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3别人眼中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李开复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苦恼,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其实,这是有偏颇的。李开复认为:“从表面上看,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但现实情况远非这么简单。”他的理由是,如今是一个讲究分工合作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需要与人合作才能做成事情。这样,每个人都生存在别人的眼睛里,会在别人的眼睛中留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这些影像可能跟我们自己的定位不一样,或者我们根本就不承认这些影像。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影像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对我们个人行为和能力的判断,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李开复才认为,很多时候“‘我’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心中的那个‘我’,相反,别人眼中的‘我’,才是真正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我’。”简而言之,就是,别人眼中的你,才是真正的你。这是李开复的看法,也是他要教给年轻人的道理。
李开复认为,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人的自我认知和给别人的印象相对较为统一,不会或很少会出现自我肯定却不被他人认可的情况。这是这些人的共性,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李开复看来,成功的人就是善于理解和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否定别人眼中的自己,反而觉得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的人。他们的这个特点,让他们总是善于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并能根据他人的反馈改进和提高自己。这,是一个人进步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成功也就不奇怪了。
李开复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和他领导的五位经理开过一次会议,目的是帮这五位经历彼此建立起更强的信任关系。开会的具体内容是,五位经理每个人都把自己心中对另几个人的看法坦诚地说出来。结果,其中一位经理惊讶地发现,另外四位经理都说,他们不太信任他。
几天后,李开复找到了那位不被信任的经理,问他想如何弥补这个问题,增强自己的可信度。可让李开复没想到的是,那位经理说:“他们几个都说不信任我,却又说不出理由,所以我认为,他们应该是嫉妒我比他们有经验,我认为,问题出在他们的身上。”
听了这位经理的回答,李开复很惊讶,他反问:“你怎么知道别人是因为嫉妒才这么说的呢?说实话,我也不太信任你,一是觉得你听不进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二是,我在你身上看不到感情。我想,你应该问问他们几个,是否也跟我有一样的看法,然后再做结论。”
李开复的话震动了那位经理。他回去后,用邮件的方式询问了另外几位经理的意见,结果他们所说的,跟李开复的意见差不多。这个结果引起了这位经理的反思。他开始明白了,很多时候,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下意识地以为的那个“我”,有时候是会有偏颇的。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那位经理开始改变,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领导者,他的手下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有魅力、可信任的人。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通过它可以引起人的思考。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是会产生偏差的,而这种偏差,往往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这些麻烦,正是阻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意识到,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只有将这两个形象完全统一了,我们才能够得到最大的认可,而这份认可,是如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它是才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成功的因素,我们的任务就是拥有它。
NO.64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李开复
自我创业后的李开复,一直在扮演着年轻人导师的角色。他很喜欢这个角色,做得也很出色,帮助很多年轻人摆脱了困惑。李开复经常会给年轻人以人生、事业上的指导,他会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毫不保留地告诉大家。在这些经验当中,有一条就是要做一个有同理心的人。李开复口中的同理心,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在李开复看来,一个人想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懂得换位思考,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胜出,成为强者。
对于这一观点,李开复曾经做过充分的解读。李开复说,如今是一个讲究分工协作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能力强有优势,但想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而开创一番事业,显然已经不太现实了,要靠团队共同协作才行。而想要一个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团队内的成员互相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够培养出默契,做到更好的配合。而了解的关键,则在于懂得站在团队内其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我们的伙伴,并对他们做出更好的配合来。
李开复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开复学生网”的一位网友。那位网友说,他是一个大学生,在班里担任班长。大一的时候,他对班上的同学总是很严格,要求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要严格遵守纪律,上课不能迟到、更不能逃课;宿舍要干净、安静,要有适合学习的氛围;谈话交流要得体,懂得彼此尊重对方。每次开班会或与同学聊天的时候,这位班长都会提到这些要求。他觉得自己很敬业,也很称职,在同学中应该是有威信的。但结果却让他很意外,在班级德育评选过程中,他的德育分数是班级第十,同届的所有其他班的班委都是排在班级前五名的。
这个结果让他很难接受,他变得异常沮丧,他想不通到底为什么,难道就因为要求太高所以招致讨厌吗?后来,这位班长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她跟自己的孩子说:“你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用自身的标准去约束其他人。想想看,你喜欢别人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育你么?如果你不喜欢的话,那么,他们会喜欢吗?别忘了,你们都是同龄人,有着相似的看法。”
妈妈的话给这位班长很大的启发,他想,与其天天教别人如何做,不如自己先做好,起个带头作用,用行动来证明给大家看,同时,他也改变了沟通方法,不再使用教育的口吻了,而是用真诚去了解别人。逐渐的,他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
