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与上司相处,要保持一个度
在公司里永远要记住一条准则,老板永远是对的,因为老板会给你发展才能的平台,给你薪水,给你展现才华的机会。老板永远都是老板,他时刻影响着你。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在某种层面上永远是不平等的,就像黑暗中的两条平行的铁轨,永远不会相交在一点。老板永远是对的,这是职场之中的不二法则。士兵当着上级的面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以后要当将军,常常会得到褒奖,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当着老板的面,你想当老板的想法不可轻易暴露出来,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发展已经设限,没有一个老板会因为你的才能超过他而把自己的宝座拱手相让。这就是职场的现实,你应该保持一种敢于面对现实的态度。老板永远都不可能是你最真诚的朋友,丢掉幻想,少点天真。有时候可以说,老板和你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你不要以为花言巧语就能欺骗老板,在你犯错的时候,老板照样会按规矩办事。
一只涉世不深的小老鼠,以为只要讨饶,只要用花言巧语就能感动那只死追它不放的老猫放它一条生路。于是,它对老猫说:“请饶我一命吧,一颗麦粒足够我吃饱,一个核桃能把我的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再说眼下我很瘦,等过一段时间我长得肥一点,再给您当早点吧。”老猫对这只小老鼠说:“你弄错了吧?这些话是说给我听的吗?你这不等于是说给聋子听吗?你想一只猫而且是一只老猫饶你一条性命,这是不可能的!照规矩办事,你下地狱去,找死去吧!”老猫边说边把小老鼠咬死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你的老板当做上帝,也不要把你的老板想得太简单。老板就是老板,不管你的老板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人,你都得注意级别,相处的时候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还要注意不说老板坏话,维护他的权威,给他以尊敬。
我们中国人讲究三纲五常,作为员工的你更要注意你和老板上下有别,不要和老板称兄道弟,更不要拍着老板的肩膀说话。在公共场合与老板说话更要注意,有不同意见时也不要在公共场合与老板争辩,特别是当着许多员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与老板私下里交换意见,实在不行,你也可以选择离开。
你要学习中国古代的那些纵横家,在表现的时候讲究策略,千万不可意气用事。现代人的智商都是不相上下的,作为老板,他能走到今天,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也许私下里,老板让你放松,不要紧张,不要太客套,这时候你就得更加注意了,往往错误就在此时发生。你平时注意到了老板的权威,突然之间这种敬畏没了,你就会得意忘形,没了上下之分,忘了地位之别,这时候你的错误往往容易酿成。
记住:老板永远都是老板,不是你的朋友,不要在背后议论老板的是非,因为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要在老板面前说三道四,诋毁别人,这样最终诋毁的是你自己;注意你和老板之前的距离,你们的关系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同时,不要忤逆老板的意思,不要轻易替老板做决定,一切都要听老板的指挥,一切都要由老板做主,因为老板永远是老板。
在与上司的工作关系中,除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职责权限。分内的事情努力做好,分外的事不要轻易插手,尤其不可做出越级越权的事情来。
小刘和小王是同一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明果断,办事能力颇强。但该部门的主管却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对此,心高气傲的小刘早就颇有微词。公司向该部门下达了新的业务指标,主管反复考虑,瞻前顾后,一直无法提出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心怀不满的小刘直接向总经理打报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而为人低调的小王选择跟主管共同商量,拿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在小王的启发下,主管凭借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提交了一套同样出色的方案。最终,公司采纳了主管的方案。不久,主管获得提升,小王在他的推荐下,接替了他的位子。怨气冲天的小刘很快便离开了公司。
