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自大是自身发展的绊脚石
有这样一句话,“低调的人不会骄傲,骄傲的人也做不到低调”。骄傲自满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
骄傲自大的人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人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
有一只狐狸喜欢自夸自大,它以为森林中自己最大。
傍晚,它单独出去散步,走路的时候看见一个映在地上的巨大影子,觉得很奇怪,因为它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大的影子。后来知道是它自己的影子,就非常高兴。它平常就以为自己伟大,有优越感,只是一直找不到证据可以证明。
为了证实那影子确实是自己的,它就摇摇头,那个影子的头部也跟着摇动,这证明影子是自己的没有错。它就很高兴地跳舞,那影子也跟着它舞动。它继续跳,正得意忘形时,来了一只老虎。狐狸看到老虎也不怕,就拿自己的影子与老虎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老虎大,就不理它继续跳舞。老虎趁着狐狸跳得得意忘形的时候扑过去,把它咬死了。
有不少人像例子里的狐狸一样,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产生自以为是、我比你行、刚愎自用的傲慢态度,最终害了自己。
骄傲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自信与自傲,有时只有一线之隔。高傲并不是自尊或自信,而是过度的自我意识使然。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像那只自夸自大、自我膨胀的狐狸一样。
人因自谦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成功固然值得自豪,然而自傲就是自暴,自满就是自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成功之后,只知自我陶醉,而迷失于成果之中停滞不前,那就是为自己的成就画下句号。
现实当中,有些青少年,由于年轻气盛,易于产生自满情绪,往往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知道,谦受益,满招损。一旦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那么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有人会说,大凡骄傲者都有点本事,有点资本。你看,《三国演义》中“失荆州”和“失街亭”的关羽和马谡不是都熟读兵书、立过大功吗?这种说法其实是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没看到事情的本质。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马谡之所以“失街亭”,不正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有资本”而铸成的大错吗?
傲慢是一把利剑,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傲慢一意孤行,而最终败走麦城。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应该自豪,再接再厉,但不能被这些成绩冲昏头脑,以致最后一败涂地。
一个人有一点能力,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产生一种满意和喜悦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满意”发展为“满足”,“喜悦”变为“狂妄”,那就成问题了。这样,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将不再是通向新胜利的阶梯和起点,而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和绊脚石,那就会酿成悲剧。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风光一下。但是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放低心态,不断学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们都行色匆匆,有许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了。
因此,有位成功人士的话很值得借鉴:“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持盈若亏方能不断进步
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因此,只有空,才能不断进步。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有一天,一位学者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学者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人能及,就必然导致骄矜自傲,什么都装不下,什么都学不进去,就像茶水溢出来一样,再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了。
其实,一个人成功的时候,若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趾高气扬,他往往会取得重大的成功。
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流血牺牲战胜过不知多少的艰难困苦,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后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懒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洛克菲勒在谈到他早年从事煤油业时,曾这样说道:“在我的事业渐渐有些起色的时候,我每晚把头放在枕上睡觉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则,你就会站不住,就会跌倒的。不要因为你有了一点开始,便俨然以为是一个大商人了。你要当心,要坚持着前进,否则你便会神志不清了。’我觉得我对自己进行这样亲切的谈话,对于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恐怕我受不住我成功的冲击,便训练自己不要为一些愚昧思想所蛊惑,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由此可见,真正的低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这样的人能做到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
意大利的达·芬奇在《笔记》中感叹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其实,人们不应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容器的容量是有限的,假如人能够保持谦虚、低调的心态,无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据说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说:“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爱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释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做一个圆的话,圆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所以说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他所接触的未知部分就越多。现在,我这个圆比你的圆大,所以,我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自然也比你多,这样的话,我怎么还懈怠得下来呢?”