第二学年的德育评定中,班长得了99分,是全院最高分。第三学年同学们给他打了一个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的分数,103分。老师看到这个分数后很奇怪,问同学们,满分是100分,怎么你们打出了一个103分。同学们答道:“班长对我们太好了,我们觉得100分不足以承载他的成绩,所以才给了103分……”
换位思考,让这位班长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同时,也让他们的班级受到了同年学生的认可。这个事例很好地验证了李开复的看法。只有懂得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够让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展开,同时让自己的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方法,更是智慧。
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智慧。我们要明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别人的配合,更需要跟别人配合。而锻炼相互配合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懂得换位思考,知道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你们的能力都得到提升,配合的过程中将力量发挥到更大。
NO.65改变自己,接受他人
想成功地与人相处,想改变别人或让别人迁就自己,唯一的有法就是首先改变自己。——李开复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自信情节,我们总是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愿去听别人的意见。在我们的眼里,别人的意见更像是不理解我们的感受而发的无关痛痒的评论,跟我们并没有太大的相关度。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是人的思维惯性导致的。不过,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有克制这种思维惯性的能力。就像李开复所说的,要想让自己更加强大,就要懂得改变自己,接受他人。
改变自己,接受他人是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改变社会,甚至改变世界,但想要改变自己,确实有点难度。不过,正是这种有难度的事情,做成了才会收获更多。在这方面,李开复有很多独特的观点。
李开复认为,最好的成功是大家都成功。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是最理想的成功状态。而想要达到这种状态,自然就需要跟别人配合了。可现实中,很多人都喜欢单打独斗,或者喜欢别人配合自己,而没有配合别人的概念,我们更喜欢改变别人,而不是改变自己。这是不行的,它会阻碍我们进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艘战舰正在浓雾中航行,极差的能见度使得它的速度很慢。入夜后没多久,瞭望员突然报告右舷有灯光,且正在逼近。这表示如果不作出调整,双方会撞上,后果不堪设想。舰长马上给信号手下了命令:“通知对方,转向20度。”信号手发完消息后,接到了对面的回复:“建议你转向20度。”舰长听到后大怒,对信号手说:“告诉他,我是舰长,让他转向20度。”结果对方回应是:“我是二等水手,还请你转向。”这句话彻底激怒了舰长,他大吼道:“告诉他,这里是战舰,让他们转向20度。”结果,对方传来的消息是:“这里是灯塔。”最后,还是战舰改变了航道。
这是一个带有幽默性质的小故事,用来说明道理虽然不是很贴切,却也能给我们很多启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出,改变自己有时候比改变别人更容易。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改变自己接受别人往往能让我们更快地做出反应,从而掌控主动权。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总是想要对方配合自己,恐怕就没那么轻松了。
团队合作中也是一样,改变自己比改变我们的伙伴更容易,也更能收到效果。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我们也不能因为改变自己相对容易,就一味的谦让退缩,那也是不行的。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如果我们的办法更好,当然还是要坚持的,不过要采取温和一点的方式让别人接受。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就要尝试着改变自己,因为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对年轻人来说,我们的优势是青春、是激情、是斗志,而劣势在于没有经验、没有积累,更是没有人脉。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然后找到最好的方法,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成长。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学会改变自己,接受别人,是最佳的途径。
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自身所缺乏的经验、积累、人脉等,都是需要调节自我适应别人才能够得到的,这些东西靠改变别人适应自己是不现实的,至少效率上会大打折扣。意识到了这点,也就明白了改变自我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学会甄别和选择,对于这种前人的成功经验,要积极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像李开复那样,获得成功。
要牢记,改变别人往往会事倍功半,而改变自己却可以事半功倍。
NO.66适当的社会交往有益成长
现代社会是分工合作的社会,能否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以提高沟通效率,直接影响着个人乃至团队的成败。——李开复
想要成就事业,需要很多的条件,能够博采众长、从别人身上学到优点,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就要懂得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路得到最大的拓宽。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也才能得到最多的收获。而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从跟别人认识、沟通开始。所以,对于一个渴望成就自我的人来说,适当的社会交往是非常必要的,对我们的成长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李开复是一个热衷于交往的人,也是一个懂得交往的人,他也确实从跟别人的交往中得到了很多的益处。李开复觉得,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人,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这些朋友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然后通过努力,将自己的缺点改掉,将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觉间,自己已经成长了许多。
2000年的时候,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管理一个有着600多名员工的部门。作为一个之前从未在总部担任过领导工作的人,李开复觉得压力很大。经过思考,他认为,想要干好工作,要先从倾听和理解员工的心声开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开复发明了一种方式,“午餐会”沟通法。
每周,李开复都会选出十名员工,同他们共进午餐。进餐过程中,李开复会详细了解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等,还会在沟通中探听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而且,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李开复还尽量避免安排与一间办公室里的两个员工同时进餐。
进餐时,李开复也有固定的沟通方式,他一般会先跟对方谈他们最兴奋和最苦恼的事。然后,引导大家探讨一下所有部门员工们近一段时间普遍感到苦恼或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并同这些人一起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