2个。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水不脱落,而且光润。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2,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人汤洗头。本方尤适用于妇女脱发。
枸骨叶
【简介】别名“功劳叶”、“苦丁茶”、“八角刺”。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来源】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及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鉴别要点】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cm,宽2-4cm,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mm;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mm;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叶类长方形或椭圆状长方形,偶有卵圆形,边缘反卷,有硬尖刺5~11个,先端3刺常等大,边缘刺大小相间排列,卵圆形叶无刺。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cm。革质,厚而硬。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功用】性凉,味苦。
【用药宜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功效主治】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保健药膳】
枸骨叶茶
[原料]枸骨叶、茶叶各120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纱布包分装,每袋重9克。每服用1袋,置保温杯中,以沸开水200毫升冲泡,盖闷10分钟后温饮。
[用法]每日冲泡1~2袋。习惯性流产妇女忌服,经常失眠者慎服。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定痛。
[主治]风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的肢体关节疼痛;因跌打损伤,瘀血滞留所致的腰膝疼痛,软弱无力。
【验方精选】
将枸骨叶冬青的叶煎汤内服6~15克,清热除烦、凉肝息风。可治热病津伤或夏月伤暑之心烦口渴;肝经有热、肝阳上亢所致头痛头胀、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口苦咽干等。
番红花
【简介】别名“西红花”、“藏红花”。多年生草本。为鸢尾科植物,番红,的柱头。
【来源】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
【鉴别要点】鳞茎扁球形,大小不一,外披褐色膜质鳞叶。每丛有叶2~13片,边缘反卷,具细毛。花顶生,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种子多数,球形。花期10~11月。柱头线形,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下端有的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
【采收加工】10~11月中下旬,晴天早晨采花,于室内摘取柱头,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
【用药宜忌】孕妇禁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保健药膳】
西班牙番红花闷鸡饭
[原料]白饭4碗,鸡肉(切丁)1000克,洋葱(切末)1个,蒜头(切末)1个,红甜椒(切丝)1个,蕃茄(切丁)400克,荷兰芹(切末)少许,高汤200毫升,番红花粉少许,精致橄榄油3汤匙,红椒粉少许,盐少许,胡椒粉少许,白葡萄酒(不甜)200毫升,柳橙(切片)装饰用1/2个。
[制作]将番红花粉加入高汤中拌匀备用。在大锅中加入橄榄油烧热,把鸡丁放入,煎成金黄色后,把鸡丁取出备用。在锅子中加入洋葱末、蒜末与红甜椒丝,拌炒约5分钟,再加入番茄丁、红椒粉、盐及胡椒粉,拌炒约2分钟,再倒入高汤与白葡萄酒一起熬煮。把鸡丁再放回锅中,并加入白饭拌匀,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10分钟左右。将饭盛入盘子,撒上荷兰芹末,盘边用柳橙片装饰即可。
[用法]当饭吃。
[功效]化瘀解郁,凉血安神。
[主治]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验方精选】
1、番红花0.6克,水一碗浸一夜,煎服。治伤寒发狂、惊怖恍惚。
2、番红花一朵,无灰酒一杯,将花入酒内,隔汤蒸出汁服饮。治吐血。
3、番红花6克,川芎、赤芍、降香各15克,丹参30克,一日服,煎服或制冲剂、浸膏服。治冠心病、心绞痛。
芫花
【简介】别名“杜芫”、“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落叶灌木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来源】生于路旁及山坡林间。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山东、河南、陕西。
【鉴别要点】高达1m。茎略带紫褐色,幼时有柔毛。叶对生,有的互生,椭圆形,长3~6cm,宽1.5~2cm,下面有绢状毛。花先叶开放,3~7朵簇生于叶腋。雄蕊8,上下2轮,生于花披筒内;子房1室,瓶状,披白色柔毛。柱头头状,红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多脱落为弯曲的棒状单朵。花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披短柔毛,先端4裂呈花冠状,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
【采收加工】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功用】性寒,气微,味苦、辛,有毒。
【用药宜忌】1.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畏甘草。
【功效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疥癣秃疮、冻疮。用量一般为1.5~3克。
【保健药膳】
芫花饼
[原料]芫花、桑白皮、陈橘皮、吴茱萸各50克,马兜铃100克,白牵牛25克。
[制法]共研为末,以寒食面150克和水一处调匀,捻作樱桃大饼子。
[用法]酌量而食。
[功效]泻水逐饮,解毒杀虫。
[主治]喘嗽上气。
【验方精选】
芫花莪术丸 芫花、半夏、南星、莪术各50克。捣碎和合,以苦油竹1截留节,将药置竹内,用好醋1碗倒入竹内浸湿,以文武火煨1日夜,不可以猛火攻之,待醋干取出药焙干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腹热水送下。可治脾痞胁痛。