因此,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多大的成绩,推而广之,或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过高。应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获致更大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
不要睡在暂时成功的温床上,要不断学习
当今社会,一切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发展变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给自己“镀金”,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和车子、房子一样,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折旧。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不出5年就会变成低薪。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超越以往的表现,才能够得到发展。反之,如果我们沉溺在对昔日以及现在表现的自满中,学习以及适应能力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你曾经多么成功,你都要对自己的成长不断投注精力,如果不这么做,你自身的无法有所突破,甚至会惨遭淘汰。
在某个钟表厂,有一位工作非常卖力的工人,他的任务就是在生产线上给手表装配零件。这件事他一干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练,而且很少出过差错,几乎每年的优秀员工奖都属于他。
可是后来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许多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结果他失去了工作。他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在这10年中又没有掌握其他技术,对于电脑更是一窍不通,一下子,他从优秀员工变成了多余的人。
在他离开工厂的时候,厂长先是对他多年的工作态度赞扬了一番,然后诚恳地对他说:“其实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有个思想准备,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找来了新设备的说明书进行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时间和机会,但你都放弃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悟: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能帮助企业提高几倍速的工作效率,这种更新换代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如果你不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甚至停止学习,那么最终你只能被淘汰。
职场风云变幻,善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新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业内资深人士不断地涌进你所在的行业或公司,你每天都在与几百万人竞争,因此你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学习新知识,并在产业当中学到新的技能。否则你将无法保持现有职位,更别提会有什么发展了。
皮特·詹姆斯现在是美国ABC晚间新闻的当红主播。在此之前,他曾一度毅然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到新闻的第一线去磨炼自己。他做过普通的记者,担任过美国电视网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又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新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而此时的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略微有点生涩的小伙子成长为成熟稳健又广受欢迎的主播兼记者。
皮特·詹姆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当他已经是同行中的优秀者时,他没有自满,而是选择了继续学习,使自己的事业再攀高峰。
一名成功的人无论自己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会把不断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习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知识对于以后的人生路程而言是很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好好自我监督,不能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头。
因此,当你取得一点小的成就时,要保持低调的心态,加倍地努力学习;当你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没有成就时,那你更要加紧自己学习的进度,否则下一个被社会淘汰的就将是你。
比别人多会一点,多做一点
当你选择了一个行业,并且进入一家公司开始你的事业之路时,你就应该知道自己要以什么样的高度开始自己的事业,并且需要哪些知识来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地折旧。在这个知识与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能获得成长,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自己所在的团队才会成为一直走在最前列的精英团队。
大学毕业生张吉和杜明同时被招聘到某物流公司。张吉按部就班,认认真真地完成经理交办的每项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他自己也比较满意。但杜明却并没有自我满足,在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运输行业的有关知识,很快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客户的分析中,他发现华北地区的货物运输常有滞期现象,经分析发现多是由于修路原因造成。于是,他通过电脑交通网络,对北京周边地区各交通干线的路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摸底,并于每天列出一份动态的路况交通图送给经理参阅。就是这份动态的路况图,对公司的货物运输起了重要的疏导作用,不但缩短了有效运输时间,而且减少了因堵车、绕行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奖励。当然,3个月后,公司继续聘用的是善于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的杜明。
例子里的张吉和杜明之所以后来职场发展截然不同,就因为杜明能自主学习,坚持比别人多会一点,多做一点。
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无论我们的职位高低,多会一些,多做一些的做法会使我们成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比别人多会一些,多做一点,就要求我们看得比别人更远一点,动力比别人更足一点,行动比别人快捷一点,做得比别人更多一点,坚持的时间比别人更久一点,做事比别人更自觉一点,态度比别人更认真一点,方法比别人更灵活一点……
一个富有的人讲述了自己成功的经历:
“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我使出吃奶的劲儿都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并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第二天,那位帮我的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年薪5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你愿意多付出一点点,你得到的回报就会更多一点。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富人的成功只因为一点——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
多会一些,多做一点,不是语言上的自我表白,而是行动上的真正体现。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向优秀者学习,让自己更加优秀
微软公司的学习理念是:70%的学习在工作中获得,20%的学习从经理、同事那里获得,10%的学习从专业培训中获得。也就是说,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学会随时地向他人学习。
我们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尤其是比自己优秀的人,借鉴他们行事的好方法,汲取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采掘到一块质地精美的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观很适于雕刻一个人像。但大理石在那里放了很久,没有人敢动手。一位优秀雕刻师来了,但他只在后面打了一凿,就感到自己无力驾驭这块宝贵的材料而住手了。
后来雕刻家米开朗琪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出了杰作——大卫像。没想到先前那位优秀的雕刻家的一凿打重了,伤及了人像肌体,竟在大卫的背上留下了一点伤痕。
有人问米开朗琪罗:“那位优秀的雕刻家是否太冒失?”
