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己没有“舒适区”
何谓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就是让人从心理上觉得舒适、愉快的外界环境氛围。
心理舒适区两大功用:一个是体现人生价值,一个是逃避社会现实压力。之所以说心理舒适区体现人生价值,是因为心理舒适区无论如何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得以实现的产物,也就是个体前阶段价值的体现,让我们觉得舒适,可以享受;之所以说逃避社会现实压力,是因为环境在不停变化,现在的舒适区肯定不能是一直觉得舒适的条件,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会变得不舒适,而心理上一旦产生惰性,就会导致停留在现有的舒适区上从而忽略这些让人觉得不舒适的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惰性是大部分人们沉溺在舒适区的性格因素,这个因素最终致使我们陷入困顿的境地。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产生惰性的原因就是试图逃避困难的事,图安逸,怕艰苦,积习成性。人一旦长期躲避艰辛的工作,就会形成习惯,而习惯就会发展成不良性格倾向。
实际上,影响对心理舒适区的定义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正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才会导致同样的环境条件有些人因为满足而觉得舒适,有些人觉得不满足而不会感到舒适。其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勇敢和勤劳。“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的话语高度概括了勇敢的特质才能影响人正视而不是忽视环境的变化;而勤劳才能促进其付诸行动,惰性只会促使其停步不前。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化懒惰为主动,这就是自动自发的开始。
有位妇人名叫雅克妮,现在她是美国好公司的老板,分公司遍布美国27个州,雇用的工人达8万多。
她原先却是一位极为懒惰的妇人,后来由于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而且还要抚养两个子女,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下,她被迫去工作赚钱。她每天把子女送去上学后,便利用余下的时间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孩子们做功课时,她还要做一些杂务。这样,她懒惰的习性就被克服了。后来,她发现很多现代妇女都外出工作,无暇整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清洁用品,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这一工作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勤奋与辛苦。渐渐的,她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为一种技能。后来甚至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居然也找她代劳。雅克妮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使订单滚滚而来。
很多人都想尽力享受劳动成果,却不愿从事艰苦的劳动。可是时间久了,人们自然会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会对你产生厌烦并敬而远之。生性懒惰的员工,不可能在工作中突破瓶颈。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自己对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最终是自己。
因此,在工作中,自动自发的员工会自觉地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如下图)。他们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快、更准确、更完美,动用你的全部智能。对于自动自发的员工来说,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就意味着做到让客户百分百满意,让客户感受到超值的服务。
谨遵“快、准、细、严、实”工作五字诀有利于员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积极的人生角度来讲,员工应该正视和重视工作环境的变化,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挑战和超越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大的工作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
执行任务没有“犹豫期”
大多数女孩子买东西时都有这样的体验:为了买一件衣服跑遍附近所有卖衣服的店,如果落了一家就会觉得不安心。每进一家店铺,就会翻看每种款式。虽然以仔细到无以复加的方式看了所有的衣服,但心中依然茫然,不知道买哪件好。要么这件过时了,那件颜色不好;要么同时看中了几件,不知如何取舍。最后往往是很辛苦地逛了一整天,两手却空空而归。
这种犹豫不决体现在买东西上也许只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来说,这种弱点无疑是致命的。有这种弱点的人,绝不可能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缺陷,会摧毁我们的身心,降低我们的判断力,对我们的意志力有很大的损害。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但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面对机会总是犹豫不决,想着多考虑、多分析,为了下一个准确的判断,你迟迟做不了决定。好不容易做了决定之后,又时常更改……到最后,可能决定事有了,可执行的时机已过,过去的犹豫、努力都成了白费。
古时候,有两兄弟看到大雁就在眼前,兄弟两人弯弓欲射。这时,两人争执了起来,一个嘀咕着射下来的雁要烹着吃,另一个嚷嚷着射下来的雁要煮着吃,最后都忘了射雁,大雁就这样在两人的争论不休中飞远了。
