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能为公司做什么
36520600000016

第16章 附录 向他们一样工作——到位、负责、团结

孔祥芬:扫马路也是大事

事迹回放:

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大颗的汗珠,还有醒目的制服,这就是工作在大街上的环卫工人孔祥芬。同事们都认为孔祥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就像一根永远上满了发条的指标,总是不愿停下来。马路,小巷,哪里脏、哪里臭,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近50岁的女人,凭着活络的头脑和认真实干的工作态度,她负责近80万平方米的清扫面积。曾有人计算过,20多年来,她在路面来回捡垃圾,走的路程就不下40万公里。

在同事们眼里,孔祥芬是个“不开窍”的人。不过,她的“不开窍”表现在名利上,工作起来她可绝不含糊。

2005年,江南区环卫事业试行承包管理机制,孔祥芬竞标拿下了淡村路。这条路,一直是历次卫生检查的“老大难”问题,人口居住集中,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较差,加上市政环卫设施不完善,街道极其脏乱。到了西瓜上市的季节,情况就更糟,每天的垃圾有10多车。面对这种情况,孔祥芬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苦思对策。在她的努力下,一年后,淡村路的卫生情况终于大为改观。

2006年12月的一天傍晚,孔祥芬为了打捞起深陷泥浆里的一根木头,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她索性一挽裤腿跳进水中,硬是把这根碗口粗的木头扛上了岸,但此时的她不仅冻得发抖,而且浑身酸臭。回家一进门,丈夫实在受不了她浑身的酸臭味,气得大骂:“你睡到垃圾场去,别把臭气带回家。”

孔祥芬见一时之间平息不了丈夫的怒火,最后她跑回单位,在公厕里草草冲去身上的臭味,无声地在门卫室里度过了一夜。第二天凌晨4点,她又像没事人一样出现在大街上。

工作20多年来,孔祥芬从未请过假。在大家眼里,她像个从不生病的“铁人”。但孔祥芬同样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她曾经顶着39℃的高烧坚持清扫工作,结果晕倒在三轮车旁。很多时候她总是以私谋公,算计到了儿子和丈夫身上,全家上阵。

在她的心中,别人看不上、甚至有些鄙夷的环卫工作却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工作。

职场感言:

工作实质上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都算是做大事,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岗位,就是作出的最好的贡献。孔祥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20余年,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

有哪一个岗位上的工作是不重要的?其实,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当每个员工都把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好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开创全新的天地。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专业,并恒久地坚持下去,做到位、做扎实。我们平时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一定能见到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做坏了,就会使其他工作或其他人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垮了。其实,认真地将平凡的事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

不管什么事情,哪怕再小、再不起眼,哪怕再不需要什么技巧与能力,也要持之以恒、认真负责地做好。如果每天真能做到这些,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是否认真,并不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是大多体现于小事当中。一个连小事都不认真的人,又怎能在大事上认真呢?一个对待工作不小心、不留神、马虎、大大咧咧的员工,又怎么能把工作圆满完成呢?如果一个护士不小心给糖尿病人输了葡萄糖液,那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一个水泥工人在操作中因疏忽生产了一批不达标的水泥,而一家建筑公司正准备用这批水泥做建筑材料,谁能知道他的不小心会造成多少灾难?一个财务人员如果在汇款时不小心写错了一个账号,企业又会蒙受多少损失呢?

