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36522100000034

第34章 梦的文化之旅(3)

故事的内容梗概为:

底比斯国王及王后得到神的预示:他们会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会杀死他的父亲,并且娶自己的母亲为妻。后来,王后生下俄狄浦斯后决定杀死他,避免神的预示真的实现。她把俄狄浦斯交给一个牧羊人,让他把婴儿绑着双脚扔到森林中自生自灭,但是牧羊人很可怜他,把他送给克林兹国国王的仆人,那仆人转而把小孩带去给他的主人。国王收养了那个小孩,于是年轻的王子逐渐在克林兹城长大成人,而一点也不知道他不是克林兹国王的真正儿子。神又告诉他说他注定要杀死父亲,并且娶自己的母亲。于是他离开了克林兹以避免这一命运。旅途中,他和一个老人发生了争吵并怒不可遏地杀死了老人和与他的仆人,却不知道那个老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他来到底比斯城,发现有一头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斯在吃城内的年轻男女,她说只要有人正确回答她所问的谜语,才肯停止吃人。俄狄浦斯回答对了,使该城从斯芬克斯的手里获得自由。俄狄浦斯因此当了国王,并且娶了已故国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俄狄浦斯统治一段时间后,城市里出现了大范围的瘟疫,预言家说是因为有人弑父娶母所造成的。俄狄浦斯到处调查这件事,最后才发现那个人就是自己,于是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他的母亲得知真相后也自杀了。

这个神话是弗洛伊德用来解释神话的一个典型代表。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悲剧之所以能够感动人,不止在于人类与命运的枷锁之间的抗争,也在于这种抗争中表现出的事物特性。它讲述了人类潜意识里的乱伦的本能和它产生的对情敌父亲的憎恨,这种憎恨可以在小男孩身上找到依据。俄狄浦斯杀死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这种行为只代表我们童年的欲望的满足。不过我们比他更幸运,因为我们没有变成心理失常的人,自从童年以来就成功地使我们自己的性冲动收敛与退缩,不再朝向母亲,并忘记对父亲的嫉妒。我们把童年时期的欲望压抑在潜意识中。所以当做者借助俄狄浦斯的故事讲述这种原始欲望时,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同样有着原始的冲动,虽然它们已被压抑了。我们和俄狄浦斯一样有着对非道德的事情的欲望,并且对大自然强加给我们的欲望一无所知的活着。正因如此,“恋母情结”也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提出的假设,并不是弗洛伊德的。弗洛伊德与荣格最后关系破裂,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两个人的理论差异。弗洛伊德提出了所有的人类都有潜意识里的乱伦的本能,却并没有进一步的做出解释。其实他所说的本能与集体潜意识其实有一部分是暗合的,不然潜意识里为什么会出现乱伦的本能就无法合理解释了。从这种角度来看,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的假设也许也有弗洛伊德理论的功劳。

弗洛姆对弗洛伊德从俄狄浦斯神话中找到“恋母情结”的证据表示不认可。他认为这个神话虽然有弑父娶母的情节,但与恋母情结没关系。他认为故事中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父亲发生冲突而弑父,又仅仅因为自己要当国王,而不知道王后正是自己的母亲而娶母的,并不存在对父亲的嫉妒和对母亲的热恋。整个故事其实讲述了父子冲突以及人类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却始终逃不过命运的枷锁这一永远的悲剧元素,实际上象征着面对权威的态度。

童话《小红帽》的象征意义

如果一个童话就是一个梦,我们会从童话的梦里解析出什么呢?童话里的元素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呢?让我们以《小红帽》为例,看看梦与童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共同点。