在很多情况下,主管的能力不一定比下属强,但这不能改变主管与下属之间从属的关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主管,有人认为这样太冤了,心理上难以平衡。事实上,只有主管得到提升,你才能有出头之日,你在紧急关头及时“救驾”,你的主管会从此视你为得力干将,对你另眼相看。一有机会,你得到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越级越权,企图盖过上司的风头,在上司的上司那里表现自己,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到部门主管的感情,给自己以后的晋升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越级。公司像一部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固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保障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然而有一部分人为了突出自己,老是喜欢搞越级活动,这些人大部分都对自己顶头上司有某种不信任或者不服气。这样做的后果是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程序,造成人为的关系紧张,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会影响到自己的晋升之路。
“到位而不越位”的几个守则:
1.明确工作权限
进入某一岗位,需要弄清楚自己日常扮演的角色、应当履行的职责、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2.分清“分内”和“分外”
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便要小心谨慎,尽量少插手、不插手。当然,不排除有些上司会下放自己的某些权限,把本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工作交给值得信赖的下属去做。此时,作为下属,一定要认真备至,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极限水平去做好。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由上司自己亲自委派你干这项工作,一般情况下不要主动要求。以免上司认为你插手太多,有越位之嫌。
3.不可轻越“雷池”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时要多请示,否则,往往会不自觉地造成越权行为,好心办错事。“雷池”不可轻越,万事谨慎为先。
第二节 适时恭维,领导舒服,你也舒服
下面的这种情况,我们可能最熟悉不过了,身边经常“小×”“老×”的称呼,这一般是领导对下属最亲切的一种称呼,既得体又不失自己的身份。
如果上司性格随和一些,直呼其名,可能更透着亲切,这会让下属受宠若惊,效忠之心油然而生。但下属称呼上司,就不那么简单了,既要显得尊重上司,同时又不显得阳奉阴违。而如果是在与文化圈沾点边的单位或部门,比如新闻出版单位,称呼领导或前辈,那一句“老师”是一盒清凉油,涂哪都能管用,可若是到了一个企业性质的公司,那老师的分量不仅显得轻飘,而且有点游离在外,不够搭界。尤其是那总经理或总裁,那是做一天是一天,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还在位,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受人敬仰,所以一个“总”字是他们最爱听的。
由此可见,合适的称呼也是对领导的一种恭维,领导舒服了,你才会舒服。
当然,这里所说的恭维不是“跟屁虫”的低劣伎俩,而是明智者的至高选择,“跟屁虫”也会赞美,也会附和,但与明智者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赞美艺术的超凡把握者并不是老用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溜须拍马来完成赞美的任务,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来贯彻完成领导者的意志,维护领导的权威和威严,毫无疑问,领导中的聪明分子肯定最喜欢行动上的赞美,这样的下属也一定最受领导的欢迎和信任。
东汉先武帝刘秀登基后,在南方,尚有更始帝的部下郾王尹尊等将领拒不投降,这成了刘秀的一块心病,刘秀决心灭掉更始帝手下这些拒不投降的将领,完成统一大业。当他把这个打算告诉群臣时,群臣皆赞美万岁爷英明,有雄才韬略。但当他召集众将商讨对策时,谁都不愿去,谁也拿不定主意。刘秀感到很失望。最后,他大怒道:“郾等势力最强大,宛居次之,何人能去征讨?”此时站在角落里的贾复上前应声道:“臣请为陛下讨伐郾王!”刘秀顿露笑容道:“有执金吾贾复进击郾王,朕何忧之有!”后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贾复依旧沉默如初,但刘秀却道:“贾复讨伐郾等人的功劳,朕自明之,理当重赏。”
贾复不是一个善于溜须的人,但以无言胜有声的形式、最彻底的行动贯彻执行了刘秀的旨意,这无疑是对刘秀决策正确性的验证,证明了它的正确可行性,这就是对刘秀最大的支持和心照不宣的赞美。那些只会口头上附和的人,当然相形见绌,高下之情形显而易见。
在人的习惯思维里恭维就是吹牛拍马,是君子所不齿的,其实,恭维并不等于“吹牛皮”、“拍马屁”。它是一门微妙的艺术,是下属获得老板信任的主要方法之一。
老板是自己通往目的地的最佳交通工具。为了得到老板的青睐和帮助,稍微献献殷勤、溜须拍马一下是必要的,但应学会掌握尺度,恭维要真诚,这样才能被老板高兴地接受。
以真实作为根据,在实话实说的基础上进行不卑不亢的称赞,这才是恭维老板的最佳方式,也更容易让老板带着欣赏你的态度去接受你的恭维。
什么东西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恭维也不例外。
恭维老板的时候,如果恭维的内容与事实不符,过于夸张,都会让老板听起来肉麻,让其他人听起来反胃。实践证明,这样的恭维很不足取。
恭维老板要注意掌握火候,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专家认为:恰到好处的恭维具有“魔术般的力量”,是创造奇迹的良方。
