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的人生要低调
36525100000013

第13章 功成名就也要低调做人

越是春风得意,越要反躬自省

有句话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确实是客观世界中不争的事实。出头椽子,总是比不出头的椽子要承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也比别的椽子要腐败得早。因此,人在风光尽显之时,若能够居安思危,用低调保护自己。实在不失为明哲保身的一大秘诀。反之,若不懂得这样做,那后果只能是将自己置于凶险的境地。

战国时期,楚怀王宠妃郑袖,才貌双绝,工于心计。当时,魏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赠给楚怀王一个大美人,人称魏美人,娇嫩柔美,眉目传情,真乃绝顶佳丽,把好色的楚怀王迷得神魂颠倒,白日寻欢,夜晚作乐。

智深谋远的郑袖,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她稍加思索,一计即上心头。于是,她便拿出女人温和、柔顺的性情,既不同魏美人争风吃醋,也不显示一点不满的情绪,而是像个知情达理的大姐姐,非常和善地对待魏美人,事事顺着魏美人的性子,还在楚怀王面前赞美魏美人美丽。

魏美人初到楚国时还有些害怕郑袖,但是看到她一贯待自己很好,便没了戒备之心。一日,魏美人亲昵地告诉郑袖:“姐姐,在异国他乡遇到您这样的好人,真是幸运哪!”“快别这么说!”郑袖安慰魏美人道,“咱们是同事一夫,本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姐姐不疼爱妹妹,谁来疼爱呢?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我们姐妹和睦相处,才是国君的幸事,而且,妹妹能给夫君快乐,我也快乐!”

魏美人闻此言,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姐姐,以后请多多指教小妹怎样使夫君快乐!

“好说好说,今后我们姐妹和睦相处,互通一气,就不会出什么差池。”郑袖和颜悦色地回答魏美人的话。

楚怀王见这对如花似玉的宠妃和睦相处,无限欢欣,慨叹道:“世人都说女人天生是醋做的,看来也不尽然。我的郑袖就不吃醋,她是真心爱我,她知道我喜欢魏美人,就主动替我照顾她、关心她,使她不思念故国,实在是贤内助啊!”

郑袖见自己的计谋已起作用,暗自高兴。一天魏美人来看郑袖,郑袖似无意地告诉魏美人:“大王在我这儿说你非常称他的心,只是嫌你的鼻子略尖了点儿!”“那可怎么办呢?姐姐!”魏美人摸摸鼻子,求秘方似的。

“这也没什么,”郑袖若无其事地说,“你以后再见到大王时,轻轻地把鼻子捂一下不就行了吗?”魏美人连称郑袖高明。

此后,魏美人每次见到楚怀王就把鼻子捂起来。楚王暗自惊奇,魏美人逢问必笑而不语。楚王便问郑袖,郑袖有意把话说个半截儿,含嗔带笑,欲言又止。楚王一直追问,郑袖便装着不情愿的样子,说道:“她说她受不了你身上的那种狐臭味!”

“什么!寡人乃一国之尊,她竟敢嫌弃寡人?真乃无理!”草菅人命、喜怒无常的楚王大怒,一掌击在几案上,喊道:“来人!快去把那贱人的鼻子割下来!”魏美人的鼻子被割掉了,既丑陋,又吓人,永远被打入冷宫。郑袖用计除去了她的情场对手,恢复了她在王宫独自受宠的地位。

正所谓“显眼的花草易招摧折”,自古像例子里的才子遭嫉、美人招妒的事难道还少吗?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傲人的资本,你都没炫耀显露的必要。要知道,人性往往有阴暗的一面,一旦你大意了,张扬了,你或许本身并没有夸耀逞强的意思,但别人早已看到你不顺眼。如若这时你还不能及时醒悟,赶紧用低调的策略保护自己,你就像例子里的魏美人一样是在将自己置身于吉凶示卜的旋涡急流当中,到时,即使你想抽身也难了。

人一旦出头了,发达了,除了自己容易得意忘形之外,同时也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被人品评,被人臧否。因此,越是春风得意之时,就越要经常反躬自省,越是要讲究不显不露,低调做人,唯此,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自己。

盛时当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鱼不可脱于水,龙不可脱于渊,人不可脱于权。

一个久握重权、身居高位的人,一旦失去权柄,就会惨不可言,即使想成为平民百姓,过着贫苦下贱的生活都不可能。其实权力和富贵都是双刃剑,控制得宜便身享荣华,太阿倒持则大祸立至,先前所拥有和享受的,也正是转头来毁掉自己的。