“不,”米开朗琪罗说,“那位先生相当慎重,如果他冒失轻率,这块材料早已不存在了,我的大卫像也就无从产生。这点伤痕对我未尝没有好处,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每下一刀一凿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在我雕刻大卫的过程中,那位老师自始至终都在我的身边帮我提高警惕。”
米开朗琪罗正是借鉴了先前雕刻师的挫折与教训,让自己在雕刻中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才有了杰出的大卫雕像。由此可见,优秀者的挫折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的挫折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样是我们应该时刻学习的。我们应该像例子里的米开朗琪罗一样,以谦虚低调的心态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
在广告公司任职的宝琳,进入广告这一行已15年,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宝琳最初的主管是一个要求相当严格的人,除了教会她提案、抢案的本事之外,还教会她如何与客户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宝琳最大的收获是:工作上找一个好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尔虞我诈的关系不容易了解时,行事更要小心。从此,宝琳每换一份新工作,先观察,再锁定目标,看看有谁在工作上,在为人处世上可供学习。
宝琳的事例告诉我们,向周围的人学习,不仅能帮助你在专业领域内得到提高,还可以激发自我学习的动力。因为周围的人大多数是与你条件或目标类似的人,相似性与可比性使得他们的成绩特别具有说服力,能够达到激励自己的目的。平庸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秀,他们身上缺少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精神。殊不知,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汲取他们失败的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学习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广撒网,多角度提升自己
世界金融投资界享有“投资骑士”声誉的吉姆·罗杰斯说过:“一生中毫无风险的投资事业只有一项,那就是——投资自我。”
的确如此,最合适、最有把握、收益率最高的正是投资自己。提升自己,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持续成长,可以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具体说来,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不要放弃学生时代所学
大概很多人会说:“大学里学的东西,对现在的工作一点帮助都没有。”如果因此就将从前所学抛诸脑后,是很可惜的。人不太可能一辈子都做同一份工作,持续花费心力在学生时代所学的学科上,非但不是浪费,在转职时反而能增加选择的机会。
2.柔性思考,多角度阅读
现今职务有细分化的趋势,在高度专业化之下,大家都竭尽所能地加强专业知识,结果造成不少人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对其他的事都不了解。
3.每个星期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
长期处于相同的环境下,年轻人也会加速僵化衰老。所以,每个星期给自己一个新的冒险吧!买本新书,或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逛逛,给自己新鲜的刺激与活力。
4.实际接触热门物品,思考其畅销的理由
现代社会的变动速度惊人,若不跟上潮流,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对于畅销的物品,并不一定要购买,但应该要实际去感受,思考其为什么会畅销。公司并不是图书馆,成天待在办公桌前,那真的就像在养老了,多出去走动走动吧!
5.放假时到热闹的地方去感受时代的脉动
据统计,居上班族休闲娱乐首位的就是看电视,占五成以上,剩下三成的人则是选择睡觉。当然,在辛苦工作一周后,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休闲生活的品质也应该兼顾。趁休假时到百货逛逛、听听音乐会等,能够看到许多平常没有机会看到的各形各色人物,说不定还能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认识新的朋友。
6.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做定点观察
一个人每天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家中,一年中平均有500小时至1000小时无目的地浪费掉了。其实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来提高自我,比如听听专业知识录音带,看看袖珍英语词典,等等。有人计算过,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效果竟相当于在大学学习两学期。有很多伟大的成功者都能巧妙地利用零散时间,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比别人高出一筹。
7.在星期天阅读一周的报纸
报纸中有相当多实时性的消息,是吸收情报的重要渠道,但每天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只是“点”的层面,利用星期天翻阅当周的报纸,对一个议题可以连接起“线”的层面,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8.看报道不要只看财经新闻
对于上班族而言,财经新闻当然是重点必读,但如果只阅读单一报纸,视野难免会过于狭隘,因此多翻阅几份,对磨炼自己对新闻的敏锐度绝对有帮助。而其他的版面,如体育版、文艺版也应该浏览一番,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9.每周阅读一本书
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帮助你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提高信息取舍的能力,在滚滚情报洪流中获得最有利的信息。古典文学、世界名著、伟人传记、学生时代喜爱的读物,这些看来和工作不相干的书籍,能扩展视野,在人格培养及思考能力的提高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10.多和不同领域的人接触
大体而言,我们和能谈论相同话题的朋友比较处得来。但事实上,多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听听各行各业的工作概况和甘苦,能给予头脑新鲜的刺激,活化思考,是培养情报搜集力、扩大交际圈的绝佳机会。刚开始工作的新鲜人,在增广见闻、扩展视野上是相当重要的。