恰到好处的恭维让人心旷神怡。作为老板,下属的适当的恭维就如同兴奋剂,让他既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又有成就被肯定的自豪感。
下属通过恭维的确可以得到老板对自己的好感,但是如果为了得到老板的好感而不失时机地表达自己的恭维,或者因为自己实在不知道怎样恭维,该恭维什么,干脆把别人恭维老板的话转为自己的话陈述出来,这样的恭维其实是一种最低层次的、狭隘的、不高明的做法,我们不提倡这种恭维。
高帽子的妙用随处可见,但用错了却会出现画蛇添足的笑话。
有个公司的老总在抓好公司业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了一本《经商之道》的书稿,下属这样称赞他:“你在企业工作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你专门研究经营管理,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商务管理的专家,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果问世。”
老总听完下属的一席话,不满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适合做公司的老板,只有另谋他职了。”见老总产生了误解,本来想给总经理“戴高帽”的下属吓得冒虚汗,连忙解释说:“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还是秘书过来替下属打了个圆场,说道:“部门经理的意思是说您是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本职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
由此可见,同是称赞一个人,称赞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法,其效果却截然不同!
赞扬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赞扬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适当对领导恭维,不仅能博得领导的欢心,还会营造更好的工作范围,让你轻松地干好每件事。
第三节 留个心眼,小心领导忽悠你
陈波工作十分尽责,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觉得目前的薪水与自己的贡献不成比例,于是找到上司说:“老总,在公司干的这段时间是我进入社会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只可惜……”
上司猛然醒悟了过来:“你要走?”
陈波装作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然后一脸痛苦地说:“出来这么多年,给家里也没做什么贡献,老婆孩子爹妈几张嘴,都要靠我一个人养,有时候也觉得挺难的。”
上司若有所思地望着陈波拍了拍他的肩,说:“我明白,我明白。”脸上现出一种捉摸不定的表情。
最近公司要争取一个大订单。上司又一次把陈波叫到了办公室,一进门他就拍着陈波的肩膀说:“你是公司的骨干,这次是大业务,你可要发挥你的水平出来。”陈波见上司没提加薪的事,一脸淡漠,上司这时就压低声音说:“你放心,你的事我一直放在心里,我准备让你做公司的副总。不过,公司还有其他一些股东,我得让他们对你的水平有所了解。这次这个单你要用心去做,做出了成绩,他们那边就没什么话说了。”
忙了一个多星期,最后终于把这一单搞定了。陈波长出一口气,望着上司的办公室笑了笑,期盼着加薪和升职的到来。但是,两天后,陈波发现开始无事可做;第四天,发现电脑里的客户资料丢失,显然是人为所致;第五天,发现他的专用电脑被人更改了密码,公司内部系统无法进入。这些情况接二连三出现,让陈波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上司把陈波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很不好意思。”他坐在老板椅后面满脸春风地对陈波说,“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公司这次没有通过我提出的让你出任副总的提议。”
陈波的心突然沉了下来,正要问为什么,上司却一摆手:“不过,你辞职的事公司已经通过了。”说到这他从桌子里拿出了一个信封:“这是你的工资,我帮你领过来了,也免得让你亲自去了。”上司又笑着说道:“你可以去想请你的那家公司,当然,如果它存在的话。”瞬间,陈波的头一下就大了起来。
不要轻信领导对你的许诺,特别是劳资、升职这样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
你常常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老板只是嘴巴热闹而已,他总是说得比谁都好听。这种上司会答应你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加薪以及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可就是从来不兑现。
对待这样的上司,不要抱怨,如果让他下不了台,他可能会很生气,因为对他来说,他更怕他的老板而不是你。为了达到加薪的目的,你可以在暗中调查核实后,写一份书面报告证明你的薪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他也就只好履行自己的诺言,把加薪意见转给大老板了。若怕加薪引起同事的不快,你也可联合他们一起向老板提出要求。要注意,让上司冒的风险越小越好。
另外,许多领导喜欢赞美自己的下属,如果是鼓励下属或为下属承担责任而不计小过,作为下属的当然很受用。但如果领导对你有想法,而仍然对你大加吹捧,你就要小心了。应细心听出他的真实意图,以防被领导给你来个措手不及!
