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出现了鼻炎、胃痛、腹泻、哮喘、痔疮等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时,在去医院详细检查并接受医生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特定的拉筋拍打方法,以帮助更快更有效地缓解、祛除疾病,恢复健康。
感冒
感冒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发生了感冒就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怕冷、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一般在气候多变,冷热失常,温差比较大的时候就容易引发感冒。虽然感冒比较常见,但是反复多发,也会引起肺部等疾病。
拉筋疗法
1.采取端坐的姿势,分别在大杼、大椎、风门、风池等穴位处进行按压刺激。
2.着重练腹式呼吸,养成柔和、缓慢而较深长的呼吸习惯。
3.两手掌互相搓热从前额,沿鼻两侧擦至下颌,然后沿脸外侧向上,经耳时用拇指、食指夹住耳垂向外轻拉,再上擦回到前额部,此为1次,共做16次。
4.两手拇指根部掌面互相对搓发热。然后从印堂穴开始,沿鼻两侧擦至迎香穴,上下16次。
TP印堂、迎香穴
5.每天起床前点按人中穴和风府穴十几下。
TP人中、风府穴
拍打疗法
1.采取仰卧的姿势,全身放松,从上向下的进行拍打前胸和腹部,拍打使皮肤变得潮红为佳。
2.采取端坐的姿势,用左手放在右肩上,向后抓取,进行10次交换右手进行。
3.患者俯卧,医者在患者的后背脊柱中央的位置,从上至下进行推拍的动作,进行10左右。
4.用力拍打合谷穴和列缺穴,力量可以稍微大一些,有酸、胀感为度,每个穴1分钟。
TP合谷、列缺穴
5.患者俯卧,医者双手依次叩击患者背部的大杼、大椎、风门、风池、膏肓、神堂穴各2分钟。
TP大杼、大椎、风门、风池、膏肓、神堂穴
6.患者仰卧,医者用桑枝棒依次轻轻击打患者背、腰、臀及下肢,直到皮肤微微出汗为止。
鼻炎
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鼻炎多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的鼻黏膜如病毒、病菌感染,或刺激物的作用下受损而导致的。
拉筋疗法
1.用手指在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揉捏鼻部5分钟,然后轻轻点按迎香(鼻唇沟中,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和上迎香(鼻唇沟上端尽头各)各1分钟。每天用手指推迎香穴36~100下;
TP迎香穴
依序拇指交替推印堂(两眉中间)50次,用手的大鱼际从前额分别推抹到两侧太阳穴(外眼角与眉梢连线中点)处1分钟,按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合谷(在一、二掌骨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各1分钟,最后按揉风池(颈后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相交处凹陷中)1分钟;
TP印堂、太阳、中府、尺泽、合谷、风池穴
用手掌抓捏颈后正中的督脉经穴,以及背部后正中线两侧的经穴,自上而下,反复4~6次。再从颈部向两侧肩部做提拿动作。重占提揉肩井穴(两手交叉搭肩,中指尖下处),做3分钟,按揉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分钟;
TP肩井、肺俞穴
用手掌在上背来回摩擦按揉,感觉到皮肤透热时为度;
以上按摩手法每天做1次,10次为一疗程。
2.按揉脚下的肺、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肾上腺和脾反射区。
拍打疗法
用手掌心拍打前额发际靠上的位置,也就是俗称的小孩头囟门部位,拍打力度要大一些,每次拍打20分钟,两个手交替拍打,每天累计拍打两个小时。
鼻窦炎
鼻窦炎是指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黏膜发炎的症状,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