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就必须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不忽视工作中的任何细节。

劳动者语录:

说心里话,对于工作多年的环卫工人,社会是应该给予尊重和一定的待遇,但由于机制的原因,一时还难以兑现,我都理解。但不管怎样,我始终都以一名正式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我是环卫工人,马路就是我终身的战场。

董大方:用心和孩子们交朋友

事迹回放:

全国十大杰出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功勋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劳动模范……这一长串的荣誉都载入在了同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董大方。

提起董大方,大连世纪中学的教师和学生都竖大拇指。她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在她从教的20多年里,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她的指导都会成为蓬勃向上的班级,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到她的班里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前几年,董大方接到一个新班,第二天就让她开了眼。几个学生把******的小品《卖拐》“卖”到了课堂,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让董大方好不尴尬。她心里清楚,这是一个下马威。望着这些可爱又可气的孩子,董大方在心里发誓:“这个班,我带定了。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也影响着他们背后——家庭的幸福。要想引导他们走好路,就必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这个班初一上学期换掉了好几个班主任,班级及格率与同学年其他班级比相差40个百分点,平均分低于其他班30多分。她接过班后,打击的话、风凉话、鼓励的话一起扑来,很多朋友劝董大方“你和旁人不一样,那么多荣誉,别整砸了”,但她毅然接下了这副担子。

董大方认为,一个人民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去平等对待。要用心灵与他们约会。在接任班主任后的两年里,她推掉了多次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尽量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从接班的第一周让学生顶撞30多次,到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他与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心灵沟通本,在这个本上每天她都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她自己拿钱为每个学生订一份报纸,自己拿钱为学生买书,班级的学习、纪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们懂事了,要强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毕业时班级数学成绩居学年第一,平均分数高出学年10多分。

此外,董大方悉心探索研究问题教学法,在班里成立了学生教研组,学生成了“研究员”。从方法到思路上的突破,使学生的负担轻了,学习兴趣浓了,一个个厌学学生“主动归队”,重新燃起自觉学习的火花。

职场感言:

董大方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但是她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关心学生、注重方法、敢于担当,她将自己的教师工作做到极致,我们都应该学习她到位的工作标准。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事做到位。正因为这种到位,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平台也不断扩大。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勇敢突破困难,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底,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增强;逃避困难的人,做事往往不到位,能力在逃避和推脱中日渐萎缩。

做事是否到位是条件差不多的两个人之间的能力和业绩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一个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他做事不到位,就不能为社会和组织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社会和组织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往往做事比较到位,定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在于这个人工作究竟到不到位。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墙,这与它所用砖块的质量不无关系。据记载,该城墙所用砖块都是由长江中下游附近的150多个府(州)、县烧制的,砖的侧面刻着铭文,除时间、府县外,还有4个人的名字,分别是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运输官)。据说当初交砖时,检验更为严格,由检验官指使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如铿锵有声、清脆悦耳而不破碎,属于合格;如相击断裂,责令重新烧制。正因为每个人有责任,保证了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到位了,这样才保证了城砖质量上佳,以至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

实际上,无论有多么优秀的能力,只有通过将工作做到位才能完美地展现。总是“虎头蛇尾”的员工,即使工作一辈子也不会有出色的业绩。只有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做到极致,我们的才华才能够更完美地展现,我们的能力才能更快地提升。

劳动者语录:

不论荣誉有多高,两只脚只有踏在地上,才有数、才踏实。

——董大方

姚明:驰骋NBA的“小巨人”

事迹回放:

对于中美两国人民而言,姚明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姚明身上拥有着许多作为优秀员工必备的良好素质,如努力、上进、敬业,同时,幽默、平和的性格也为他赢得不凡的人气。

被誉为“小巨人”的姚明在职业运动生涯中,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们应当看到,除了2米26的身高之外,姚明事实上缺乏成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很多天赋。但在他成功之后,这些问题都被忽略了。姚明被称为“上帝的礼物”,仿佛他一降生在世界上,就理应成为今天的姚明。

有些人也许还不太清楚:姚明的左耳丧失了大部分听力,这严重影响了他在场上、场下和教练、队友的交流。他往往听不到从左侧传来的声音,当教练布置战术的时候,他必须用右耳倾听。

姚明的身体条件也曾经受到过怀疑。他的两肩狭窄,胯骨宽大。对于中锋而言,这会影响他的篮下对抗能力和转身时的灵活性。在姚明刚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些教练据此怀疑他的篮球天赋。