第四节 适时让功,别抢上司的风头
不要和上司争功,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你的机会还很多。如果你能克服自己不肯让功的情绪,而将功劳让给上司,于你无害而有利,你只要抓紧下次的机会再次立功即可。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100棵菱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狂欢,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下级的,最忌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功高震主之时,往往也是失宠之日。不在乎被比下去、重视人才、超凡脱俗的上司毕竟是凤毛麟角,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藏着“嫉妒”的鬼火,一旦你的光芒太过耀眼,你的功劳太过卓著,上司便会觉得自己黯淡无光,更会有地位被你动摇的联想,他们会很自然地将你视为竞争对手、心腹大患,而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面临着一场灾难。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中,如果有人肯大方利落地将功劳让给别人,受到礼让的人一定会大为吃惊,继而心生感激,常常会产生“我欠了此人一份人情”的想法,对此人更是好感大增。
不居功自傲不仅仅可以在上司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能使你的人格变得更伟大。将自己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功劳拱手相让,这本身就需要具备很深的修养。但是,也只有这种气量很大、不斤斤计较得失的人才能真正打动上司,他总有一天会设法偿还这笔人情债。当然,在他的帮助下,你也不会缺少再次建功的机会。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礼让功劳的事绝对不能作为个人资本到处宣传,否则,让功的收益率便会下降为零,甚至适得其反,你在上司眼中会成为彻头彻尾的小人。
记住,永远不要让你的光芒遮盖了你的上司。具体来说是切勿冒犯上司,不抢上司的风头;做事情把握分寸,要到位而不要越位,总是比上司矮一截,任何情况下不让上司觉得你对他是有威胁的。能够做到这些,你自然就能够在陷阱重重的权利森林中得以自保,进而提升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
第五节 充分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
读懂上司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悟性”。经常听到领导说某某人“悟性好,一点就透”,也经常听到领导抱怨某某人“不灵通,翻来覆去交代多少遍也不领会意图”。由此可知,善于读懂领导也是会表现的重要方面。
李续宾是曾国藩手下善于揣测其意图的爱将。一天,曾国藩召集众将开会,谈到当时的军事形势时说:“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其气运之所在。现在湖北、江西均为我收复,仅存皖省,若皖省克复……”此时,李续宾早已明白曾国藩的意图,趁势插口道:“涤帅的意思,是要我们进兵安徽?”“对!”曾国藩以赞赏的目光看了李续宾一眼,“续宾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为将者,踏营攻寨计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续宾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李续宾一句话赢得了这么高的赞扬,实在是高明之举。
上司的意图有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需要下属仔细揣摩。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上司碍于自己的地位,不便随意表态,但倾向性意见已不难忖度,这时你应该比较乖巧,不能强迫上司明确表态;上司需要助手帮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台戏才能演好,这时就不能附和上司,和他一个调子;上司还没有拿定主意,但迫于形势只好模棱两可地敷衍几句,这时你就得稳重,私下找上司商量,不要贸然行事。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司基于其地位的不同,只能用委婉客套的话说出来。
何阳刚调入制药公司时,科长对他说:“你刚到公司,恐怕对此处的各种情况都很生疏,不妨先走走看看,等你把各处的具体情况熟悉了之后再说。”
这位科长似乎十分通情达理,何阳也信以为真。他在公司里悠闲地逛了3个月,没做什么具体工作。
没料到,有一天科长突然把何阳叫去,用一种十分不快的口吻说:“我是欣赏你的工作能力才推荐你来公司的,可是许多职工都反映,你整天闲逛,懒懒散散,大家因此而满腹意见,你可要注意影响,有点作为呀!”