拉筋疗法
1.正坐,全身放松,用中指点击配合揉按列缺、合谷穴各2分钟。
TP列缺、合谷穴
2.正坐,用中指点旋配合揉按太阳、印堂、攒竹、迎香、头维穴各3分钟。
TP太阳、印堂、攒竹、迎香、头维穴
拍打疗法
1.正坐,微微握拳轻叩后颈部的大椎穴5分钟,直到穴位感到温热酸胀为止。
2.正坐,用双手拍打后颈部两侧风池穴各2分钟,以酸胀为度。
3.患者俯卧,医者微微握拳叩打患者颈背部的膏肓、风门、肺俞、神堂穴各3分钟。
TP大椎、风池、膏肓、风门、肺俞、神堂穴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本病多因情志抑郁、抽烟、情绪波动而起病咽部干燥、灼热、发胀、发痒、堵塞等,但较少有咽痛。常以咳嗽来清除分泌物,清晨常吐出黏稠痰块,易引起恶心。
拉筋疗法
1.静坐,两手轻放于两大腿,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安神入静,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满口,缓缓下咽,如此15~20分钟,然后慢慢睁开两眼,以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轻揉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满口后,缓缓下咽,如此按揉5~7分钟。每日练2~3次,每次15~30分钟。
2.按揉廉泉穴(位于下巴顶端再往里2厘米)用拇指指面按揉100次,手法轻柔,有酸胀感为佳。
TP廉泉穴
3.按揉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2厘米)用食指与拇指同时按揉两侧人迎穴100次,手法轻柔,有酸胀感为佳。
TP人迎穴
4.按揉天突穴(胸骨上窝凹陷处)用中指指端按揉100次,手法轻柔。
TP天突穴
拍打疗法
1.拍打咽喉、胸口和肺部等身体部位。
2.腹常旋,拍打足三里穴,十指干梳头,全身拍打功。
TP足三里穴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与气候变化、物理化学刺激(如吸烟、大气污染)、过敏等因素有关。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拉筋疗法
1.沿着手太阴经筋与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寻找筋结,按揉中府、云门、膻中、中脘、尺泽、鱼际、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位的附近,按揉3分钟,以酸胀感为佳。在后背的脊柱两侧一般也能找到敏感的反应点,都要按揉。
TP中府、云门、膻中、中脘、尺泽、鱼际、三阴交、太溪、涌泉穴
2.如果痰比较多且黏稠,还可以多多按揉腿上的丰隆穴,有化痰止咳的效果。
TP丰隆穴
3.睡觉前,再用双手掌心按在两脚涌泉穴上,反复搓擦1~3分钟,双手双脚交替进行,以足心发热为佳。
TP涌泉穴
4.揉搓颈部:两手搓热,然后摩擦颈部,直到发热时为止。
5.两手摸墙:面对墙站立,两臂上举,两手摸到最高处,然后两臂放下。重复做20~30次。
6.跪撑臂屈伸:跪在床上,两臂伸直,再两臂弯曲,上身前倾胸贴近床上,然后两臂伸直上身直起。重复做20~30次。每日做2次。
拍打疗法
1.拍打胸部:挺胸吸气后,双手拍打胸部先轻后重。每次拍打30~50次。
2.捶击肩部:左拳捶击右肩,右拳捶击左肩。每侧捶击20~30次。
哮喘
哮喘多发于老年人,他与肺功能下降有一定的关系,发作的时候经常发生在夜间或者清晨,会感到胸闷、窒息、咳嗽、喉中痰鸣等症状,能够引起哮喘的原因很多,例如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情志不畅等都可以引发哮喘。
拉筋疗法
1.采取俯卧的姿势,操作者在定喘、肺俞、神堂、膏肓、大椎、大杼、风门、列缺等穴位处进行按压,出现酸胀的感觉最佳,每个穴位1分钟。
TP定喘、肺俞、神堂、膏肓、大椎、大杼、风门、列缺穴
2.采取端坐的姿势,在合谷、鱼际、肾俞、丰隆以及足三里穴位处进行按压,每个穴位1分钟。
TP合谷、鱼际、肾俞、丰隆、足三里穴
3.正坐,全身放松,点旋天突、膻中穴各1分钟。
TP天突、膻中穴
拍打疗法
