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事后自我批评”过程中,会有多次的电子邮件和公文的交换,以及多次总结和评估会议。期间,产品团队的每一名员工都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讨论在该产品的开发工作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或做得很差。而且,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讨论结果和员工建议都会被记录在案。管理者会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而分析的结果,将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布,以帮助其他产品团队避免类似的错误。
微软公司的管理者相信,只有经过“自我反省”的过程,彻底发掘和暴露出研发过程中的所有错误或教训,并主动对自己进行批评和提高,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李开复说,如果一个局外人有机会参观微软的“事后自我批评”会议的话,他一定会认为微软是个非常失败的公司,因为在开会过程中,与会者基本不会褒奖自己,而是把全部时间花在检讨错误、吸取教训上。
但事实上,正是这样一种完全暴露自己短处的会议,使得微软可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这是微软的过人之处,是他们的骄傲。因为微软认为,自己发现错误,比让对手和客户发现错误要对自己有利百倍。
通过微软的制度,我们可以看出自省的重要性。它可以让微软成为软件行业的老大,自然也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最顶尖的人才。意识到了这点,才可以让自己提高得更快,让自己成长得更好。
我们要明白,自省并不是让自己承认不如别人,不是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弱,而是为了完善自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比别人强。勇于承认错误并不是否定自己的能力,而是培养自己的责任观念;主动接受批评并不是说自己一无是处,而是为了以后不接受批评。只有改变了认识,明白了自省、认错和主动接受批评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我们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就像微软那样,在之后的事业道路上少犯甚至不犯错误。这是成就梦想的必由之路,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
NO.98听取他人意见,接受良师指点
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不能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李开复
古人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要获得一件事情的信息,一定要多渠道了解,如果只听一方面的表述,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从而远离了真相。其实,不光是对事情的了解是这样,做人也是一个道理。选择的时候是要遵循内心的,但是在日常的行为当中,一定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日常行为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在这方面,李开复很有感触,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去了解外界,不听别人的意见是很难成事的。道理很简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领域都了解,总会有自己的盲区。但是由于人的思维模式在作怪,我们又总是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理、是事实。这时候,我们的认知就会产生偏差,而这种偏差正是阻碍人进步的障碍。所以,如果想要全面发展,想要做出更多的正确决定,就要懂得倾听,要尝试着了解别人的看法,并吸收其中的有益部分,化为己用。如果能找到一个人,做我们的良师,时时提醒自己,在很多问题上给出不同的看法,那么,对我们的成长就更有利了。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就曾有幸找到了这样一位良师。据李开复描述,有一次,苹果公司改组后,李开复接管了公司的图形图像部门。当时,该部门中有一位资格较老的高级研究员,很有实力,是图形图像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位研究员觉得让李开复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又没有图形图像研究经验的人当自己的领导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于是,他在工作中处处刁难李开复。虽然李开复出于敬老尊贤的传统,始终对他以礼相待,但内心还是很生气,他充满矛盾,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
在左右为难之际,李开复想到了自己的良师,便前去请教。对方听完李开复的陈述后,直接说:“你太软弱了。一个月之内,必须开除他。”这句斩钉截铁的话点醒了李开复。让他明白,自己是领导,不可以对手下如此放任。那以后,李开复开始用坚定、严厉的态度对待这位研究员了。
没多久,研究员就发生了转变,他察觉到了李开复的变化,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挑战不起作用了,自己的影响力也正在下降。一个多月之后,这位研究员自己离开了公司。在那位研究员走的那天,李开复找到自己的良师说了这个消息,良师听了后跟他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无法在一个月之内开除他,因为你重感情,但我依然那么说,目的就是唤醒你,让你在自省中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之处,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工作处理得更好,这是你必须学会的。”
李开复至今都无法忘记这位良师对他的帮助,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位良师,自己肯定进步没那么快。从李开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即使聪明如李开复,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且是工作中的难题,那么,我们遇到困难也就更常见了。那么,遇到困难之后怎么办呢?完全靠自己肯定不现实。找个能够实时提醒自己的良师,根据对方的经验做出自省,然后找到关键点,将之克服,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不管是成功前还是成功后,我们都要有这样的认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思维更是有局限性的,光靠我们自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看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并承认这种局限性,然后寻求改变。只有具有这种意识,我们才有进步的可能。而具体的操作办法,就是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最好是找到自己的良师,让对方给自己指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像李开复那样,获得更大的、更快的进步。
NO.99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懂得改变自己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李开复
如今的社会,“改变”俨然已经成了热词,很多人都在讨论。的确,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中,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改变,那么肯定是要被时代落下的。因此,能够认识到改变可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就实际来说,好像更多人在意的只是改变本身,对于如何改变,改变什么,似乎了解得并不多,甚至根本就没有想过。
著名的企业家,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有一句名言,叫作“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这是一句很酷的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那些对改变一直懵懵懂懂的人甚至还将这个看作自己的座右铭,用以激励自己。这是好事,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但是如果仅有目标,而没想过如何实现,也是不行的。