何阳听了以后哑口无言,但他在心里却暗暗地想道:“不是你叫我走走看看,熟悉情况的吗?我现在完全按你的吩咐去做,你反而责怪我了。”
这件事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应完全归咎于何阳的天真和疏忽。
何阳是被科长看中而特地录用的。开始,科长的嘱咐纯属客套,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新进人员在不熟悉情况时贸然行事,容易遭到老职工的抵制,所以,谨慎小心为妙。
但是,何阳对科长的用意居然一无所知,天真地领会科长的客套话,并照办不误,因而出现了纰漏。此时,他若不受科长的责备,才是怪事呢!
作为下属,必须掌握上司对你的期待,并且有所行动,否则的话,辜负了上司的期待,就谈不上利用和推动上级并获得他们由衷的赞美之词了。
领导或上司对部属的期待,不会每次都以率直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嘴上说“这样做”,心中却要求“那样做”。也就是说,上司有时因为碍于情面,会用委婉暗示或其他曲折隐晦的方式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因而,他所形之于语言的和他内心所期待的并不完全合拍。
准确了解上司的意图是你与上司搞好关系的前提条件。每位上司由于各自背景的不同,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与不同的上司相处时,应根据其性格、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选择工作方法和处理方式。
了解上司的性格、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到实际工作中去揣摩,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单位聚会、与领导一同出差等机会与其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配合领导的意图,提高工作效率。
读懂领导,准确领会其意图,并非一日之功。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平时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才能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
第六节 为领导分忧而不是替他做主
大多数领导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愿做“好人”,而不愿充当得罪别人的“恶人”;愿领赏,不愿受过。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以后,许多领导都有后退的心理。此时,领导亟须下属出来保驾护航,敢于代领导受过或承担责任。
某饮食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投诉。电视台记者到该饮食公司采访时,最先碰到经理助理,他怕承担不起责任,就对记者推卸道:“我们经理正在办公室,你们有什么事直接去问他吧!”这下可好,记者闯进经理办公室,把经理逮个正着,经理想躲也躲不开了,又毫无心理准备,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采访。事后,经理得知助理不仅未提前给自己报信,还推卸责任,很生气,很快就把他炒鱿鱼了。
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思:记者因产品质量问题来采访,这本身就不是件光彩的事。此时,领导最需要下属挺身而出,甘当马前卒,替自己演好这场“双簧”戏。他除了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问题的原因外,还应该维护领导的面子,替领导分忧,而不该把事情全推到经理一人身上了事。当然,这是一种比较艰难而且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领导也难以启齿对下属交代,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测领导的意思然后硬着头皮去做。做好了,领导心里有数,但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表扬;如果下属粗心或不看眼神把领导弄得很尴尬,领导肯定会在事后发火。
对于领导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下属应该责无旁贷地竭力相助。从某种程度上讲,领导的工作困难,也就是下属的工作困难。帮助领导克服困难,同样是在为下属自己谋利益。
虽然帮助领导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难题,为领导分忧解愁,是每一个下属应有的积极态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忙应该帮在领导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且,仅仅只是帮忙而已,千万不要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做主的时候做主。你必须知道,无论你帮领导管了多少事,也无论你的领导多糊涂,他毕竟还是领导,大事小情毕竟还得由他来做主。
“糟了!糟了!”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林老板的好。”接着,王经理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竟写信把他臭骂了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是啊!”秘书张小姐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可您不听啊!”
“但是我没有发那封信。”张小姐接着说。
“没发?”
“是啊!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张小姐转过身,歪着头笑笑。
“压了三个礼拜?”
“对!您没想到吧?”
“我是没想到。可是,我叫你发,你怎么能压?那么最近发往美国的那几封信,你也压了?”
“我没压。”张小姐脸上更得意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你做主,还是我做主?”没想到王经理居然霍地站起来,沉声问。
张小姐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两行泪水滚落,哭着说:“我,我错了吗?”