1.采取俯卧的姿势,操作者在患者的背部进行抓拍,反复进行10次,由上向下,当皮肤变红为佳。
2.采取端坐的姿势,全身放松,拍打胸前和后背的部位,力量要适中。
3.先拍抓后背部,以潮红为度;然后叩击定喘、肺俞、神堂、青肓、大椎、大杼、风门、尺泽、列缺等穴,以酸胀为度;再点击合谷、鱼际、肾俞、太溪、丰隆、足三里;点旋天突、膻中;最后反复拍推手太阴肺经结束。各做3~5分钟。
腹泻
中医认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至有如清水,谓之泄泻,又称腹泻。如果单是大便次数增多,不一定是泄泻。泄泻一定要以大便清稀为诊断依据,因为也有一日解大便多次之习惯者,如果粪质不稀,肚子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话,就不能算是泄泻;也有的人一天可能只大便1~2次,但是粪质清稀或水样,这样就应该算是泄泻了。中医认为泄泻的原因多由外感寒邪,饮食不善,或情志内伤等因素而诱发。西医的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以参考本病治疗。
拉筋疗法
1.拉腹筋,具体方法见本书第二章中第六节“身体五大部分的拉筋法”内容。
2.一指禅推法:患者仰卧位,操作者以一指禅推法,由中脘穴开始,缓慢向下,移至气海、关元等穴,须沉着缓慢,反复操作3~5分钟。
TP中脘、气海、关元穴
3.背部按揉法:患者俯卧位,操作者沿脊柱两旁滚揉腰背部肌肉,重点按揉脾俞、胃俞、大肠腧、长强等穴6~10分钟。再在左侧背部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约6~10分钟。
TP脾俞、胃俞、大肠腧、长强穴
4.摩腹法:用双手掌(或叠手)绕肚脐摩腹,逆时针,中度力道,摩50周,然后再用手掌横擦小腹,50次。
5.点揉法:点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各1分钟。
TP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
6.腹部提拿法:病人仰卧,操作者用双手提拿腹肌,力量缓和,但须达于深层,8~10分钟。
7.脾胃虚弱者加在气海、关元、足三里穴按揉,每穴各2分钟,同时配合胃脘部震颤法,3~5分钟。
8.脾肾阳虚者加擦摩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穴及骶骨部八髎穴,6~8分钟。肝脾炽盛者加揉章门、期门穴,各2分钟。湿邪侵袭者加揉神厥、气海穴,以腹内热胀感为度,按压足三里、内关穴,各2分钟。
TP肾俞、命门、八髎、章门、期门、神厥、气海穴
拍打疗法
首先拍旋全腹部3~5分钟遍;然后拍颤中脘、天枢2~3分钟致腹部温热;横向拍推脊背、腰骶部2~3分钟;再叩击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等穴各2分钟,以酸胀为度;点击足三里、内关、上巨虚、阴陵泉等穴各2分钟,以酸胀为度;脾胃肾气虚弱者,按辨证用补法点旋相关经穴结束。
TP中脘、天枢、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足三里、内关、上巨虚、阴陵泉穴
痢疾
痢疾,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一般起病较急,多发于夏秋季节,以发热有呕吐开始,继而腹痛,呈阵发性,腹泻大便次数每日10~20次。
拉筋疗法
身体直立,两手自然下垂(年老体弱者,可用拐杖等作为辅助支撑物),调匀呼吸;吸气时,右腿屈膝上提,小腿下垂,大腿抬平与躯干成90度角(如金鸡独立状);然后呼气,缓缓将腿放下(腿不着地),随着吸气再抬腿;如此反复做15~30下,再换左腿进行相同的练习,每日2~3次。
拍打疗法
首先向下拍推脊背、腰骶部,反复多遍,以潮红微热为度;然后用拳轮击打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脾俞、胃俞、小肠俞等经穴,以酸胀为度;再点击足三里、梁丘、大敦;顺时针拍旋中脘、水分、天枢等经穴;最后按辨证叩击关元、肾俞结束。各方法操作2~3分钟。
TP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脾俞、胃俞、小肠俞、足三里、梁丘、大敦、中脘、水分、天枢、关元、肾俞穴
厌食
