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36543000000038

第38章 第38招 唤起孩子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它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父母给予培养。孩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任何好的学习条件对他来说都是形同虚设,一旦有了兴趣,不用催促,他也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有一个故事说得很有意思:有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走在闹市区,车来人往穿梭不停。印第安人是以捕蟋蟀为生的穷人,靠捉蟋蟀卖钱来糊口。突然,印第安人停下脚步,大叫:“我听见一只蟋蟀在叫!”他朋友对他说:“你发神经,不可能。”印第安人认真地回答:“不!我听到了蟋蟀在叫,没错!”朋友肯定地说:“现在正在中午,人那么多,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你不可能听见蟋蟀叫。”

印第安人并不理睬,独自穿过马路,果然在小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只蟋蟀,他的朋友惊叹不已。印第安人说:“其实,我的耳朵和你的并没有什么两样,我只是用心去听罢了。”说完,印第安人又做了个实验,他将一把硬币丢在了水泥路上,半条街的人都随即转过头来。印第安人笑着对朋友说:“兄弟,现在你相信了吧,关键看你是不是用心去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自然就会提高注意力。因此转变学习态度,首先是培养兴趣。教育的进程不能颠倒,学习的条件和动力也不能倒置。为父母者,心要细,气要顺,手要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自己当然也要千方百计努力去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兴趣迁移。玩游戏机的孩子可以专注得废寝忘食;打篮球的孩子,可以在操场拼个“你死我活”;短信娱乐的孩子可以按得手指麻木……这么耗费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呢?就是因为兴趣使然。如果将这种执着进取的精神用于学习,将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啊!

可是有些孩子偏偏就对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家长心急如焚,孩子自己也苦恼万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学习的兴趣完全可以慢慢培养起来。先从孩子有兴趣的地方开始:健康活动,体育运动,棋类活动,唱歌跳舞,绘画表演都可以。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培养兴趣,这个培养兴趣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间的方法或许可以依此类推到学习中去。

因此对于孩子学习以外的某些娱乐的兴趣,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去扼杀,而要正确引导,引导到学习兴趣上来。同样的精力,同样的劳累,同样的拼搏,许多娱乐与学习产生兴趣的要素是相同的,都会使人兴奋,都会获得成功的快感。可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何始终不如对娱乐的兴趣那么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过早地进入紧张学习的状态,造成了提前兴奋,从而对兴奋的持续性产生了抑制,无聊、厌倦的情绪一股脑儿向他们涌来,纵然他们主观想努力,客观上也提不起兴致。倘若孩子家长不再惟考分是从,适当减轻一些压力,或许孩子们有朝一日能感觉到,在其他活动中的兴趣在学习巾同样可以寻找到,那么自然而然就被引导到学习中来了。

即使孩子对于活动的兴趣最终无法迁移过来,但如果他在某一项活动巾,兴趣十足,表现突出,说不定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绩,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珍视孩子的好奇心

对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和才能,一不推,二不捧。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许多问题缺乏耐心,往往采取回避或粗暴的态度,“去,去!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就你问题多!”这种粗暴的做法就是推,它把孩子的求知欲望摧毁了。对子女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要热情鼓励,给予支持,但不能捧,尤其不能把孩子的才能当作家庭的小摆设,在大庭广众、亲戚朋友中炫耀、吹捧,那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以致误了孩子终身。

2.明确学习目的

目的和兴趣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孩子对某一事物认识的目的越明确、具体,对该事物的兴趣就越大。仅仅由某事物或现象的生动性或趣味性引起的儿童兴趣是肤浅的,而由明确的学习目的支持的学习兴趣,才是深刻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在小孩子的课程范围内,有些知识是相当枯燥的,比如数学巾的某些知识。它们很难以其本身的生动性引起儿童的兴趣,但是,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说明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启发或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孩子可能会乐于学习这些知识。

3.帮助积累知识

假如说一个孩子对某方面的知识发生兴趣,那就是说,他必然是已经接触了这方面知识,并且有所体验,感觉到它的乐趣。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方面的知识是零,那么,他说对它有兴趣,则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是没有根基的,不可靠的。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例如,阅读兴趣,需要以识字为基础,识字越多,可读的书的类别越多,范围就越大;学习历史,知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越多,对历史的兴趣可能越浓,参观历史博物馆将能帮助孩子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4.督促完成学习任务

兴趣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没有需要产生就根本不会有兴趣发生。给孩子提出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有必要去观察、思考,并寻求结果,则兴趣会伴随着发生。例如,让孩子收集十种树叶,做植物标本,但自己家的庭院里或宿舍楼旁边却只有五种树,孩子便只好到山上或公园里找树叶,凑够十种,这个问题便能调动孩子对公园里或山上的各种植物的叶发生兴趣。树叶标本做好了,再要求孩子说明它们分属于哪些树,这些树有什么生长规律,这样孩子便要进一步观察,并翻阅图书查找这方面的知识,这可能促成孩子对某些植物方面的阅读兴趣。

5.恰当运用竞赛方法

竞赛能激起孩子争上游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无形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孩子一人埋头做题,他可能做一会儿就烦了,但如果适当穿插一些心算竞赛,则可能激起和保持孩子算题的热情和兴趣。父母和孩子,三人参加,父母中有一个出题并兼裁判,一人同孩子比赛,十题一组,采用抢答方式,最后计分,看谁优胜。一组题算一盘,可比三盘,三盘两胜,也可比五盘,五盘三胜。又例如,语文作业中的由字组词训练,也可以由父母同孩子比赛,每出一个字,看谁组词多,而且不限于两个字组的词,也可以是三个字,四个字,甚至五个字组成的词。例如一字,可以组成一旦、一行、一贯、一味、一律、一般、一瞬、一系列、一言堂、一马当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