“你做错了!”王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张小姐被记了一个小过,是偷偷记的,公司里没有人知道。
张小姐跑去孙经理的办公室诉苦,希望调到孙经理的部门。“不急!不急!”孙经理笑笑,“我会处理。”隔两天,果然做了处理,张小姐一大早就接到一份解雇通知。
事实上,张小姐不但错了,而且错大了,她非但错在不懂人情,更错在不懂职场的潜规则。经理毕竟是领导,事情还是应该由他做主。出了错,他最先承担;有面子,也该由他来卖。不管你实际上比上司强多少倍,你必须知道,上司永远是向着上司,就算在工作上对立,在立场上却是一致的。
上司反感下属的自作主张,其实不在于他的擅自决定给工作带来的损失,通常说来,这种损失是微小的。上司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下属越权行事的行为,以及这种做事风格所反映的下属心中对上司的态度。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不要以为自己的主张很完美,你就可以擅自做主。很多时候,即使你所决定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即使你的主张真的很完美,但是话从你的嘴里说出来,最后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在职场上,你必须时刻牢记一条:领导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无论我们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无论你代替领导决定的事情有多细微,都不能忽略领导同意这一关键步骤。否则,当领导意识到本应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属下越俎代庖,他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厌恶感,以及对于下属不懂规矩的气恼,足以毁掉你平时小心经营、凭借积极努力所换来的领导对你的认同。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莫过于此。
第七节 笼络上司,不要忽视他的“身边人”
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为了能和站长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他总是派自己的假太太——翠平与站长太太交往。渐渐地翠平与站长太太“情同姐妹”,站长太太手把手地教她打麻将,告诉她人情世故。单纯而直率的翠平也在余则成面前感叹道:“她其实是个好人。”余则成一方面担心大大咧咧的翠平会在她面前露出马脚,另一方面又鼓励她们多多来往。因为要笼络站长,又怎么能忽视他身边的人呢?
除了让翠平多多跟站长太太来往,余则成也没有忽视站长身边的洪秘书。还主动邀请他下棋,又以职场熟手的身份来开导他。因为余则成知道,站长太太和洪秘书虽然没有直接的实权,但他们都是站长“身边的人”,太太可以吹吹“枕边风”,而秘书则可以知道很多零碎的信息,其中不乏极有价值的情报。所以,拉拢站长身边的人,既能与站长关系更融洽,也有利于他的情报收集工作。
有些人觉得,抓住关键人物就行了。比如余则成,笼络了站长就万事大吉。但往往现实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因为关键人物的周围总是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平时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在关键时刻可能就会发挥重大作用。
比如在职场上,我们要和正职搞好关系,但也不能忽视了副职。通常,这些副职们对别人的态度更为敏感,对别人的忽视也更加在意。很多副职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对正职有很大的影响,而许多时候,正职在处理问题时,也不能不顾及副职的情绪。所以作为下属,对“副”更要尊重和理解,就算“副职”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你敬重的东西,但他毕竟还在这个职位上,你就更敬他三分,免得牵动他敏感的神经,为自己步入仕途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岳文华年富力强,能力卓著,上司非常赏识他。而岳文华平时对上司身边的副经理都出人意料地亲近。逢年过节,他都登门拜访,亲切往来。同事们觉得很奇怪,副经理是一个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不少下属都“退避三舍”,他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对副经理好呢?