厌食是指较长时期食欲减退或消失的症状,其主要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常见的病因有不良饮食习惯,感染,胃肠道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以及营养障碍,包括近年较为增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D 中毒等。这里所说的厌食主要指因脾胃虚弱而导致的厌食。长期厌食可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
拉筋疗法
采用斜身,两手偏向一侧,急挺身,舒展放松头部和两手,两手相抓互相牵拉,并慢慢牵拉一会儿,尽量保持姿势不变。做时气力要缓和自然,然后斜身向另一方。左右来去同样姿势各做21次。再由脖子前后两侧慢慢伸出手,好像向外扒,放松身心,摇动21次。交替进行。
胃痛
胃痛就是胃脘部位的疼痛,引起胃痛的因素多种多样,例如脾胃虚寒的患者,就会出现呕吐清水的情况,而因为外感引起的胃痛,可能会出现喜暖恶寒的情况,而肝胆不是引起的胃痛就多是胀痛,可能会伴有胁痛。所以说胃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也需要根据胃痛的原因来确定。但是胃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三个方面,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和疲劳过度。所以多注意这些方面有助于胃痛的治疗。
拉筋疗法
1.患者保持全身放松,采用俯卧的姿势,医者点按脾俞和胃俞这两个穴位,这是个调节胃痛的关键穴位,持续点压3分钟。
TP脾俞、胃俞穴
2.正坐,用拇指指腹点旋两侧阴陵泉穴各10~15分钟。
TP阴陵泉穴
3.正坐,双腿屈膝,用拇指指腹点旋两侧足三里穴各3~5分钟。
TP足三里穴
4.患者俯卧,医者用拇指顶端点击中脘、脾俞、胃俞、胆俞穴各穴3分钟。
TP中脘、脾俞、胃俞、胆俞穴
拍打疗法
1.采取端坐的姿势,全身放松,用中指叩击足三里和合谷穴。持续3分钟。
TP足三里、合谷穴
2.采取俯卧的姿势,操作者反复的抓拍整个背部,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一次的进行抓拍,持续5分钟。
3.采用俯卧的姿势,操作的人依次拍打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等穴位,每个穴位1分钟,有酸胀的感觉最佳。
TP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穴
4.采用仰卧的姿势,用手拍打天枢、中脘穴各3分钟。用力要有深透感。
TP天枢、中脘穴
5.首先侧击后背部,从上往下,反复几遍,以透热为度,然后拍击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穴,以酸胀为好;再拍膻中至中脘、天枢穴,深透为度;点旋脾俞、胃俞穴,叩击足三里、合谷穴。最后根据辨证选穴点击或点旋相应穴位结束。共操作30分钟。
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统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呕血和黑粪等。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本病常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
拉筋疗法
1.推胃:双手十指自然伸展,放胸腹部位,自心口至脐下,左右手交替推行;双手两拇指并齐,其余八指向外自然伸展,放其胸腹部位,自心口至脐下四寸平推。
2.每天早上醒来,差不多是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和胃经的时候,用双手的小鱼际分别按摩足阳明胃经的小腿段以及手阳明经的前臂段,其中以手、足三里穴为主,按摩到发热为止。
拍打疗法
先将双手置于腹部轻轻揉按,使腹部皮肌放松,再由轻到重,揉至整个腹部松软后再进行拍打,拍到打嗝、放屁即可。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拉筋疗法