而姚明的臂长短于身高,只有2米20,这让他在篮下争夺篮板球时常常处于劣势。此外,姚明的跟腱短,脚形为俗称的“刀削脚”。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弹跳力是决定性的天赋之一。跟腱越长的运动员,弹跳力越好。

当我们认为有2米26身高的姚明一定会成功时,我们其实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曾经有过那么多身高和姚明相似、篮球天赋甚至超过姚明的运动员,但没有一个人实现了像姚明一样的成就。

作为成功运动员的姚明刻苦敬业的精神一向为其前主教练范甘迪所称道,据范甘迪透露,姚明一般的训练安排是这样的:提前45分钟开始训练,而在日常训练结束后自己再加练45分钟。“当他伤脚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在场外自己进行训练。”

如果姚明满足于他的2米26的身高,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但是永远也不能成为令人瞩目的球星。

职场感言:

在NBA的字典里,只有胜利,只有冠军。只有夺取冠军,才能拥有最大的荣耀,最多的财富和最高的成功。姚明的成功与辉煌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稳坐第一把交椅,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身高并不代表一切,只有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能从资质平庸的普通人变成统治时代的强者。正视自己,挑战自己,永远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作为职场中的一名员工,你今天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满足现状,你的价值明天就会贬值,被一个又一个智者和勇者超越。这个社会进步太快,不前进将意味着退步。

一个运动员如果取得地区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全国冠军;当他取得全国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当他取得一项世界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下一项世界冠军。

做最好的球员、最好的员工,就要出最好的思想,做最好的实践,用最有效的做事方法,追求胜利。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对那些能够以一当十的员工而言,他们不抱怨,他们不仅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会超越其他人的想象,追求完美;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商业竞争乃至人生的竞争,与NBA遵循同样的法则,就是必须要做到最好。所有机构都青睐优秀的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是来自等待和空想,而是来自于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和全力以赴的努力。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既然值得做,就应该做到最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韦尔奇也说:要去摘星星,而不是沉迷于‘令人厌烦的’小数点。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也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凑合将活干完,让别人永远不重视你甚至在背后指责你。你也可以选择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成功,抱怨你的工作或薪水并不能使你成功。只有将焦点放在为最好的成绩而努力上,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卓越者。

我们应该向姚明学习,在工作中刻苦努力,永远不满足于自己,永远超越自己。只有努力奋斗,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更出色,我们才能跑得更远。

劳动者语录:

篮球就是竞争,没有游刃有余的取胜方法,要拼尽全力,连滚带爬地争取胜利。

柏耀平:永争第一的飞行员舰长

事迹回放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柏耀平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兼训练舰支队支队长,我国首批“上天能驾机,入海能操舰”的“飞行员舰长”。

柏耀平1980年9月入伍,17岁的他成为航空兵预备学校的一名学员;第二年他成为第一批放单飞的学员;21岁,柏耀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员歼击机飞行员;两年之后他已经熟练掌握4个机型的操作,并且具有在3种气象条件下飞行的能力。就在柏耀平准备为我国的空军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时,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摆在了他的面前,而柏耀平听从了党和国家的召唤,开始了自己事业的新篇章。

当时我国正在计划从空军中选拔一批优秀飞行员培训成为舰长,加强海空综合作战能力。1987年8月,柏耀平成为海军“飞行员舰长班”首期学员;1991年,柏耀平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94年,32岁的柏耀平成为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舰舰长,真正成长为了新一代的“上天能驾机,入海能操舰”的复合型舰长。1995年10月14日柏耀平率舰参加海上演习,创纪录地完成了舰载对空导弹双发齐射直接命中目标。

不论是作为飞行员还是成为舰长,柏耀平始终注重对现代军事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他把目光瞄向现代军事发展前沿,刻苦学习电子、光学、机械、制导等学科的高科技知识,撰写的论文在业界引起重视,他和战友们总结完成的40多种战斗部署,有的被海军颁布实施,为新型舰艇缩短战斗力形成周期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柏耀平还曾率领542舰,加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美洲4国和东南亚3国,夜闯马六甲海峡的"一拓险滩",显示了人民海军的精神风貌。