其实,岳文华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对自己最知心的朋友透露了他的想法:“咱们老总是个正人君子,在他眼前不用耍心眼,你只要努力干就行了,他能分出个好坏来。副经理虽然没多少实权,但他跟‘一把手’只有一步之遥,万一他背后给我捣点鬼,穿小鞋,那我吃得消吗?” 所以岳文华一如既往地对待副经理,这个副经理对岳文华越来越不错,把岳文华当知己看,经常向他透露一点领导决策层的内部消息,使岳文华在单位里事事总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职场路走得顺风又顺水。
和上司身边的人处理好关系,有时候甚至比和上司处理好关系还难。有句话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在办公室中也如此。与上司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往往会对上司的决策、用人及既定看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许多时候可能是决定性的。
如果你没能处理好与这些人的关系,而偏偏这些人中有一些小人,他们就会在上司面前诽谤你。有时甚至只是某种不具恶意的猜疑,即使你特别受到上司的信任,这种猜疑也会对上司产生影响,使他对你的信任产生一道小小的裂痕。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你与上司的关系。
也许你觉得你的上司是个很正直的人,但人毕竟是一种感情动物,处事看人也不都是用理智思考的,情感因素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再正直的上司也做不到绝对的客观。而这些感情因素的影响就多来自上司的亲属和朋友,这其中也包括秘书在内。在上司的眼里,这些人的话未必正确,但总会对他的看法形成一些影响,如果这些影响总是负面的,那你与上司的关系也难以维持。所以,要笼络“吴站长”们,也要从他们的“身边人”下手。
第八节 把忠告和建议变成意见
这是一个充满着“意见”的时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个人唯有从心理上去适应它,切不可钻“意见”的牛角尖。善于看到“意见”的背面,并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你会发现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意想不到的广阔空间,处理和上司的关系时尤其如此。
给上司提建议时,提建议者总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害怕好心提建议反而把与上司的关系弄僵了。究竟如何说话,才能既让上司接受你的建议,又让他觉得你不是在故意与他为难或者不给他面子,这确实是件难办的事。
一般上司都不希望下属在自己面前过分显示。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为了让上司赏识,便在他面前表露自己的聪明,上司必定会认为你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从而在心理上对你产生排斥感。因此,在上司面前提建议时,千万不能让他认为你是在卖弄自己,而要磨掉你身上的棱棱角角,使他从心里接受你。给上司提建议时,要注意以下策略:
第一,让他在自然状况下认识你的能力、你的价值。首先要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在适当的时候,对他的观点做些补充,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他认识到你是有知识、有自己见解的。
第二,交谈的话题要是上司熟悉的。如果用他根本不懂的或专业性过强的术语,会使他觉得你在难为他,或使他认为你的才识对他的职位构成威胁而产生戒备心理,进而在行动上远离你、压制你。
第三,向上司提建议时,要有理有据地陈述你的观点,以谦虚的语气,征求他的意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向上司提建议,要根据上司的性格和行为特点采用他乐于接受的方式,例如,上司随和,采用口头建议;上司严肃,采用书面建议;上司自尊心强,可用私下交谈,等等。
第四,体察领会上司的心态。学会关心上司,在他一筹莫展时,主动为他出谋划策,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
下面具体谈谈向上司提意见的方法、技巧。
1.多“引水”,少“开渠”
多“引水”,少“开渠”的意思是说,向上司“进谏”时不要直接点破上司的错误所在,或越俎代庖地替上司做出所谓的正确决策,而是要用引导、试探、征询意见的方式,向上司讲明其决策、意见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上司在参考你所提出的建议后,水到渠成地做出你想要的正确决策。
2.多献“可”,少加“否”
多献“可”,少加“否”的意思是说,在下属向上司“进谏”时多献可行的,少说不该做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多从正面去阐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少从反面去否定和批驳上司的意见,避免与上司发生正面冲突。
3.兼并上司的立场
在实际工作中,上司毕竟也是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上司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是很自然的,关键是作为下属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认识到上司也是人,不是神。立场站对后,处理同上司的关系就会顺利得多。
兼并上司的立场,的确不失为向上司提意见的上策。首先,它没有排斥上司的观点,它是站在上司的立场,最终是为了维护上司的权威,出发点是善意的;其次,这种策略是一种温和的方式,能够充分照顾上司的自尊,易于被上司接受,效率较高;最后,它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需要很高的社会修养,并能够针对不同情况,不断提出有效率的兼并上司立场的意见,久而久之,自己的领导能力亦会迎风而上,飞速提升。
4.以此说彼
以此说彼就是以别人成功的例子论证自己建议的可行性,无形中为自己营造一些气势。
给上司提建议,最好自己对该建议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如果能引经据典地以真实存在过的例子为证,无疑会加强自己建议的说服力。上司若切实从内心认可了这个建议,看到建议将会带来的利益,就必然会乐意接受。
第九节 维护领导的面子,他会视你为知己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常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小民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要什么?”慈禧心情不错,并未发怒。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除了窘境。.