11.至少学习一种外语
有不少上班族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和语言学习绝缘,尤其是在非国际性的公司工作,常常会疏于外文上的进修。就未来的趋势而言,有潜力的企业一定会朝向国际化发展,不趁年轻储备实力,等三四十岁成为公司的中坚分子时才来学习,不但费力,也失去了竞争力。
12.每周给自己一个私人时间
上班认真值得嘉奖,不过一味埋首于工作可是会出现危机。每天反复于相同的工作中,是否有想到要下来为这些日子的工作绩效、人际相处、家庭关系等问题做检讨与规划呢?习惯忙碌可能会让你变得盲目,每周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让心灵沉淀。
13.不要吝惜自我投资
市面上有所谓“在三十岁前致富”的书籍,或“二十五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报道,让一般年轻上班族也开始流行以金钱的累积作为工作的目标,对于进修或旅游增广见闻的投资就相对减少。年轻时代需要储存的应该是智能、知识资产,“无形财产”的累积才能创造人生最大的财富。
14.自己购买书籍杂志
书籍是用来“查”的,并不只是用来“看”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将一本书仔细读完,但总有些浏览过的信息将来在工作上会有所帮助,在需要时能立即取得,才不枉费花时间阅读。
秉持低调的心态,提升自我,不断成长,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才有意义
蜜蜂采花粉是要酿蜜,燕子衔泥是要筑巢,人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如果一个人读书万卷,却不懂得如何运用,那么这些知识也就等于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学了又有何用?所以,不仅要在低调里持续学习、稳步成长,还要懂得学以致用,唯有如此,才能使知识更富有意义。
我们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我们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曾有这样一个事例,讲的是近代化学家、兵工学家、翻译家徐寿与华蘅芳研制“黄鹄”号的事情,历来被作为学习致用的范例。徐寿在做这项工作采取了十分慎重的循序渐进的科学态度。他首先试制了一个船用汽机模型,成功后又试制了一艘小型木质轮船。在此基础上,为精益求精,继续进行研究改进,最后成功制造了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取得了成熟的经验后,徐寿又主持研制了“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多艘轮船,为我国近代早期的造船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是死读书、读死书,这样很容易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完全地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理论与实际当中去,从而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很难有所创新。
如《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他自称“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在街亭之战中,只背得“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几句教条,而不听王平的再三相劝以及诸葛亮的叮咛告诫,将军营安扎在一个前无屏蔽、后无退路的山头之上,最后落得兵败失利、狼狈而逃、斩首示众的下场。
所以,想获得成长就一定要学以致用,否则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必然会给你所从事的事业带来损失。
19世纪末,制造飞机的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但一些知识丰富的大科学家却纷纷表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抵制飞机的制造。比如,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勒让认为,要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机械装置到天上去飞行是根本不可能的;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也发表了相似的见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又从物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机械装置是不可能飞上天的;美国天文学家做了大量计算,证明飞机根本不可能离开地面。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1903年,连大学校门都没进过的美国人莱特兄弟凭着勇于创新的精神,将飞机送上了天,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会学,更要会用。学习到的知识只有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才会发挥其效用,否则就是一些死的、没有用的东西。
德国教育家第斯泰维克说:“学问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和熟练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在学校里、在社会上所学到的全部知识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想要做到学以致用,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将你的学习内容与目前和今后的生活、工作加以对比,以便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才能提高能力、学习什么知识才有利于全面发展。
其次,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加以验证。比如,学了物理电学后,可以去安装电灯、安装或维修半导体或电子管收音机;依据压力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去测定某一重物对支持物所产生的压力,等等。
最后,把所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综合地利用各门学科的知识。例如,学过化学后,参加化工厂的实际操作;或者运用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去进行某种工具的改革,等等。
只有做到学习致用,学习才有意义,才能做到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