犹豫不决的人总是喜欢先想到失败的结果,他们不敢做决定,害怕承担因此产生的责任。他们无法确定事情的结果,或好,或坏,或者有什么意外。他们害怕明天就会为自己今天做的决定后悔,因为明天可能会发生更美好的事情。他们怀疑自己有做大事的能力,长此以往,原本很多美妙的想法消失殆尽,成功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好的机会犹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会后悔莫及。现实中的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贯彻执行,也只有这部分人会成为成功者。
1973年,美国有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经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个18岁的男孩。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这个男孩建议科莱特和他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问题。这个建议让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讶,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他认为自己是来这里求学的,不是来玩的。更何况,Bit系统默尔斯博士只才教了一点皮毛,要开发32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个男孩的邀请。
10年之后,科莱特成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男孩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学位,那个退学男孩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男孩已经开发出比Bit软件快1500倍的EIP软件,并在这一年成为世界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面对机遇,科莱特用知识不够这个理由拖延了成功,而比尔·盖茨因为大胆行动掘到了第一桶金,并多年稳居世界首富的宝座。
仔细回忆,什么让我们错失良机?我们犹豫不决的原因又是什么?更多的应该是不能积极行动而错失良机。但须知道,人生有很多机会都只有一次,它只出现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了。如果我们面对这绝无仅有的机会,因为惧怕和其他种种的问题而不去做,机会就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有了计划和进程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自动自发,立即执行。
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奥狄·曼格诺也曾说过:“一张地图,无论多精细,都不可能使你在地面上移动一步。我们的计划再科学,还需要我们毫不迟疑坚定地去执行才可奏效。”在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之后,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立即执行,否则你到死都会像以前那样将工作无休止地留给明天。所以,当你有冲动要把计划付诸行动时,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行动。因为唯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只会空想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想到了就做,做到结束为止。
立即行动没有“拖延症”
拖拉者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把本应该前天完成的事情拖延到后天,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拉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石油和石化公司,绝不拖延是这家公司员工行为的重要准则之一。这一准则的执行,使其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说“没有延误,哪怕是半秒钟的时间”。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866年的美孚公司,曾经于1903年为怀特兄弟创造的早期飞机提供过油料,而以上的效率“奇迹”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们在“绝不拖延”的理念指导之下组建了效率速度部。这一创意来自一级方程式车赛(Formula One,缩写为F1),而这一世界顶级赛事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高速,什么叫做真正的绝不拖延。创意人约翰·丹尼斯先生在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曾经说过:“每场F1比赛吸引10亿多人的观众,可以说是见证了高效率几近无敌的魅力,这也论证了推行‘绝不拖延’观念的必要性。”
正是埃克森美孚员工绝不拖延的执行力,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埃克森美孚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位居第一,也创造了效率奇迹。
执行力是企业中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那些办事主动、执行力强的员工都是最优秀的,也是最有竞争力的。这样的员工才会被委以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这样的员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使自己做到接受使命必达的决心。
行动能力强的人看准了就应该干,不要拖延,否则机会就会擦肩而过。
19世纪50年代,受西部淘金热的影响,年轻的美国小伙子李威·施特劳斯也按捺不住了。他放弃了自己轻松的文职工作,随着两个哥哥来到旧金山。到旧金山不久,他开办了一家百货店。
一天,一位来店里买东西的淘金工人无意中对施特劳斯说:“你们的帆布包真的很适合我们,为什么不用帆布做成裤子给我们淘金工人穿呢?我想,那一定比我们现在的棉布工装裤结实耐用。”