从优秀飞行员成长为新型复合型舰长,柏耀平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他是优秀的人民子弟兵。

职场感言

在工作中仅仅完成规定的任务,并不能保证你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如果你想要别人注意到你的努力,你就应当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标准,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令人惊叹、近乎完美才行。在工作中,如果你每一项工作仅仅是达到了企业对你的要求,那么你可以称得上是一名称职的员工,但你永远无法给企业的经营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永远无法成为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永远无法在企业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进而达到你事业的顶点。只有把工作做到近乎完美,超过别人对你的期望,你才能让他的眼睛一亮,才能让他在遇到一些高难度工作的时候想起你,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

我们要记住:工作中永远没有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永远不能让外部环境降低标准、降低对我们的要求。职场的竞争是无情的,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应该成为我们最基本的做人做事之道,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如果你想通过出色的业绩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机遇,就应该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成自己时刻奉行的工作原则。

能否在企业中不断得到成长,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仅仅满足于完成工作,凡事做到“差不多”就感到满足,那你在企业中的地位永远都不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作出重要的成绩,没有为公司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将“没有更好,只有更好”当成自己的职场信条,不论承接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做到超越期待,一定要做到更好。当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想着永远争第一、永远追求完美时,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实现更快的成长。

劳动者语录

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战胜艰难困苦,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军人更应如此。

——柏耀平

傅万才:终生学习的国有企业带头人

事迹回放

傅万才是原吉林化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化纤集团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发展之路。

1963年傅万才从吉林化工学院毕业,来到了吉林化纤厂当了一名钳工。他刻苦钻研技术,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从一名钳工成为了厂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厂副总工程师,1985年傅万才出任厂长,从此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傅万才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强调把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中开拓未来的发展之路。他带领厂里的技术骨干利用工厂现有锅炉进行自主创新设计,自办电站,实现热、电联产,这项技术革新使得企业每年创效益600多万元。1992年,面对长丝销售疲软的困境,他自行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了各种市场信息,提出了再建900吨长丝生产线的设想,并且改革生产工艺,使长丝价格由原来23500元/吨,猛涨到44500元/吨,闯出了长丝销售新天地。

在傅万才领导下,化纤厂先后进行了10余次技术改造,对于技术投资他从来不遗余力,少则投资几千万,多则数亿元,上一个成功一个,上一个盈利一个,探索出一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新路。从1985年到2002年,吉林化纤产值由4551万元增加到218586万元,利税由645万元增加到23181万元,总资产由3805万元增加到38亿元。

傅万才认为困难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面对市场的新变化,企业与员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技术改革才能使发展越来越有利,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企自己手中。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有新思路,新办法,他说“一不等,二不靠”,因此他经常与科技人员一同攻关,以此来把握市场发展新动向使企业把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中。

傅万才和他的企业树立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的典范,他也因此先后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荣誉70多项,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职场感言

我们谈到终生学习时并不仅指一种个人的行为,也不仅指一种指向书本一类“死物”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多样的,学习的形式也是多元的。大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就是“读自己”,我们每一个必须明白命运是操之在自己手中,那么读自己就是其中一把重要的钥匙。学习的真正精义在于培育自己的能力,把各种资源有效转化,产生最大效能。因此读自己可说是个人成功的核心专长,不仅是身体、头脑、心灵的学习,还包括各种创造性的学习,可说是多彩多姿的学习,透彻读自己,将发现自己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其次是“读别人”,人不能只局限于自我的学习,必须透过人际互动、组织手法、借力使力,来提升学习的速度与效果。有一句话说,“站在别人的肩膀,可以看得更远”,就充分说明善用别人长处与资源,善于读别人,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大成长。

第三是“读环境”,可让人顺势成长,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磨炼成长,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对环境的认识要明确其层次——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企业内部竞争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于环境之趋势变化如有正确的解读能力,可从中获得许多成长的启示与动力。