南宋的韩侂胄在南海县任县尉时,曾聘用了一个贤明的书生,韩侂胄对他十分信任。韩侂胄升迁后,两人就断了联系。

一天,那位书生忽然来到韩府,求见韩侂胄。

韩侂胄见到他时,十分高兴,要他留下做幕僚,给他丰厚的待遇。这位书生无意仕途,无奈韩侂胄执意不放他走,他只好答应留下一段时日。

韩侂胄视这位书生为心腹,与他几乎无话不谈。不久,书生就提出要走,韩侂胄见他去意甚坚,无法挽留,便答应了,并设宴为他饯行。两人一边喝酒,一边回忆在南海共事的情景,相谈甚欢。到了半夜,韩侂胄屏退左右,把座位移到这位书生的面前,问他:“我现在掌握国政,谋求国家中兴,外面的舆论怎么说?”

这位书生长叹一声,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叹息着说:“平章家族如今深患灭顶之灾,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韩侂胄问:“何以见得呢?”

这位书生用疑惑的眼光看了韩侂胄一下,摇了摇头,似乎为韩侂胄至今毫无察觉感到奇怪:“危险昭然若揭,平章为何视而不见?册立皇后,袖手旁观,皇后肯定对您怀恨在心;确立皇太子,您也并未出力,皇太子怎能不仇恨您;朱熹、彭龟年、赵汝愚等一批理学家被时人称作贤人君子,而您欲把他们撤职流放,士大夫们肯定对您深恶痛绝;您积极主张北伐,倒没有不妥之处,但战争中,我军伤亡颇重,三军将士的白骨遗弃在各个战场上,全国到处都能听到阵亡将士亲人的哀哭声,军中将士难免要仇恨您。北伐的准备使内地老百姓承受的沉重的军费负担,贫苦人几乎无法生存,所以普天下的老百姓也会归罪于您。试问,您以一己之身怎能担当起这么多的怨气仇恨呢?”

韩侂胄听了大惊失色,汗如雨下,惶恐了许久,才问:“你我名为上下级,实际上我待你亲如手足,你能见死不救吗?您一定要教我一个自救的办法!”

这位书生再三推辞,韩侂胄哪里肯依,固执地追问不已。这位书生最后才说:“办法倒有一个,我亦衷心希望平章您这次能采纳我的建议!当今的皇上倒还洒脱,并不十分贪恋君位,如果您迅速为皇太子设立东宫建制,然后,以昔日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劝说皇上及早把大位传给皇太子,那么,皇太子就会由仇视您转变为感激您了。太子一旦即位,皇后就被尊为皇太后,那时,即使她还怨恨您,也无力再报复您了。然后,您趁着辅佐新君的机会,刷新司政。您要追封在流放中死去的贤人君子,抚恤他们的家属,并把活着的人召回朝中,加以重用,这样,您和士大夫们就重归于好了。你还要安定边疆,不要轻举妄动,并重重犒赏全军将士,厚恤死者,这样就能消除与军队间的隔阂。您还要削减政府开支,减轻赋税,尤其要罢除以军费为名加在百姓头上的各种苛捐杂税,使老百姓尝到起死回生的快乐。这样,老百姓就会称颂您。最后,你再选择一位当代的大儒,把职位交给他,自己告老还家。您若做到这些,或许可以转危为安,变祸为福了。”

韩侂胄一来贪恋权位,不肯让贤退位;二来他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雄心尚未消失;三来他怀抱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如此背运,所以,他明知自己处境危险,仍不肯急流勇退,他只是把这个书生强行留在自己身边,以便及时应变。

这位书生见韩侂胄不可救药,为免受池鱼之殃,没过多久就离去了。

后来,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遭到惨败。南宋被迫向北方的金国求和,金国则把追究首谋北伐的“罪责”作为议和的条件之一。开禧三年,在朝野中极为孤立的韩侂胄被南宋政府杀害,他的首级被装在匣子里,送给了金国。那位书生的话应验了。

权势到手,确实令人身价百倍,也实在可以令人“荣华富贵,风光无限”。

但是稍有不慎,大难临头,权力旁落,后果也就自然连普通百姓都不如。他们由于权力达到了极点,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灾祸。

因此,“盛时当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在志得意满时,一定要能够安于低调。用低调屏障保护自己,这样才能避免灾难性的后果。

谨慎对待胜利,成功才会长久

不置可否,没有比胜利更令人陶醉的事了。胜利的时刻,我们欢呼,我们畅饮,我们手舞足蹈……但是,我们却总忽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一时刻得意往往是最危险的事情。

