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很快过去,李开复他们进展得很顺利,果然如他初始预料的那样,他们有两个项目已经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果。于是,李开复充实了报告材料,改了题目,带领自己的团队飞回总部汇报了。
李开复等人的汇报很成功,汇报完的第二天,比尔·盖茨在众人面前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微软的中国研究院,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专家。”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让李开复领导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声誉鹊起,成了公司内的明星部门。
李开复成功了,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没有选择按部就班的等待,而是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办法,为自己赢得了机遇。试想,如果李开复像其他人一样,等着结果出来后才申请,那么很可能就会错过像比尔·盖茨汇报的机会。因为还有很多部门在排着队等着呢!而且,即使他们成果出来后,预约了汇报的机会,也肯定要拖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去汇报。对于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来说,等待如此长的时间是很不划算的。
从李开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主动出击、努力创造的重要性。我们要明白,只要你足够努力,有充分的准备,那么机会总是会来的。但是,机会不一定会在最佳的时机来。想要在最佳时机得到最佳机会,靠的不是等,而是争取、是创造。只有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机会,才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功,这是李开复的成功经验,也是无数其他成功者的经验,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要牢记,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更青睐有创造能力的人,只有抛弃等待的想法,努力创造就会,才能得到更多。
NO.21主动出击,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要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就要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 ——李开复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人比较保守,喜欢等待,有的人则比较开放,爱好进攻。如果对那些成功者进行下统计,你会发现,他们当中,喜欢进攻的会更多些。原因无他,会主动出击的人,往往能够赢得更多的机会。我们都明白,在面对同一个机会的时候,善于争取的人胜率会更大些,因为们懂得展示自己,会将自己的能力很好地显露出来;而那些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主动出击的人,则往往会失去机会。因为虽然你很有能力,但是如果不展示的话,别人也是无从了解的。这就是主动出击的人能获得更多机会的秘密所在,我们要意识到,只有别人看到并认可的实力,才是你真正的实力,如果你的一项实力,除了你谁也不知道,那么,别人凭什么会给你机会呢?要记住,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李开复曾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微软工作期间,曾收到一份求职申请。与其他求职申请不同的是,这份申请当中不仅介绍了申请人的简易情况,还描述了其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以及她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这份工作。此外,申请中还附着了申请人曾经发表过的论文、导师推荐信,以及她希望到微软研究院之后做的课题等。
这份不同其他人的申请引起了李开复的兴趣,他认为,虽然申请人并不是来自名校,但从这份材料可以看出,这个人有热情,也很真诚,应该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人。于是,李开复给了她一个面试的机会。
在面试的时候,除了回答李开复提出的各种问题之外,那个申请人还经常在合适的时机提醒李开复:“我们还没有谈到某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这对以后的工作很重要。”而她提到的问题,通常都是其所擅长的。
最后,当李开复完成了提问过程,问对方有什么要问的问题时,申请人说:“请问您对我还有什么顾虑?”当时,李开复对她确实有些顾虑,听到她的提问后,就说了自己的真实意见,而对方,则用自己做过的两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打消了李开复的顾虑。
最后,李开复录取了这个非常善于自我推销的应聘者,他觉得这个懂得进攻的年轻人正是自己想要的员工。这个申请人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里最出色的中国博士张黔,她后来被MIT的《科技评论》评为“世界百名青年创新学者”。
一般来讲,求职者在面试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非常被动的,等待着面试官的提问,然后揣摩其心思,回答问题。但张黔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方式,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一直在进攻,她会经常提醒李开复,从而引导整个话题走向,将谈话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非常聪明的一种做法,也是非常有效的。面试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而面试官和应聘者又彼此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光靠面试官的提问,未必能够发现应聘者的真正优势所在。这时候,主动一点,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效果就非常好了。
更重要的是,张黔不仅引导了谈话的话题,在结尾时也表现得很好。她最后的提问不仅是要得到李开复的态度,更是在寻找两个人沟通的盲点。最后,她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果然起到了效果,李开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张黔做了得当的回应。这样,两个人都非常满意,李开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员工,张黔获得了自己梦想中的工作。
在很多人眼里,面试就是回答别人的问题,特别是应聘这种大公司里很多人都在竞争的职位,往往求职者都是被动的一方。但张黔给这个过程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她让面试过程变成了两个人对等的沟通。这个改变看似很小,但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它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可以让彼此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对方获得最多的了解。这是张黔成功的原因,也是年轻人们应该学的地方。
我们要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就是一个不断进攻的过程,通过自己的进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全部,自然就是一个成功者了。所以,主动出击,懂得进攻是一个想要成功的人的必备品质。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才会有更大的空间任你施为。要明白,机会不是等来的,是通过进攻赢来的,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NO.22积极进取,是成功的催化剂
只有积极进取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李开复
李开复说:“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意在告诉年轻人,生命是必须要自己把握的,要有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获得自己梦想中的成功。如果没有这份积极进取的精神,凡事都是等着别人去安排,那么,永远也活不出自己,更别提成功了。
李开复是一个成功的人,他一直都是靠在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追逐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正是这一点让他获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而在他的身边,也充满了这样的人。
宋罗兰原本是微软公司技术支持中心的一个经理,过着有保障,但较为平淡的生活。有一年,李开复接到了一个任务,要启动一项把微软总部项目外包给中国合作伙伴的工作。就在李开复考虑该如何把这项极为重要,但又缺乏相关经验的项目做好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信,信就是宋罗兰寄给他的。
在信中,宋罗兰说,她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她在微软公司的很多部门都待过,且学习能力很强,她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李开复完成这个项目。她还说,自己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要申请工作,她可以不要酬劳,而只是想为中国做点事情……
李开复看过信之后,不禁对写信者产生了兴趣,他找来了宋罗兰,跟她进行了一番交谈,最后,李开复决定启用这个没有经验的人。促使李开复做这个决定的,是宋罗兰身上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李开复认为,宋罗兰有很强的主动性,她愿意接受新事物,并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好一件其本不熟悉的事情。这一点是很可贵的。
事实证明,李开复的选择没有错,宋罗兰在之后的表现非常好,她把工作做得非常漂亮,为这个项目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有了这个开局的支撑,项目后期的工作也顺利了很多,三年中,微软外包给中国的业务量增加了三倍。
后来,微软决定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一个部门,宋罗兰接到消息后,毫无怨言地将整个工作交出,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表面上看,宋罗兰的一番努力好像没有得到回报,但其实不然,她的这份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极强的学习能力,还有敬业的品质,给李开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赢得了李开复的信任和认可。正是基于这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长让李开复给自己推荐人才的时候,李开复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宋罗兰的名字。
如今,宋罗兰已经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部的总监,她有如今的成就与李开复的推荐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她自己之前的积极进取和付出,李开复也不会了解她的能力,也就谈不上推荐了。我们要看到,从深层来讲,宋罗兰的成功是基于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的。
积极进取是一种态度,但有时候也是一种能力,就像宋罗兰一样,正是凭着这种积极的精神,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从宋罗兰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时候,积极进取就是成功的催化剂。有了这份催化剂,可以让我们的成功来得更快些、更猛些,甚至更大些。
李开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他懂得进取,同时,他也是一个喜欢有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他才会推荐宋罗兰。其实,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跟李开复有着同样的看法,他们也都是积极的人,也都喜欢积极的人。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的进取精神,得到这些成功人士的欣赏,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让进取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催化剂,帮助自己少走弯路,你的人生就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