终生学习不但是一生中不间断的学习,打破自我设限,进行无限学习,而且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的每一个当下的用心学习。我们要以提升自我为学习的根本指向,辅助以对他人、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在相互交流中实现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达到学习的目的。

劳动者语录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傅万才

宓传龙:不搞创新就失去了工作的意义

事迹回放

宓传龙是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西安电力机械制造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他在国家“九五”“十五”期间主持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18项,技术转化成的新产品68项。他积极进行技术引进、自主技术创新工作,完成了我国首台国产化换流变压器、首台国产化平波电抗器等多项自主创新项目。

我国发展直流输电技术中的第一个国产化工程是西北-华中联网灵宝背靠背换流站,西变公司为这项工程研制出了4台换流变压器和1台平波电抗器,全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研制过程中,宓传龙对技术人员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快,二是好,三是省。那个时候研发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而技术准备周期却只有短短三个月,宓传龙亲自主持每一次技术讨论会,每次会议都是必须出了成果才能结束。宓传龙对待科研工作非常认真,为了确保设计精确,他要求所有图纸上不能出现一点问题,哪怕有一个小小的刮痕都要重新出图。生产过程中,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追随每道重点生产工序,随时掌握生产进度、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第一手资料。2004年5月18日,西变为灵宝直流工程自主研发的所有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全部通过出厂试验,产品性能优良,在超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国产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宓传龙在输变电领域作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1991年参与设计的正负100KV舟山直流电成套设备、2001年主持设计了低噪音高阻抗变压器研制、2004年主持完成了ZZDFPZ-29.75万KVA/500KVA换流变压器等,尤其是2005年我国第一条西北电网750KV超高压示范工程更是我国电力建设里程碑式的成就。

宓传龙自己注重技术创新,也非常鼓励年青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他在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奖励机制,使得西变公司开发出多项新产品、新技术,走在了国内变压器行业自主创新的前列。2008年宓传龙荣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

职场感言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运作体,靠获得利润来维持发展,每一家企业都需要用创新的眼光关注这个世界的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谋求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发展;不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企业是一个组织,一个人的组织,每一个员工就是企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运转正常,企业这个机体才能完美的动作。因此,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创新,企业里的每个员工都应是创新之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实现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当企业把一份工作交给你的时候,自己有没有仔细地考虑过为什么交给你,有没有考虑过这项任务的性质,有没有考虑过怎样完成这项任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还是你根本就没有考虑而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任务呢?恐怕大多数员工都只是选择后者作为自己的答案,常常都是奉命当差,做完了事。有这种想法和做法的员工只能被称之为工作的机器。机器的确可以忠实地执行命令,但动不会创造新价值。只有人才有创造性,如果你同一个被人敲打的键盘没什么区别,那么你的可替代性就很强,你就不过是一个标准型号的机器而已。

很多人谈到创新就缺乏自信,总认为那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其实创新并不难,也没有多神秘。开发出一套新设备是创新,改变一个小小的电路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创新。创新没有大小优劣之分,只要能产生价值再小也是值得称赞的。有许许多多的员工,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却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做出了不普通的成就。为企业化解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企业创造了超额的利润。所以说创新不在大小,也不比较多少,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体现一个人核心价值的地方。

善于创新的员工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中坚力量。很多员工时时刻刻都在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业绩,实际上,创新才是员工最大的业绩。创新的行为也许很简单,也许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但它所产生的效应则是重大而长远的。这种长远的效应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的层面,当一个企业形成人人皆创新的文化氛围时,这样的企业是战无不胜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员工也将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

劳动者语录

我们不自主创新,不做线圈,还搞什么技术。

——宓传龙

王学良:让青春在燃烧中闪光

事迹回放:

