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不告诉你的50件事儿:做自动自发型员工
36520900000012

第12章 不把上班当游戏,不把纪律当儿戏

古语中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每个企业和员工认真思考。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纪律,便没有一切。因此,我们必须要自觉遵守纪律。

要做到守纪律,一方面我们要在企业规定的“模子”里做事;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变“强制管理”为“自我管理”。

在企业规定的“模子”里做事

企业的规范就如同“模子”一样,规定了员工的行事范围。规范是事业的基础,是圆满完成任务的保证,更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中,规则规范对于员工来说,就是不可触摸的“热炉”。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热炉法则”,它由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我们不妨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更具纪律性,更具执行力。

“热炉规则”包含这几个要点:

1.预警性——炉子火红,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热烫的。

我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要在心里拉条尺,要知道做什么会越过企业“天条”规定,做什么才是维护企业的严格律治与权威。

2.惩罚性——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

执行过程中一旦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及时性——只要碰到炉子,灼痛就马上发生。

任何惩处都会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执行,不会留给我们悔过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执行中要提醒自己,将触犯纪律的失误减至最少状态。

4.公平性——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

公司的制度适用每一个人,不管是谁,违背了规章制度,都一定要受到惩处。即使自己身为管理层,又或者做出过大贡献,触犯了纪律都不能幸免地受到惩罚。

一个好的员工视规范如生命,把服从当成自身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执行力员工。

一个有原则、守纪律的员工必定是个让人放心、受人尊重的人,能够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样的员工能够跟随企业一起成长,永远受人青睐。在商海里,不妨让制度为你一路保驾护航。

【走进职场】

2010年8月一毕业,张智敏就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不菲的薪水,较大的发展空间,令很多同学羡慕不已。公司不大,人尽其才,张智敏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助理,辅助销售人员一些货运、文档方面的工作,可以独当一面。

然而,张智敏也渐渐骄傲起来,对销售人员,乃至部门经理安排的事情,要么就是有选择性地做,要么就是忘在脑后,态度甚至有点傲慢。好在张智敏是公司唯一的女性,她长得也漂亮,有时跟同事产生矛盾,只要不关原则,总经理总是以“男士要有绅士风度,不要跟女孩子计较”为由,让男同事礼让张智敏几分。

有一次,张智敏和四个同事一起去参加北京的展会,开展当天,由张智敏负责的好几个文档都遗留在家,忘记拿,虽说事后有在北京的同事的邮件补救,但也对工作小有耽搁,几个同事因不满说了她几句,回北京后,张智敏竟赌气递上辞呈。总经理为稳定团队,挽留了她,张智敏因赢得“胜利”而得意洋洋。可没想到此后,递辞呈成了张智敏的撒手锏,一有不如意就赌气辞职。2010年底,总经理终于在辞职信上签名准许,竟然弄假成真,张智敏这才后悔莫及。

张智敏被辞退,是“罪”有应得,谁让她把企业的制度视若尘土、把纪律看成儿戏呢?

一个不尊重企业制度、不遵守企业纪律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一个有团队精神、对企业负责的好员工。巴顿将军说:“纪律只有一种,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不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诚然,目无制度、不守纪律者的言行不仅会害了企业,还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为了企业着想,为了团队利益着想,员工应该将遵守纪律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原则,将纪律和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应该避免出现着一系列违背企业纪律和规则的行为:

1.违背规章,投机取巧

一般人都有正常的智商和能力,但很多人为什么没有获得成功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习惯于违背规章、投机取巧,并且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对等的辛勤汗水。他们渴望到达顶峰,却又不愿走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求胜利,却又不愿为胜利作出任何牺牲。投机取巧和违背规章都会让人退步,只有勤奋踏实的工作,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想要获得空间自由的人,是必须以严格遵守纪律为前提的。