李开复曾经在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工作过,他也确实是因为一句类似“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这样的话吸引到苹果公司的,他对这句话的理解自然更深刻些。李开复认为,以改变世界为自己的目标是好事,这是一种进步的力量。但是将这件好事变成现实却并不那么容易,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李开复的理由很简单,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让世界按照我们的意愿而改变,我们要做的不是将世界变成另一个样子,那样不现实。而是找准时代的发展方向,并顺应这个方向,并让其变化加速。这才是改变世界的现实意义,我们不是要将其变成另一番模样,而是让它变得更快些。这就需要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归入发展轨迹中,只有这样,才有改变世界的可能。在李开复看来,改变自己是改变世界的前提。而且,这样也更有可行性,关于这点,李开复曾引用过的一个小故事,比较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陈蕃字仲举,是东汉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藩从小就很有志向,立志长大后要做出一番事业。他觉得,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就要以天下为己任,只有胸怀天下才是男人所为。在陈蕃15岁的时候,他曾经独自住在一处,由于平时不怎么收拾,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有一天,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来到了陈蕃的住处,看到了杂乱的院子,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好房间呢?这样子多乱啊!”陈蕃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看到陈蕃一脸骄傲的样子,就想教育下这个小孩子,便立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面对薛勤的反问,陈蕃无言以对。
从那以后,陈蕃便从改变自己开始,一点点地努力,最终取得了一番成绩。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故事中表达出的道理,和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是一样的。试想,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改变又何谈改变世界呢?所以,想要干一番成就出来,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像李开复说的那样,先找准时代的发展方向,之后调整自己,顺应这个方向,然后再去努力。最后,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发展得更快些。以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是一种智慧,只有能够找到改变世界关键因素的人,才会明白这个道理。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要的就是先理解其含义,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这个理念,最后取得成功。这是最完美的人生轨迹,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人生轨迹。
我们要想让人生更加完美,就要遵循道理中所讲的顺序,做到以改变世界为目标,而从改变自己开始行动。如果坚持住,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那个改变世界的人。
NO.100时时反思,在别人改变之前改变自己
通过自省,先别人一步行动,是成功的关键。——李开复
如今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切都是在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想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懂得改变自己。要知道,如今的人们是都在变的,如果别人改变了,而我们不变,那么就会落后了。所以,想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就要懂得反思自己,在别人做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只有先人一步,才能够让自己收获得比别人多。
李开复一直是一个高科技行业的从业者。面对着半年就更新一次的各种高科技产品,他自然更了解变化的意义。所以,他才会经常教导年轻人们要学会改变。而且,他不仅在传输理念,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李开复认为,想要适应现在的时代,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保证自己不被落下,这就需要了解各种新的咨询。掌握了咨询之后,要做的就是对比,对比自己和时代的要求,看看哪些是相合的、哪些是不合的,然后将相合的发扬光大,不合的改掉。这个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才能够做到在别人改变之前先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这些方法是李开复个人经验的集合,是根据多年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是非常实用的经验。而且,不仅李开复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其他的成功者也是抱有同样观点的。马云就是一个。
马云是非常看重改变的,当别人都说“以不变应万变”时,马云却说“拥抱变化”。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004年12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马云宣布了阿里巴巴领导层的一系列重大变动。
马云说出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此次人事变动包括:首席人力官、首席运营官、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原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总经理等一系列职位的变动。对于一个庞大的公司来说,这种变动是很难让人想象的,但马云做出来了,而且动作很快。
关于为何做出这样的调整,马云说:“要调整就要在最好的时机做出调整,而不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他还说:“任何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期,才是它做出重大调整的最好时机”。这个观点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是很有冲击力的,他证明了马云的远见。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阿里巴巴总是会先人一步做出改变。正是凭着这种改变,阿里巴巴才能够高速发展。
其实,马云的这次调整是有明确目的的,他早就开始打造阿里巴巴的全球“帝国梦”了。早在创业之初,马云的眼光就是国际市场。直到2004年,他觉得时机成熟了,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马云的这一“变招”为阿里巴巴赢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阿里巴巴也因此迅速成为国际上数一数二的电子商务平台。
正是马云的这种在别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的思路,才有了阿里巴巴如今的强大。如果马云没有先市场一步的眼光,那么阿里巴巴想要达到今天的规模肯定还需要一定时间。这正是先变的优势所在。
如果仔细分析马云的整个行动过程,可以发现,他的做法跟李开复提出的自省过程几乎是一致的。马云先是了解市场,然后对比自身,做出了有益的调整。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马云是针对整个企业的,而李开复的办法是教导年轻人的。这个相似说明了成功人士的共通性,也验证了李开复们的想法的正确性。
作为一个想要成就自我,追寻梦想的年轻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李开复、马云们的经验,将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果真正做到了,那么,取得事业上的成就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