1.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或将床脚垫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闭,重复进行;吸气时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个字,呼气时落舌,默念第2个字,停闭时舌不动,默念其余的字,默念字句可为“胃上升”、“胃体上升”等。
2.并腿仰卧,两手位于体侧;两腿屈膝举离地面成45度,两掌心撑地;两腿向前后环绕旋转,状似骑“自行车”踏蹬动作,呼吸均匀。持续练习1~1.5分钟,共3~4组,间歇30~40秒。
3.并腿仰卧,两臂屈肘位于头侧;两腿伸直上举(与上体呈直角);上体向后摆动,肩部撑地呈“肩倒立”,两腿随即向头后弧摆;原地反弹一次;两腿回摆成卧姿,重复8~10次。
4.两腿屈膝向胸前上举,两手抱膝,上体随即向前卧起呈“团身”,并用大腿位按压腹部,头、颈部靠近膝位,静止4~5秒,吸气;还原成仰卧,呼气,重复10~12次。
拍打疗法
1.每天要在排便后或是肚子不是饱的时候用手对肚子进行拍打,或手握空拳对肚子进行拍打。
2.躺着,放一荞麦小枕头(或其他有点重量感的物品)在肚子上,然后利用吸气和呼气把肚子上的枕头往上顶起再放下,到腹部酸、胀为度;然后再用手部对肚子进行按摩并且对肚子拍打。
3.仰卧,全身放松,用虚掌拍打两侧胃乐穴、中极穴、气海穴各5分钟,拍打两侧腹哀穴、两侧中脘穴、两侧关元穴各10分钟。
TP胃乐、中极、气海、腹哀、中脘、关元穴
4.仰卧,全身放松,两手掌有节奏地由下往上推拍腹部5~10分钟,协助胃部上提。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于十二指肠部位的局限性组织缺失,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的非特异性溃疡。其形成的机理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十二指肠的抵御作用之间失去平衡,故属消化性溃疡范畴(消化性溃疡还包括胃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因本病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肝胃气痛”等的范围。
拉筋疗法
1.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用按揉法双手掌反复按揉脊柱及其两侧夹脊穴。然后用双手拇指用力,反复点揉脊柱两侧夹脊穴,各反复4~6遍。明显压痛处作重点治疗。
TP 夹脊穴
2.患者仰卧位,施术者用中指点揉两侧内关穴,再用中指点揉中脘、上脘、下脘、梁门等穴,再用双手掌反复交替,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肢部做推揉环形按摩5~10分钟。并随着患者呼气加重用力,吸气时减轻用力。
TP内关、上脘、下脘、梁门穴
拍打疗法
每天坚持拍打足三里,按揉合谷穴,按摩腹部神阙穴部位。
TP足三里、合谷、神阙穴
疝气
疝气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拉筋疗法
1.仰卧在床上,双臂平放在躯体两侧,两腿并拢上抬30~90度,再放平,最好稍悬空,一般反复做30次。继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做仰卧起坐动作,反复做8~10次。
2.平坐在床上,两腿向前伸展,上身挺直,两臂平放于体侧,掌心向下。用一条长毛巾套在双脚底,吸气,将腿弯曲伸展,抬离床面,身体后倾,胳膊伸直,拉住毛巾两端,使躯体与双腿形成一个“V”字。呼气,腹部收紧,平衡身体,挺直腰背,尽量保持这个姿势,期间自然呼吸,然后将双腿和躯干慢慢放回床面。反复做3~6次。
3.平躺在床上,做3~5分钟深呼吸,同时手掌在患部做轻柔的画圈按摩,然后放松身体10~15分钟。
4.坐地,舒展两脚,用两手握住足两大拇指,使足上抬头下低,尽量牵拉,行气五息而止,使气达腹中,再引腹中气使遍行身体。
胀满
胀满是指胃部胀气、胀痛的症状,表现为腹部胀大。中医认为,胀满多是外邪入侵或饮食不节等所指,导致体内清浊相干,隧道壅塞,气化浊血淤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
拉筋疗法
1.对饱食引发的胀满或寒气腹内不适,可正坐直腰,用口吸气数十次,气吸足后吐出,直到胀满感消失为止。.