2.无视纪律,做事轻率

许多人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他们粗心大意、莽撞草率。许多员工做事没有把纪律放在心上,也不严格要求自己,将半成品、成品、废品随意摆放,将个人用品和办公用品混为一团,对5S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抱有应付思想。久而久之,形成懒散、马虎的做事风格,人一旦养成这种坏习惯,就会对执行力、执行结果造成极大的伤害。

3.疏忽职守,好高骛远

曾经有人说过:“无知和好高骛远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常常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许多人怀有高远的理想,充满工作激情,一心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然而当他们面对平凡的岗位和平静的生活时,就会显得漫不经心,工作中容易出现疏忽,酿成错误。

以上3种表现是我们在职场中不守纪律和规则的典型特征。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公司既定的制度和纪律,否则,就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一个认同自己职业和公司的员工,必定是一个具有强烈规范观念的员工。他因为有着强烈规范意识,对于工作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于是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执行到位,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绝不妥协,在不需要借口时绝不找任何借口拖延时间,比如质量问题,比如对工作的态度等。

变“强制管理”为“自我管理”

纪律制定后,老板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该如何落实。难道要一直靠强制性管理吗?如果成员并不能从内心接受纪律的约束,虽然表面是服从纪律的,但实际上并不会严格遵守,也许当老板在场监督检查的时候会中规中矩,但老板离开后又会“旧病复发”,那么,落实工作就成了不可企及的愿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了老板的心头之病。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呢?

******曾经明确提出:一方面,必须建立铁的纪律,命令必须执行,规定必须遵守,不得违犯;另一方面,纪律又需建立在官兵自觉的基础上。朱德也曾明确提出:有了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可见,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从历史上看,一些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企业,大都强调将纪律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上。如“大庆经验”中很有名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就是自我管理的一个典型。

“三老四严”的主要内容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最早提出“三老四严”作风的是大庆三矿四队。三老四严的提出使三矿四队形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落实工作的作风。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让自己努力做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让老板不再为落实工作犯愁。

【走进职场】

老工人李广志在一次设备检查工作中,发现回压闸门下面有油珠。他检查了各个闸门,并没有发现渗漏,也排除了从外面沾上的可能,老李意识到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于是,他连夜赶到井长处,将情况作了汇报。第二天,井长和他一起来到井场,顺着油痕一段段挖出管线,逐段检查。经过4天的奋战,终于查出了油珠的来历,原来是干线穿孔渗漏出来的。通过这番检查,一个重大事故的隐患被及时消除了。

还有一次,小尹为招待客人喝了两盅酒。接班时,19岁的徒工小李闻出了小尹口中的酒气。小李不准他接班,让他到井场上铲草直到酒味没有了再回来。小尹也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心甘情愿地拿着锄头铲了两个小时的草。

由于大家自觉地遵守制度,坚持严细作风,认真踏实地干工作,确保了油井的安全生产。这个队建队3年共录入3万多个数据,没有任何差错,机器设备台台保养完好,井井站站达到一类,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

平庸的员工因为自制力不够,往往不能遵守纪律。而优秀的员工不管在何时,都会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企业的纪律,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

事实上,用行动捍卫纪律,是员工责任心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集中反映。优秀的企业永远需要恪守纪律的员工。企业的昌盛,追溯到源头,必有一个内核在散发着力量,那就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芯片——严守纪律!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三老四严”的产生和提出,最初仅仅是为了适应油田岗位的需要,为了加强油田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而现如今“三老四严”不仅对岗位工人,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由强制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呢?

1.打牢思想根基,不断强化纪律意识。从进公司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让自己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纪律观念,使纪律观念和落实意识从初始阶段便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2.向守纪律的榜样学习,在讲纪律的过程中不搞特殊,即便自己是“皇亲国戚”,也要严格遵守纪律,而不是随意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

3.经常翻阅公司的纪律手册,自觉学习,如果发现问题,我们要主动就企业纪律问题向老板提出我们的整改意见,从而使我们的落实工作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