鸡冠花
【简介】别名“鸡髻花”、“老来红”。一年生草本。为苋科植物鸡冠花。
【来源】原产亚洲热带。我国南北各地区均有栽培,广布于温暖地区。
【鉴别要点】株高2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丈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种子繁殖,生长期喜高温,全光照且空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强。本品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
【采收加工】8~10月间,花序充分长大,并有部分果实成熟时,剪下花序,晒干。
【性味功用】甘、涩,凉。
【用药宜忌】经血不调之妇女慎用。
【功效主治】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
【保健药膳】
鸡冠花炖猪肺
[原料]白鸡冠花20克,猪肺100克,冰糖30克。
[制作]白鸡冠花洗净,用纱布袋装好封口。猪肺洗净,切成颗粒状,冰糖打碎。把白鸡冠花、冰糖、猪肺同放炖杯内,加水200毫升。将炖杯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炖煮50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1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肝硬化腹水,并有出血患者食用。
【验方精选】
将60克洗净的白鸡冠花,加清水1升放入锅内煎煮到60毫升,留汤去渣。将洗净的葱段、姜片下入锅内,再下入适量盐、味精、白糖,烧开、调匀。将鸡蛋一只打入锅内,煮成荷包蛋,盛入碗中,淋上少许麻油即成鸡冠花蛋汤。本品汤白、鲜香、软嫩,兼有凉血止血、滋阴养血之功。可用于治疗便血、崩漏、白带等症。
辛夷
【简介】别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落叶乔木,为木兰科植物,玉兰的花蕾。
【来源】除低温地区外,全国各地有栽培。
【鉴别要点】高达15m。嫩枝有毛,冬芽密生灰绿色长绒毛。叶互生,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10~18cm,宽6~10cm,先端阔而突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披柔毛。花大,钟形,先叶开放。雄蕊、心皮多数,分别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花期2~3月。果期6~7月。花蕾呈笔头状或长卵型,长1.5~3.Scm,直径1~1.8cm,基部有木质短梗。苞片2~3层,每层2~3片,外表面密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长3~4.5mm,内表面棕紫色,质厚而脆,内层苞片较薄。花披片9,大小近似,棕紫色,层层紧密相抱。
【采收加工】1~2月,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性味功用】性温,气清香,味微苦辛。
【用药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功效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用量一般为3~9克。
【保健药膳】
二参三子汤
[原料]辛夷15克,元参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黄芪25克,白术25克,女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苍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白芷5克,淮山药10克,石菖蒲10克,菟丝子15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阴液亏损,邪毒未尽。
[主治]滋阴清热,益气利咽。
【验方精选】
1,菊花辛夷散 白菊花9克,辛夷9克,包谷粉60克,滑石粉30克,冰片6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外用于腋臭。
2,辛夷丸 将南星、半夏(各姜制)、苍术(米泔浸)、黄芩(酒炒)、辛夷、川芎、黄柏(炒焦)、滑石、牡蛎(煅)各等分,研为末糊为丸,以薄荷汤送下。可治头风,鼻涕白色稠粘。
石楠叶
【简介】又名“千年红”。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蔷薇科植物石楠干燥叶。
【来源】常生阔叶林中或林缘及林区路旁等处。分布于我国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东南地区均有。
【鉴别要点】高通常4~6米,有时可高达10余米。花夏季开放,白色,排成多花、顶生大型复伞房花序,成熟时由橙黄色转红色或紫褐色。本品呈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8~16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顶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密尖锐的锯齿。上面浅绿棕色至紫棕色,较光滑,下表面色较浅,主脉突起。革质,脆而易破碎。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性味功用】辛、苦,平。有小毒。
【用药宜忌】孕妇慎用。
【功效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常用量4.5~9克。
【保健药膳】
石楠叶茶
[原料]石楠叶10克,川芎3克,白芷、天麻各5克,女贞子6克。
[制法]用上药5倍剂量共研细末,混匀。每日取药末30克布包,置保温瓶中,用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0分钟后分次代茶饮用。
[用法]1日内饮完。脾胃虚寒者慎服。
[功效]祛风通络镇痛。
[主治]偏头痛,或眉棱骨痛,在左侧、或在右侧、或痛连齿颊、时作时止,可因焦急、情绪紧张而诱发或加重,如神经性头痛之类。也可治疗高血压性头痛,头晕等。
【验方精选】
五加皮浸酒 石楠叶、枳壳、防风、丹参、干姜各50克,五加皮、熟地黄各150克,独活、地骨皮、牛膝、鸟喙各100克,虎胫骨250克。上以生绢袋盛,用清酒密浸于瓷瓶中,七日后开饮。每日3~5次,每次温饮一小盏,常令醺醺为度。可治毒气攻腰脚,连骨髓,日夜疼痛。
金银花
【简介】别名“银花”、“双花”、“二宝花”。缠绕半灌木,常绿。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另外,同属多种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区作金银花药用。忍冬的茎枝也作药用,称“忍冬藤”,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来源】生于路旁、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