2.蹲坐,收心定意,卷曲两手从心向下,然后左右摇动两臂,交替侧斜身体,两肩尽量用力,低头向肚,两手沿冲脉按到脐下,上下反复21次。
3.瑜伽贴腹式呼吸:空腹,盘坐或站立微弯,先吸满腹部,呼五分,腹部上下运动,以能贴腹推挤至背为佳。早晚两次,每次10~20组,每组做9次以上(一上一下为一次),严重者一天三次。
拍打疗法
1.拍打上腹部,即胃脘部,肚脐上方与心口之间,可单手拍打,亦可双手轮流拍打,一般拍打2~3分钟。
2.拍打肚脐,即神阙,所谓神仙所居之处,可单手拍打,亦可双手轮流拍打,一般拍打1~3分钟。
3.拍打小腹,即肚脐下方与曲骨之间,双手一上一下轮流拍打,一般拍打1~3分钟。
4.拍打腰腹两侧带脉处,双手轮流拍打,左手拍打左侧带脉处,右手拍打右侧带脉处,一般拍打1~3分钟。
5.拍打小腹两侧,双手同时轮流拍打小腹两侧,左手拍打小腹左侧,右手拍打小腹右侧,一般拍打1~3分钟。
便秘
便秘之类的病症通常是不被人们所重视的,除非已经持续半个多月了还没能正常排便,才会想起来看医生。平时,很多人会买一些通用药物,例如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医治自己。其实,产生便秘的原因各有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产生疗效。是药三分毒,如果随便乱吃药,很可能会增加体内的毒素,一病不好,再来一病。
拉筋疗法
1.每天沿着食指的根部向食指尖的方向进行推按,达到几百次的时候,就会发现肠蠕动好像变强了。
2.在肚脐的上边盖一层薄布,用手指一上一下的点按,然后轻微的揉动,绕着肚脐,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慢慢揉动。
3.点按腹部的天枢、中脘、神阙等穴,有调中和胃、疏调肠腑、理气健脾的作用。
TP天枢、中脘、神阙穴
4.不拘时做两天腿下蹲运动,每天2次,每次50下。
5.每晚临睡前做腹式呼吸:平卧或端坐,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丹田,尽量排除杂念,保持胸部不懂,用鼻子吸气,慢慢地吸,臆想所吸之气达到小腹丹田处,让小腹慢慢地鼓起来,直到不能吸气为止;然后再徐徐将气呼出,同时收缩腹肌,小腹凹下去。每天1次,每次5分钟。
6.仰卧起坐:仰卧位,收腹做起,两手摸足尖,反复10次。
7.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抬起,使大腿贴于腹部,然后还原,反复10遍。
8.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伸直举起,然后放下,反复10遍。
拍打疗法
首先从上往下拍推脊背、腰骶部,力里稍大,以潮红发热为度;再拍击大椎、大杼、神堂、小肠俞、中髎、次髎、膏肓等经穴,以酸胀为度;然后反复大力拍揉全腹部;点击合谷、足三里、大横、天枢、腹结、外陵、关元、支沟、上巨虚、公孙等经穴;最后辨证治疗结束。各方法操作2~3分钟。
TP大椎、大杼、神堂、小肠俞、中髎、次髎、膏肓、合谷、足三里、大横、天枢、腹结、外陵、关元、支沟、上巨虚、公孙穴
胆囊炎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分为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两种:前者表现出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后者表现出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拉筋疗法
1.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穴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TP胆俞、肝俞、膈俞穴
2.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穴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TP章门、期门穴
3.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TP胆囊穴
4.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患者两肩,膝部抵患者胆俞穴,将患者向前用力扳晃2~3次。
TP胆俞穴
拍打疗法
1.四指叩击法:根据胆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
贯法:医者将一手放在患者百会穴上,另一手握空拳轻叩放在患者百会穴上的手掌背1~3次。
TP百会穴
痹证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拉筋疗法
1.全身拉筋,具体方法见本书第二章中“身体五大部位的拉筋法”一节内容。
2.患者俯卧,医者点穴患者背部的肾俞、肝俞穴各2分钟。
拍打疗法
1.正坐,全身放松,抓拍及提捏两侧肩井穴各2分钟。
TP肩井穴
2.反复拍打各疼痛部位1~2分钟。
3.患者俯卧,医者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患者后背5分钟,以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4.患者俯卧,医者拍击患者后颈部的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天柱穴各2分钟。
TP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天柱穴