谈起自己的成功,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学良会有点腼腆,连连说,“只是马马虎虎而已”,连“小有成就”之类的话语都未曾说出口来。他从一个蹲街边、睡地板的穷小子成为今天率领数百号人的工程师、施工队长,从一个地道的巴山农家小伙成为而今的古都西安市首位民工劳模。

作为农民的儿子,王学良不甘于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在农村坚守清贫。1984年,刚刚走出校门的王学良跟随乡亲走出大巴山来到西安开始从事建筑施工劳务工作。勤奋好学的王学良从一名杂工、学徒逐渐成为一名称职的技术工人、施工队长。从1988年起,他独自带队转战于西安市各个建筑施工现场,21年来,他参与了陕西电视塔、秦皇宫、郦景花园、长庆油田基地、西安高新开发区等六十二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他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为西安的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让青春在燃烧中绽放出光彩。

2001年5月,西安市建一公司将承建的西高新重点工程,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高新二中主体施工任务交给了王学良民工队。要在110天内完成2万多平方米的主体施工这一艰巨任务,已经吓跑了多家施工队,可王学良斩钉截铁地表示:“请公司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保质保量攻下这一堡垒!”话虽然说出去了,可工期紧、要求高,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确实令王学良和他的同事们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整整80天,王学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在浇铸混凝土的关键施工阶段,他曾3次连续48小时在现场指挥施工。在王学良和工友们的艰苦努力下,主体工程奇迹般地比预定工期提前30天完工。80天,王学良整整瘦了4公斤。

参与城市建设的经历使王学良深深感悟到:部队打仗要有勇有谋,我们干工程也应有勇有谋,现在,施工队特殊工程、关键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2003年,王学良带领施工队的几名技术骨干组成一支主体工程清水墙模板改进技术攻关小组,经过二十多天的设计、制作和模拟施工,终于使新的模板施工工艺在施工中应用以后,工程质量一次达优,施工进度大幅度提高,仅此一项,平均每年可为项目部节省材料费、人工费支出30多万元。

从1988年至今,王学良带领施工队伍承担的50多项建设工程的主体施工任务,所有工程均被评为优良,并先后有20多项工程分别获得省、市文明工地、“雁塔杯”工程质量奖、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奖等荣誉。

职场感言:

王学良之所以能够在西安建筑界取得骄人的成绩,最根本的就是他一直对自己的工作保有一种充沛的激情,这种激情是催促他一步步从平凡走向辉煌的动力所在。

激情是鞭策和鼓励我们奋进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只有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使自己对现实中所有的困难和阻碍毫无畏惧;只有比别人更多一分激情,才能在前进的征途中增添一分更强烈的动力。激情是比别人多做一点的动力。

激情,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每一幅精美的书画、每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以及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无不是激情之人创造出来的奇迹。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与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总会提拔一个在工作中萎靡不振的员工。因为一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萎靡不振,不但会降低自己的工作能力,还会对其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IBM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曾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招到的员工都是一些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这种人尽管对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们一旦投入工作之中,所有工作中的难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难题了,因为这种激情激发了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钻研细胞。另外,他周围的同事也会受到他的感染,从而产生出对待工作的激情。”

源源不断的激情,使你永葆青春,让你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如果你要实现自己内心所有的梦想,不妨记住下面的话:“将自己所有热情投入工作和过程中,你就能创造生命中的奇迹。”

劳动者语录:

诚信、苦干、实干,能给自己和施工队带来诸多好处。——王学良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书写无悔人生

事迹回放: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13位唐山的农民兄弟组成的“唐山青年志愿者突击队”让13亿人都为之震撼。他们都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民,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200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发生的罕见雪灾牵动着唐山众多老百姓的心。得知那里受灾严重,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再也坐不住了,他想亲手帮助南方人民抗击雪灾。“我也琢磨了好长时间,一直想怎么支援南方。腊月二十八那天我才决定,要自费到湖南去帮助救灾。”宋志永回忆说,在他的倡议下,同村王保国、王加祥等12位村民也都决定和宋志永一起赶往湖南。于是,他们租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好了锹、镐等工具,准备大年三十出发奔赴湖南。