淘金工人的建议引起了施特劳斯的兴趣,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听从这位淘金工人的建议,他马上取出一块帆布到裁缝店,做了第一条帆布工装短裤。工装裤诞生以后,果然受到了众多矿工的喜爱。这种工装裤就是现在风靡全球的牛仔裤的前身。
过了些日子,一位从远方来看望施特劳斯的朋友见到工人购买工装裤的情形,向他建议道:“我认为,你应该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裁缝,先把这种裤子重新设计一番,再投入一些资金,并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然后把它推向市场。”施特劳斯经过慎重思考,又接纳了这位朋友的建议,以最快的速度将重新设计的工装裤推向了市场。令施特劳斯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裤子不但吸引了大批矿工的喜爱,而且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后来,他引进设备,组装生产线,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工装裤——牛仔裤,并利用各种媒体对牛仔裤进行大肆宣传,甚至还大谈特谈起“牛仔文化”,无孔不入的宣传使牛仔裤深得人心。牛仔裤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广阔,他的公司也因此而获得了蓬勃发展。
对一个人来说,机会摆在面前,能否抓住这些机会,不仅取决于他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取决于他是否敢于付出行动。
自动自发的人总是抢占先机,而喜欢拖拉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拉的原因之一。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犹豫不决、拖拉不行动的弊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类找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员工无法顺利地做某项工作?优柔寡断、害羞、无聊、无知、散漫、恐惧、疲倦、无法忍受不愉快、还是缺乏必备的工具?一字一句地具体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区分类别。如果正确地认清问题,则解决的方法就会变得相当明确。如信息不足,则可以开始寻找必需的资料。
2.引导式工作
假设想拖延写信时间,不要试着去强迫自己不拖延,只要采取一小步骤,当作完此步骤,便可以决定是否要继续下去。这步骤可能是看看信的地址,或将纸转入打字机,或取下纸来,或写下想提出的要点。任何事皆可,只要是明显的身体行为,这是打破内心困顿的方式,其理论基于:事物静止时依旧是静止着,运动时依旧是运动着。
3.5分钟计划
有些工作难以分割小块,如想清理积压如山的公文,大约需要一小时,实在很难将它简单分割成即时工作。这时,可以试试5分钟计划,和自己做个约定,允许用5分钟做这工作,时间一到,便可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或是继续5分钟。不管工作多么令人厌烦,仍须常常去做5分钟。5分钟后,若不想接着继续干,则不要干,约定就是约定。在将工作撇开之前,记下另一个5分钟的时间。
眼睛有活+手能出活
眼睛里有活,是说能看到问题;手中能出活,是说能解决问题。两者结合,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只是“眼睛里有活”而不去解决,或者是“手中能出活”而不能看到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会是完美执行的自动自发型员工。
老吴是个退伍军人,几年前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工厂做仓库保管员。虽然工作不繁重,无非就是按时关灯、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等,但老吴却做得超乎常人的认真,他不仅每天做好来往的工作人员提货日志,将货物有条不紊地码放整齐,还从不间断地对仓库的各个角落进行打扫清理。
3年下来,仓库居然没有发生一起失火失盗案件,其他工作人员每次提货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要提的货物。就在工厂建厂20周年的庆功会上,厂长按老员工的级别亲自为老吴颁发了5000元奖金。好多老员工不理解,老吴才来厂里3年,凭什么能够拿到这个老员工的奖项?
厂长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于是说道:“你们知道我这3年中检查过几次咱们厂的仓库吗?一次没有!这不是说我工作没做到,其实我一直很了解咱们厂的仓库保管情况。作为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老吴能够做到三年如一日地不出差错,而且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对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比起一些老员工来说,老吴真正做到了爱厂如家,我觉得这个奖励他当之无愧!”
眼里有活,是一种眼力,一种胆识,一种积极向上的能动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眼色”,知道干什么;而不是像陀螺一样,抽一下动一下。
手里出活,是执行有力度、有效率、有质量,出经验、出成绩、出好结果。总体来说,眼里有活,手里出活,要求的是一个员工在主动执行意识下出好的执行结果。
只“眼睛里有活”或只是“手中能出活”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员工,他们要么只有抱怨,在执行上能拖则拖;要么是只能被别人推着前进,没有自动自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抱着这种执行态度只会让企业利益受损。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非得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别人预期的更多。”优秀的员工具有眼里有活,手里出活的意识与能力,能在工作上主动积极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努力为组织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才能做个眼里有活,手里出活的优秀员工呢?