当了领导的人,一般都比普通人更注重面子,尤其是下属在场的时候。如果在公众场合碰到了尴尬,是十分令人沮丧的事情。这时作为下属,就应当站出来,替他打个圆场,来缓和这种尴尬,让自己在领导心中有更好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最要紧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伤害上司的面子,同时注意替上司保守秘密。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了一个秘密:已婚的上司竟与某女同事关系暧昧。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你只需装聋作哑,三缄其口。例如,你本来约了朋友在某餐厅吃晚餐,当你踏入餐厅,却赫然见到他们,你可扮作一派镇静,先环视一下四周,若你的朋友未到,事情就好办得多,就当做找不到人,离开那里,在门外等你的朋友。即使朋友已坐在餐桌前,你也可走上前,当做有急事找他,与他一起离开那地方,再作详细解释。如果你与友人先到,正在用餐,他们才走进来,那就不妨在四目交投的情况下淡然地打个招呼,但不要与友人闲聊太久,最好比他们先走,离开时记着不必打招呼了。翌日返回办公室,要当做若无其事,只管埋首文件堆,就是有同事私谈有关两人之事,还是绝口不提为妙。对此等暧昧之事避之则吉。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领导,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远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信心。因此,如果你知道领导不为人知的过去,最好当做不知道,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并不是件好事,尤其是上司的隐私千万不能透露出去,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如果能够及时替上司掩饰其“痛处”或“缺处”,则有可能被对方引为知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十节 领导相争时,保持“等距离外交”
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基辛格给尼克松的竞选团队打了一个电话,十分明确地表示他可以向尼克松阵营提供宝贵的内部情报,尼克松团队当即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提议。在这次竞选中,洛克菲勒也是其中的竞选人之一,但他失败了,而基辛格一直都是洛克菲勒的盟友。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向民主党的提名人韩福瑞表示了他的这种意愿,韩福瑞要求他提供尼克松那边的内部消息,以便能够与尼克松抗衡,基辛格就把尼克松的一切也全盘托出了。
也许人们会认为基辛格是个两面三刀的政客,其实基辛格的目的就是获得国务卿这个位子,一切的手段都着眼于此。而尼克松和韩福瑞都答应了给他这个位子,因此不管谁获胜,基辛格都将从中获利,得到他想要的位子。
最终胜利者是尼克松,基辛格自然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务卿,但他仍然小心翼翼地与尼克松保持着一定距离。因此当福特上台时,原来与尼克松非常亲密的人都被迫下台时,唯独基辛格又继续成了福特的官员。他正是因为先前与尼克松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才幸免于难,继续在动荡的年代里叱咤风云。
如果单位里的领导之间存在矛盾,你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会失掉一边。因此,聪明的做法是站在竞争派别的中间。况且,作为下级,你要想在单位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搞好与领导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关系。如何与互相有矛盾的上司相处呢?以下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1.做到“等距外交”
“等距外交”是指无论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你与所有的上级领导大致保持等距,大都处于关系均衡状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难,只要你能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1)为了实现等距外交,你首先必须把思想摆正,要从工作出发、从大局考虑、从发展着眼,努力与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上级搞好关系。要拥有平等待人的思想作风、善于容人的气度胸怀、求同存异的价值标准。
(2)对每个领导在态度上同样尊重、友好、不卑不亢。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状态,不以个人的喜恶作为评价上级的标准,对所有的上级都努力做到以礼相待。
(3)不越级越位请示、汇报工作。凡事都找“一把手”,会搞得他很为难,并且直接负责的上级知道后,不仅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你以后的工作也就更无所适从了。所以说,应当善于权衡利弊,尽量争取直接负责的上级的支持。
2.正确对待领导间的矛盾
一般而言,采取中立的态度是可取的。也就是说,进行一种等距离的工作方式,跟谁都不过分密切。或者说,完全从一种纯工作的角度着想,没事尽量少与上司们打交道,特别要注意不让其中一个上司认为你是另一个上司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千万不要陷入这些矛盾冲突中,否则,不但会在无谓的纷争中浪费自己的精力,而且还容易受到领导“战火”的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