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36543000000024

第24章 第24招 让孩子丢掉抱怨的习惯

在多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抱怨就很多,包括孩子们。他们有时忍无可忍,甚至会有一些很不客观的激烈言辞。比如自己家庭条件太差、自己有生理缺陷等等。表面上他们是有特指的,可深层意义却是防御系统在做自我保护、自我疏导,所以适度抱怨其实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然而如果抱怨是经常性的、长时间的,就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它已经成了一种挑剔和苛求,也就是个体在找理由退缩,属于消极行为。父母应当教会孩子在比较恰当的时间里,用相对正确的方式处理和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让孩子不再抱怨家长

“英雄不怕出身低”,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经历。面对命运赐予的逆境。不去抱怨。智者总是选择忍耐和搏击。

我们都知道那部风靡全球的《穷爸爸、富爸爸》,并且还十分清楚那绝不是一部仅仅谈论父亲的书,更多的是人生智慧。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当中有很多总在抱怨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家庭,但愿人数不会超过那本畅销书的读者。有这样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而且毒瘾很深。有一次,因为在酒吧里看一个侍者不顺眼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为杀人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却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养了3个可爱的孩子,还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在一次私下的访谈中,有人询问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两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怎样,是否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味道呢?

同样的道理在两个70岁的老太太那里也向我们表达得很清楚。一个认为到了这个年纪人生就到了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情并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后者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甚至在她95岁高龄时,还攀登了日本的富十山,打破了攀登这座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两则小故事都是那样的平常与平凡。因为每个人都会衰老,都有可能遇到困顿、不良的家庭或者是在生活中迫使我们承受的不幸与恶境,但是人类的伟大正是因为聪明的你可能自己老早就明门,影响我们人生的绝对不是环境那么简单,当然也不是遭遇,那就是我们持有怎样的信念。

生活巾很少有什么都不抱怨的人。几天来阴雨连绵,我们在屋子里坐得发闷,一个个心情烦躁。“天呐,”有人气急败坏地对着刚播报完天气预报的收音机说,“这烦人的天气预报总该给点阳光了吧!”呵呵,我们都知道不管那家“烦人的天气预报”有多么委屈,这也是不可遏止的“殃及池鱼”。想一想,值得我们抱怨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不抱怨一下,胸中的怨气总是堵在那里,所以好像抱怨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疗治。可是我们也知道,抱怨对于事情本身所起到的作用是那样的微乎其微。

你的孩子说:不抱怨我又能做什么呢?我的爸妈都是那样的平常(其实他的舌头下面压着的很可能是“平庸”两个字),他们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如同学爸爸请客的一顿饭钱多呢!没有手提电脑,没有名牌的衣服、鞋子和背包,每天耳目所及尽是“伤心触目”,上课的时候心神不宁。

“是的,我没法平静,同学又在炫耀她的新手机,而且最近她总是把校服的链子拉得很低,故意露出白金项链的精致的坠子。要是老天爷知道我有多伤心就好了,那他就最好派个仙女来送我想要的一切,就像从前灰姑娘的经历一样。我在学习的时候忍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不能专心,我的自尊心在出手阔绰的同学面前总是备受打击。我不愿意向同学提起我的父母,他们都是那样的笨手笨脚,我没有那么多零花钱,我没有能干的父母,我没有能让我引以为荣的家长……”所以,对父母的抱怨现在看来就是理所应当的。“难道他们不应该承受这种抱怨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这说明你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信念。首先,一个有信念的孩子不会把心思花在无意义的比较上面,因为明智的人都不强求和奢求。有一位著名的僧人在意大利传教,他的弟子很小心地问他应该在释迦牟尼面前供养些什么,因为那里没有通常用来作供养的莲花。僧人微笑而又不失风趣地说:“那么就香水好了。”因为僧人明白现实条件是显而易见的,随遇而安式的豁达总会带给人内心以平静和希望。所以,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本身遭遇的暂时性困难与父母的经济状况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当然,如果抱怨父母对你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快意”的事情,那么只有祝他好运,但愿老天不要让他未来那个成绩平平却又整日牢骚满腹的宝贝抱怨父母的平庸吧!就像现在他喋喋不休地抱怨每天工作得手足胼胝的父母一样。

让孩子不再抱怨环境

生活不会特别地眷顾谁,也不会特别地娇宠谁。怨天尤人,向环境缴枪,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最不能宽恕的践踏。

小井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长着一对大眼睛,看上去非常聪明,可是前些日子却被学校勒令退学了。他的学生档案上记录了学校将其开除的原因:旷课、偷窃、扰乱课堂秩序。他还只是一个小学生,这个污点将会永远刻录在他今后的人生行程当中,甚至于会影响他的一生。那么,小井是怎么变成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的呢?其实要寻找原因并不难。小井的父母是小商贩,没有什么文化,整天忙于经营,也就自然地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平时,他们评判孩子学习的惟一标准就是卷子上的分数。小井刚上小学的时候,是十分用功的,加上他的聪明,学习也还算不错。后来有一阵子。他迷上了电子游戏,学习成绩当然也就受到了影响。他的爸爸自然十分生气,但他不帮孩子寻找成绩下降的原因,却破口大骂道:“我和你妈累死累活给你挣钱,你却就考这么一点点分数回来!早就知道你不是个好材料,不然头上会长三个顶?”原来,小井他们当地有一种说法:一个顶好,两个顶坏,三个顶气得娘跳井。“顶”,指的就是头上的发旋儿。小井的头上刚好长了三个,平时,他只要一惹爸爸生气,他爸就用“三顶”哲学来骂他,说他有“坏根”,学习差是天生的。久而久之,小井当初的学习劲头就被爸爸骂没了,“反正我不会是个好孩子了,那我还努力干什么?”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先是旷课,到电子游戏室打游戏,后来没钱了就去偷,偷了几次被人抓住,送到学校保卫处。学校先是批评教育,但是他屡教不改,学校无奈,只好将他开除了。

读完小井的故事,你可能觉得有点荒唐。但是,生活中这样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往往是由于一些可笑荒谬的说法,让孩子对自己渐渐失去、以至于最后完全失去了自信,开始怨天尤人,最终偏离了人生正确的航向。

美国人约翰·富勒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植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12年后,富勒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他谈及成功的秘诀,还是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富勒的故事告诉我们:你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就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当你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为你让路,欲望有多大,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难,就能战胜多大的阻挠。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敢于争先的欲望,而不要沉湎于怨天尤人的情绪中,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放弃自己对自己的责任。

人生如同一叶扁舟,航行于浩瀚的大海,颠簸于潮头浪尖。胆怯者望而却步,沉沦者听天由命,惟有勇敢者会奋力拼搏,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实现其生命的价值。

贝多芬从小家境贫寒,再加上他父亲的凶暴,他的童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17岁时,他患上了伤寒和天花,几乎致命。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地折磨他。二十八岁,他又不幸患了耳疾,这对于一位作曲家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一切。然而,贝多芬并未向命运低头,而是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他不顾自己的疼痛,凭着自己对音乐的天赋和造诣,更凭着顽强的意志,完成了一部部伟大的作品。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拼搏精神会使人的生命价值更高尚”的道理就在于此。人生没有一路平坦的,总是会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你的孩子在你的帮助下可以凭借所拥有的条件和毅力去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