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
拉筋疗法
1.提肛运动:全身放松,臀部及大腿用力加紧,配合吸气,将****向上收提,稍闭一下气,然后呼气,全身放松。这种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
2.举骨盆运动:仰卧屈膝,使脚跟靠近臀部,两手放在头下,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使骨盆举起,同时提收****,放松时骨盆下放。熟练后,也可配合呼吸,提肛时吸气,放松时呼气。
3.旋腹运动:仰卧,两腿自然伸展,以气海穴(脐下一寸处)为中心,用手掌做旋转运动。
4.交叉起坐运动:两腿交叉,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腿保持交叉站立,同时收臀夹腿,提肛;坐下还原时全身放松。
5.体前屈运动:两腿开立,两掌松握,自胸前两侧上提至乳处,同时反头挺胸吸气;气吸满后,上体成鞠躬样前屈,同时两拳变掌沿两腋旁向身体后下方插出,并随势做深吸气。如此连续操作5~6次。
6.提重心运动:两腿并拢,两臂侧上举至头上方,同时脚跟提起,做深长吸气;两臂在体前自然落下,同时脚跟亦随之下落踏实,并做深长呼气。
拍打疗法
1.两手自然下垂,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成虚掌,对腿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向上反复进行拍打,用力适中而有节奏,拍打后手要迅速提起。也可以用拳背、掌根为着力部位,进行击打。两臂交替进行,做50~80次。
2.一腿支撑地面,用另一腿的脚面踢打支撑腿的腿肚子,能够刺激到小腿上的两个穴位——承筋穴和承山穴。两腿交替进行,做80~100次,长期坚持,即可达到功效。
TP承筋、承山穴
3.首先拍抓第7胸椎两旁、大杼、膏肓、神堂至局部酸胀发热;然后用掌心拍法拍打百会5~8下;再叩击孔最、足三里、三阴交各3分钟;按揉关元穴5分钟;用拳轮击打肾俞及腰底部5分钟,并横擦、直擦该部位3~5分钟;再反复点旋长强穴5~8分钟;最后根据辨证选穴点击或点旋相应穴位。各2~3分钟结束。
TP大杼、膏肓、神堂、百会、孔最、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肾俞、长强穴
肝病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多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呕吐、腹泻、全身乏力、易疲劳、肝区疼痛等症状。
拉筋疗法
1.将自己的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这条硬筋就是地筋。每天晚上泡脚后按这根地筋,反复按揉它,直到将它揉软,这样才能使肝脏的情况渐渐好转。
2.揉跟腱:用拇指与食指沿跟腱下端向上捏揉,直到跟腱隐于小腿肌肉之中,捏不到为止,两手反复交替共计10分钟即可。注意拇指端尽量向内,以便扩大捏揉部位,一般在跟腱下端痛感明显,跟腱上端酸胀感明显。
但要注意的是,妇女在怀孕期间不能揉跟腱,因为跟腱所处的膀胱经上的昆仑穴有催产作用,容易导致孕妇早产。
拍打疗法
嘘字功:静坐端正,怒目扬眉。意念是无视病灶,视为小病,不久即愈。然后慢慢转头,左顾右盼。头在正面时吸气,头左、右顾时念嘘字。站立练功时,再加双手拍打功,头左转时右手拍打左肩,头右转时左手拍打右肩。
肺病
肺病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肺炎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于冬春两季。中医认为,由外邪侵袭,或痰饮内聚,或肺气肺阴不足所致,亦可因其他脏腑、血脉病证传变而致。
拉筋疗法
1.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缓慢呼气4~6秒,每次10~15分钟,每日数次。
2.腹式呼吸:以吸鼓呼缩的方式,胸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双吸气时间长1~2倍,5分钟/次,2~3次/天。
3.两足趾相对,行气五息止,以(意念)引气人心肺,可消除厥逆上气;进而尽量用力,使两足相对,以意念引肺中内气出,让病人运行肺气,使肺气在体内外屈伸正常运行,所到之处就会无有阻碍,气顺滞消。
4.两手向后,左右两手相合尽力托腰向上,前后振摇两臂肘来去七次。然后同前式样,合手托腰,将双手直向上向下用力摩腰反复十四次。可治脊、心、肺气奎闷不舒。
拍打疗法
1.掌指关节微屈,手呈抚碗状,用腕力轻柔地、迅速地从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拍打腋下、前胸、背部,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注意,必须在患者呼气时进行叩击,每次呼气时叩击3次~5次,持续时间5 ~15分钟。
2.坐位,思想集中,意守丹田,头正颈直,两眼半闭,口微闭合,舌舐上腭,以鼻呼吸,松弛自然;用右手食指指腹,从鼻根部沿鼻梁自上而下轻轻地按摩20次,再沿鼻子周围按摩20圈,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捏住鼻翼两侧,捏紧后松开,再捏紧再松开,连续20次;将两手掌搓热,用右手手掌捂在鼻子上,轻轻地拍打20次,再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即可,也可连续做2遍,时间为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