1.要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工作
做好分内事,是义务,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作为员工,就要从结果出发,关注企业的情况,关注任务的执行情况,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拖延、不敷衍。
2.要做好本职范围外的工作
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胜任工作。日本佳能公司《员工培训手册》上明确提出要求:“提前做好分内工作,时刻准备做好分外工作。”优秀员工不仅具备符合本职位要求的能力,他们还能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来思考问题,主动执行,积极负责,不管老板是否交代。
多想“怎么办”,少说“为什么”
接到一项任务,我们应该想怎样完成它,而不是“为什么”。这是一名自动自发型员工应当秉持的做事理念。很多优秀人士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为什么”堆积起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
杜拉拉在玫瑰休假期间接手了上海办的装修项目,虽然只是区区5%的加薪,但杜拉拉不在意,杜拉拉天生是个勤快人,“有活干,她就兴奋,她的注意力全放在怎么把活干好,至于刚好了能够怎么样可以怎么样,她就几乎不想”。杜拉拉在钱上面虽然“弱智”,但是不可否认,她在上海办装修项目中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成了她日后晋升的重要筹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执行力是最重要的。
如果当时杜拉拉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上海办的装修项目,相信她不会那么快就能坐到人事行政经理的位置。面对上司委派下来的任务,员工最好的选择就是及时去做。
身在职场,不论是不是你的工作,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就要积极去做,这是让上司相信你是个可造之材的最快最好的方法,不要担心自己是在做无用功,你的付出上司会看得见。
考虑“怎么办”的自动自发型员工会很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在困难之中总可以找到价值。他们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助益的“为什么”上,而立刻思量怎样创造性地将工作完成。他们排除有破坏力的想法,而运用有建设效果的想法。
联邦快递员工的核心理念是隔日送达,隔日一定要送达,无论碰到什么麻烦和问题。联邦快递曾在其公司网站上张贴了几个故事来阐明其核心理念:隔日送达。
一天,公司的一个驾驶员克劳尔,来到美国铝业公司装运一批必须当晚运出的车轮。然而,车轮的重要部件之一很晚才运达。克劳尔没有等待和观望,而是积极帮助安装,并为车轮加上润滑油,使得这批车轮得以按时运出。
在一次出班中,史蒂芬驾驶的货车过热,他通过不断给散热器加水完成了运输任务。回到运输站后,他将另外一批待运的包裹装上另一辆货车,但这辆货车也抛锚了。于是,史蒂芬向一位客户借了一辆自行车,将联邦快递公司的板条箱放入自己的背包里,然后将包裹装入其中。在炎热的天气里,史蒂芬骑着自行车,在陡峭的山丘上上下下,共行进了10英里,最终运完了自己负责的货物。然后,在休息的间隙,他又徒步行走了2.2英里去装运另一批货物。
隔日送达是联邦响亮的服务口号,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全面推进企业战略,每一个联邦快递人都要绝对执行,背负着强烈使命感的联邦快递人用自己坚决执行的行动捍卫了公司的使命。
驾驶员克劳尔运输中遇到任何困难,但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如此,面对困难和问题,只有用“怎么办”替换我们脑子中的“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才能蒸蒸日上。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第一步,就不会有万里长征;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没有开始,就不会有进步。脱离实际的任何幻想,都不是人生的理想,而是伤害自己的“迷魂药”。幻想的“英雄”以及语言的“英雄”,都不及平凡的行动。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行动家,不是空想家;每一个赚钱的人都是实践派,而不是理论派。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赶到前头的秘密就是开始。”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地奔跑。没有行动,任何天花乱坠的梦想、海誓山盟的决心,都只能是天桥上的把式——光说不练。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真正有意义。因此,接到命令,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执行,想想怎么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机遇和奇迹的社会,所以永远不要怨天尤人地沉寂,要大胆地去想,最重要的是大胆地走出第一步。当你踏出那足以桎梏你一生命运的第一步时,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困难就是超越自我,只有不断行动才能助你成功。
总之,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为什么”的设想没有用,“怎么办”的回答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只要多想想怎样去做,克服困难,走出失败,就大有希望。
下班前将今天的任务清零
人的本性是放纵、散漫的,常常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做得不到位,事情不能按时完成。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把它无限期拖延下去。只有懂得用时间给自己压力,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今日不把工作任务清零,工作任务必然会积累起来,积累就会拖延,拖延必然会导致堕落、颓废。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当为每件任务设定“最后期限”。
某公司老板要赴国外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句工作人员于是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
在该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都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对方睁着惺忪睡眼,道:“今早只睡4小时,我熬不住睡去了。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来到后,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
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设计工作期限,把上司设定的工作完成期限按照自己的计划往后延。自动自发型员工都会牢记工作期限,并清晰地明白,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这一看似荒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东西。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才能够生存。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公司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员工必须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
老板不会用一个做事没有任何成效的人。如果说,出身和学历是走向成功的阶梯,那么日清的工作态度就是使你迈向成功的高效法则。
“拿下美国B客户非常难!”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大家都这么说,因为前任各产品经理在这位客户面前都业绩平平。
真的这么难吗?崔淑立不信。这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B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因时差差12个小时,此时正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即时回复,客户就不用等到第二天了!