早在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米底亚和波斯国的国王。他打败了利比亚的统治者克里苏斯;并且征服了爱奥尼亚群岛及其他较小的王国;又顺利歼灭了巴比伦,成为欧洲之王——居鲁士大帝。

在这之后,他又准备进攻由女王汤米利丝领导的马萨格它族。骄傲自负的他根本不把马萨格它族放在眼里,并认为自己是打不败的超人。如果他能够打败马萨格它族的话,他的帝国就会更加幅员辽阔了。

不久,居鲁士开始发起对阿瑞各斯河的进攻。他们一渡过河,就在河边安营扎寨,并放上肉和烈酒,然后留下最弱的兵士守营,将其他军队撤回西岸,马萨格它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营地。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马萨格士兵被现场留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宴席所吸引,他们忘记了危险,大吃大喝,一个个酩酊大醉。当晚波斯军队返回营地,俘虏了沉睡的士兵,其中包括年轻的史帕戈皮西斯,也就是女王汤米莉丝的儿子。

女王得知消息以后,送信给居鲁士,斥责他用诡计打败她的军队。她说:“如果你们离开我的国家,释放我的儿子,我将把1/3的土地让给你。否则,我会让你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居鲁士对她的话置之不理。

不久,女王的儿子因为无法忍受屈辱而自杀了。儿子的死讯令汤米莉丝悲痛欲绝。她召集王国内可以征调的所有军队,以报仇的狂热激励他们奋起反抗,和居鲁士部队展开猛烈又血腥的战斗,终于战胜了居鲁士。

人们往往就像例子里这样,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兴奋取代了以往的理智与警惕。在胜利到来时,骄傲也随之跟来了。于是,危险也就随之而来。

所以,尽管我们都渴望成功、胜利,但是在面对接连不断地胜利时,必须继续保持低调,甚至要加倍小心谨慎,控制自己在取得胜利时的自满情绪。

为富不可不仁,为贵不可不义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人若倚杖自己的财势欺弱霸强,其结果必然走上毁灭之路。

战国时的晋国,其大权被智伯瑶、魏桓子、赵襄子和韩康子四位大夫掌握着。后来,四位大夫间发生了矛盾,势力最大的智伯瑶便依仗自己的势力胁迫其余三家将各自方圆100里的土地交给他。韩、魏两家自知财势逊于智家,无法与之抗衡,为了绝后患,不得不忍气吞声地交了出来,唯有赵襄子不愿屈服,便以维护祖先的基业为借口,拒绝了智伯瑶的无理要求。

智伯瑶为此恼羞成怒,于是联合起交出了土地的韩、魏两家共同发兵攻打赵家。赵家也不示弱,由赵襄子亲自率领自己的兵马坚守在晋阳城内与之抗衡。

晋阳城中有充足的粮草,百姓们十分痛恨智伯瑶恃强凌弱的卑劣行径,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土,几乎是全城皆兵,支持赵襄子。

面对城外智、韩、魏三家的重重围攻,军民们同心协力抵抗,斗志高昂、众志成城,一直坚持了两年多。

晋阳城久攻不下,令智伯瑶头疼不已,凶残狡诈的他又想出另一个办法:命士兵们将晋河改道,让河水直冲晋阳城,准备水淹晋阳城。此计实施后,晋水淹没了大半个晋阳城,眼看晋城将毁于一旦,满心欢喜的智伯瑶以为这次一定能让赵襄子投降,攻下晋阳城,并将之据为己有。可惜的是,面对如此险境,晋阳城中的军民依然没有一人肯出城投降,使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虽然城中军民们仍誓死抵抗,可晋阳城却已是危城一座,破城在即,危在旦夕了。

智伯瑶眼见不免得意忘形起来,肆无忌惮的他无意中便说出了在日后必要时,将用同样的方法消灭韩康子和魏桓子两家的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康子与魏桓子为此不寒而栗,思之再三,唇亡齿寒的道理终于使韩康子和魏桓子两家下定决心反戈一击。于是他们暗中与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的赵襄子商量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晋水反引入智家的营寨中,里应外合攻打智伯瑶的兵马。

最后,智伯瑶被杀,其所有的财产、土地及户口由赵、韩、魏三家平分了。

形同虚设的晋国国君也被赵、韩、魏三家的后代废除,取而代之的则是赵、韩、魏三国。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智伯瑶在当时虽是势力最强大的一家,却因凶残霸道,最终走上自取灭亡的不归路。