下文是这段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很受奶奶喜欢,一天奶奶送给她一顶小红帽,她非常喜欢,再也不戴别的帽子,于是她被人叫做“小红帽”。一天妈妈让她把一块糕饼和一瓶酒送给生病的奶奶,对她说:“趁它们还热赶快送去。沿着大路走,别迷路了,也别摔着了打破了酒瓶,这样奶奶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奶奶住在森林里,离村庄有很远。小红帽走进森林里马上就遇到了一只狼。小红帽不知道它是坏蛋,所以不怕它。狼从她口里得知这些消息后,想吃掉小红帽和老奶奶,于是提醒小红帽森林的花朵很美丽,小鸟唱歌很好听,可以慢慢地享受。小红帽想:如果送一朵新鲜的玫瑰花给奶奶,一定会使她很高兴。于是她从路上奔入森林里,寻找花朵去了。只要摘到任何一朵花,就幻想她看见远处有更美丽的花,于是又跑去摘取,因此越来越深入森林里了。

同时恶狼跑到奶奶住的房子里,把奶奶吞下了肚子,并穿着奶奶的衣服戴着奶奶的帽子躺在床上拉起帐幕,准备吃掉小红帽。然而,小红帽为了摘花却到处乱跑。当她已收集了很多花,再也不能多摘时,记起了她的奶奶,干是赶快出发去奶奶那儿。她很奇怪的发现院门被打开了,房子似乎也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她走到床边拉开帐幕,结果被恶狼吞下了肚子。

恶狼满足他的食欲后,就再躺到床上,进入梦乡并开始很大声打鼾了。猎人听到声音觉得很奇怪,进去后发现了恶狼,于是拿起剪刀剪开恶狼的肚子救出了奶奶和小红帽。小红帽搬来大石头填满恶狼的肚子,当他醒来时,想要跑掉,但是石头太重了,于是他立刻跌倒死了。3个人很高兴。猎人把恶狼的毛皮剥掉,带回家去。奶奶吃完小红帽带来的饼糕,又喝完红酒,恢复了健康。小红帽想自己思忖:“我以后决不一个人跑离大路,走入森林。”

如果作为一个女孩的梦,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个梦里的大部分象征意义:小红帽象征着月经的到来,这段故事实际是一个年轻女人面对的性的问题。

跑离大路和摔倒象征着性的危险;打破酒瓶象征着失去贞操;恶狼象征危险的男人。这个年轻女人为了安慰自己告诉自己说森林没有什么可怕,并且推测奶奶会因为她摘花送给她而会高兴。恶狼装扮成奶奶,骗过了小红帽,当他满足他的欲望后,就进入梦乡。这个童话故事如果作为一个梦来看,梦的主人的超我就显得有些保守和偏激。性在这个梦中被描述为人吃人的行为;男人是狡猾和凶恶的狼。这说明做梦人对男人的憎恨及偏见。

从这个梦中,我们看到了做梦人对女人的优越地位的认同,包含她能生孩子的能力。梦中通过往恶狼的肚子里放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象征着男人没有怀孕的能力。同时用石头使恶狼死去的方法与原始时代处决犯罪使用的石刑如出一辙,这反映出集体潜意识的影响。

整个梦描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遭受男人欺骗后丧失贞操,后来被拯救后翻然悔悟的全过程。

从梦的角度来解读童话,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第二十五节 影视作品中的梦

电影是由一种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综合并容纳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

电影自诞生起,便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艺术表现力上具有超越其他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电影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完美的呈现出梦境。

电影是电影人的梦,梦是个人的电影。本章我们将介绍一些影视作品里的梦,让你感受电影和梦结合时产生的那种无穷的魅力。

从《安达鲁之犬》说起

《安达鲁之犬》也被翻译成《一条安德鲁狗》,拍摄于1928年,导演是西班牙现代主义诗人路易斯·布努埃尔。布努埃尔是一个电影狂热者,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自布努埃尔和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两个梦境。整部影片看上去也和梦一样,时间顺序很乱,而且完全没有因果逻辑。它率先运用了象征、省略的影像和印象主义的剪辑技巧,是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可谓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有无数人高度评价该影片,也有很多人强烈批评该片,法国甚至长期将此片封禁了40多年。但无论如何,作为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它在电影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极有可能是第一部纯粹以梦为主题的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在《安德鲁之犬》之后风行一时,但寿命极短。这类电影喜欢对情节做一些不合逻辑的安排,用颠覆了的时间和叙事结构表达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强调潜意识和梦境的重要意义。超现实主义电影追求个人的快感、意象的诗意和强烈的效果,体现了非常强烈的反传统、反逻辑倾向。

