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圈
36499200000007

第7章 草根浙商:随时而变,精明投资(6)

郭广昌应该是位哲商,从自行车里感悟商海决策是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而这个20年前还捧着哲学书爱不释手的大学生,现在已蜕变成一个睿智、从容的商人。他似乎可以从身边任何普通的事物中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信息,转变成自己需要的内容。而自行车给他的启示除了“不能太快”和“太慢”,更深层的含义是:做事既不能冒进,也不能畏缩不前。

“我不会冲在最前边,那样万一市场逆转,必将先掉进陷阱;但我也不会落得太远,那样就会没饭吃。”

一辆单车,两个车轮。哲学有时就是这样简单,有时又是这样难。

在郭广昌的世界里,平衡与适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他曾经谈起自己的四个合作伙伴。这个被誉为“复星五虎”的团队,在创业初期就聚拢在一起,同甘共苦。之所以能风风雨雨一路走来,郭广昌给出的解释是,他一直在寻求自己的“适度”。“几个人出去,如果其中一个人认路的话,我从来不问怎么走,就跟着走;当没有人知道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一定会努力寻找该怎么走。”怎么听,都有着某种耐人寻味的哲学境界。

郭广昌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自己只是个董事会秘书或办公室主任,他要摆正自己的位子。他不越权,不凌驾于人,也不强制,更不纵容。他明白团队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他隐于无形,只在大方向上把控。

而郭氏的平衡与适度更深层次的意义体现在他的商业行为中。并购、扩张,他不断扩充旗下复星企业的实力版图,他说一切尽在掌握,自己的扩张就是某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却让同行不寒而栗。他们体会不出郭广昌每次商业大手笔后的深意,只能随意猜测。而郭广昌则是一如既往的从容、淡定,哲学仿佛给他夹裹了一层保护膜,别人看不透他,他却能了解周围的一切。

2001年,复星集团收购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其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当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六天后,复星旗下的复星投资与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自此成为豫园商城的第一大股东。因为豫园商场是上海童涵春制药厂第一大股东,拥有其53.33%的股权,所以复星在掌控豫园商城的同时也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此种一石二鸟的做法,在郭广昌以后的商业并购案中多次上演。而他的产业也不断扩大:生物制药、房地产、钢铁、IT等行业都有涉足。

20年前,哲学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种朦胧的精神启蒙,热爱、追捧都源于本能,至于哲学到底意味着什么,能将他们带向何方,没有几个人能说的清。20年后,曾经的哲学狂热者郭广昌逐渐成熟,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他不用再拿着厚厚的外国哲学著作一字一句的品读其中的意义。他需要做的只是在商海中寻找到某个点,这个点可能只有他能看到。这叫“感悟”,“悟”并非一时之功。

哲学给予郭广昌的,是另类的视角和全新的思维模式,想在商海畅游的人,只具备娴熟的技能远远不够,还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感悟力。智慧决定路的方向,感悟则决定深度和广度。一个想在商业上大有作为的人,不能不修炼自己的秉性和内心的感悟力,技巧只是手段,智慧的观点和非凡的视角才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商海大事记】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并将“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

1997年,郭广昌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并首批获得民营科技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后,“复星集团”开始多元化历程。目前“复星”涉足房地产、钢铁、金融等行业。

【商道妙语】

1.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2.我觉得大部分财富积累都是正确的,至少我觉得我的财富积累都是阳光的。

3.商人必须是理性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金钱关系的博弈。

4.要成为一个杰出的商人,就必须呕心沥血地去体会市场中的真理。

5.只有给年轻人机会的社会,才是好的社会。

6.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规范自己,透明自己,以赢得更多支持。

7.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决策的质量,不能把自己陷入事务性的工作,要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8.不论别人是什么理论,最重要的要学会倾听,倾听完之后培养自身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人难的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也不是接受别人怎么说,最难的是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创造力。

9.转变心智模式。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建立“创造性破坏”的思维。就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创造和发展。

【商圈故事会】

徒弟吃了师傅

上世纪80年代初,鲁冠球的万向公司向美国出口了三万套万向节,这是万向公司的产品第一次出口海外市场,其数量创下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美国第一。承接这笔生意的代理商是美国舍勒公司。当时,鲁冠球也好,舍勒公司也罢,都将这笔生意看成是再寻常不过的商业行为,当时,双方都还不知道,这笔生意让彼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由于鲁冠球的万向节在美国市场大受欢迎,舍勒公司决定独家经销万向的产品,这一要求被鲁冠球坚决拒绝,因为这样很容易受制于人,这是鲁冠球不能接受的。舍勒公司的老板在得到鲁冠球的答复后很是生气,立即断绝了与鲁冠球的一切业务联系。

失去了舍勒公司在出口业务上的合作,鲁冠球的日子一度非常难过,不过世上的事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和必然,1988年,在鲁冠球和他的万向在艰难的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美国人有回来找上了鲁冠球。在过去的一年里,舍勒公司的老板跑遍了全世界,没有找到同万向一样价廉物美的产品。

舍勒公司希望能与鲁冠球重新签订合同,而这时候鲁冠球也在寻找新的海外商机,双方一拍即可。在合作的几年中,鲁冠球的万向万向集团蒸蒸日上,而舍勒公司却每况愈下,到1998年,这家公司发生了严重的亏损。

2000年4月份,万向集团谈成了对这家1923年成立的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企业的收购。在这场收购中,鲁冠球成了最大的赢家。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归万向所有,曾经显赫一时的舍勒公司成了万向的美国子公司,而鲁冠球为此只付出了42万美元。业界将这次收购戏称为“徒弟吃了师傅”。