从这天起,崔淑立决定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当地的上午时间处理完客户的所有信息。
3天过去了,“夜半日清”让崔淑立与客户能及时沟通,开发部很快完成了洗衣机新外观的设计图。在决定把图样发给客户时,崔淑立认为还必须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当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日清”——整机外观图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
大约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立刻打开家中的电脑,当看到客户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时,她顿时高兴得睡意全无,为自己的“夜半日清”有效果而兴奋不已!
样机推进中,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可以回复的就即时给客户答复。美国那边的客户完全被崔淑立的精神打动了,推进速度更快,B客户第一批订单很快敲定!
崔淑立完全有理由说:“有时差,我没法当天处理客户邮件。”但她只认目标,不说理由。崔淑立说:“因为,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自我经营的快乐!有时差,也要日清!”
其实,市场没变,客户没变,拿大订单的难度没变,变的只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崔淑立。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会喜欢崔淑立这样的员工,她能够自动自发、日事日清。
一个缺乏时间观念的员工,不可能自动自发,一个做事有始无终的员工,他的做事效率实在令人怀疑。这样的员工势必不会赢得老板的青睐。只有那些自动自发,日事日清的员工才是老板欣赏的人。
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就是优秀的。认真勤奋、毫不拖延时间地投入工作,你总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奇迹。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说的是一个人既听指挥,又有执行的能力。职场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有的人有能力,但恃才傲物,什么事都和老板对着干;有的人则相反,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嘴上答得好,但没有办事的能力,老板说多少遍都是白说。这两种人中任何一种都不会是企业需要的自动自发型员工。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是自动自发型员工的两个显著标志。“一说就动”体现的是一种一切行动听指挥,立即执行的态度;“一点就透”说的是人的悟性,做任何事情,只要任务下达,就不需要反复提醒,只要是别人说出口,就能迅速领会其内涵。
联想发展期时,负责全国分公司市场的主管孙宏斌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各地18家分公司形成了“独立王朝”,柳传志派郭为处理各个分公司的业务。当时27岁的郭为任业务二部主任经理,毅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整顿孙宏斌带领的分公司,必然会得罪一部分人。在重庆,甚至有人扬言“把你扔到嘉陵江里去”,但是郭为没有畏惧,带领“五人小组”成功查出部分分公司账目混乱、疏于管理的问题。郭为撤换了成都公司总经理,将重庆分公司关门,并为长沙公司和武汉公司换了新的经理。最终保住了联想的资产,遏制了分公司的掏空舞弊。
从这个时候开始,郭为在联想里获得了一个“替老板堵枪眼”的评价。
郭为无疑是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人。面对执行难题,他一说就动,不推辞,并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用自己出众的能力将问题圆满解决了。
很多著名企业的管理者都要求员工既具有听从指挥的意识,具有很好的悟性。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自身的要求。有的人自身能力很高,对领导的命令抱着爱理不理的态度,不愿意付诸执行中,也有的人是积极响应领导的人,但是他们长了一个冥顽不化的石头脑袋,同样的事情领导多次强调了,他们做起来仍不得要领,或者根本把领导的吩咐当成了耳边风。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自动自发型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优秀的执行者。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企业欢迎的人。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型人主要具有这些特点:
1.不推脱,不抱怨
面对难题,他们不会退缩,也不会向老板抱怨,或者提条件,有的只是接到难题的迅速行动,不找借口,直到将事情处理到最好。
2.同样的话不需要说两遍
同样的任务,领导不需要反复吩咐;同样的错误,领导不需要反复提醒;同样的问题,领导不需要反复强调。
3.听得懂上级的弦外之音
上级很多时候不会直接告知你的不足,或者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们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人能从上级的言行中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并采取行动。
4.能够举一反三
不把问题留给老板,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
5.关注自己做到了什么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我做了什么”,而不关注自己“我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他们也很难取得让老板满意的执行结果。
6.看重贡献而不是回报
那些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把结果留给老板的员工比较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