“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江山,天下财富皆归于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欲,他在首都附近大兴土木,制造阿房宫,修造骊山墓,所耗民夫竟达70万人以上。据记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达700多米,南北差不多115米。殿门用磁石砌成,目的是防止来人带兵器行刺秦始皇。

除此以外,秦始皇单在咸阳周围就建宫殿270多座,在关外的行宫竟有400多座,关内有300多座。

修建这样庞大的工程当然需要大量的劳力、物力、财力。据估算,当时服兵役的人数远远超过200万,占当时壮年男子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庞大的工程开支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饱,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悲惨局面。民不聊生,百姓们过着“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的痛苦生活。最终,他的万世皇帝梦只维持了短短15年。

古人说:“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哲;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孙。庆封之富,非常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去其骄,绝其吝,惩其贫,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

这段话的大意是:富有而爱好礼义,这是孔子对人的教诲;因图致富便不能施行仁义,这是孟子对人的告诫。大凡行仁义的人完全可以保持幸福而消除灾祸,爱好礼义的人完全可以保持已有的成就而防止失败。自恃富有而喜欢欺侮别人,结局不会好,正如子羽已观察到子哲的结局;富有而不骄傲的人很少,史鱼曾对公孙提出深刻的警告。庆封的富有不是上天赏赐,实为灾祸;晏子的富有如同布帛那样有一定的限度。舍弃骄傲,根除吝啬,控制怒气,节制****,这样才能保证享受五种福分。

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为富不可不仁,为贵不可不义”的做人准则。

急流勇退,保命亦留名

春光虽好,但总有尽时,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坦途与困境,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卸磨杀驴、鸟尽弓藏,似乎成了统治者默认的一条潜规则。身处社会之中的我们,也要学会洞察其中的利害,在树大招风之前急流勇退,用低调保护自己。

“功成身退”的思想,对今天的许多人来讲已经不太适用。它会使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其糟粕之处。事实上,这里提出的“功成身退”仅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隐退,是一种做人的低调智慧。

越王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引兵北上,与齐国、晋国会盟徐州,并且得到周平王的封赏,一时号称霸王。

范蠡虽然是越国的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前后二十余年,对勾践的雪耻复国屡建奇功,为越王坐上霸主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他仍然心事重重。一天,大夫文种问他:“眼下越国威震天下,号称霸王,你我官至上卿,功名盖世,为何闷闷不乐?”

范蠡苦笑着说:“俗语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盛名之下,难于久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我已决定离开勾践,你也该想想出路……”

大夫文种却对范蠡的忧虑毫不在意,说笑了一阵走开了。

第二日,范蠡给越王勾践送上一份辞呈,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受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为的是复仇雪耻。今日君王已经达到目的,臣请君王赐死……”

勾践读罢辞呈,气恼地说:“难道范蠡不相信寡人?我打算将越国分一半给他,他若是真生疑心,我真要加诛于他!”

范蠡心知勾践对自己并非真心实意,早晚要加罪于他,于是偷偷带上宝物珠玉,与心腹亲信乘船从海路逃走了。

范蠡在齐国海边落脚之后,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耕种滩涂,劳身苦作,治理产业,没几年工夫就成了当地的首富。

齐国大夫听说他的贤名和才能,派人请他去做齐国的相国,可是他谢绝了。范蠡喟然长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乃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范蠡不去当相国,便不宜在此处久居,于是,他又把家财分给知友、乡亲,只带些值钱的珠宝,迁移到陶地,自称为陶朱公。不久,他又成为当地的富豪,家资巨万,远近闻名。

自从范蠡不辞而别以后,大夫文种很觉孤单,又见勾践日夜享乐,不像从前那样敬重自己,有点心灰意懒,常常称病不朝。于是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大夫文种自恃有功,倨傲不朝,背地里勾结私党,企图叛乱……”

越王勾践于是赐一把宝剑给文种,命令道:“你教寡人七种计谋征服吴国,寡人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计谋留在你那儿,我命令你去替我死去的先王谋划吧……”

大夫文种悔恨地说:“这都怪我不听范蠡的劝告啊……”

说完,文种便用宝剑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就有“功高盖主”、“兔死狗烹”的说法。所以作为一代功臣,不应只会谋国,还应懂得谋身。像文种那样功成身不退,只落得个身首异处;而范蠡则当退就退,成就了一代大富豪。身处社会,为人应该以此为戒,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远离祸乱的中心,才是最安全的退路,毕竟急流勇退,也不失英雄本色。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一切皆达圆满之境时,便应思身退之道。这是明智者的聪慧抉择,唯此方能免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