很多人带着平常看电影的眼光看过这部电影后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连一点逻辑都不存在。电影名字也显得很莫名其妙:名字叫做安德鲁之犬,可是安德鲁是谁都不知道;安德鲁没有出现,犬也没有出现。这个名字怎么解释没人能回答。

整部电影之所以显得缺乏时间概念和逻辑顺序,因为那是导演希望通过它来表现出人类内心最无序的潜意识,达到本我的一次宣泄。导演只是客观地将那些最怪异和原始的意象描绘出来,片中的一幅幅影像只是一片片梦幻般的碎片,是潜意识的种种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一幅画面时,它不能对我们产生一个固定的意义,所以我们看到影像才会感到困惑。

这部电影里出现很多意象的叠加,这些都和梦的象征意义不谋而合。至于哪个是象征意义,那个是象征,就要看观众自己的眼力了。在这里举一些例子:

穿婴儿服的男人穿戴象征女性心中对温柔男性的渴望;摔倒象征着无助;盒子象征女性的欲望;手象征男性性器官;手上的黑洞象征潜意识;腋毛转变为海胆象征着对性的抗拒;人群象征社会;警察象征超我;被汽车撞象征本我的压抑;手被门夹到象征着欲望的表达受阻;手枪象征男性性器官;腋毛和胡须象征性;蚂蚁象征着对死亡的恐惧。

在我们学过梦的象征意义之后,对《安德鲁之犬》的理解会稍微显得不是那么困难。但是这部电影是不能被解读的梦,因为它是两个人的梦的拼装,同时加入了其他的一些潜意识元素。在这么一番改装之后,就连布努埃尔和达利自己也不能完全顺利的解读它了。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两位杰出天才,布努埃尔和达利都深受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影响,而幽默和性,正是弗洛伊德一生最推崇的。在我们看这部奇怪的电影时,我们不难发现影像中充满着幽默和性的元素。

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只有15分钟,但却影响深远。在此之后诞生的每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安达鲁之犬》以及布努艾尔的影响。寻着这条狗的足迹,超现实主义电影呱呱坠地了。

【小贴士】画梦的人

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多瓦·达利对弗洛伊德的梦理论非常感兴趣。他很善于从梦中找到灵感,他的很多名画都是自己的梦的描绘。为了捕捉梦中的画面,他常常睡在画架边,手里还拿着画笔。只要一从梦中醒来他就赶紧开始工作。

黑泽明与《梦》的意象解读

有一位电影大师曾经说过,电影的机制与梦的机制是一样的,电影的本质就是造梦。把梦里看上去完全不相关一些影像资料并置起来,放到电影制作里来说就是众所周知的“蒙太奇”。在这里要说的一个会造梦的电影人,就是黑泽明。

黑泽明,20世纪日本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独裁。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尊称。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

黑泽明生前虽然在国外有很高声誉,但在日本国内却备受争议,电影事业也常常不顺利,有时他的电影甚至因为没钱而没法开拍。80岁时,他得到了一些来自欧美的崇拜者的各方面支持,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拍一部电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仅仅是拍了一部看上去主题很简单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梦》。

这部电影时长119分钟,色彩绚丽、镜头舒缓,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由8个独立存在的短片组成,每个短片都讲述了黑泽明的一个梦境。每个梦境都有着不一样的主人公,不一样的主题,但是都很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黑泽明回首一生时流露出的对人生的感悟和留恋。也许只有在衰老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放下我们的浮躁之心,抛去尘世的杂念,平静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真谛,才能比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都更加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