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和12名乡亲租了一辆中巴车奔赴灾区湖南郴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正月初二上午到达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为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

小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的山路上的积雪,并且将准备替换的设备运上山,将损坏的设备从山上背下来,平均每个人都要背二三十公斤的重量,一个小时打个来回。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许才能收工。最让13位农民不习惯的是,湖南所有的菜里面都要放辣椒。“太辣了,我们根本适应不了,有时候就自己买点方便面、火腿肠充饥。”

2008年5月12日下午,宋志永和12位农民兄弟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他们又主动来到灾情最重的四川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官兵等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搜寻了近60具遇难者遗体。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直到完成任务后才返回家乡,他们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职场感言:

与别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私心太重,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只关心自己,对他人的事情不闻不问,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受大家欢迎的。一个人不应该只顾自己,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最好把别人也当做你自己一样看待。这样,别人一定都乐于和你亲近。

在施予别人恩惠时,不要在心理上产生骄傲感。如果别人接受了你的恩惠,你产生了自满之心,即使未说出口,而心中暗想:“你现在能那么得意,都是我的功劳,如果不是我帮助你,你哪有现在的地位。”自然而然,你就会对同事的态度开始傲慢起来。同事也会暗想:“虽然他的提案不错,但如果不是我极力向上级推荐,怎么会采用?”于是这个同事也逐渐忘却了提案为他带来的好处,而疏远了你。不管什么情形,我们不应将帮助别人的事牢记在心,最好把它忘掉。若能很快地忘掉自己曾经施予别人的帮助,仍然很认真做事的人,其人品足以感动他人,也将令人难以忘怀。

然而许多人总是关怀自己的时候多,关怀他人的时候少。尤其是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只知道海阔天空地吹嘘自己,而忘记他人。就算心目中还有他人存在,但一心想抬高自己,面孔上总不免有些傲态,别人看见了,以为你在向他示威,心里就要产生一种反感。更坏的是别人感觉不如你,从而妒忌你,那你就要大大地吃亏了。

互信才能合作,分享才能共赢。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互信合作的基础上,任何成功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是共同劳动的结果。要更好地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企业向前发展,我们就要学会信任和分享。

劳动者语录:

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宋志永

马永顺:“我这匹‘马’还能拉几年套”

事迹回放:

1937年马永顺在东北林区做劳工,受尽了日本监工头的折磨。解放后,马永顺怀着喜悦的心情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和建设,成为了铁力林业局的一名工人。

身份转变之后,马永顺欣喜若狂,他将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伐木的工作中去。曾创下了一个冬天手工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个人的伐木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作业伐木之最。马永顺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并14次受到******、******的接见。周总理曾亲切地对他说:“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苦的……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时还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马永顺估算了一下,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36500棵,他决定后半生用植树造林来偿还大山这笔帐。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马永顺,就专心致力于义务植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山常在做出贡献。当马永顺已近80岁高龄时仍有近千株树没有补上,于是他率领全家老少集体上山义务栽树,经过一家人的齐努力欠大山的“帐”总算补上了,但这时马永顺又有了新的想法,马永顺:“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

17年间,马永顺造林不止,带领全家人义务植树5万余棵,1988年6月,马永顺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1999年,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他又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2009年9月14日,他还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职场感言:

责任是能量的源泉,能够引爆无限的工作激情,激发无穷的工作动力。职场上,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就等于获取了一种源源不断地驱动力,就会像永动机一样热爱工作且不知疲倦,而无穷的工作动力是他们获得事业成功的保证;强烈的责任感还会激发一个人无限的工作热情,他将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并且会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激情是成功的燃料,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

责任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的人,一般会认为工作结果的好坏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大,所以他们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谈不上激情;而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时,才会对工作全力以赴。因此说,责任精神改变了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可以把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将决定公司的业绩,也将决定一个人事业的高度。

劳动者语录:

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